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发现地宫     
《大自然探索》2007,(2):70-72
人们不曾想到的是,随着法门寺古塔的倾颓,中国考古史上的一次重大发现拉开了序幕. 1987年2月,法门寺塔重建工作开始,这给了考古人员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法门寺塔本身就是文物,塔的重建就是一个修复文物的过程,考古部门必须全程参与.在拆除半壁残塔的同时,一个考古工作队组建起来,前往法门寺进行塔基的考古发掘工作.公安人员、武警战士也很快进入法门寺,将工地严密保护起来.一系列考古发掘工作随即展开.  相似文献   

2.
马王堆汉墓发掘是我国20世纪最重大的考古发现之一,因一号墓中出土了两千多件珍贵文物和一具保存了2100多年而未腐烂的女尸而令中外震惊。在事隔30多年后的今天,我们特约当年参加发掘工作的考古专家和我们一起重温这一重大考古发掘历史,相信会引起广大读者的兴趣。  相似文献   

3.
龙门,你的名字太过诱人。以至于曾坐享十三朝雍容华贵历经岁月风霜洗礼的洛阳城都被你再一次惊诧。2008年9月,那是我初次来到考古现场,当时为期半年的东山擂鼓三洞发掘工作已经结束,站在气魄宏大的龙门山上,作为重大考古发现的见证者我隐隐感觉到心中涌动的温暖与机缘。然而当时展现在考古队员眼前的却是一堆难以破解的玲珑。  相似文献   

4.
20世纪以来,中国考古曾有过许多次重大发现,从广阔的时间和空间上展示了中华文明的源远流长和灿烂辉煌,其中以秦兵马俑、马王堆汉墓、曾侯乙墓等为代表的地下文物的出土,更是举世瞩目。本刊特辟专栏,约请有关专家撰写几次重大发现的现场发掘实录,陆续刊登,以飨读者。 ——编者  相似文献   

5.
奇趣网 《科学之友》2013,(10):46-47
20世纪初,俄国军人科兹洛夫和英国人斯坦因才在黑水城发现了大量的西夏文献,并运送出境。这一发现被公认为是继19世纪末20世纪初殷墟甲骨、敦煌遗书之后的中国第三大考古文献发现。黑水城有很多神秘的故事,其消失原因也是扑朔迷离的。虽然处于沙漠深处,却吸引着很多爱好者前来一睹它的风采……黑水城的名字由来黑水城,西夏城名,今内蒙古额济纳旗东北。西夏十二监军司之一黑山威福司治所,最初是因额济纳河而得名。额济纳,原是西夏党项族语,意为"黑水"。该河来源于祁连山的雪水。每年,祁连山上融化的  相似文献   

6.
2011年,在河南省登封市唐庄出土了两座宋代壁画墓,其构造之精巧,壁画之精美,在全国也属罕见。那么,这两座墓葬是怎样被发现、发掘和保护的?墓葬的主人是谁?他们生活在什么样的年代?透过这些精美壁画我们可以了解些什么?本刊特别约请主持此次考古发掘工作的考古专家高赞岭撰文,一一回答这些问题。  相似文献   

7.
在这个古罗马城市被一次火山爆发摧毁两千年后,考古学家们在这个世界上最著名的考古地点之一发掘那些古罗马人的人工制品。 在意大利的庞贝城,幽灵们并不仅仅在晚上才出现。 早上7点半,太阳就爬上了位于庞贝城北边不到10千米处的死火山──维苏威火山的山头。 漫步走过这座古老的城市,脚下不断激起两千年前埋葬了宠贝城的尘土。注视着那些古老建筑时,似乎只有幽灵与我同在。 那些死于公元79年8月24日维苏成火山爆发的成千上万生灵的灵魂似乎都聚拢在这周围。 隆贝尔作为发掘庞贝城的“盎格鲁-美洲人”工程的负责人之一,曾培训2000多名学生。他总是在实践中教导学生们如何才能成为一位真正的考古学家。那些学生来自世界各地,包括英国、阿尔及利亚、意大利、西班牙、丹麦、阿尔巴尼亚、澳大利亚、美国等国 家。隆贝尔的许多学生都不是第 一次参与发掘这个世界上最著名 的考古场所之一了(包括它的邻 城赫库兰尼姆)。 对庞贝城的初次发掘始于 1748年,但直到 1765年,考古 学家们在一块墓碑上发现这个城市的名字以前,他们一直不知道他们发掘的竟是大名鼎鼎的庞贝城,许多考古学家错失了机遇与荣耀。其实,早期的发掘并不能称为真正的科学考古,倒更像寻宝似的挖...  相似文献   

8.
<正>2020年,《求是》杂志刊发了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文章《建设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考古学,更好认识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强调考古工作是一项重要的文化事业,也是一项具有重大社会政治意义的工作.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国考古工作和历史研究“要加强考古能力建设和学科建设”,“要运用科学技术提供的新手段新工具,提高考古工作发现和分析能力,  相似文献   

9.
2009年6月24日,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的一支科考队携带着发掘工具、仪器出现在周口店遗址第1地点西剖面上.这是该遗址"北京人"生活过的地层在发掘中断近半个世纪后又一次被考古的探铲触及,立刻  相似文献   

