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风险社会形态下,环境侵权的影响扩大、损害规模也扩大,仅仅根据传统侵权的个别责任将难以使受害人获得救济。通过建立环境侵权损害赔偿社会化分担机制将部分风险由国家和社会分担,以对受害人进行及时、有效的救济。借鉴域外相关经验,我国的环境侵权损害赔偿社会化分担机制的构建主要从环境责任保险、环境损害赔偿基金、财务保证、社会保障等制度的构建着手。  相似文献   

2.
环境侵权损害填补基金作为环境侵权损害赔偿社会化的具体制度之一,对于环境侵权损害填补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在具体运作中,基金在资金来源、救济范围、启动标准(启动条件及救济方式)等方面存在诸多问题。基金的运作效果与基金的启动标准具有紧密联系,基金的启动标准又受到基金的资金来源及救济范围的限制。破解疑难问题需从基金的资金来源、基金救济范围和基金启动标准三个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3.
环境侵权公共补偿基金制度是实现环境侵权社会化救济的一种途径,为弥补现行制度对环境侵权案件救济的不足,我国有必要建立该制度。该制度的建立应从设立原则、适用范围和适用条件等方面作出总则性规定,对基金补偿的范围和标准、基金的筹集和管理作出具体规定。  相似文献   

4.
从"三鹿奶粉"事件看大规模侵权案之救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三鹿奶粉"事件作为典型的大规模侵权事件,引发了社会对法律救济艰难、行业自律缺失、政府监管不力、大规模侵权造成的危害等问题的关注与思考.参考、借鉴国外大规模侵权的相关制度与救济方式,完善代表人诉讼制、确立跟踪观察义务制、建立产品责任强制保险制、设立专项救助基金制,是实现我国大规模侵权案件救济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5.
环境侵权的特殊性决定了国家应当在环境侵权救济中承担一定的责任。国家应当通过完善环境的行政处理.建立相应的补偿制度和责任保险制度等,保障受害人损害赔偿的迅速、有效地实现。  相似文献   

6.
食品大规模侵权不同于一般侵权,鉴于食品侵权的受害者常常陷于索赔难的境地,而侵权责任法以及食品安全法规定的民事赔偿责任优先原则的实现仍面临很多障碍,目前食品安全领域大规模侵权的法律救济不能适应现实需要,尤其在立法层面依然有很多问题亟待解决。在对食品大规模侵权的现状及损害救济问题深入分析的基础上,通过对国外相关制度的比较研究,并结合我国司法实践的考量,提出了建立涵盖实体法救济、诉讼救济以及社会化救济的多视角和多元化损害救济制度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20世纪末前后,无过错责任的膨胀、合同法的扩张、责任保险和社会保障制度的冲击使侵权法危机重重。本文认为我国侵权法所面临的危机,不是其存在价值受到怀疑而是承受过份繁重的任务,要应对危机必须构建损害填补社会化体系,以一种“兼容并包”、“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姿态进行自我革新。  相似文献   

8.
环境责任保险是一种有效的环境风险管理的市场机制,它是通过责任风险社会化解决环境污染损害赔偿问题的有效方式之一。本文分析了我国环境责任保险制度的环境责任保险承模式、保险费率、相关立法等几方面,并对探索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环境责任保险制度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9.
目前,由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造成的环境侵权现象已成为世界各国的一大社会问题,作为侵权救济主要途径的司法救济对世界环境保护有着重要意义。发达国家在环境侵权司法救济方面已经有着许多成熟的经验,取得了一定的成效;而我国环境侵权司法救济的现状却不容乐观,完善环境侵权的司法救济制度是中国环境法实施的一个不可缺失的环节。本文着重从法理与社会经济的方面阐述对环境侵权司法救济制度进行完善的可行性,从立法与司法实践方面提出完善建议。  相似文献   

10.
伴随着社会主义建设与现代化进程,中国社会救助制度的内涵在不断拓展变迁,其发展大体经历了传统的救灾救济阶段、以城市反贫困为主的改革阶段和城乡统筹、逐步定型规范的阶段。在社会救助制度发展演进的过程中,制度名称从"救济"转为"救助",制度内容从单一生活救助向综合救助过渡,获得救助从接受恩惠转为公民权利,提供救助从道义扶助转为政府责任,这些均意味着制度的精神动力和道德基础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即从仁慈逐步迈上了正义之路。然而,目前制度的发展完善还任重道远,但可以肯定的是正义作为中国现代社会救助制度的道德根基和精神动力的终极目标是不会改变的。  相似文献   

