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本文利用带料弯曲拉伸试验机、扫描电镜和表面轮廓仪等设备,探讨了模具和板材的表面粗糙度对拉深摩擦系数和工件表面质量的影响,同时研究了模具表面粗糙度对板材表面形貌的影响,磨擦系数与润滑剂粘度、拉深速度、板材表面粗糙度的三维全图关系,以及模具和板材的表面粗糙度对摩擦系数的协同作用效果.结果表明:提高润滑剂粘度和拉探速度,以及适当地提高板材表面粗糙度有利于降低磨擦,但增大模具表面粗糙度或模具与板材的表面粗糙度同时增大会加剧摩擦磨损.  相似文献   

2.
本研究选用意杨、红椽、色木、柚木和红檀5个树种的单板,采用探针法测定了的单板表面的粗糙度,分析了不同树种单板表面粗糙度的差异。结果表明,研究的5个树种的单板,柚木单板表面粗糙度值最小;红橡和红檀单板的表面平整度也较好,表面粗糙度值较小;色木单板的表面粗糙度值较大;意杨单板表面十分粗糙,其表面粗糙度值明显高于其它木材。加工方式的不同对单板背面粗糙度的影响不一样.旋切使意杨单板背面粗糙度变大,而刨切对木材单板背面粗糙度的影响因树种而异。  相似文献   

3.
系统地综述了切削加工表面粗糙度的影响因素和理论建模方法.将表面粗糙度的建模方法首先分为"简单"和"复杂"两类建模.随后,根据国际标准化组织(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 for Standardization,ISO)标准对表面粗糙度参数的定义进行了分析,并根据影响表面粗糙度的因素进行了粗糙度理论模型归类.随后,从"简单"建模因素和"复杂"建模因素两个方面综述了脆性材料和塑性材料的理论建模方法和研究进展.评述了这些表面粗糙度理论模型的优缺点,并进行了划分.讨论了切削表面粗糙度理论建模的研究不足与展望.  相似文献   

4.
表面粗糙度对金属和塑料零件的质量有很大的影响。众所周知,表面粗糙度(类似于表面微观裂绞)是严重的应力集中源。因此,为了获得使用性能最优的塑料零件,必须保证摩擦表面具有一定的最小粗糙度。本文讨论了工艺参数对表面粗糙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用VBA对AutoCAD2000平台上表面粗糙度的自动标注进行了开发。根据国家标准用VBA创建了表面粗糙度的块和属性;用对话框实现了表面粗糙度符号类型、比例、糙值的选择;用矢量法实现了对插入块的角度、尖端指向的判定。使表面粗糙度符号实现了自动标注。  相似文献   

6.
研究压气机转子中叶片叶顶、叶根倒圆、下端壁这类难以自动抛光区域的表面粗糙度对转子气动性能的影响规律,旨在为叶片抛光加工表面粗糙度目标的制定提供指导.基于计算流体动力学(CFD)对跨音速转子rotor37进行气动计算,分析了98%阻塞流量工况不同转速下各部位表面粗糙度对转子的损失系数和出口总压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在设计转速下,叶片各部位的表面粗糙度增加均使转子损失增加,叶顶的表面粗糙度使出口总压升高,而叶根倒圆和下端壁表面粗糙度使出口总压降低;表面粗糙度15μm是一个转折点,大于15μm时表面粗糙度对气动性能的影响程度开始变大;下端壁表面粗糙度对性能的影响最大,在60%设计转速下,下端壁表面粗糙度使损失降低,但是在80%和100%设计转速下,则使损失增加.  相似文献   

7.
本文分析了砂轮表面特性和修整对磨削表面粗糙度的影响;运用最优回归试验设计进行了试验研究,得出了同以往公式不同的磨削工艺参数与磨削表面粗糙度间的数学模型,指出了砂轮修整用量对磨削表面粗糙度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8.
通过理论分析和试验研究,找到了与磨削表面粗糙度有关的摩擦AE信号特征,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基于神经网络的外圆磨削表面粗糙度监测方法,利用神经网络建立声发射信号特征信息与磨削表面粗糙度之间的非线性映射关系,仿真结果表明利用该方法可以实现磨削表面粗糙度的在线评估。  相似文献   

9.
对以羰基金属气相沉积制备的Mo2 C膜表面粗糙度进行了测量 ;在测量基础上进行统计 ,找出了表面高度分布并确定表面粗糙度随时间和温度的变化规律 .结果表明 :Mo2 C膜表面粗糙化属快速粗糙化 ,粗糙度随时间的变化具有标度函数的特征 ;粗糙度随基底温度升高而增大  相似文献   