10.
德国考古研究院的研究人员在西夏陵已经工作了两个多月了,他们只是在默默的工作至今没有传出有什么重要的成果出笼。据闻,他们此次来到西夏陵,主要是要根据他们20世纪30年代初期的航拍和大量摄影,对比现存状况,对西夏陵提出保护措施,力争将各个陵主确认出来。笔者跟随着他们的脚步,埋入故纸堆中,查阅资料寻找前人做出的成果,以便能够跟上最新进展。在"文化大革命"期间的1972~1975年,南宁夏文物考古部门对6  相似文献   

11.
<正>考古,难道只是拿着洛阳铲在坑洞里翻来挖去吗?当然不是!除了陆地上,水下也有考古活动,要不然,那些古时的沉船都是怎么被发现的呢?水下考古学是考古学的一门重要分支学科,是陆地田野考古向水域的延伸。它以人类水下文化遗产为研究对象,对淹没于江河湖海下面的古代遗迹和遗物进行调查、勘测和发掘。水下考古涉及海洋学、水声学和仿生学等诸多学科,是一个充满高新科技含量的工作。  相似文献   

12.
正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考古学家能够进行更精准而深入的考古研究,从而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古代事件和古代人物。每过一段时间,考古学家都会取得一些重要发现。他们发掘失落的文明,发现有价值的文物,或者找到著名历史人物的遗骸。但大多数时候,这些发现都被谜团包裹。由于各种原因,例  相似文献   

13.
<正>水下考古学是考古学的一门分支学科,是陆地田野考古向水域的延伸。它以人类水下文化遗产为研究对象,对淹没于江河湖海的古代遗迹和遗物进行调查、勘测和发掘,将考古学所特有的观点和研究方法作为认识问题的手段,并使其发挥应有的作用。“南海一号”是中国水下考古发展的标志之一,它的发现与中国水下考古的发展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4.
20年前,在陕西临潼秦始皇帝陵东侧发现了兵马俑坑。这一重大发现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二十世纪考古巨大发现之一"。20年后的今天,兵马俑三个坑中的一、三号俑坑早于1979年10月1日和1989年9月27日先后正式对外开放。二号俑坑于今年3月1日正式发掘,著名考古学家袁仲一在开掘仪式上铲了第一铲土。(左图)二号俑坑保存最完好,建筑、兵种、阵列最复杂,雕塑更精彩。秦俑三坑即将全面展现当年整个军阵的磅礴气势。  相似文献   

15.
正如多少世纪以来一样,今天人类进入海洋是为了获取食物、发掘宝藏、军事目的、体育和探险活动。比伯(Beebe 1934)在他著作《半英里之下》中报导了一次考古发掘中,发现了大约公元前4500年的珍珠母镶嵌(这些镶嵌无疑是由潜水员采集到珍珠后由匠人加工而成的)。比伯还叙述了公元前3200年在替比斯已将珍珠贝壳用于雕刻装饰品。公元前2250世纪,中国禹王曾收到过贡纳的牡(牛厉)珍珠。  相似文献   

16.
龙骨与考古     
龙骨与考古——分属不同的学科,看似风马牛不相及。然而,在被誉为中国20世纪三个重大考古发现(即周口店北京猿人、殷墟甲骨文和敦煌石窟)之中,竟有两个是以龙骨为线索而出土的。龙骨作为一味传统中药,至少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在我国现存最早的药物学经典《神农本草经》里,龙骨被列在了"虫兽部"的上品药中。众所周知,世界上根本没有  相似文献   

17.
<正>2016年9月至2017年3月,考古学家们在成都蒲江县对60座战国时期船棺葬墓群进行了考古发掘。2000多年前的战国船棺和出土的400余件精美文物重见天日……墓葬主人是谁?为何聚集在此?他们为何使用船棺?他们又以何为业……一个个谜团,都需要通过科学的考古发掘和分析来得到合理的解释,而考古发掘的过程,恰如倾听先人们世代跌宕曲折的故事。  相似文献   

18.
1978年盛夏,河南濮阳,为了配合引黄供水工程,一项抢救性考古发掘工作正在紧张地进行当中.在一片数十平方米面积的遗址上,考古学家已经陆续发现了宋代以前的几个时代的遗迹.然而,当叠压在最下面的一层遗迹被揭露出来时,人们惊呆了:这是一处规模巨大的墓葬群!经检测判定,其年代是公元前4500年左右,距今大约6500年.  相似文献   

19.
1951年,A.B.阿尔齐霍夫斯基教授领导的田野工作队在诺夫哥罗得城进行了非常成功的考古发掘,结果发现了10块白桦(白桦树的皮)书契。这一发现的可注意的地方在於,在此之前,  相似文献   

20.
考古是现代人研究古代人类活动留下的遗址或遗物,从而了解古代人类的生产、生活、自然环境、社会制度、宗教活动等的重要手段。传统的考古方法是田野中寻找、发掘,查找有关文献记载,对已发现的遗址和遗物比较,进行分类,排比以确定古物年代,用途等。但往往由于资料不完整,旁证不全,使不少考古疑案难作定论。物理实验技术的发展为考古提供了新的手段,解开了不少千古之谜。确定古物的年代 1950年美国物理学家首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