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在低温下对高氯酸银-苯配合物AgClO4&;#8226;C6H6的晶体结构进行了重新测定,晶体属斜方晶系,空间群Cmcm(#63).晶胞参数:a=8.154 0(6)×10-10 m, b=7.918(4)×10-10 m, c=11.717(1)×10-10 m,V=756.4(4)×10-30m3, Z = 4, 精度偏离因子R=0.023, Rw =0.050.根据该配合物晶体结构特征和从头计算的研究结果, 与前人报道的结构数据进行了对比, 指出两次测定在结构上的差异.据此, 提出了目前在中外教科书中有关苯在与银离子配位时发生严重变形的描述有待更正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2.
利用160Gd(35Cl, 5nγ)190Tl反应研究了双奇核190Tl的高自旋态, 建立了由πh9/2Äνi13/2 扁椭球转动带和一个具有单粒子激发特征的级联组成的190Tl能级纲图. 确定地指定了190Tl扁椭球转动带的自旋值, 首次发现了190Tl πh9/2Äνi13/2 扁椭球转动带的低自旋旋称反转. 基于双奇核Tl能级结构的相似性, 重新指定了双奇核192~200Tlπh9/2Äνi13/2 扁椭球转动带能级自旋值, 在这些扁椭形变核中均出现了低自旋旋称反转. 考虑了p-n剩余相互作用的2-准粒子-转子模型能够定性地解释πh9/2Äνi13/2 扁椭球转动带出现的低自旋旋称反转现象.  相似文献   

3.
 基于带正电荷的壳聚糖(CHIT)和功能化的带负电荷的多壁碳纳米管(MWNTs)之间的静电吸附,通过层层自组装的方法制备了均一、 稳定的{CHIT/MWNTs}9多层膜。组装{CHIT/MWNTs}9多层膜的玻碳(GC)电极用来研究H2 O2的电催化氧化,测定H2 O2的线性范围﹑响应时间和检测下限分别为:8×10-6~1.0×10-2 mol/L (相关性系数为0.997)﹑2 s 和4×10-6 mol/L。另外,{CHIT/MWNTs}9/GC电极具有较好的稳定性能。  相似文献   

4.
采用直流脉冲高压对SO2/He(配比1:99,总压强3.0×105Pa)混合气体放电产生SO超声分子束,SO自由基由电离其前体SO2再解离而形成.发射光谱中350~500 nm波长范围的电子振动谱标识为SO(A'3→X3-)跃迁,通过对实验谱线拟合,获得了该跃迁的带源ν00 = 29524(8) cm-1,SO(A'3Δ)的光谱常数ω'e = 742(6) cm-1, ω'eχ'e = 5.9(2.0) cm-1, 以及基电子态的光谱常数ω'e = 1165(5) cm-1, ω'eχ'e = 6.4(0.5) cm-1.  相似文献   

5.
利用152Sm(35Cl, 5nγ)182Au核反应产生并研究了双奇核182Au的高自旋态, 首次建立了双奇核182Au基于πh9/2 Äνi13/2πi13/2 Äνi13/2准粒子组态上的转动带能级纲图, 发现在低自旋区, 两个转动带能级均出现旋称反转. 用推转壳模型对182Au的转动带能级进行了理论研究, 发现当采用形变和对力自洽计算后, 从理论上可以定性地解释182Au核中两个转动带出现的旋称反转现象.  相似文献   

6.
Pulsed laser photolysis/laser-induced fluorescence (LP-LIF) is utilized to measure rate constants for C2(a3Πu) reactions with NO, N2O, O2, H2 and NH3. Multiphoton dissociation of C2Cl4 at 266 nm is employed for the generation of C2(a3Πu) radicals. The C2(a3Πu) concentration is monitored by the fluorescence of the (0, 0) band of the (d3Πg&#8596;a3Πu) transition at 516.5 nm. C2(a3Πu) removal rate constants for the reactions are determined as kNO = (5.46 ± 0.10) × 10-11 cm3 molecule-1 s-1 , kN2O = (1.63 ± 0.20) × 10-13 cm3 molecule-1 s-1 , kN2O = (1.58 ± 0.16) × 10-11 cm3 molecule-1 s-1, kO2 = (5.92 ± 1.00) × 10-14 cm3 molecule-1 s-1, kH2< 1.0× 10-14 cm3 molecule-1 s-1. Based on the data analysis and theoretical calculation, we suggest that the C2(a3Πu) reactions with H2 and NH3 proceed via the hydrogen abstraction mechanism, barriers exist at the entrance channel of the reactions of C2(a3Πu) with H2 and NH3.  相似文献   

