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在思想品德教学中,要努力渗透道德认识和情感教育,质“知”、“行”统一,从三方面着手:1、在情感熏陶中培养良好的道德基础和情感,奠定道德行为的基础;2、在道德评价中提高认识,指导行为;3、在实践活动中,锻炼思想,检验行为。  相似文献   

2.
回顾党的百年奋斗史,“第二个结合”淬炼于中国共产党百年的风栉雨沐。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第二个结合”仍迸发出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筑牢文化根基、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凝聚复兴伟力、为构建人类文明新形态提供思想指南的价值意蕴。要在坚持党性和人民性、继承性与创新性、理论性与实践性相统一之中推进“第二个结合”深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  相似文献   

3.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实施新课程后,如何能继续在新课程教学中,搞好“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三进”工作,是摆在高等学校面前的现实的、紧迫的新课题。要解决好这个问题,必须在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新课程教学中建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三进”的新模式,有针对性地实效地指导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新课程实施中“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三进”的工作。  相似文献   

4.
高等学校党员队伍的党性教育问题是党的思想作风建设的重要基础,由于高等学校的历史地位和职责所在,高等学校在一定程度上是社会主义意误解形态领域的一个部分,因此高等学校党员队伍的党性教育和党性锻炼必须提高到一个更高的层次进行。  相似文献   

5.
“先发制人”与“后发制人”战略不管在古代还是在近现代史上都创造了许多军事奇迹。新时期,随着“先发制人”战略在国际上的广泛蔓延以及我国反对霸权主义和未来反侵略战争的需要,科学研究毛泽东军事思想是具有重要战略意义的。  相似文献   

6.
在社会转型期,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面临许多问题和挑战。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是新时期党建工作的伟大纲领,也为新时期大学生的“三观”教育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如何将“三个代表”的要求有机融入大学生“三观”教育,是值得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商战”思想是早期维新派在西方列强经济侵略的背景下产生的一种要求发展本国资本主义工商业,以抵制西方列强的经济侵略的思想。就“商战”思想的整体而言,它已经具备了“国货”思潮的基本内容,因此,“商战”思想是“国货”思潮的一部分。但是早期“商战”思想只是当时极少数先进人士的思想,面窄、影响小,不具有普遍性。相比之下,“国货”思潮具有普遍性,是大众的思想意识。从这一意义上讲,“商战”思想只是“国货”思潮的萌芽。  相似文献   

8.
在家庭尊长和社会顽固势力的双重压迫之下,吴虞以中西方理论为资源,提出了“非孝”思想.他指出,孝在政治上有利于维护封建统治,在伦理上有利于长上而不利于幼下,同时还揭露了孝的诸种危害.吴虞认识到了破除封建家庭制度的迫切性,主张以“和”代“孝”.虽然当时学界对吴虞的“非孝”思想褒贬不一,但吴虞的“非孝”思想无疑是五四新文化运动“非孝”思潮的重要力量.当代中国正掀起“弘孝”思潮,然而当代中国家庭的亲子关系却不容乐观.立足于社会现实,吴虞“非孝”思想中的基本价值以及吴虞所提出的理论模式仍然具有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9.
春秋战国时期公私关系经历了前所未有的冲击,孔子从个人道德伦理和国家政治伦理两大层面倡导“公”,对“私”进行了猛烈抨击。在个人伦理方面,孔子认为个人在面对公私关系时,应做到“先公后私”和“见利思义”。孔子非常推崇“公”和“义”,并把它们看成是人的最高修养的标准。在国家政治伦理方面,孔子提出了“张公室,抑私门”和礼治的思想来应对公私颠倒的局面。孔子认为以“礼”教化民众是协调公私、群己关系的有效途径。对公平、公正的追求是孔子思想中的核心政治价值观之一。为实现理想,孔子提出了经济上均无贫、政治上执中、教育上有教无类的思想。  相似文献   

