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现代汉语中,动词或形容词充当主语或宾语,会丧失本身的一些语法特点,而取得名词的一些语法特点。“暂拟汉语教学语法系统”把这种名词化的动词、形容词叫做“名物化用法”。另外有些文章把这种临时“变性”叫做“事物化”或“名词化”——不管哪种叫法,总是承认动词或形容词一充当了主语或宾语,就取得了名词的语法特点。但是这种名词化的动词、形容词之所以产生,是因为它们处于主语、宾语的位置而临时“变性”的结果。因此与其说名词,动词的名物化用法(或“事物化”、“名词化”的用法),还不如说句子的主、宾语位置能使非名词的词具有名词的性  相似文献   

2.
我国曾于50年代对中学生进行过系统的语法教育,著名的“暂拟汉语教学语法系统”(简称“暂拟系统”)就是在这个时期产生的。这个语法系统对于普及语法知识、推动学术发展,都曾经产生过很大的影响,应该给以足够的评价。但经过二十多年的实践,也发现这个系统还存在一些缺陷,应该加以修订。1984年2月发表的《中学教学语法系统提要(试用)》吸收了近年来语法研究的新成果,运用了新的分析方法,在“暂拟系统”的基础上  相似文献   

3.
“洋腔洋调”是指外国人说汉语时发出的一种怪异的腔调。所谓腔调,包括语调和声调。由于这种腔调的怪异,尽管有些外国人说出的汉语符合汉语语法,词汇运用也较恰当,可是,人们听起来仍觉得不舒服,有时令人费解,造成误会。几乎所有的外国人在汉语口语表达时都或多或少地带有这种洋  相似文献   

4.
蔚华 《科技信息》2014,(15):20-21
英语语法是我院英语专业课程的必修课,语法教学或许已经成为英语专业开设的各门课程中最无趣的一门课,对学生而言语法从头到尾都在讲一些枯燥的规则。语法教学也很难变得生动。本文围绕语法教学到底应该怎样教才能引起学生的兴趣这一主题,从学生特点、我院的语法课程设置情况以及隐性语法教学较之于传统语法教学的优势谈起,认为语法教学应该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以隐性语法教学为主,显性语法教学为辅,充分调动学生的兴趣,从而让语法教学变得有趣有益。  相似文献   

5.
针对不少人对把字句的语法意义为“处置”的这一观点产生质疑的现象,笔者认为应该分清两种“处置”,即“客观处置”和“主观处置”,把字句的语法意义是表示“主观处置”。本文从认知角度出发,通过分别论述把字句中的施事、受事同说话人主观情绪(包括情感、态度以及思想认识等)的关系来揭示把字句的语法意义。最后简要地分析了一下导致把字句这种“主观性”的语法特点的原因。通过本文论述,能对目前把字句句法语义研究中存在的一些看似纷繁复杂的问题作出较为统一的解释。  相似文献   

6.
跟英语相比,汉语语法呈现出“意合”的特点,这跟中国传统哲学有关。中国传统哲学总离不开一个经典命题:“天人合一”。梳理了天人合一思想的起源、发展与特点,然后从哲学、思维、语言的关系上考察现代汉语语法的“意合”特点。结论认为,同英语相比,汉语语法具有“意合”特质,这一特质正是中国“天人合一”传统哲学观的映射;中国传统哲学中“天”与“人”是一种“构成”关系,汉语形容词、动词和名词三大基本词类也是一种“构成”关系。  相似文献   

7.
范围副词的语法功能和语义特点都比较复杂,范围副词的习得对越南留学生来说是个难点。文章采用语料库语料的考察和问卷调查相结合的方法,考察了越南留学生习得汉语范围副词“都”、“全”、“只”、“就”的偏误情况,分析产生偏误的原因,并提出教学建议,以期提高对越南留学生汉语范围副词的教学水平。  相似文献   

8.
本文通过对《马氏文通》以来的汉语语法研究的历史回顾与反思,认为汉语语法研究从一起步就陷入了对西洋语法的盲目模仿,之后虽有“中国文法革新”等反对模仿的语法讨论,但至今汉语语法研究仍未能跳出西洋语法的定势框架。汉语语法学家只有深入研究汉语语法的特点,正视汉语语法研究的偏差,方能摆脱困境,求得汉语语法研究的“再生”之路。  相似文献   

9.
象声词刍议     
本篇从历史、现状和作用三个方面浅淡象声词。目的在于说明:语法研究和语法规律本身之间还存在着相当长的距离,有待于人们去思考和探索。 一、象声词的研究历史 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有许多摹拟声音的词。如《诗经·小雅·伐木》中“伐木丁丁,鸟鸣嘤嘤”。“丁丁”是描写伐木的声音,“嘤嘤”为鸟鸣声。叫是,新中国成立之前的语法著作,都不讲象声词——不承认象声词的语法地位。从《马氏文通》到抗战前夕,汉语法研究忽视了汉语语法的这一特点。1898年中国第一部有系统的语法书《马氏文通》,为汉语语法学的建立奠定了基础,使汉语语法研究成为独立的部门。《文通》具有开创之功,对语法学界产生让巨人影响。《文通》把字(词)分成实字(词)和虚字(词)两大类;实字又分五类:名字、动字、代字、静字、状字,虚字又分四类:介字、连字、助字、叹字。这九类的划分大体是合理的。发展到现在,我们  相似文献   