7.
 以Keggin型缺位磷钨杂多阴离子PW11O7-39(PW11)为电催化剂,邻苯二甲酸二甲酯(DMP)为模型污染物,详细研究了PW11对DMP降解的电催化作用。实验结果表明,在pH=2.5,E=-0.6 V和60 mL·min-1O2流速下,0.05 mmol·L-1DMP反应120 min的降解率达96%,总有机碳(TOC)去除约34%。DMP的电催化降解服从准一级反应动力学模型,准一级表观速率常数(k obs)与DMP的初始浓度有关, 当DMP的初始浓度为0.05, 0.2 和0.3 mmol·L-1时,kobs分别为2.9×10-2, 7.5×10-3和4.9×10-3min-1。  相似文献   

8.
 介绍了一种用PVC碳糊电极测定Pb2+的方法.该法在开路电路条件,富集介质为0.1 mol/L KNO3(pH 11.0),检测底液为0.15 mol/L HNO3.用微分脉冲阳极溶出伏安法扫描,有一灵敏Pb氧化峰出现,峰电位为-0.496 V(vs.Ag/AgCl),溶出峰电流与Pb2+在1.0×10-7~2~2.0×10-5mol/L浓度范围内成很好的线性关系,线性相关系数为0.9960,检出限为5.0×10-8mol/L.  相似文献   

9.
研究了四氯苯醌(CA)与N-甲基咪唑(NMIm)在CH2Cl2中的基态作用 ,结果表明二者反应形成CA与NMIm的摩尔比为1∶1的电荷转移络合物(CTC) ,并采用UV-Vis、IR、及NMR进行了表征。应用Benesi-Hildebrand方程计算得到该CTC的平衡常数KCT=6.234× 10-2 L·mol-1,及摩尔消光系数εCT=8.442× 103(L·mol-1·cm-1)。  相似文献   

10.
报道了Pr(0.5)Yb(3):ZBLAN玻璃在960 nm半导体激光和氙灯光双频激发下的激发态吸收上转换现象. 发现上转换发射谱的480.1, 519.0, 601.9和631.8 nm的上转换发光与常规荧光发射谱的荧光吻合得很好, 还发现双频激发下的上转换激发谱有3组明显的谱峰, 它们依次对应于856.0 nm的[1G4(Pr3+)→1I6(Pr3+)+1G4(Pr3+)→3P1(Pr3+)]的上转换激发跃迁, 789.0 nm的1G4(Pr3+)→3P2(Pr3+)的上转换激发跃迁, 803.7 nm的3H6(Pr3+)→1D2(Pr3+)的上转换激发跃迁. 1G4(Pr3+)→1I6(Pr3+)的上转换过程因其振子强度f=23.040×10-6很大而尤其强, 在上转换激发谱上呈现出了一个强的激发态吸收上转换激发峰. 这导致了Pr(0.5)Yb(3):ZBLAN玻璃在一束激光和一束常规连续光的双频激发下的新颖有趣的激发态上转换发光现象.  相似文献   

11.
研究区间防火门的抗疲劳破坏性能对实际工程投产运营阶段消除安全隐患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ABAQUS有限元软件建立防火门简化数值模型和考虑接触关系的精细化模型,利用防火门性能测定试验结果比较验证了模型的准确性,并以该模型为基础计算分析了恒定风压及往复风压条件下,临近区间隧道抗疲劳受压防火门各部件的应力状态,并根据研究结果给出了防火门在往复风压下疲劳寿命预测方法。研究结果表明:防火门的高应力区主要集中在闭门锁和铰链与门体的连接区域;依据应力分布情况得当闭锁点处的预测循环寿命为3.69×105次,铰链处的预测循环寿命为1.3×106次,门体其他部分的疲劳寿命则在1×108次以上。  相似文献   

12.
本文采用压痕弯曲技术,研究了Y—TZP和Ce—TZP的疲劳性能的某些影响因素.与金属材料类似,在陶瓷材料中疲劳裂纹的扩展曲线亦可区分为三个阶段.同时研究了循环加载中的应力比以及环境介质对于疲劳裂纹扩展的影响.可以看出,循环加载促进四方→单斜相变.因此循环疲劳与相交增韧是密切相关的过程.  相似文献   

13.
以纳米非晶-Si3N4、微米α-Si3N4、微米AlN、纳米Al2O3和纳米Y2O3为初始原料,采用放电等离子烧结工艺制备了Sialon陶瓷。通过调整配方中Si3N4对应原料的种类,研究了不同结构的Si3N4对合成Sialon陶瓷的影响。通过XRD和SEM对试样的物相和显微结构进行了表征,同时测试了试样的体积密度、抗弯强度、断裂韧性和维氏硬度。实验结果表明,配方中的Si3N4全部采用α-Si3N4,经SPS烧结后可获得α/β-Sialon陶瓷,当用纳米非晶-Si3N4逐步替换α-Si3N4时,所合成的Sialon陶瓷中的α-Sialon晶相的相对含量减少;当全部采用纳米非晶-Si3N4时,则试样中仅含有β-Sialon相。  相似文献   

