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鲨鱼在地球上已经生存了4亿年,它在恐龙出现之前就已经主宰了海洋。在1200种鲨鱼里,绝大部分没有列入濒危野生动物名录。《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将姥鲨、鲸鲨、噬人鲨和锯鲨列为附录11名单,旨在通过严格限制国际贸易来保护这些鲨鱼。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的统计,全世界鲨鱼类的年渔获量在1950年为30万吨,  相似文献   

2.
鲨鱼搬家     
今天要和大家讲一讲鲨鱼的故事。前不久北京海洋馆里的鲨鱼集体搬了一次家。因为海洋馆里原来的鲨鱼馆就要被改名叫做中华鲟馆了。这个鲨鱼馆长29米,宽11米,深4.4米,看起来就像是一个由篮球场变成的一个大鱼缸。过去人们可以透过特制的亚克力幕墙,近距离的观察鲨鱼,而且那里面有很多非常精彩的表演。鲨鱼池里有大大小小各种鲨鱼一共20多条,尤其是几条大鲨鱼在海洋馆里生活了近5年,它们都是小时候就来海洋馆安家了。这些年,愉快地生活在这个宽敞的大房子里,拥有几分悠然闲适,甚  相似文献   

3.
英国肯特郡38岁男子菲尔-坦纳在福克斯通市码头上钓到了一条长几十厘米的小猫鲨。菲尔兴冲冲地将鲨鱼递给朋友看,朋友不小心碰了一下他的手臂,导致这条小鲨鱼撞向了菲尔的鼻子,一口咬住了他的鼻子。  相似文献   

4.
马文 《科学大观园》2011,(12):49-49
法国雷恩大学古生物学家在一位业余古生物学爱好者的收藏品中发现了一个嵌有鲨鱼牙齿的菊石壳化石。古生物学家分析认为,这可能是大约1.5亿年前史前鲨鱼以菊石为食的首个直接证据。菊石是一种已灭绝的海洋动物,也是现代鹦鹉螺的远亲。在此次发现的化石中菊石的外壳上嵌着三颗鲨鱼牙齿,外壳被牙齿咬出了几个孔。此前,在其他的化石中也曾经发现过鲨鱼牙咬的迹象,比如鳄鱼尾部化石。但由于菊石外壳坚硬,古生物学家此前一直无法确定鲨鱼是否曾以菊石为食,他们也无法排除其他海洋捕食者捕食过菊石。不过,法国雷恩大学古生物学家罗麦恩·  相似文献   

5.
冯军 《科学大观园》2010,(12):64-64
<正>为了观察到鲨鱼,向海里丢了一些鱼块。血腥味很快在海水里蔓延开来,很快几条鲨鱼出现在捕鲸船周围。于是,我们站在船甲板上开始观察它们的一举一动。这时,一条长达3米的大蓝鲨顺着鱼的血腥味悄悄滑近我们,如同一颗巨大的鱼雷,突然撞向甲板,吓得我们本能地跳开。鲨鱼用鼻子在甲板上留下了一块方形印记,甚至还不忘"咧嘴一笑",才悠然离去。我们以血引鲨,并不是想考验鲨鱼对血的敏感性,因为这早就妇孺皆  相似文献   

6.
<正>第二天,当科学家剖开了它的身体,却惊讶地发现鲨鱼的心脏里面住着两条鳗鱼……1992年6月,一只雄性尖吻鲭鲨(Isurus oxyrinchus)在美国纽约州的蒙托克镇(Montauk)被捕捞上岸。当时,这条鲨鱼应该已经死去一段时间了。它的头部下方变成了褐色,鳃部的泥土似乎也在告诉人们,它生前最后的时光,是在一片泥泞的海床上度过的。  相似文献   

7.
如果有人问你,你能想到的最致命的动物都有哪些?你能说出几个呢?狮子、鲨鱼和眼镜蛇可能是人们都能想到的,但是那些外表看似柔弱,体型很小的动物也会是致命的杀手吗?排在动物10大致命杀手第一位的会是什么呢?赶快和我们一起来看看吧!第10名毒箭蛙别看毒箭蛙体型很小,身长一般不超过5厘米,但是它却能轻易地致人于死地。毒箭蛙的背部能渗出一种黏糊糊的神经毒素,这能使掠食者对它“敬而远之”。据说,每只毒箭蛙可以制造出足以让10个人丧命的毒素。毒箭蛙主要生活在巴西、圭亚那、智利等地的热带丛林里。第9名非洲野牛非洲野牛是生活在非洲大陆…  相似文献   

