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稻纵卷叶螟(Cnaphalocrocis medinalis)是水稻上最具破坏性的害虫之一。综述了稻纵卷叶螟的危害发生、抗药性和化学农药减量增效技术进展。针对稻纵卷叶螟防治,建议在做好科学选种、科学水肥管理、准确预测预报基础上,结合生态调控、理化诱控和生物防控等绿色防控技术,并通过合理选择高效杀虫剂、助剂和高效施药药械以及加强绿色防控基地的示范作用,达到稻纵卷叶螟农药减量增效的目的。  相似文献   

2.
利用害虫天敌来防治害虫是植物保护的一个组成部分,我所从1972年开始,应用赤眼蜂防治稻纵卷叶螟的研究。1973年放蜂115亩防治稻纵卷叶螟平均卵寄生率为54%;1974年放蜂155亩,平均卵寄生率上升到81.17%;1975年放蜂1252亩,有765亩(占放蜂面积的60.38%)在防治标准之下;1976年放蜂1026亩,有64.62%面积在防治标准之下。用赤眼蜂防治稻田虫害若能抓住环节,一般寄生率可达70~80%。现阶段由于纵卷叶螟  相似文献   

3.
在党的“九大”团结、胜利路线指引下,温州地区农科所于1971年对18种杀虫剂和杀菌剂防治三化螟、稻纵卷叶螟、稻叶蝉、褐稻虱及稻小粒菌核病进行了大田示范试验。据试验,50%杀螟腈乳剂对稻纵卷叶螟、稻飞虱、稻叶蝉和三化螟等多种害虫均有很好的防治效果,对稻纵卷叶螟尤为显著;50%6711乳剂每亩2—3两加水泼浇,防治三化螟、稻飞虱和稻叶蝉等有良好的效果;50%硫特普乳剂及35%硫环磷乳剂等,对稻纵卷叶螟、稻  相似文献   

4.
 利用系统科学的原理与方法研究害虫种群系统的控制是害虫综合治理的重要途径和发展趋势。根据系统动力学的研究思路,构建了描述不同世代稻纵卷叶螟种群子系统之间、稻纵卷叶螟种群与天敌子系统之间相互转化、相互作用的概念框架模型,并建立和明确了描述各子系统之间数量关系的微分方程或函数关系,在此基础上,通过STELLA软件对不同控制方案下稻纵卷叶螟种群的动态进行了模拟和情景分析。结果表明,6种不同模拟情景下,稻纵卷叶螟成虫及天敌种群随时间的动态变化趋势各不相同,主要表现在稻纵卷叶螟各世代成虫及天敌种群密度峰值的大小、出现时间等方面;一定数量天敌的存在,对有效地防治和控制稻纵卷叶螟的发生与发展有着重要意义。如果能在虫害发生初期,适量补充一定数量的天敌以扩大田间种群发展的基数,可提高其对水稻中后期稻纵卷叶螟的控制效能。  相似文献   

5.
多灭灵乳油主要用于防治水稻纵卷叶螟、叶蝉、蓟马、稻虱、二化螟、大螟等害虫。它是以甲胺磷、敌百虫为主要成份,辅以二元溶剂、乳化剂和稳定剂等复配而成的新型有机磷农药复合制剂。  相似文献   

6.
转Bt 基因抗虫水稻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稻螟虫(二化螟、三化螟等)和稻纵卷叶螟是水稻的重要害虫,世界各地稻区均有发生,全球每年因螟虫造成的产量损失达1000万吨。我国螟虫发生面广、危害性大、损失严重。有关统计资料显示,全国仅二化螟和三化螟年发生危害面积1500万公顷以上,防治约3800万公顷  相似文献   

7.
应用“沈农一号”乳油,防治水稻害虫药效试睑.试验结果证明:该药对稻螟蛉、二化螟、稻 纵卷叶螟,稻蝗、稻飞虱等多种害虫有效.防治效果均在70~100%左右.生产中使周的最佳浓度为3000~4000溶液.成本低,每亩只须o. 5~0. 6元低于目前水田使用各种药价.对天敌安全,尤其四青蜓和蛀类无死伤.  相似文献   

8.
<正> 稻纵卷叶螟Cnaphalocrocis medinalis Guen′ee是水稻上一种重要虫害。1977年以来,全国开展了大协作研究,证实了稻纵卷叶螟具有远距离迁飞的特性。为了掌握稻纵卷叶螟在新乡的发生规律,为预报和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我们于1975年—1978年对稻纵卷叶螟发生规律进行了初步调查研究。  相似文献   

9.
根据省农业厅关于开展农作物害虫天敌资源调查的指示。我区决定由区农业局和琼山县农业局成立害虫天敌资源调查组,于琼山县灵山区为调查试点,对水稻主要的和次要的害虫天敌资源进行了为期半年多的系统调查,以为保护和利用稻田中的害虫天敌、提高害虫的预测预报和综合防治水平,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现将调查方法和所得的结果整理如下:  相似文献   

10.
上海昆虫研究所寄生蜂组自一九六七年开始,进行了寄生蜂防治农作物害虫的研究。五年多来,他们在上海、太湖流域和两广稻区对水稻三化螟卵的寄生峰种类和自然杀伤害虫作用进行了调查和利用啮小蜂防治三化螟的研究。通过调查,初步掌握了上海、太湖和两广一些地区螟卵寄生蜂的一些分布情况,为开展以虫治虫提供了一些科学数据;在此基础上,着重对螟卵啮小蜂接种培养、寄主情况和放蜂治螟等进行了试验,对利用螟黄赤眼蜂防治稻纵卷叶螟和  相似文献   

