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由甘肃黄土高原的榆中站、定西站和西峰站的实测(1989~1992年)农田土壤湿度的对比分析得出,黄土高原半干旱区农田土壤水分的变化规律是:在一年内有春季严重失墒期,夏秋增墒期,秋冬缓慢失墒期和冬季稳墒期等4个时期;在0~200cm的土壤剖面内,按其供水性能可分为速变层、活跃层和相对稳定层.并提出了集水蓄墒的具体调控措施  相似文献   

2.
羊柴(Hedysarumleave)林沙地水分状况及其动态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毛乌素沙地中生长的人工羊柴林的沙地水分状况及其动态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受沙地机械组成粗的影响,羊柴林沙地的田间持水量为3.975%,凋萎湿度为0.781%;水分状况是4~7月初日趋变差,0.1%和2.0%含水量等值线持续下移;有效含水量在7月初达到最低值.7月份以后随降雨补给,其水分状况明显好转,有效水贮量在8月份达到最大值.受羊柴根系吸水的影响,沙地水分存在着空间异质性,在羊柴植丛基部、距羊柴植丛50cm处和距羊柴植丛200cm处的三个位点上,沙地平均有效水贮量依次增大.控制羊柴林的植丛密度,维持沙地水分的空间异质性,对实现羊柴林的持续生存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适宜的植丛密度下,羊柴林不会恶化其沙地水分状况而限制其持续生存.  相似文献   

3.
根据我所西轩试验场五年(1991~1995)的室内大规格鲍苗培育观察,对1991年度和1992年度0.7~3.0cm鲍苗生长情况进行了比较。在自然水温条件下,鲍苗以4~6月和10~12月生长最快,5月份平均最高日增长达200mm,2~3月低温期和7~8月高温期生长迟缓。本文还通过对单位体重鲍苗耗氧量的计算,提出了鲍苗的理论培育密度,1cm鲍苗培育密度为5000颗/m2,2.0cm鲍苗为1100颗/m2,3.0cm鲍苗为400颗/m2。  相似文献   

4.
对厚度约为0.4μm的CoSi2多晶薄膜的电学性质进行了研究。在-200℃~20℃温度范围,测量了CoSi2薄膜的电阻率。室温下,电阻率为9~20μΩ·cm.随着温度的降低,电阻率减小,且表现出较好的直线性。  相似文献   

5.
天然割草场种群生物量分层分布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本文研究天然割草场种群生物量的分层分布,其结果为:70cm高以上种群的生物量,集中于40cm以下,占总量的69.50%~98.35%;40cm以上至70cm以下,集中于30cm以下,占58.80%~99.94%140cm高以下的种群,生物量集中于20cm以下,占73.29%~100.00%,生物量的分层分布可以分为4类。种群生物量在0~10cm的分布,与植物的形态特征有关,它也是确定留茬高度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6.
锆钛酸铅铁电薄膜的MOD工艺制备及其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致密、纯钙钛矿结构的PZT(50/50)铁电薄膜已用MOD工艺(金属有机物热分解工艺)获得.通过优化原料的提纯和合成工艺,消除了原料中微量杂质离子,控制PZT先体溶液合成时的环境温度,制得透明、稳定的锆钛酸铅先体溶液.采用多次甩胶成膜法,经400~500℃热处理,在Pt/SiO2/Si衬底上制得PZT(50/50)薄膜,膜厚520nm,其介电常数为270,损耗角正切为0.035(1kHz,0.05V测试电压),其绝缘电阻率为10~100TΩ·cm,剩余极化强度为20.6μC/cm2,饱和极化强度为27.7μC/cm2,矫顽场强为80kV/cm  相似文献   

7.
皮革蛋白粉中微量铬(Ⅲ)与二甲酚橙,在pH=4.5~5.0的HAc—NaAc缓冲溶液中,于沸水浴上反应20~30min,生成1:1的紫红色螯合物。λ_(max)=542nm,表观摩尔吸光系数1.5×10 ̄4L·mol ̄(-1)·cm ̄(-1)。铬(Ⅲ)浓度在0~50μg/50mL范围内符合比耳定律。  相似文献   

8.
论赣西北东岭地区生物礁的形成时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依据赣西北东岭剖面上二叠统长兴组上段第5层(厚34.50m)和第8层(厚10.4m)藻-海绵生物礁的赋存状况,及其下伏地层(第2层,厚2m;厚8.20m)所产牙形刺Clarkina changringensis-Clarkina deflecta组合带的属种特征及其丰度,笔者认为,东岭地区生物礁的形成时代为晚二叠世晚长兴期。  相似文献   

9.
提出用植株生理电阻的变化反映干旱造成植株体液浓度的改变,得出生理电阻R=40~50kΩ时玉米水分适宜,或植株生理电阻亏缺指数RSI≥0.20时玉米水分亏缺.必须灌水.并用套针式点电阻传感器诊断玉米亏水.  相似文献   

10.
采用50Mn-50Cu母合金粉末作添加剂及复压-热处理工艺制取Fe-1Mn-1Cu-(0.3~0.5)C烧结低合金钢.研究了实现固-液合金化的工艺条件及材料的性能.结果表明,在1050℃烧结30min,或在1100℃烧结20min,均可通过固-液合金化方式,实现Mn,Cu两合金元素快速溶入Fe基体中.经复压-热处理后试样的性能可达到:密度ρ=7.31~7.54g/cm3;抗拉强度σb=864~968MPa;冲击韧性αK=17.7~34.8J/cm2.  相似文献   