8.
强和弱     
<正>动物界的准则历来是弱肉强食,这似乎是颠扑不破的真理。然而,现实并非都如此。鲨鱼,被称为大海里的"杀戮机器",众多的海洋生物都葬身于鲨鱼腹中。然而,身形庞大的鲨鱼,它的天敌却是一条小小的盲鳗。盲鳗的口像个椭圆形的吸盘,里面镶着锐利的牙齿。它慢慢向一条鲨鱼靠近,并悄悄用吸盘似的嘴吸附在鲨鱼身上。起初,鲨  相似文献   

9.
2013年7月14日,埃利奥特·苏特来到楠塔基特的海滩上。与其他人不同,他并不是来这里晒太阳。不久之后的他便和一条2米长的高鳍真鲨在水里展开了扭斗,并最终将其拖到了沙滩上。过了一会儿又将鲨鱼放回到海里。埃利奥特说:"我将它拖到了沙滩上,给它拍照,然后将它放了回去。我清楚意识到要保护它,也从没想过要吃它或者伤害它。"埃利奥特的同伴拍摄下了这一切,并传到了网络上,引起广泛的关注。许多保护鲨鱼倡导者表达了他们的担忧,认为鲨鱼可能受到了潜在的伤害。这位24岁的年轻人最早生活  相似文献   

10.
在赫胥黎向公众宣传达尔文进化论时,他对于自然选择的态度是复杂多变的。他在不同的社会、政治和文化状况下采取了不同的立场和策略,常常使人们误以为他毫无保留地支持和宣传自然选择。但事实上,赫胥黎终其一生都对自然选择持保留态度,怀疑它是否能够真正地产生出新的物种。他就杂交不育问题对自然选择提出了直接质疑,坚持认为它只是假说而非理论。达尔文没有解决杂交不育问题,从而也未能说服赫胥黎将自然选择作为理论接受。  相似文献   

11.
写下这个题目,缘于读到的以下文字:生物种群之间有原始合作、寄生、附生、共生、共栖、捕食、竞争等关系。如鲫鱼与鲨鱼,一般都认为是寄生或附生关系,但鲫鱼有时也为宿主做些清洁工作,这时即为共栖了。乍一看,没问题。细一琢磨,问题就来了。什么问题?常识问题。问题出在哪里?鲫鱼与鲨鱼。鲫鱼,是人们常见的淡水鱼类,体侧扁,头部尖,无须,脊背隆起,尾部较窄,有的品种长可达20多厘米。此鱼刺多肉嫩,食用价值很高。鲨鱼,是人们熟知的海洋鱼类,种类很多,也叫鲛、沙鱼。身体一般为纺锤形,稍扁,胸,腹鳍大,尾鳍发达。个别种类头上有一个喷水孔。性凶猛,行动敏捷,捕食其他鱼类,经济价值很高。鲫鱼与鲨鱼,一淡水,一海水,倘若没有特异功能,根本游不到一块儿。如果各自交换生活环境,也就落一个完事大吉,绝对谈不上寄生、附生乃至共栖等等。但既然“有时也为宿主作些清洁工作”,显然应该有这种鱼了,于是查。查来查去,相当吃力,只查到一种名为“”的鱼,其习性和鲨鱼寄生、附生以至共栖靠点谱儿。资料显示:,海洋鱼类,亦称“印头鱼”。体延长,呈亚圆筒形,长达80余厘米。头扁平。大口,下颌突出。第一背鳍分化为一椭圆形吸盘,位于头顶,常吸附于大鱼身上或船底而移徒远方。以大鱼吃剩的残渣为主,也捕食小鱼及无脊椎动物。鲨鱼里大块头不少,足可以让寄生、附生以至共栖啦。那么,为什么“”误为了“鲫”,看看字形,两个字实在是太像了,双胞胎一般。兼之文章作者或许字迹稍微潦草,抑或编者看花了眼而又不知淡水鱼和海洋鱼类有所区别的常识,可不就错了呗。由此看来,常识也当留意哟。徐向东副编审:人民教育出版社,100081  相似文献   

12.
《科学大观园》2023,(11):42-45
<正>牡丹和芍药均是我国传统的名贵花卉,被人们赞誉为“花王”和“花相”。它们的花形、花色都非常美丽,常被栽培在公园、庭院或盆景中,供人们观赏。但是,它们相似的外形,也对观赏者造成了一定的混乱。那么如何辨认二者呢?花牡丹和芍药最吸引人们目光的还是它们美丽的花朵。牡丹和芍药的花朵都很大很艳丽,但是它们在着生位置、花形和花色上也有一些区别。牡丹的花朵都是单生在花枝顶端,一般一个枝条只开一朵花。牡丹的花径一般为20厘米左右,有的甚至达到30厘米以上。而芍药的花朵有的单生在枝顶,有的数朵簇生在枝顶或叶腋。芍药的花稍小一些,花径一般为12~15厘米。  相似文献   

