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3 毫秒
1.
为了提高工程翻新轮胎的承载及抗刺爆性能,利用废旧子午线轮胎钢丝作为补强体,采用镀层法,通过废旧钢丝表面镀铜-镀锌处理,设计了废旧子午线轮胎钢丝错体再制造工程翻新轮胎生产工艺,主要包括局部修复与补强工程子午线轮胎钢丝帘线断裂层工艺、旧胎体层与翻新胎面胶层之间补强一层子午线废旧轮胎钢丝帘布层工艺.分析了废旧子午线轮胎钢丝错体再制造工程翻新轮胎补强作用机理,有效实现了废旧钢丝与轮胎橡胶的黏合,并对错体再制造工程翻新轮胎技术优势进行了分析,采用模硫化法对26.5R25全钢工程机械子午线旧轮胎进行了错体再制造翻新生产.结果表明,废旧钢丝错体再制造工程翻新轮胎承载能力和抗刺爆能力大大增强,其使用寿命为同型号普通翻新轮胎的1.2倍,接近同型号新轮胎的使用寿命,综合性能表现良好.  相似文献   

2.
废旧轮胎的热解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热解技术为废旧轮胎资源化应用开辟了一条新的途径,本文就近年来国内外废旧轮胎热解技术的研究进展进行了介绍,并着重综述了废轮胎热解过程参数控制,如热解温度、催化剂、热解气氛和压力以及反应介质、以及热解动力学模型和热解机理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同时对废旧轮胎热解处理及资源化研究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3.
创新性地采用了热浸镀二次助镀工艺,对常用型钢试样表面进行防腐蚀处理,如镀Zn,镀Al-Zn-Si合金,镀Zn-Re及镀Al-Zn-Si-Re合金.对热浸镀处理后的型钢试样进行拉伸试验,对其组织形貌进行观察,对其力学性能进行测试.另外,在实验室条件下进行模拟酸雨试验和盐雾试验,对各类镀层的耐腐蚀性能进行研究,并与工业镀Zn件的耐蚀性进行对比研究,进而对其使用寿命进行预测.结果表明:热浸镀工艺对型钢的力学性能无不利影响,两种镀层防腐蚀性能优秀,Al-Zn-Si合金镀层对钢材表面的防腐蚀性能卓越,而Al-Zn-Si-Re合金的防腐蚀性能更佳.  相似文献   

4.
介绍了我国钢丝热浸镀用锌和合金的化学成分要求;热浸镀中镀层的形成过程;合金镀层的耐腐蚀性能比纯锌镀层好;我国钢丝热浸镀锌一般采用烘干溶剂法,热浸镀锌的传统工艺的关键是脱脂、酸洗和溶剂处理,热浸镀锌的绿色生产工艺主要是在脱脂、酸洗、助镀、锌锅、冲洗和回收锌渣等方面采用一些环境保护技术措施;钢丝热浸镀锌合金生产工艺有一步法和两步法,生产设备也更高效、先进;最后提出要加快研究钢丝的铝包覆技术和热浸镀铝技术。  相似文献   

5.
碳纤维无钯化学镀镍前处理工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传统的碳纤维化学镀镍采用PdCl2-SnCl2前处理,该工艺过程繁多、需消耗大量的贵金属钯且成本高。本研究采用无钯化学镀方法对碳纤维进行化学镀镍前处理。研究了硝酸处理时间对镍镀层的作用关系,表明30min最佳。分析了碳纤维络合吸附Ni2+过程中Ni2+与其增重率的关系,推导了Ni2+吸附过程的动力学方程,吸附反应的平衡常数K=2.525,推导所得曲线与实验曲线基本一致。讨论了反应温度对镀层中P含量的影响,反应温度为80℃时,镀层中P含量达最大值11.42%。通过SEM、DSC、XRD分析对比KBH4-NiSO4无钯前处理法与PdCl2-SnCl2前处理法所得镀层,表明用无钯化学镀方法得到的镍镀层能达到传统镀层的均匀性、紧密性、粘合性、抗氧化性。  相似文献   

6.
含炭难处理金矿石碘法浸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用非氰试剂——碘从矿石中浸出黄金,目的是研究碘化浸金取代剧毒氰化物提金的可行性;采用了热力学方法对碘-碘化物溶金的可能性进行了简单分析,用碘-碘化物溶液对含炭难处理金矿石进行了浸出工艺条件实验及与氰化浸出的对比实验,取得了较理想的实验结果:浸出4h金浸出率达到95%,氰化法直接浸出12h金浸出率80%;碘化法浸金速度快,金浸出率高。  相似文献   

