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作为儿童社会认知最重要组成部分的情绪认知,已经引起了心理学研究工作者的高度关注,成为研究的热点。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重新阐释儿童情绪认知的定义,探讨儿童情绪认知研究的方法,探索儿童情绪认知的机制,梳理儿童情绪认知研究的进展,揭示儿童情绪认知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并结合实际对未来研究提出有益展望。  相似文献   

2.
作为儿童社会认知最重要组成部分的情绪认知,已经引起了心理学研究工作者的高度关注,成为研究的热点。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重新阐释儿童情绪认知的定义,探讨儿童情绪认知研究的方法,探索儿童情绪认知的机制,梳理儿童情绪认知研究的进展,揭示儿童情绪认知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并结合实际对未来研究提出有益展望。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听障儿童情绪理解与社会适应的关系以及年级的调节作用,为提高听障儿童的社会适应能力提供建议。方法:采用调查法研究四到六年级的64名听障儿童和88名健听儿童的社会适应水平和情绪理解能力。结果:1)健听儿童的情绪理解能力和社会适应水平显著高于听障儿童;2)情绪理解对社会适应的影响,在听障和健听儿童中的模式一致;3)年级对情绪理解和社会适应的调节作用显著,在四年级时情绪理解不影响社会适应,从五年级开始,随着情绪理解得分的增加,学生的社会适应表现出显著的上升趋势。结论:听障儿童的情绪理解和社会适应水平与健听儿童之间存在差异,但并未出现发展阶段的落后。研究结果显示:在听障儿童社会适应的干预中,教育者应注重情绪理解的作用,抓住与社会适应密切相关的反思情绪的快速发展期进行干预。  相似文献   

4.
情绪理论的社会—认知观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情绪研究中生理取向、行为取向、认知取向、社会文化取向至多只是各自说明了情绪的某一方面。社会 -认知观整合了情绪的认知取向和社会文化取向 :认为人类情绪是以情绪脚本为内在机制的一些情绪事件系列 ;个体情绪脚本形成过程就是个体情绪社会化的过程。情绪脚本是指情绪的描述性和规范性知识。情绪的社会—认知观为情绪理论研究提供了一个新视野。  相似文献   

5.
李慧芳 《甘肃科技》2012,28(19):86-88
随着我国独生子女家庭的增多,儿童和少年精神卫生问题日益突出,它与儿童和少年心身健康发展,人口素质提高密切相关。儿童和少年情绪障碍主要包括焦虑、抑郁、恐惧和强迫等症状,起病多有诱因和心理冲突,伴有相应的生物学症状,发病率较高,仅次于行为障碍,核心症状为焦虑和抑郁情绪。儿童和少年情绪障碍的病因复杂,除生物学因素外,社会心理因素不容忽视。主要从家庭环境、认知倾向和个性心理等3方面因素来探讨其与儿童和少年情绪障碍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王鑫 《奇闻怪事》2009,(2):94-94
社会化是人类学、社会学、心理学和教育学等多学科共同关注的课题。儿童期是个体社会化的关键时期,儿童亲社会教育,是我国德育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本文拟从亲社会行为的概念入手,对亲社会行为的内涵、功能、学校教育在儿童学校教育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及其影响亲社会行为的问题和如何进行亲社会行为的培养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7.
对广西河池市342名农村留守儿童进行情绪调节能力和社会行为的问卷调查,研究发现:留守儿童的情绪调节能力在年级、对父母打工态度、父母回家频率及亲子联系频率方面存在显著差异,留守儿童的社会行为在年级、对父母打工态度、父母回家频率及亲子联系频率方面存在显著差异,留守儿童的情绪调节能力能够显著预测其社会行为。  相似文献   

8.
语言是儿童发展过程中掌握的最复杂的符号系统。不同研究学派对儿童如何获得语言进行了深入、持久的研究,从不同的角度揭示了儿童语言获得的机制。心理学家和语言学家们认为,从儿童语言获得的影响因素来看,大致可以分为先天和后天两个因素。本文从生物学、学习理论、语言学、认知主义、社会相互作用理论五个侧面阐述了儿童语言获得的基本观点与研究进展,并对五种理论的不同观点进行梳理。  相似文献   

9.
赵靓  刘微  敖翔 《科技资讯》2013,(17):227-227
本综述整合了神经影像学对双相情感障碍患者情绪患者的面部表情加工的研究,以了解双相情感障碍的基本神经机制以及社会认知障碍的性质,有助于澄清其社会功能障碍,有助于对患者人群进行心理干预。  相似文献   