13.
<正>自从蒙特哥菲尔兄弟的热气球成功升空以后,氢气球和飞艇也都陆续升上了天空。一时间各种各样的气球和飞艇成了人们谈论的焦点和宠儿,其间最辉煌的成就莫过于一架名为"挪威号"的飞艇于1925年5月成功开辟了北极航线。然而,随着人们研究的深入和不断发生的飞行事故,航空先驱者们清楚地意识到:这些轻于空气的航空器无论是在安全性、操纵性还是发展前途上都存在着很大的局限性,它们的飞行速度  相似文献   

14.
孤独的猎手     
它们的身影遍布世界各大海洋,人类却对其知之甚少;它们是孤独的猎手, 却靠着联合的力量抵御外敌;它们凶猛如同鲨鱼,却对人类充满戒备与好奇——它们就是梭鱼。尽管梭鱼在全球各地海域均有分  相似文献   

15.
在古埃及人留给世界的众多遗迹中,最令人着迷的就是木乃伊了,它们有无数令人吃惊的传奇,更有恐怖的咒语让人们不寒而栗。每一个进入古埃及法老墓室的人,无论他是盗墓贼还是考古学家,都有可能被木乃伊的咒语缠上。这咒语可能使他迅速破产,也可能使他终生残疾,甚至可能使他暴亡……这些咒语真有那么灵验吗?公主的咒语传说早在3500多年前的埃及,有一位叫亚曼拉的公主去世之后,按照古埃及习俗被制成木乃伊后葬在尼罗河旁的一座墓室中,她的棺盖上  相似文献   

16.
科学家们表示昆虫和小动物目前正在被一些国家当成最新的间谍工具.当蛾子、老鼠、甚至鲨鱼的身上安装电子窃听装置后,它们就成了最经济和安全的"间谍".  相似文献   

17.
<正>许多科学术语被人们广泛应用在了日常生活中,可它们大部分几乎经常被误用,于是一些科学家出来,希望人们可以认识到存在的问题,科学、准确地理解这些科学术语。以下是十个最经常被人们误解的科学术语。1.证明物理学家肖恩·卡罗尔说:我认为在所有科学概念里,最被广泛误解的正是"证明"一词。它本身的科学定义是在遵从若干假设的条件下,得出某个结论所使用的逻辑论证——这可比口语中的  相似文献   

18.
美国科学家称,基因分析显示,某些竹节虫在进化过程中至少4次失去又恢复了翅膀。这种280厘米长的Leprocau linus竹节虫原产于巴布亚新几内亚。今天,竹节虫家族中的许多成员都像Leprocau linus一样失去了翅膀,而它们的一些亲戚却仍然拥有翅膀。科学家发现,某些种类的昆虫在进化过程中,失去又重新获得了飞行的能力。这一现象表明,达尔文的进化论本身也许需要进化了。研究者曾经认为,进化过程是不可以逆转的,因此像翅膀一类复杂特征不可能失而复得。但是根据最新出版的一份研究报告,一种类似小树枝的竹节虫可能证明事实正好相反。美国犹他州布莱韩·扬大学的进化生物学家迈克尔·怀汀和他的同事在分析了35种竹节虫的DNA后发现,在数百万年的进化历史中,某些竹节虫  相似文献   

19.
池塘中荷叶“出淤泥而不染”,聚集的水滴很容易从荷叶上滚落;水面上水黾“闲庭信步”,这个小小的昆虫即使在下雨天也可以自由自在的在水面上行走跳跃;大海中鲨鱼“迅猛驰骋”,无论是在平静的海水中还是湍急的洋流里都可以极速前进。这些奇妙美丽的自然现象引起了人们广泛的关注。它们之间看似没有什么联系,其实这背后有科学规律在发挥着作用,那就是固体表面的浸润性。控制固体表面的浸润性,由于其在基础研究和工业应用中的重要性,近年来已经引起了人们极大的兴趣。向自然学习,模仿自然和超越自然,是现代科学研究的重要途径之一。我们研究组…  相似文献   

20.
许多人都承认,理查德·菲利普斯·费曼(Richard Phillips Feynman)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一代理论物理学家中最有天才、最有独创力、最有影响和言行最不平凡的一个人。他所创造的“费曼图”,被人们拿来和电子元件中的“硅片”相提并论,二者都大大提高了计算工作的速度,在效果上千百倍地延长了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