10.
孔子是我国历史上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和教育家,而他所创立的儒家学派更是为汉家立法,为后世树范。儒家思想作为中国封建社会占统治地位的思想,早已深入到中华民族的社会心理中,直接而深刻地影响着中国社会的发展和中国人的生活。因此,如何正确分析和评价儒家思想仍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孔子“和而不同”思想原则对我们今天的现实生活仍有一些积极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1.
“十七年”小说婚恋叙事中,“第三者”意象发挥着政治意识形态赋予的功能:帮助完成显在主题的完满叙事,“第三者”意象的象征结构在此发挥了“助手”或“反助手”的潜在运作机制,帮助完成或反衬选择主体的最终抉择。人性化的叙述在与政治意识形态的对抗中,也使得小说呈现叙事的完满或裂隙。  相似文献   

12.
周恩来对发挥执政党作用的问题十分重视,提出了党的领导就是要管大政方针、政策的思想;指出党的领导是集体领导,必须实行民主集中制;提出共产党人必须密切与人民群众的关系,必须坚决反对官僚主义,牢固树立党在人民群众中的形象。他的建党思想为我们党的建设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3.
以上饶师范学院基层党组织设置为研究对象,通过对现状的调研,分析存在的问题及产生的原因,明确基层组织设置的指导思想及基本原则;探求基层组织设置的分类及有效模式;注意处理好创新与实效、创新与因地制宜、创新与配套跟进等关系;健全对基层党组织工作的评价机制等四个方面探索优化高校基层党组织设置的对策。  相似文献   

14.
江泽民“三个代表”思想是新时期党的建设的伟大纲领和指导思想 ,从根本上指明了中国共产党要把自己建设成为一个什么样的党和怎样建设党的一条执政思路 ,通过实现政党的现代化来推动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自觉实践“三个代表” ,党就能始终走在时代前列 ,经受任何风险的考验 ,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相似文献   

15.
高校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高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建立科学有效的评估体系对推动高校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建设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探讨了高校内部党建与思想政治工作评估的重要性与必要性,分析了构建高校内部党建与思想政治工作评估体系应遵循的五项原则。在认真研读相关文献的基础上,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初步构建了包含5个一级指标、17个二级指标以及35个观测点和一个特色项目的高校内部党建与思想政治工作评估体系.并探讨了高校内部党建与思想政治工作评估方法。  相似文献   

16.
新世纪之始,中国正处于非常关键的发展时期,中国共产党正在经历重大的转变——从革命党转向执政党。在多重因素的作用下,中国共产党的执政意识、观念以及党的领导方式、执政方式等正在发生变化;这一变革将深刻地影响中国的现在和未来。  相似文献   

17.
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的首要任务是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马克思主义的"三化"是一个以中国化为核心的统一整体。中国实际、时代特征、人民大众三者既不是相互分离的,又不是彼此等同的,因而马克思主义的"三化"之间是既不可分离又并不等同的。应该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为根本,在"三化"的统一中推进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建设。马克思主义"三化"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向,回答了"怎样对待马克思主义"的问题,同时也回答了在中国实践、时代发展和人民大众中马克思主义所应有的地位和作用问题。  相似文献   

18.
李四芬 《孝感学院学报》2001,21(4):11-13,34
高校党委必须结合自身特点贯彻“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这是由高校党委的历史使命所决定的。文章从如何使高校成为代表先进社会生产力发展求的主战场,成为弘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沿阵地,成为培养四有新人的摇篮第三个方面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19.
学生党建工作是高校党建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育人工作的重要内容。典型示范教育是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的优良传统和有效做法,它将抽象的说理演化为用活生生的典型人物或事件来开展教育活动,更容易唤起受教育者的情感共鸣,具有引领功能、示范功能、激励功能和熏陶功能。积极构建时代性与真实性相结合,层次性与针对性相结合,多样化与个性化相结合,典型选树与培养相结合的典型选树机制,发挥榜样的示范力量,帮助大学生党员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相似文献   

20.
全党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是党的十七大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是用中国特色社会主艾理论体系武装全党的重大举措."以人为本"思想作为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也更加凸显出其学术和研究价值以及理论指导作用,有必要对其展开更深入的研究和探讨.对"以人为本"思想在马克思主义境域中的历史发展过程这一重要的基本问题进行梳理和总结:马克思科学而丰富的"人学"思想;毛泽东完整而系统的"人民群众"思想;新时期邓小平的"人民"观;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的"执政为民"思想;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的新的中央领导集体"以人为本"思想的提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