7.
低氟无铬前处理的镁合金电镀工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打磨→碱洗→酸洗活化→浸锌的低氟无铬前处理工艺对镁合金进行了镍电镀实验,并对镀层进行了结合力和耐蚀性检测.结果表明,镁合金经碱洗、酸洗活化、浸锌后再电镀的前处理过程可获得致密均匀的浸锌层,及结合力好、耐蚀性强的镍电镀层.研究的低氟无铬前处理工艺可取代含大量氟和铬的Dow前处理工艺,该工艺的应用提高了表面处理液的环保性能,降低了生产成本.  相似文献   

8.
采用基团贡献法对对硝基乙苯、乙苯及对乙基苯甲醚中乙基选择氧化反应主副产物的热力学数据进行了估算;并通过建立三个反应体系中各步反应的焓变ΔrHθm、吉布斯自由能变化ΔrGθm和平衡常数K与反应温度T的关系,对反应过程进行了较为详尽的热力学研究。在计算的温度范围内,研究了反应温度对对乙基苯甲醚、对硝基乙苯及乙苯催化氧化制备相应芳酮的影响。分析结果为如何提高目标产物酮的选择性研究提供了基础数据;并对优化反应的工艺条件及今后工业化应用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碳纳米管的化学镀银及SEM研究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通过对碳纳米管进行金属包覆,制备一维纳米复合材料,利用化学镀方法在碳纳米管表面得到完整均匀的银镀层。研究表明,镀层质量与表面处理,反应速率和反应时间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0.
热浸镀铝是一种经济有效的表面处理方法,热浸镀铝件质量的好坏主要受镀前对钢基体进行处理的各工序的优劣及浸镀时几个工艺参数的影响,本文主要从助镀剂、浸镀液成分、浸镀温度和浸镀时间等几方面分析了这些因素对浸镀件镀层的影响,阐述了热浸镀铝技术当前存在的问题及前景展望。  相似文献   

11.
采用浸锌预处理工艺,研究在碱式碳酸镍体系中ZM6镁合金表面化学镀镍层性能.用扫描电镜(SEM)、能谱仪(EDS)和X线衍射仪(XRD)研究浸锌层和镀镍层的形貌、成分及镀层结构,采用极化曲线测试镀层的耐蚀性.研究结果表明,浸锌溶液中加入Sn2+可在ZM6镁合金表面获得均匀致密的浸锌层,后续在碳酸镍体系中施镀1 h后所得非晶态Ni-P镀层均匀致密,无明显缺陷,厚度为8.74 μm,磷质量分数达9.29%;在3.5%NaCl溶液中,镀层的自腐蚀电位为-0.609 V,腐蚀电流密度约为基体的1/10,耐腐蚀性能良好.  相似文献   

12.
对硅锰质量比为3.5:1的富硅软锰矿采用强磁选-碱浸工艺脱硅,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研究强磁选试验中磨矿细度和磁场强度,碱浸试验中反应温度、反应时间、NaOH浓度和液固比对硅脱除率的影响,利用"减缩核模型"研究碱浸过程中反应温度对硅脱除率影响的动力学,并得到相应的动力学方程。研究结果表明:在矿石入选粒度为小于74μm占75%、磁场强度为1273.2kA/m、碱浸反应温度为120℃、反应时间为5.5h、NaOH浓度为16mol/L、液固比(mL/g)为5:1的条件下,得到碱浸渣中硅锰质量比为0.3:1,硅脱除率为81%。碱浸过程受化学反应控制,表观反应活化能为67.77kJ/mol。  相似文献   

13.
随着我国汽车工业飞速发展,汽车保有量逐年迅速增加,我国将面临目前国外发达国家早已遇到的大量废旧轮胎的处理问题。将废旧轮胎加工成橡胶粉是国际上通用的废旧轮胎再生处理方法,其中废轮胎胶粉应用在公路行业中即采用废橡胶粉生产改性沥青是废旧轮胎处理的主要途径之一。本文详细分析了橡胶粉改性沥青的作用机理、应用前景和优点、经济效益,为橡胶沥青混凝土在公路行业中进一步推广应用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4.
对AZ91D镁合金表面进行化学镀Ni(P)以及热浸镀纯锡,从而获得了Ni(P)-Sn双层镀膜.220℃进行2 h热扩散处理后,研究镀层界面的结构和腐蚀性能.通过SEM、能谱仪分别进行界面结构检测和元素分析,采用XRD对Ni(P)-Sn镀层表层相结构进行分析,利用动电位极化曲线检测了镀层热处理前后的的耐腐蚀性能.研究结果表明:沿界面连续分布的Ni-P化合物层能有效地阻止Sn向Ni层的扩散,化合相Ni3Sn4呈"块状"漂浮在Sn层中,该相的产生和生长破坏了镀层的单一相区,从而导致热处理后镀层耐腐蚀性能下降.  相似文献   

