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科学大观园》2015,(5):34-35
据美国宇航局官方网站报道,美国宇航局的“新视野号”探测器即将开始进入对冥王星开展观测的第一阶段工作,而到2015年7月14日,这艘飞船将会抵达距离冥王星最近的位置,在离地球约75亿千米的遥远太空深处,首次对这颗我们知之甚少的矮行星开展考察.美国宇航局华盛顿总部行星科学分部主管吉姆·格林表示:“美国宇航局执行的这次飞往冥王星的探测任务,将是实现人类首次对这颗太阳系内寒冷而遥远星球的首次近距离探测.  相似文献   

2.
<正>不久前,美国宇航局的冥王星专家们对外发布,新视野号传回的冥王星近距离高分辨率图像。此次新视野号传回的图像数据让科学家们兴奋不已,展示了冥王星表面前所未有的地表覆盖率与地形复杂性。新视野号项目首席调查员、美国宇航局西南研究所的科学家艾伦·斯特恩表示:"如果在我们的飞船近距离飞过冥王星并拍摄这些图像之前,有某位艺术家用这样的画面描绘冥王星,或许我会说他简直是妄想——然而这都是真实的画面。冥王星向我们展现了其多样化的  相似文献   

3.
晨风 《科学大观园》2014,(20):66-67
<正>新的里程碑最近似乎全世界都在热烈讨论着欧洲罗塞塔探测器抵达彗星的消息,罗塞塔几乎占据了世界所有主要媒体的头条位置。但在2015年7月14日,世界将要迎来另一个更加激动人心的时刻——美国宇航局的新视野号探测器将首次飞过冥王星,从而达到其9年漫长旅程的高潮,为我们传回这颗矮行星的首批近距离拍摄图像。美国宇航局此前已经  相似文献   

4.
根据一项模拟研究显示,冥王星周围可能还隐藏着多达10颗或更多尚未被发现的小卫星。这一消息的公布让新地平线号探测器科学团队的科学家们的工作更加棘手,按照原定计划,"新地平线"号探测器将于2015年7月份飞临冥王星附近。而这一发现会让此次考察之旅的飞行路线规划变得更加复杂。到目前为止,已经发现冥王星拥有5颗卫星,编号为"P5"最新的一颗是2012年才发现的,当时这颗小卫星被发现之后"新地平线"号探测器科学组就曾表示他们或许将被迫对探测器的原定飞行路线进行修正,  相似文献   

5.
<正>冥王星的地形地貌比科学家想像的要多姿多彩得多。冥王星高清晰图片展示了其前所未有的地貌细节,特别是独特的"蛇皮"地形及展现这颗矮行星广袤地表上的波纹状地形和直线山脊的图片,这些都令新视野号小组成员瞠目结舌。新视野号地质学、地球物理学和成像研究小组负责人之一,美国华盛顿大学科学家威廉·麦克金农表示,"这些复杂独特的地形绵延几百英里,与其说是地质学特征,还不如说更像树皮或龙鳞。我们还没法解释这  相似文献   

6.
现在美国宇航局的“新地平线”号冥王星一柯伊伯带探测器正在高速飞向它的目的地,当2015年最终抵达时,它拍摄的图像将帮助科学家们最终确定在冥王星冰封的地表之下是否存在着一个液态海洋。根据最新的研究,科学家们认为冥王星地下存在液态海洋是完全有可能的,并且为探测器提供了一些用于现场判定这种可能性的一些地表特征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2005年7月4日,“深度撞击”探测器已经成功撞击“坦普尔1号”彗星。“深度撞击”是美国2005年1月12日发射的,价值3.3亿美元。这是人类历史上史无前例的“炮轰”彗星太空实验,也是人类第一次实际接触并探索彗星的空间活动。对于这次“炮轰”彗星,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高级工程师庞  相似文献   