11.
利用种群生态学原理,对转BADH基因稻田害虫及其天敌种群动态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转基因稻田与对照稻田(中花8号)害虫和天敌的种类基本相同,发生量有一定差异;转基因稻不同株系中害虫及天敌的种群数量有升有降,但与对照稻田相比差异均不显著;主要害虫和天敌种群动态监测表明:各供试稻田中二点叶蝉、白背飞虱、稻纵卷叶螟的发生高峰期均为7月下旬、7月中下旬和9月上旬,三突花蛛、三色长蝽、纵卷叶螟绒茧蜂的发生高峰期与主要害虫的高发期基本一致,天敌-害虫跟随现象明显。综合分析表明:转BADH基因稻对稻田害虫及天敌无明显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2.
张端璋  邹雪玉  陈宏 《武夷科学》2011,27(1):104-109
2005 -2009年佳多牌智能虫情测报灯在长乐市水稻主要害虫诱集测报上应用的效果表明:该测报灯具有诱集害虫种类多且数量大的特点;二化螟成虫发生期,迁飞性害虫稻纵卷叶螟、稻飞虱的成虫迁入高峰期在测报灯下的反映明显,对准确预测预报,及时指导防治工作有重要作用.同时对测报灯实际使用过程中存在的缺点提出改进的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13.
重庆市稻飞虱、稻纵卷叶螟2009年重发生的特点及原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9年重庆市"两迁"害虫大发生,其中稻飞虱发生面积是1950年以来的第3个大发生年;稻纵卷叶螟发生面积是1950年以来的历史最高水平.该文总结了重庆市2009年"两迁"害虫发生特点,并分析了其发生原因.  相似文献   

14.
水稻四种主要害虫综合防治生物系昆虫教研室从73年开始,在广东四会县大沙公社建点,开展水稻害虫生物防治试验。水稻为广东主要粮食作物,其主要害虫有三化螟、稻飞虱、稻纵卷叶虫、粘虫(剃枝虫)等四类。要确保丰收,必须从虫口夺粮。多年来防治农业害虫主要是施用化学农药,但化学农药对虫体产生抗性,使用量越来越大,造成环境污染,致使有益动物(蛙、鱼、虾等)、益虫(寄生天敌昆虫)逐年减少,一些付业如养鸭等也受到严重影响。每年虽多次使用剧毒农药,害虫仍然猖獗。生物防治的目的,主要是直接利用害虫天敌防治害虫,避免或减少环境污染,从而保护田间害虫天敌和自然界的有益动物群落,达到长期制约,全面消灭害虫。  相似文献   

15.
稻纵卷叶螟过去在我县只是间歇性发生的一种次要的水稻害虫,随着水稻耕作制度和栽培条件的不断改变,近年来已成为常发性的主要害虫。我们在总结广大社员群防群治的经验的基础上,对此虫的发生规律、猖獗因子、预测预报及防治技术作了一些调查研究。现将结果简要报导如下,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水稻中后期主要病虫害防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水稻中后期主要的病虫害有水稻纹枯病、稻瘟病、稻螟虫、稻纵卷叶螟、稻飞虱等,但近三年,我镇水稻病虫害较严重的是稻瘟病、稻飞虱。对稻螟虫,稻纵卷叶螟,利用频振式杀灯进行了物理防治。  相似文献   

17.
稻水象甲是水稻苗期主要害虫之一,已影响水稻生产的发展,根据稻水象甲的生活习性及为害特点,本文重点提出在承德稻区防治稻水象甲的综合防治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8.
一、杀虫剂及杀螨剂1.1%1605粉剂及1.5%甲基1065粉剂:由湖南农药厂及北京农药厂提供,经湖北、河南等十三个省(自治区)试验示范,防治棉蚜、棉蓟马、棉红蜘蛛、棉小象、棉叶蝉、豌豆造桥虫、莜麦粘虫等多种害虫,每亩喷粉三斤或稍少,可收到很好的防治效果;水稻害虫如蓟马、稻飞虱、稻纵卷叶虫、稻叶蝉等以每亩  相似文献   

19.
褐稻虱、白背稻虱是我国南方稻区水稻中后期主要害虫。目前所用的有机磷和氨基甲酸酯类杀虫剂的药效已明显下降,大发生年份需防治多次才能控制为害。为此,我们于1990年用国产扑虱灵,进行了防治稻虱试验,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0.
冯维卓 《武夷科学》2002,18(1):280-283
阿维菌素防治水稻三化螟 ,亩用 0 .75克 ,防治二化螟亩用 1.5克 ;防治稻飞虱亩用 0 .5 4克。多杀霉素防三化螟 ,亩用 1.6 5克 ,防治二化螟亩用 2 .5克 ,防治稻纵卷叶螟亩用 1克 ,防治稻飞虱亩用 0 .5克。楝素防治稻纵卷叶螟亩用 5 0 PPm。藜芦碱醇防治纵卷叶螟亩用 0 .5— 0 .6 2 5克。 Bt防治水稻二化螟、三化螟防效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