11.
紫色土丘陵区典型林地土壤温室气体释放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动态-密闭气室法(LI-6400-09)对紫色土丘陵区三种典型林地土壤温室气体释放进行连续测定.结果表明,温度是影响土壤呼吸的关键因子,各林地土壤呼吸速率与土壤温度呈正相关,都随温度呈指数增长.在温度较低的冬春季,土壤湿度对土壤呼吸的影响不明显,温度较高的夏季土壤湿度与林地(桤树,柏树)土壤呼吸速率呈显著性抛物线相关(p<0.05);三种林地中,针叶林柏树林地土壤呼吸与土壤湿度相关性最好,当土壤含水量<25%时,随着湿度的增加,土壤呼吸速率逐渐增大,之后随着湿度的增大,土壤呼吸速率逐渐减小.各季节的日变化规律表现不一致,冬春两季各林地土壤呼吸都和土壤温度的日变化趋势保持一致,表现为先升后减的趋势;夏秋两季,因为较高的土壤温度和表层土壤相对湿度的剧烈波动,各林地土壤呼吸日变化呈现不规则波动.  相似文献   

12.
保水剂对土壤水分蒸发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在不同温度梯度下保水剂的粒径和用量对土壤水分蒸发的影响.结果表明:土壤水分蒸发前期保水剂粒径小则保水效果较好,保水剂用量越高则土壤水分稳定蒸发阶段时间长.25℃时土壤水分蒸发率会出现波动现象;保水剂粒径大(0.8—2mm)时,保水剂用量小会加速土壤水分的蒸发.  相似文献   

13.
区域土壤墒情模型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运用平原水文模型,参考不同作物不同生长期蒸散发特点及土层结构和土层蓄水量与土壤墒情之间的关系,构建区域土壤墒情模型,并利用山西省洪洞县实测土壤墒情资料对该模型进行了检验,检验结果表明,模型物理概念明确,可连续模拟或预报区域土壤墒情,且预报精度高。  相似文献   

14.
土壤水分入渗年变化特性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以大田玉米地的土壤水分入渗跟踪试验为依据,分析讨论了土壤水分入渗的年变化特性,结果表明,给定土壤质地,土壤结构由疏松变密实,土壤水分入渗能力逐渐减小,土壤含水率的变化引起土壤水分入渗能力上下变幅。研究结论对于节水灌溉的灌水技术参数的确定和灌水效果的研究具有理论意义,对灌溉的用水管理具有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15.
对蒸发状况下土壤中的热湿迁移进行了实验研究,同时也对相应条件作了数值模拟,所得结果能够相互验证.在此基础上阐述了土壤中热湿迁移的一般规律.  相似文献   

16.
历经多次干湿循环的路基土,其力学性能劣化现象非常突出,路基的路用性能也随之衰减.基于室内试验研究含水率周期性变化对路基回弹模量的影响规律.遵循现场测试含水率变化态势,利用"透水石渗水—静置—烘箱脱水—透水石渗水—静置—烘箱脱水……"一系列湿度循环来模拟现场路基土的含水率波动过程,同时测试其回弹模量.结果表明:黏质路基土回弹模量受含水率变化的影响非常明显,回弹模量随湿度循环次数的增大而减小;在相同的应力状态下,黏质路基土的平衡含水率越高,其回弹模量值对含水率的周期性变化越敏感,且回弹模量值趋于不稳定状态.  相似文献   

17.
咪唑烟酸在浙江4种代表性土壤中的光解深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模拟太阳光研究了咪唑烟酸在浙江4种代表性土壤中的光解深度,分析了土壤不同湿度对光解深度的影响,并初步探讨了光解深度与土壤各性质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咪唑烟酸在4种风干土壤的光解深度分别在0.07~0.14mm之间,并以黄红壤的光解深度最浅,海涂土的光解深度最深;而在60%田间持水量的土壤中,4种土壤的光解深度比风干土壤平均提高2~3倍,并以黄红壤的光解深度最浅,小粉土的光解深度最深.湿度的加大,使得咪唑烟酸在土壤表面的吸附作用减弱,影响了其光化学行为,并且在土壤中其它化学物质的光诱导下,水分子可以产生羟基自由基,这些氧化剂可深入到土壤深部加速了咪唑烟酸的氧化分解,从而提高了其光解深度.不同土壤影响咪唑烟酸光解深度的关键因素为其pH值,土壤中OH^-可催化咪唑烟酸的光解反应,起到了一种光敏剂的作用.光解速度的加快,进一步可促进下层咪唑烟酸的向上迁移,导致其光解深度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以张力计为主要手段研究了冀东8种土壤水分有效性,包括田间持水量值与相应的土壤吸力值、土壤有效水范围及其影响因素、土壤水分的易效程度等内容。  相似文献   

19.
对界限含水量的测定表明,玉树隆宝湖地区的粘性土,由东至西粘性逐渐增强,可塑性也随之增大,其塑性指数在10左右;并作了土质评定。  相似文献   

20.
通过研究黄花菜处理组(T1)及对照组(CK)间土壤的含水量,探求植物篱技术对表层土壤水分的影响.结果表明:各对照组之间土壤含水量差异不显著,而经过黄花菜植物篱技术处理之后的土壤含水量有所增加;各处理组的坡面在次降雨条件下产生细沟侵蚀的时间不同,发生细沟侵蚀的时间对照组要晚于黄花菜植物篱处理组.从坡上至坡下表层0~5cm土壤的临界含水量有逐渐增加的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