8.
《科学大观园》2021,(9):6-7
在太阳系八大行星之中,火星是除金星以外,距离地球最近的行星.到目前为止,火星也是除了地球以外,人类了解最多的行星.已经有超过30枚探测器到达过火星. 2020年7月23日12时41分,我国在文昌航天发射场用长征五号遥四运载火箭成功发射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天问一号”探测器,火箭飞行约2167秒后,成功将探测器送入预定轨道,开启火星探测之旅,迈出我国行星探测第一步.按照计划,中国将在本次火星探测任务中完成“环绕、着陆、巡视”三大任务.  相似文献   

9.
据美国宇航局(NASA)官方网站报道,该机构日前已经选定9件科学载荷,这些载荷将被搭载飞往木星的冰冻卫星——木卫二(“欧罗巴”),以探查这里是否具有适宜生命生存的宜居环境.此前,美国宇航局发射的“伽利略”号探测器得到可靠证据,证明木卫二这颗大小与月球相仿的冰冻卫星下方存在一个“冰下海洋”.如果这一结果得到确证,那么木卫二海洋中的水量将是地球水量的两倍之多.  相似文献   

10.
1957年,苏联成功发射了世界上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宣告了人类空间时代的到来.从1958年开始,美、苏超级大国为了争夺空间霸权和开展冷战对抗的需要,在月球探测与载人登月领域展开了激烈的竞赛.1958年,美国先后发射了“先驱者”号系列的4个月球探测器,苏联发射了“月球”号系列的3个探测器,但全部失败了.  相似文献   

11.
2020年11月24日凌晨,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金色火焰,映透山海,比任何科幻大片更动人心魄. 在长征五号遥五运载火箭托举下,嫦娥五号探测器升空入轨,承载着中华民族探月梦想,奔向月球.由此,2020年最令人期待的航天“大片”正式拉开序幕. 有人说,世界上最远的距离,是梦想与现实的距离.对于许多普通中国人而言,月球的确很遥远.“嫦娥奔月”的神话,流传数千年,但是直到14年前,中国才把第一颗“嫦娥”探测器送上太空.  相似文献   

12.
两千多年前,屈原一首《天问》抒发了古人对宇宙万物的好奇和追问.“天问一号”的升空,则为这份“问卷”标注了当代科学的一种回答. 2020年7月23 日,我国首个火星探测器“天问一号”由长征五号运载火箭在海南文吕航天发射场成功发射,于2021年2月左右抵达火星,进而变轨进入停泊轨道,4月择机登陆.此前的7月20口,阿联酋首个火星探测器“希望号”搭乘日本火箭发射升空.除了我国的“天问一号”之外,美国“毅力”号火星车也同月发射.  相似文献   

13.
<正>月球是地球的卫星,从小就被深深植根于人们的脑海里,但如今美国航空航天局的一些科学家提出,在地球物理学的框架内重新定义行星,即强调星体内在物理特质,而非外在的环绕特性。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的专家们指出,月球和木星、土星的卫星一样,拥有行星的特征,为此,他们呼吁学界检讨行星的定义,将月球重新定义为行星。月球做了那么多年的地球卫星后真的要升级?科学家要求重新定义行星据英国《独立报》网站报道,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冥王星“新视野”号探测任务主要研究员阿兰·斯特恩及其5名同事撰写了  相似文献   

14.
“卡西尼”号是目前惟一飞向土星的宇宙飞船,也是有史以来人类发射的最大土星探测器。50万张照片让人惊按照计划,“卡西尼”号经过近7年34亿千米的飞行后,在2004年6月30日进入围绕土星运转的轨道,开始探测这颗大小仅次于木星的太阳系第二大行星。目前,“卡西尼”已经发回了一些令地球人惊讶的照片。“卡西尼”号一旦进入土星轨道,就马上启动了所携带的照相机,近距离拍摄星云图,寻找星云粒子在瞬间生成、分离、重聚的证据。当“卡西尼”号开始首次在土星的卫星间穿梭时,也会以最近的距离拍下土星的照片。在环绕土星的轨道上,“卡西尼”号将至…  相似文献   

