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本文主要对电线电缆行业内用于配套收线的双盘收线机的结构、工作原理进行了分析、比较和总结,并提出一些改进思路。  相似文献   

2.
介绍了液压技术在多线切割机锥形收线轮系统中的应用,对液压油缸以及满足液压要求的收线轮主轴系统的主要结构和性能特点做了说明。  相似文献   

3.
连续退火(交流)大拉机使用盘式收线生产时,大规格铜线有时性能不稳定。分析其原因,对设备进行改进调整后,提出用圈式收线解决了这一问题,生产运行良好,退火铜线性能稳定,废品减少,提高了生产效率,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4.
本文研究了用硬线技术进行弹丸引信系统膛内信息测试的方法、测试中仪器设备的配置和使用,对测试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作了较详细的介绍和讨论,给出了部分测试结果。用有限元方法建立了弹丸引信系统的多自由度模型,计算了82毫米无后座炮破甲弹和85毫米加农炮榴弹的振动频率和振型,并由此分析了所测信号的某些性质和硬线技术中用的收线杯对弹丸引信系统动力特性的影响,同时对收线杯的影响还进行了实验分析。实验结果与理论计算的结果符合较好。  相似文献   

5.
双盘自动收线机属于电工类电缆技术设备,主要由左右收线装置、排线装置、线的捕捉与切换机构、线盘的升降平台、线盘的夹紧与锁紧机构、整机底座及全方位保护的防护罩等组成,它是在拉丝主机生产不停机的情况下,将铜(铝)线由一只收线盘通过捕捉切换机构切换到另一只收线盘上来实现自动换盘收线.此设备技术关键在于铜(铝)线的捕捉、切换及排线走线路径.  相似文献   

6.
该文介绍一种多线切割机收线排线装置,包括收线电机驱动的收线轮。在收线轮一侧设置有受排线电机驱动做往复运动的导线轮,以及用于限定导线轮运动行程的位置传感器。该装置低成本、精度高、控制方式简易,解决多线切割机旧线回收时排线不匀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工业平缝机挑线机构运动学分析和优化综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连杆挑线机构进行了运动学分析,修正了以往分析中的错误.具体分析了挑线机构结构参数对收线角的影响,并给出了影响规律.提出理想挑线点轨迹所具有的综合特性,根据遗传算法,得出连杆挑线机构收线角最小的最优设计变量.经验证,其结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8.
VBLAST(垂直分层空时编码)系统具有很高的频谱效率,但是误码性能一般。提出了一种迭代信号处理算法(ISP算法),利用最大的可用分集来改善通过迫零算法得到的初始数据的估计,从而提高系统的误码性能。并结合一种减小迫零算法计算量的改进算法进一步得到一种新的算法———改进ISP算法,仿真结果表明改进ISP算法大大减小了计算复杂度,而且只有很小的性能损失,因而更加适用在实际的系统之中。  相似文献   

9.
根据焊丝表面质量要求和常用铝合金化学抛光工艺,设计了铝焊丝表面处理工艺流程,研制了20线并行运行连续生产的关键设备,采用钢骨架与聚丙烯板衬里的复合结构抛光槽,对于110℃左右的磷酸-硫酸-硝酸系抛光液,能较好地满足耐蚀、保温以及刚度和强度的要求,采用双螺杆排线机构设计的收线机,通过链条传动进行多机串联,解决了20线铝焊丝同步牵引和密排层绕收线的问题,研制的单片机系统通过变频器进行线速度及抛光时间等工艺参数控制,结果表明,研制的生产线成本低、效率高、运行可靠,能够生产出合格的铝焊丝产品。  相似文献   

10.
为满足国家新颁布排放法规的要求,对493柴油机的燃烧系统进行了改进设计,燃烧室由原来的四角ω型改为缩口凸台型,同时减小喷油提前角、提高喷油压力、增加喷孔数目、减小喷孔直径。大量的性能试验、排放试验和燃烧分析的结果表明,改进后的燃烧系统良好地兼顾了柴油机的动力性、经济性和排放特性。  相似文献   

11.
基于内模控制的CCD像机消旋控制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CCD(Charge Coupled Devices)像机消旋控制系统中存在的不规则干扰力矩和模型不确定性等问题,利用经典的滞后-超前校正无法得到满意的控制结果,提出采用改进的内模控制方法(IMC:Internal Model Control).该方法既含有被控对象模型本身的闭环反馈形式,又加入了直接针对模型误差及外界干扰的滤波反馈.分别针对系统含有增益误差和极点误差的情况进行了仿真,两种系统输入阶跃信号仿真的结果表明:对于存在增益误差的系统,采用改进的IMC,系统的上升时间减小了一半,峰值减小了3%;对存在极点误差的系统,改进的IMC能很好地消除采用经典控制方法时系统存在的严重震荡问题.改进的IMC设计简便,为类似的控制问题提供了简单实用的控制方法.  相似文献   