10.
心理社会因素对个体心身疾病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影响心身疾病的心理社会因素主要有个体的应激状态、情绪、人格特征、心理防御机制和社会支持系统等。同时,心身疾病与心理健康损害相互影响。因此,提高个体心理承受能力,改善社会生活环境,有助于人们的心理健康,减少心身疾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是社会治理的重要内容。从个体、组织/群体与社会3个层面(即微观、中观、宏观层面)出发,以利用网络信息与技术干预和引导各层面的情绪为核心,论述了网络信息与技术在干预个体心理健康、引导群体和社会情绪等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中的应用,建议进一步发挥主流媒体的舆论引导作用、规范自媒体从业者职业伦理和职业素养、规范大数据分析的伦理监管。  相似文献   

12.
范庆芬 《科技信息》2008,(3):132-132
汉语人名研究在走向成熟和深入的今天,涉及学科范围广泛,内容丰富。本文从社会语言学的角度,从社会风俗文化,心理结构,环境及变化等因素探讨其对人名的影响。而人名又作为一种社会文化现象有助于深层理解社会综合背景。  相似文献   

13.
 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是社会治理的重要内容。从个体、组织/群体与社会3个层面(即微观、中观、宏观层面)出发,以利用网络信息与技术干预和引导各层面的情绪为核心,论述了网络信息与技术在干预个体心理健康、引导群体和社会情绪等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中的应用,建议进一步发挥主流媒体的舆论引导作用、规范自媒体从业者职业伦理和职业素养、规范大数据分析的伦理监管。  相似文献   

14.
姚璐璐 《科技信息》2011,(5):I0109-I0110
近年来有关亲子关系的研究越来越多,其中父母教养方式与儿童发展之间关系的研究已取得丰富的成果,本文对父母教养方式与儿童认知、情绪、气质、行为及社会化等方面发展之间的关系研究进行了综述,旨在揭示父母教养方式对儿童心理发展的具体影响。  相似文献   

15.
儿童情绪理解能力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情绪理解是儿童心理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幼儿阶段是儿童情绪理解迅速发展的时期,它在儿童的社会交往中具有不容忽视的作用。研究表明,儿童的情绪理解可分为基于面部表情的、愿望和信念的理解。情绪理解与情绪调节、同伴关系、亲社会行为发展之间关系的研究和家庭对儿童情绪理解的影响的研究也是研究者们的关注点。  相似文献   

16.
儿童性别角色发展理论述评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性别角色的发展是儿童社会化过程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对于儿童今后的发展方向和水平将产生深远的影响.一直以来,儿童性别角色的发展是许多学科的重要研究领域,研究运用多种理论对其进行解释,其侧重点各不相同.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究困境儿童社会适应现状及影响机制,为困境儿童心理帮扶及救助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少年儿童社会适应量表、青少年发展与心理弹性问卷和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对重庆市252名困境儿童进行施测,探究三者之间的关系,并分析内在作用机制。【结果】1)困境儿童社会适应量表各维度在性别、是否住校、是否家庭和睦上具有统计学意义上的差异(p<0.05);2)少年儿童社会适应量表、青少年发展与心理弹性问卷和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两两间具有统计学意义上的差异(p<0.01);3)一般自我效能感具有统计学意义上的正向预测社会适应(B=0.392,p<0.001)与心理韧性(B=0.505,p<0.001),心理韧性具有统计学意义上的正向预测社会适应(B=0.661,p<0.001),心理韧性在自我效能感影响社会适应的过程中起中介作用,中介效应比为33.935%。【结论】自我效能感不仅直接影响社会适应,还可通过心理韧性间接影响社会适应,可通过提升自我效能高感与心理韧性来提升困境儿童社会适应水平。为社会关注困境儿童,促进他们健康发展提供依据和实证参考。  相似文献   

18.
论社会环境对大学生社会化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大学生的社会化受到多方面的影响。社会经济、政治的重大发展和变革 ,社会生活的急剧变化 ,都在客观上对大学生社会化 ,包括大学生的政治态度、人格理想、道德素质、自主意识以及心理状态的社会化 ,产生了巨大的影响。社会环境对大学生社会化的影响有其自身的特点 ,高等院校要根据这些特点选择和制定有效的引导策略 ,引导大学生正确地认识社会环境并成功地实现社会化。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多元化的发展,人们的传统家庭婚姻观念急剧变化,离婚率和单亲家庭的数量不断上升,直接对儿童的身心健康和正常的社会化造成伤害。侧重于单亲家庭儿童社会化问题的阐述分析,相应地提出解决对策,集家庭、学校、政府和社会之力,加强对单亲家庭儿童社会化的正确引导。  相似文献   

20.
自尊发展是儿童社会化发展过程中的重要内容,如何引导儿童形成积极的自我概念、拥有良好的情绪体验,即提高和促进儿童自尊发展,是当前自尊研究的一个焦点。从3—8岁儿童自尊发展特点入手进行分析,揭示了儿童自身认知能力发展水平、学校教育影响和家庭教养方式等方面对儿童自尊发展的影响作用,提出了在儿童自尊培养方面的一些教育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