15.
欧洲航天局和英国国家航天中心在伦敦举行的联合新闻发布会上宣布,欧洲第一个火星登陆器“猎兔犬2”号计划失败的原因,是资金投入不足和项目管理不善。事件回放:“猎兔犬2”号一去不回2003年6月2日,“猎兔犬2”号搭乘欧洲火星探测器“火星快车”飞赴火星。2003年12月19日,“猎兔犬2”号从“火星快车”上脱离,独自向火星进发。但是,就在它按计划于2003年12月25日着陆火星时,地面控制中心与其失去了联系。欧洲和美国科学家通过火星探测器、射电望远镜等一系列手段搜寻“猎兔犬2”号,终未得到任何结果。事故调查:投入少“猎兔犬2”号先天不足欧…  相似文献   

16.
水星的密度为什么如此之大?水星的地质史是怎样的?水星核拥有怎样的结构与状态?水星磁场是什么样子?水星两极那些非同寻常的物质究竟是什么?水星上有哪些重要的挥发性物质?为了揭开这些问题的谜底,“信使”号踏上了探访水星的漫漫征程。“信使”号的全部行程将历经80.45亿公里,耗时近7年。“信使”号是近30年来美国向水星发射的第一架探测器。1974~1975年,美国曾经向水星发射过“水手”10号探测器。但与上次不同的是,“信使”号将是第一个进入水星轨道并围绕水星进行科学探测的太空探测器。它将携带多种先进的科学仪器对水星进行全面探测。…  相似文献   

17.
2020年7月23日,在中国文吕航天发射场,伴随着震耳欲聋的轰鸣声,人们熟悉的“胖五”——长征五号运载火箭在天际划出一道金色曲线,经过2000多秒的飞行后,成功将我国首个火星探测器——“天问一号”送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取得圆满成功. 4月7日,记者从国家航天局和中国航天科技集团获悉,目前“天问一号”探测器正在火星停泊轨道运行,绕火期间一次次从火星首选着陆点乌托邦平原上空掠过,观察着陆点,开展预着陆区成像探测,为5月到6月择机着陆火星做准备. “天问一号”任务,是我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计划通过一次发射,实现“绕、着、巡”(火星环绕、着陆和巡视探测)三大目标,这在世界航天史上尚属首次.  相似文献   

18.
2006年8月底,在捷克首都布拉格街头,一辆红色迷你·库柏汽车的保险杠上贴着“如果你爱冥王星,请按喇叭!”。司机是一个穿着黑色T恤的20多岁的男青年,T恤后面印着大大的红字“冥王星是行星!”。  相似文献   

19.
美国加州理工学院行星天文学家迈克·布朗等人宣布,他们在冥王星外发现了太阳系的第十大行星,大小相当于冥王星的1.5倍,距太阳的距离是冥王星的3倍,暂命名为2003UB313。此后,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也在其网站上发布了消息,称“第十颗行星被发现”。新发现的这一星体究竟有多大意义?在国内中小学教科书和各类科普读物中沿袭了数十年之久的“太阳系有九大行星”的说法,有没有可能被重写?“第十大行星”之说是否属实?谁才是确定该新星是否属于太阳系行星大家族的权威?带着这些问题,记者请教了中科院上海天文台的林清博士。第十大行星预言…  相似文献   

20.
《科学大观园》2012,(16):F0002-F0002,I0001
美国火星探测器“好奇”号2012年8月6日成功登陆火星。“好奇”号的控制团队表示,他们已得到想获得的所有数据,“一切看起来好极了”。“好奇”号2011年11月从肯尼迪航天中心升空,用于探索火星过去或现在是否存在适宜生命存在的环境。探测器以核燃料钚为动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