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该文介绍了花家湖煤矿111310炮采工作面回采期间受煤层自燃发火因素影响,而采取具体有实效的措施,采用采空区埋管灌浆、高冒点注氮及注凝胶、风卷高位钻场打钻灌浆等综合防灭火措施防治煤层自燃的过程.  相似文献   

2.
在分析姚桥煤矿7247综放工作面自燃隐患和发火原因的基础上,运用封堵漏风、注浆、压注凝胶和安全管理等综合防治灭火技术,有效的防治了复杂漏风条件下综放工作面的自然发火,实现了工作面的安全回采,在此基础上,总结了类似工作面回采自然发火的经验和教训。  相似文献   

3.
采煤工作面采空区依据漏风状况划分为冷却带、自燃发火带和窒息带,对其现场测定可以确定工作面采空区自燃发火的范围。在该范围内注氮防灭火,必须保证注氮纯度和注氮量,提高注氮连续性和检测技术的可靠性,同时采取必要的减少采空区漏风的措施是注氮防灭火成功与否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林南仓矿所采各煤层均属于自燃煤层.放顶煤开采采空区遗煤较多,加之漏风通道较多易造成采空区遗煤发生自燃.利用束管系统对1226采空区气体成分进行了测定分析,得出了该工作面采空区煤炭自燃的发火规律,为合理选择预防采空区煤炭自燃的措施提供了科学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塔山矿在投产后,针对自身煤层厚(平均厚度17m)、自燃发火期短(最短自燃发火期64天)、产量大(最高月产达100万吨)、采空区遗煤多等特点,实施了以"注氮为主、灌堵为辅"的综合防火措施。本文通过对塔山矿综采工作面综合防灭火手段的分析研究,结合工作面"三带"分布状况和工作面CO变化规律,对各项措施的适用条件和实施效果进行了系统分析和总结。为工作面综合防灭火提供了有效依据,防止了采空区自燃,保障了特厚易燃煤层综放工作面的安全开采。  相似文献   

6.
颜龙 《科技信息》2013,(21):419-419,433
以国投新集刘庄煤矿171303综采工作面过断层期间煤自燃防治为例,分析了大采高俯采工作面过断层期间煤易自燃的原因,结合该矿井实际情况,提出了调整工作面风量、施工防灭火钻孔灌浆、喷注高分子材料、采空区注氮的综合治理措施。结果表明:此措施的应用使171303综采工作面架间CO浓度由674ppm降低至20ppm,保证了该工作面在过断层期间的安全生产。  相似文献   

7.
为了防治煤矿回采工作面采空区自然发火,实现安全生产,本文通过对注氮原理分析,对回采工作面采空区注氮防灭火技术各项参数不断分析改进,取得了较好效果,并在开滦集团各矿井进行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自然发火矿井中采空区漏风可以引发采空区煤炭氧化、自燃,查找漏风通道是防治采空区煤炭自燃的重要技术工作。本文根据林南仓矿西一采区的采空区复杂条件,测定了火区周围地点的能位,分析可能存在的漏风通道,释放SF6检测出采空区中存在的漏风通道。根据测试结果采取了注浆封堵措施,保证了矿井的安全生产。  相似文献   

9.
刘圣德 《科技信息》2013,(11):413-414
以国投新集刘庄煤矿171303综采工作面过断层期间煤自燃防治为例,本文分析了大采高俯采工作面过断层期间煤易自燃的原因,结合该矿井实际情况,提出了调整工作面风量、施工高位防灭火钻孔灌浆、喷浆堵漏、采空区注氮的综合治理措施。结果表明:此措施的应用使171303综采工作面架间CO浓度由674ppm降低至20ppm,保证了该工作面在过断层期间的安全生产,为大采高俯采综采工作面过断层期间采空区防灭火提供了可借鉴的技术经验。  相似文献   

10.
针对李嘴孜煤矿3232(3)工作面具体地质条件,在详细分析工作面煤层自然发火的五种影响因素的基础上,进行了工作面采空区自燃危险区划分分析。根据生产不同阶段的不同特点,采取了不同的预防措施,建立以灌浆注胶防灭火技术为核心,注氮、阻化剂为辅,其它防灭火技术相结合的综合预防技术体系,保障了工作面的安全生产。  相似文献   