12.
研究了带有双时变时滞的线性系统的稳定性问题。在过去线性系统的研究成果中,学者提出了大量的时滞系统的稳定性条件,这些稳定性条件都是旨在减小稳定系统的保守性。从减小稳定系统的保守性出发,改变稳定性条件,首次提出了一种不同寻常的不等式方法,即结合相互凸组合不等式和Park不等式方法,设计了新的系统稳定性条件,来减小线性放缩时系统产生的保守性。然后,在提出的新不等式方法和线性矩阵不等式的解决方法基础上,给出了保持系统稳定的判据。最后,通过数值仿真例子阐述了在相同系统的条件下,利用定理的方法得到的时滞相比于现存方法更大,验证了改进方法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13.
使用研制的可调压强计、膨胀气体出口装置和恒温系统,实现了对Clement—Desormes装置的改进,使膨胀法测气体比热容比的误差减小到1%左右。  相似文献   

14.
针对传统永磁同步电机滑模控制中存在的滑模抖振大及响应速度慢的问题,设计了一种新型趋近律,在传统指数趋近律的基础上加入可变比例系数并引入系统状态变量和滑模面的幂次项,减小抖振的同时提高了趋近速率。随后,为了避免引入转速误差的微分项,减小系统高频抖振,采用积分滑模面,设计了永磁同步电机改进滑模速度控制器。针对控制策略中负载扰动波动会导致系统控制精度降低、抖振增大的问题,设计了一种基于新型饱和函数的扩张状态观测器估计负载扰动,并将扰动估计值前馈至改进滑模控制器中,进一步提高了系统的抗扰性能。数值仿真结果表明:所提出的控制策略可显著提高电机动态性能和抗扰性。在电机受负载转矩波动影响时,比PI控制电机超调量减小约23.1%,响应速度提高62.5%,比传统滑模控制电机超调量减小约15.3%,响应速度提高50%。新型滑模趋近律还可以有效降低滑模抖振,与传统滑模控制器相比,采用改进滑模控制器电机抖振降低约50%。  相似文献   

15.
提出了一种将改进的新型空时分组码与OFDM系统相结合的方法,使系统获得的最大分集增益为收发天线总数与频率衰落多径数的乘积,大大减小了对抗频率选择性衰落和窄带干扰。仿真结果显示,该系统的性能明显优于OFDM系统,随着接收天线数目的增加,系统的性能得到进一步改善。  相似文献   

16.
采用改进Bingham模型的两自由度汽车悬架动力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一种改进的Bingham模型描述汽车悬架中的磁流变阻尼力,采用平方非线性模型描述轮胎刚度,通过平均法得到了两自由度汽车悬架系统振动的一次近似解和幅频响应曲线,并进行了数值验证.研究了系统参数对动态轮胎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增加改进的Bingham模型中的参数C1、Fy、Vo都会减小动态轮胎力,但是C1、Fy的影响较大,而Vo的影响较小;平方非线性轮胎刚度系数对动态轮胎力的影响非常小.研究结果可为减小汽车振动、防止道路破坏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7.
考虑系统计算运动参数的协调,运用系统的动力平衡改进Wilson-θ法积分.近似认为时间步长内,系统平衡方程与Wilson-θ法计算假定附加的系统运动约束条件的不协调程度不变,时间步长内产生的不平衡计算加速度,分量将为常量,由此导出时间步长终点的系统修正位移、速度和加速度计算式.结果表明,改进算法保留了Wilson-θ法在θ≥1.37时的无条件计算稳定性.算例结果显示,当时间步长取0.28 s时,改进算法减少约85%的相对误差,且明显减小了Wilson-θ法的超越现象.  相似文献   

18.
无锡市梅达电工机械厂研制成功的 QHWF 型复合层漆包机主要用于生产各种型号的复合漆包线,如电视机偏转线圈用自粘性漆包线,耐冷冻剂用聚酯亚胺/聚酰胺、酰亚胺复合层漆包线。涂制线径范围为伍Φ0.30~(?)0.70mm。该机的主要特点是同一炉体中具有两层互不干扰的分别控制炉温的炉筒,可以涂制两种不同烘炉温度的漆层制成复合层漆包线。采用力矩电机单头收线,保证了收线时线的张力恒定,避免了线的拉伸。涂漆装置采用大循环供漆系  相似文献   

19.
系统介绍无线传感器网络DV-Hop分布式定位算法的工作机理,并指出该算法的不足.为了减小原算法的定位误差,基于加权原则改进了计算全网平均每跳距离的公式.仿真结果表明,改进算法与原DV-Hop定位算法及已有的改进算法相比,能够更好地提高节点定位精度.  相似文献   

20.
一种改进的风光互补发电系统控制算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提出一种改进的风光互补发电系统最大功率跟踪的方法,由扰动观察法和二次插值法相结合,进行最大功率点跟踪。这种改进的方法结合了以上两种方法的优点,可以避免扰动观察法在最大功率点附近产生震荡现象,减小误判。并在MATLAB/Simulink上进行建模仿真,仿真结果表明,采用这种改进的控制方法,能快速地搜索到风光互补发电系统的最大功率点,并且稳定地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