14.
鉴于当前焊接接头疲劳评估曲线只适用于单轴加载情况,基于缺口应力法对焊接接头进行了多轴疲劳分析。通过联合焊接接头的多轴疲劳试验名义应力数据和有限元法所计算的缺口应力集中系数,获得了5种焊接接头的各向缺口应力;根据Von Mises、IIW和EESH 3种多轴疲劳准则计算出等效缺口应力并将其统一在同一坐标系统下;最后采用最小二乘法拟合出适用于多轴疲劳评估的缺口寿命曲线。与IIW标准推荐的单轴曲线相比,这些多轴缺口疲劳曲线具有更低的倾斜度和更高的疲劳等级,即多轴加载时明显降低了10~3~10~6次中周范围内的疲劳强度值,而对10~6~10~7次高周疲劳范围的影响则相对有限。  相似文献   

15.
本文对三种不同性能的Al2O3陶瓷与淬火钢在无润滑条件下的摩擦磨损机理进行实验分析,发现摩擦付的摩擦系数几乎与陶瓷的力学性能无关,但陶瓷的磨损速率与陶瓷力学性能特别是断裂韧性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在于摩擦条件下,由于粘着力作用,金属从对偶件转移到陶瓷表面,转移的金属膜厚度往往超过陶瓷峰元的高度,从而隔开了陶瓷与金属的直接接触,陶瓷的主要磨损机制是摩擦表面的裂纹源在疲劳应力作用下沿薄弱的晶界扩展,最终形成磨拉的脱落,造成陶瓷磨损.  相似文献   

16.
红外成像技术提供了一种快速、非接触、全区域的表面温度监测手段。在超声疲劳试验中,大多数金属材料均具有明显的温度效应。将采用这种技术手段系统地对铝锂合金2198-T8材料在疲劳试验过程中的升温情况开展研究。结果表明,材料从试验开始到疲劳断裂现象的发生,试件表面温度通常要经历三个阶段:快速升温阶段、缓慢升温阶段和急剧升温阶段。快速升温阶段通常与施加应力的大小有关;施加应力和疲劳微裂纹萌生是缓慢升温阶段的主要影响因素;宏观裂纹的扩展以及裂纹面之间的碰撞和摩擦则可导致材料表面的急剧升温。验证了红外成像技术在探索疲劳失效规律问题上作为一种可靠技术手段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17.
羟基磷灰石陶瓷诱导成骨细胞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定量检测在羟基磷灰石(HA)表面生长的成骨细胞骨涎蛋白和骨钙蛋白的表达,研究了羟基磷灰石陶瓷对成骨细胞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成骨细胞培养时间的延长,在羟基磷灰石表面生长的成骨细胞骨钙蛋白和骨涎蛋白的表达量相对于对照组有显著增加.由于骨钙蛋白和骨涎蛋白是成骨细胞分化晚期高度表达的两种标志性蛋白质,因此其表达量的显著提高意味着羟基磷灰石陶瓷可以诱导成骨细胞的成熟。这一结果可进一步为理解HA陶瓷的生物相容性和生物活性提供分子生物学依据。  相似文献   

18.
30CrMnSiA钢焊接接头疲劳特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针对某型机部件焊接区连接模拟件开展了疲劳特性研究。首先通过静力试验机测试试验件的极限强度,确定试验件的薄弱部位。然后利用MTS疲劳试验机测试试验件的疲劳特性。试验结果显示,试验件在应力水平87 MPa时的疲劳寿命为106。试验件破坏位置均发生在缺口处。对断口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进行观测,分析了影响疲劳寿命的因素。该试验结果为部件结构设计的修正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9.
压力容器开孔接管区应变的有限元分析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圆柱壳开孔接管的应变分析在压力容器设计中是一个普遍而重要的问题.利用ANSYS有限元分析软件对一圆柱壳开孔直接管区域的应变进行了计算,求出了在弹性范围和弹塑性范围内的最大应变及应变系数,并对应变分布状况进行了分析.利用有限元的计算结果求出模型的极限载荷及疲劳循环数N,并与使用设计标准JB4732-95中应力指数法的计算结果作了比较.比较的结果表明:在应变较大的情况下,使用应力指数法分析压力容器开孔接管区的疲劳问题,已不能反映出疲劳破坏的实质.  相似文献   

20.
电滞回线是研究铁电性的重要方法,但其中非线性电导,非线性顺电电容等非铁电性的影响难以消除.为此提出了微分电滞回线方法以取代传统的电滞回线.基于该方法,可将回线中各种非铁电性的贡献定量地分离出来,从而得到纯铁电性的贡献.对锆钛酸铅(PZT)和钛酸钡(BST)陶瓷样品的测量结果表明,纯铁电微分回线可用若干个高斯函数精确拟和,铁电体的极化疲劳就表现为高斯函数个数、峰位、峰高、半高宽等参数在外加作用下持续变化.实验还进一步证明,疲劳效应与铁电体所经历的热力学历史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