15.
钢帘线是汽车子午胎理想的骨架材料,在金属制品中生产难度大,技术含量高。该文论述了钢帘线主要的生产工艺,包括原料要求、盘条预处理、粗拉、中间热处理、中拉、最终热处理、电镀、湿拉、合股、检验、包装。最后对轮胎用钢帘线生产的发展趋势做了预测。  相似文献   

16.
将纯铁片在不同硅含量和不同温度的Zn-6%Al-3%Mg(ZAM,质量分数)合金熔池中浸镀60 s,制备各种热浸镀ZAM合金镀层。采用DTA测试不同硅含量ZAM镀锌合金的开始凝固温度,利用扫描电镜、能谱仪和X线衍射仪等仪器观察分析各种合金镀层的表面组织。研究结果表明:硅元素的加入使镀层表面组织中粗大树枝状富Al相发生明显的细化,且硅含量越高树枝晶越细小;随着硅含量的增加,树枝状富Al相的体积分数下降,Zn/Al/Mg Zn2三元共晶组织体积分数增加;硅的加入使η-Zn相和Mg Zn2相在镀层表面组织中消失,同时镀层表面组织中出现了Mg_2Si颗粒。纯铁片在Zn-6%Al-3%Mg-0.1%Si熔池中浸镀60 s时,随着浸镀温度升高,镀层表面中的树枝状富Al相明显粗化,且其体积分数明显减少,在530℃浸镀后镀层中出现异常表层组织。  相似文献   

17.
天然橡胶热解产物反应机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天然橡胶初级热解(300~550℃)过程中的主要产物异戊二烯单体和二聚体-1,4-二甲基-4-乙烯基环己烯进一步热解生成小分子气体的生成机理展开研究,采用密度泛函理论对各个反应进行了模拟计算,得到了相关热力学参数焓变、自由能变以及动力学参数反应势垒;用Aspen plus建立一维裂解反应器模拟实验过程,得到产物分布情况。结果表明:单体的主要反应路径为氢基与单体之间的取代反应,主要产物为氢气,反应活化能为5.68kJ/mol,与通过热裂解工艺过程预测的产物分布结果相符;二聚体主要通道是先发生开环反应,然后与甲基发生取代反应,主要产物为甲烷,反应活化能为354.48kJ/mol。研究结果可为废旧轮胎的气化回收利用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钢丝快速镀层美国俄亥俄州哥伦布Batile钢丝厂最近研制了一项用于汽车轮胎增强钢丝快速热浸镀黄铜的新工艺。据称,该工艺对轮胎钢丝镀铜提供了极有潜力的节约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并且可采用新的合金组分进行浸镀的应用前景。以往钢丝镀铜是采用电解沉淀方法,...  相似文献   

19.
采用浸涂及烧结工艺制备了达克罗防腐涂层,对其表面组织结构及其与镀锌、镀铝涂层的防腐蚀性能对比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锌、铝、铬等元素在达克罗涂层中分布均匀,片状的锌粉和铝粉层叠包埋在无定形的铬酸盐粘结物中,其耐腐蚀性能优于热镀锌层,略低于热浸铝镀层,与基体接合强度低于热浸铝.  相似文献   

20.
选择Ti--C--Al和Ti--C--Al--CuO两种体系,采用原位反应近液相线铸造技术,制备铝基复合材料.通过金相显微镜、扫描电镜和X射线衍射仪研究了复合材料的微观组织.对上述两种体系的反应进行了热力学与动力学分析.进一步研究了CuO对Ti--C--Al体系的自蔓延反应过程的作用机理,建立了其反应过程的动力学模型.结果表明:在Ti--C--Al体系自蔓延反应过程中,CuO和Al的反应可以提高其反应体系的绝热温度,能为该体系反应持续提供热量,使其自蔓延效果更为显著,反应更加彻底,大大减少条块状的中间产物Al3Ti,优化了材料组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