11.
采空区注氮过程中自燃带范围与温度变化的数值模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在理论上分析注氮后采空区自燃环境和状态的变化情况,通过FLUENT软件求解包含多孔介质中动量、质量和热量传递关系的数学模型研究了注氮前后采空区自燃带范围的改变,以及降温范围和降温幅度.结果表明:自燃带分布在进回风侧呈不均匀对称分布,注氮后氧化带范围出现回缩前移,注氮口附近降温明显,降温幅度从注氮近点至远点依次降低,降温范围随着时间增加而扩大.研究结果表明注氮对采空区的降温存在一个时间上的延迟,现场施工应综合考虑多种客观因素对注氮起效时间进行预估.  相似文献   

12.
 研究了采空区注氮参数与“三带”分布情况的关系,并利用研发的火源定位软件分析了注氮条件对采空区自燃“三带”的影响。结果表明,合理的注氮位置基本上位于散热带和氧化带交界处,但一般情况下,建议将注氮位置设到氧化带内。当注氮达到稳定后,可以发现氧气分布出现回缩并整体前移的现象,尤其是在进风侧氧化带范围大大减少的情况下,注氮效果比较明显。  相似文献   

13.
针对尾巷抽采瓦斯抽放对长壁工作面采空区煤自燃升温影响的问题,利用化学反应动力学理论和换热关联式建立了包含热源和空气与固体换热关系的煤自燃升温模型,借助FLUENT软件计算了不同条件下采空区氧气稳态分布情况和温度动态变化过程。结果表明:同未抽放相比,深部大流量的瓦斯抽采会显著改变采空区流态,造成氧气向采空区纵深发展,煤自燃引起的升温速率会明显加快,高温区域范围扩大并向后移动。注氮可以将一定范围内的氧气浓度控制在较低的水平,并对控制范围内高温区域的升温速率随着时间推移起到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但对抽放口附近区域的温度抑制帮助不大。  相似文献   

14.
随着开采深度和强度的增大,煤自燃火灾的发生越来越频繁,严重地威胁着国家利益和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影响着我国煤炭工业的持续发展。本文介绍了最近几年国内外内因火灾防治技术方面的研究成果,重点介绍了国内最新煤自燃机理及防治技术方面的研究成果及应用情况,以期为我国煤矿内因火灾的防治提供一条新途径。  相似文献   

15.
本文主要介绍了同位素测氡法探测平朔公司井工一矿自燃火源位置,包括基本原理、探测方法、数据采集过程等方面内容,并且经过对数据的处理及分析,来探测到火源位置,然后根据探测结果,制定综合防灭火方案,分别采用均压通风、井下注氮、地面加强注三相泡沫和水泥粉煤灰等措施,并检验措施实施效果.  相似文献   

16.
参比氧化法研究煤低温氧化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煤低温氧化过程的热释放特性,提出了一种新的参比氧化实验方法,即对氧化煤样罐通入氧气使煤氧化,而对参比煤样罐通入氮气作为比较;同时提出了参比氧化法的理论模型,并根据该模型推导出煤低温氧化产热速率的计算方法。对4种不同变质程度的煤样进行了实验,得出了参比氧化法过程中氧化煤样温度,参比煤样温度,氧化与参比煤样温度差和煤的低温氧化过程产热速率,并对煤的自燃倾向性进行了比较。在实验基础上,提出煤在实际自燃过程具有比较明显的四个阶段的理论。  相似文献   

17.
通过数值模拟的方法研究喷水技术对重型天然气发动机燃烧和排放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喷水对天然气的低温反应阶段无显著影响,但是在高温反应阶段,OH自由基的生成速率被抑制,使得没有足够的氧化剂氧化CO,燃烧持续期延长,反应温度降低.随着喷水质量的增加,火焰传播速度减慢,致使燃料放热速率减缓,燃烧的持续期延长,最高温度降低,相位推迟.喷水位置距离燃烧室越近,水雾蒸发吸热降低燃烧室温度的作用越明显,这有利于增加进气过程的缸内充量密度.此外,喷水可以显著降低发动机的热负荷,抑制燃烧室内氮氧化物的生成,从而为天然气发动机的当量比燃烧提供可能性.  相似文献   

18.
杜儿坪矿73803工作面注氮防灭火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睿 《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11,21(12):185-187,200
针对杜儿坪矿73803综采工作面出现自燃发火预兆并有进一步发展扩大的趋势,提出了采空区注氮方式防火措施,并在该工作面进行了实际应用。结果表明,采取注氮防灭火措施后,各地点CO浓度均明显下降,防火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