10.
1981年甘肃人民出版社出版的黄伯荣、廖序东主编《现代汉语》(以下简称“教材”)我们试用了一年,觉得这是一部比较好的高等学校文科教材。它的主要优点有三: (一)继承性中学五十年代曾经试行汉语,文学分科教学。分别编写了两科的教科书。为了编写《汉语》课本中的语法部分,1956年制定了“暂拟汉语教学语法系统”(以下简称“暂拟系统”),作为编写课本和进行教学的依据。《汉语》课本和“暂拟系统”,沿用多年,在群众中有广泛的影响,在中学语文教学中也曾经起过一定的作用。近年来,我国语言学界对于现代汉语语法进行了一些新的研究和探索,并取得了一些新的成果。“教材”继承了《汉语课本》和“暂拟系统”的一些优点,吸取了新的科研成果。这样做不仅是可取的,而且是必要的。因为舍去原有基础,另起炉灶,创立一种全新的体系,就目前来说,  相似文献   

11.
"中学教学语法体系"提出了新的语法教学体系.新体系具有如下特点:1.在语法名词术语方面采用了规范实用的说法;2.在句法分析方面较多地注意到了汉语结构的层次性,加强了汉语结构的层次分析;3.在若干与应用语言关系比较密切的语法点上,增补了一些有助于增强语法教学实用性和规范性的要求。  相似文献   

12.
谈合成谓语     
本文想推求一下现代汉语中三个合成谓语的来龙去脉,即当初为什么要立这三个合成谓语,现在取消它是否应该,汉语中究竟有没有“合成谓语”的语言事实。(一)三个合成谓语的提出和演变情况合成谓语的说法,是五十年代的产物,最早见于《暂拟汉语教学语法系统》和《汉语》课本(1956年)。据此体系编写的教材都采用了合成谓语的说法,都把能愿动词、趋向动词,判断词列为动词的附类。所谓附  相似文献   

13.
任何一个国家的外语教育都容易侧重于该外语的词汇、语法教学,忽视对该国家文化、社会等国家概况的介绍。然而外语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交流能力,使之能够用非母语与外国人进行毫无障碍的交流。因此,在外语教学中,对该语种国家的文化、社会、民族性格等各方面的介绍也是必不可少的。本文结合笔者在日语教学中的经验,谈几点对“日本概况”课的认识。  相似文献   

14.
语段,早在四十年代国外的一些语言学家就提到过它。有人把它叫“话语”、“话语语言”,也有人叫它“意义群”。国内出版的汉语语法著作中,最早论述语段的首推黎绵熙、刘世儒合著、六十年代初期出版的《汉语语法教材》,不过他称为“句群”。但他们还只是从语言运用的角度、把它列入篇章和段落的范围来研究,还没有当作一级语言单位来看待。  相似文献   

15.
杨帅 《科技信息》2011,(11):189-189
面向全体学生,让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是新课程所倡导的教学理念,而“先学后教”正是符合这一理念下的做法,以“先学后教”为基本特征.强调“先学后教”应该说是对传统课堂“先教后学”的一个历史性改革与突破。一段时间来,我校在课堂教学改革中,大力开展“先学后教,教学合一”的教学模式,结合本人在物理教学中的一些实际经验,谈谈自己的认识与体会。  相似文献   

16.
一虽说学科教学论的前身是学科教学法,但是学科教学论与学科教学法又有区别。以往的学科教学法,从总体上来说,是以研究某一学科的教学方法为其主要任务,对教学过程的认识只局限于“教什么”和“怎样教”,从而忽视了学生“怎样学”的一些问题。学科教学论是把学科教学和教育结合起来,综合研究教育科学与其他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的内在联系,力求全面贯彻教育方针的一门学科。它是以研究某一学科的教育和教学规律为主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在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潮的鼓噪声中,马列主义“过时论”、“破产论”再一次甚嚣尘上,社会主义中国的大地上出现了一些极不正常的现象。否定马克思主义成为时髦。连一些没有读过几本马列著作,根本不懂马克思主义的人,也俨然以“理论家”、“裁判者”自居,肆意向马克思主义泼脏水。加之实际工作上的失误和党内腐败现象的发生,也使一些人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发生动摇。这些怪现象在高等学校也有种种表现。其中之一,就是忽视乃至削弱马列主义理论课的教学,把马列主义理论课的教  相似文献   

18.
高中生已具备了一定的英语水平,对于语法学习的要求有了很大的提升。但是,在传统的英语教学中,教师往往重视阅读、听力和写作的教学,忽视了语法的教授,这种教学方式是不正确的。因此,本文中笔者拟把个人在教学中总结的一些高中语法教学原则呈现出来以与广大英语教师共同分享,希望能为英语教师今后的语法教学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19.
(一)“暂拟汉语教学语法系统”(以下简称“暂拟系统”)提及的“能愿动词”,指的是汉语中表意愿、可能、必要和估计的这样一些词,包括“能、能够、可以、应、应该、会、必须、得(děi)、愿意、要、肯、敢、值得、配”等。各家对这类词的词性及其在句中充当什么成分,很早就存在着分岐。有的认为是前附的“助动词”,并把这种用在动词前的“助动词”也看作谓语;有的认为是副词,用在动词前面作状语;有的则认为一部分是副词,作状语,一部分是动词,还有一部分是两属的。“暂拟系  相似文献   

20.
勇于创新 不断开拓——纪念先父黎锦熙先生逝世20周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认为黎先生是现代汉语语法的奠基人,不仅创造了具有民族特色的“句本位”汉语语法体系和教学体系,而且在“国语运动”、“文字改革”、音韵学、近代语研究、辞书编篆、语文教育、目录学及方志学研究等方面也做出了巨大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