10.
介绍了表面粗糙度在线测量的目的、意义和要求 ,分析和探讨了利用光学技术实现表面粗糙度在线测量的可能性和实用性 ,表明光学技术在表面粗糙度在线测量中具有极大的发展潜力和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本文引进环的维定指标的概念,确立了环的维定指标与IBN指标的关系,证明了满足acc的环为维定环和强直有限环进而为IBN环,说明了维定环的左右不对称性,计算了一簇环的直积的维定指标和矩阵环的维定指标,推导了一些与维定指标有关的事实。  相似文献   

12.
把四维空间中的透视结果视为具有三维特征的“形体”,将该透视形体分解成两个三维空间中的二维透视,从而建立四维透视变换矩阵,为计算机显示提供一个数学模型。  相似文献   

13.
压电材料静力耦合机理的三维解析及简化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三维压电材料本构方程的基础上,推导出了用位移和电势表示的三维横观各向同性材料的平衡微分方程.考虑到平面问题的广泛性,推导得到了三维压电材料的弹性常数在二维情况下的表达式,为二维理论分析作出了准备.同时,还考察了受垂直于极性轴的轴向力的压电材料的三维解析解,得到了这种情况下的位移和电势分布情况.进而,简单分析了压电材料中弹性常数与工程常数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
二维单分子膜与三维体系的对应关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二维单分子膜体系与三维体系之间在物理状态和热力学量方面存在着一一对应的关系 ,由此可将研究三维体系热力学函数的方法直接应用于二维单分子膜体系  相似文献   

15.
利用从复平面C到无限维Hilbert空间E的无限维向量值亚纯函数的Nevanlinna基本理论,对无限维向量值亚纯函数的亏量进行了研究,建立了无限维向量值亚纯函数的亏量和与导函数零点的亏量之间的关系,所得结论推广了关于有限维向量值亚纯函数的相关结果.  相似文献   

16.
水力机械的分离为三维流动,三维流动的侧向压力梯度产生边界层的二次流动。文中将边界层内的速度分布分为近壁粘性层和接近于主流的外层两部分,通过研究垂直于主流方向的二次流动和主流的相关性,结合三维分离线的邻近流动特性分析提出了通过主流流场参数和沿流向的二维边界层流动来判断三维流动分离的准则。在垂直于三维分离线的截面内,其流动性态和二维分离相类似。边界层的二次流动和侧向压力梯度,以及二者的相互作用是影响水力机械三维流动分离的重要因素。当主流逆压梯度的方向与二次流动的方向均在主流方向一侧时,流动的三维效应使得三维流动比二维流动不容易分离。当主流逆压梯度的方向与二次流动的方向分别在主流方向的两侧时,三维流动较易产生分离  相似文献   

17.
利用稀疏表示对图像分类时,需要将二维图像转换为一维特征向量,这大大增加了计算复杂度和忽略了图像矩阵中固有的局部结构信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设计了完全基于二维特征矩阵的稀疏表示人脸分类方法.首先将二维图像转为2D Fisherface矩阵,然后直接利用二维矩阵求解稀疏表示和进行分类.整个识别过程中,不需要将二维图像转换为一维向量.实验结果表明,二维特征矩阵在稀疏表示分类中是十分有效的,设计的方法可以更快的运算速度达到更高的识别率.在ORL人脸数据库和Extended Yale B人脸数据库上的识别率分别达到97.5%和99.3%.  相似文献   

18.
通过两个新2 1维孤子方程与1 1维孤子方程的关系,借助Darboux变换的方法求解1 1维孤子方程的精确解,进而得到两个新的2 1维孤子方程的解.  相似文献   

19.
本文先从定态薛定谔方程求解出一维无限深方势阱的能级公式,再从一维半无限高方势阱的能级图解图导出一维无限深方势阱的能级公式,说明一维无限深方势阱的能级确实是一维半无限高方势阱的能级在特定条件下的极限,最还对一维半无限高方势阱的能级数目进行了讨论,给出了相应的判别公式。  相似文献   

20.
讨论一类用无穷维系统方程描述的最优控制问题,把它看作为Hilbert空间上求算子方程的最小均方解的问题.在无穷维算子近似理论的基础上,用无穷矩阵奇异值分解方法得到无穷维最优控制问题解的形式,并研究这个解的有限维近似形式,建立一个有限的N阶最优控制系统,使得它的控制律与无穷维系统的控制之间误差最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