11.
论环境侵权     
环境侵权是指因产业活动或其他人为原因,致生环境介质的污染或破坏,并进而对他人人身权、财产权造成损害或有造成损害之虞,依法应当承担民事责任的行为.侵害环境权是指侵害自然人享有的适宜其生存和发展的良好环境的权利,依法应当承担各种法律责任的行为.两者的概念、性质及其救济均不相同.因此,必须建立两个法律体系分别予以救济.  相似文献   

12.
环境噪声污染是人体生命健康的“无形杀手”。为保护公民依法享有的生命健康权,必须对环境噪声污染进行标本兼治。在处理因环境噪声污染引起的损害赔偿纠纷中,确定环境噪声污染损害赔偿的相对标准是必要的,以使加害人依法负有的损害赔偿责任实际承担有法可依。并可设立环境噪声污染损害赔偿基金,以确保遭受环境噪声污染危害的无辜受害人届时能依法获得赔偿。  相似文献   

13.
《侵权责任法》颁行之后,对于我国适用民事法律有效调整社会关系发挥了重要作用。本文基于对我国现行民事侵权精神损害赔偿制度的检讨,指出我国精神损害赔偿制度所存在的不足,并借鉴其它国家和地区先进的立法经验,提出了完善我国民事侵权精神损害赔偿制度的对策。  相似文献   

14.
建立在过错责任基础上的现行人身侵权损害赔偿制度,在实现其两大功能即预防侵权功能和补偿受害者上有着无法克服的局限性,因此建立其他的救济制度是必要的。国外在人身侵权损害赔偿制度领域不仅提出了一系列改革理论,并且进行了改革实践,人身损害赔偿制度朝更具综合性的救济制度发展,是一种必然的发展趋势。中国亦应重新审视人身侵权损害赔偿制度,使之更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15.
环境侵权的精神损害是区别于人身损害和财产损害的一种精神利益的伤害,对精神损害进行赔偿目前已成为环境侵权民事责任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环境侵权精神损害赔偿制度无论在立法还是在司法实践方面都存在不足,有必要借鉴国外的先进经验加以完善,以期能更好地维护受害者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16.
专业人士作为社会特殊群体,他们向其委托人或社会公众提供专业服务,因过错造成相关人经济损失的,应该承担赔偿责任。专业人士的民事责任可以通过其法律性质为切入点,系统地分析专业人士侵权责任的归责原则和构成要件,并结合目前侵权责任法的现状而完善相关立法。  相似文献   

17.
多车致一人损伤事故情形下,应将受害人的权利救济作为考量的首要因素。部分机动车未投保交强险,认定交强险保险人和投保义务人的责任方式,应考虑交强险的功能定位;部分机动车不承担事故责任,认定交强险的责任主体,可突破事故的关联基础事实。对于超出或不属于交强险责任限额范围的部分,认定多侵权人的责任方式,应区分多人侵权类型。  相似文献   

18.
当前,一些学者从我国确立环境公益诉讼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出发,建议制定专门的环境公益诉讼的立法制度。现有的研究主要侧重于确认公益诉讼的主体资格,而对已经形成的环境公益侵权事件中被害人权益救济问题,则鲜有人关注。对环境公益诉讼中被害人权益进行救济,可以为环境侵权事件中的被害人找到一条司法救济的途径,从而为我国立法部门制定后续的环境保护法律制度提供帮助,也可为环保行政部门提供决策和执法参考。  相似文献   

19.
论环境污染责任保险法律制度在我国的建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环境污染采取严格责任,其高额赔偿给企业带来了难以承受的压力,这种压力迫使我国要建立一种保险制度来转嫁企业的风险,而这种保险制度就是环境污染责任保险法律制度。从我国环境污染责任保险的初步实践入手,揭示初步实践中暴露的问题,分析了我国建立环境污染责任保险法律制度的必要性,并就环境污染责任保险法律制度的相关问题予以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