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刘定中的散文诗主要以自然景观、人情事理、人生现象等为题材,朴实而诗意的文辞中,传达出人生的经验与见识,蕴含着隽永的哲理,透示着人世的美丽与沧桑,对世人特别是对青少年读者具有重要的启迪和教育意义。  相似文献   

2.
泰戈尔散文诗的情感特征、理想追求与哲理意蕴,丰富了中国现代散文诗的情感内涵与表现领域,在某种意义上,促使了中国作家更自由地在散文诗中,表达自我情感,真情演绎人生体悟。泰戈尔散文诗对中国现代早期散文诗产生了重要而深远的艺术影响。  相似文献   

3.
哲理诗新探     
(一)哲理诗,是诗的园圃中一朵光华夺目的鲜花。优秀的哲理诗精粹凝炼,内涵丰富,诗味隽永,既能给人以美的享受,又能启迪人心,引人遐想,激发人探求真理的热情。中外古今有许多诗人写了不少哲理诗,其中优秀的篇章,如同优美的抒情诗和叙事诗一样,千百年来脍炙人口,广泛流传。哲理诗的社会意义和美学价值是不容忽视的,从艺术分类的角度看,它独具一格,应当与抒情诗、叙事诗等诗歌样式一样,单独划为一个类别。哲理诗,包括哲理散文诗,具有不同于抒情诗和叙事诗的艺术特点。抒情诗偏于表现,感情的因素较显著,从创作倾向看,“一切景语皆情语”,它以抒发内心、改造对象、表现  相似文献   

4.
高树卿 《科技信息》2012,(34):228+235-228,235
孙犁先生的短篇小说以富有感情的笔触揭示人物和生活的美,揭示劳动和战争的诗意。作品情景交融,意境优美,语言朴素简洁、真实自然。形成清新隽永,散文诗式的小说独特风格。  相似文献   

5.
“意境”是我国古代美学上的一个概念。在现代的美学理论、文艺理论、文艺批评上,这一概念也早已普遍应用开了。“意境”一词,含义隽永,结合得极妙。“情与景会,意与象通。”境要有意,才深邃邈远;意要寓于境中,才生动、形象、感人。因此,意境是形象与情感的统一,是客观与主观的统一。以“境”而言,应见形、见人、有景而且传神;就“意”而言,则是情、意、理、趣、味等的结合。  相似文献   

6.
“无我之境”的典型范例——读沈从文的小说《丈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读作家沈从文小说 《丈夫》看不到惊心动魄的矛盾冲突, 也看不到跌宕起伏的性格场面, 看到的只是作者描写一些日常生活场景, 刻画一些常见的人物, 冷静、客观地叙述一些平凡而揪心的事件, 把自己对家乡的爱而怨, 对故乡人民的同情与希望倾注在自己的作品中。作家这种不靠抽象说教而是通过 “生活现象”的形象描绘显示了他爱憎的合理主张, 他的作品表面看似无爱憎, 处处 “无我”, 实则爱憎流注其间, 处处 “有我”。更能表现作家沈从文的小说散文从容平淡, 隽永有味, “无我之境”的特色风格  相似文献   

7.
三、辛词之始境、又境、终境分析清代词学家江顺治认为,一篇好的词,往往有三重境界需要读者去领略。他在《词学集成·境》中引蔡小石《拜石词序》云:“夫意以曲而善托,调以杏而弥深。始读之,则万挣春深,百色妖露,积雪贮地,余霞绔大,此一境也。再读之,则烟涛鸿洞,用飓飞扬,骏马下饭,沈鳞出水,又一境也。卒读之,而皎皎明月,仙仙白云,鸿雁高翔,坠叶如雨,不知其何以冲然而谈,悠然而远也。”这里提出了始读之一境,再读之又一境,卒读之仍有一境,读一篇佳作,共得三境。江顺治将它称做始境、又境、终对。那么,始境、又境、…  相似文献   

8.
秦牧,在中国当代文学中是一位卓有成就的散文家。几十年来,他的作品以其独树一帜的风格,博得了国内外广大读者的赞扬,被誉为中国当代散文艺术大师。秦牧的语言是相当绚丽多彩的。他能将知识、哲理、形象、感情融为一体,具有清新隽永的艺术魅力,深受散文爱好者的欢迎。成功的原因固然是多方面的,但善于运用比喻乃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因素。  相似文献   

9.
张永健 《菏泽学院学报》2006,28(1):23-27,38
建国以后,臧克家把忧国忧民的爱国主义思想化为对社会主义祖国的热情礼赞,特别是收入《放歌新岁月》中的新诗短章,有强烈的哲理色彩与深厚的历史文化意蕴。这些短诗中,赞颂伟人的诗篇字少味多、形象鲜明,抒写友情的诗篇精练朴素、诗味隽永,绘景述事的抒情诗则生活味浓,意境深远,可谓“清风晚节老梅香”。  相似文献   

10.
老子是哲学家,也是诗人,是中国哲理诗创作的先驱。一部《老子》,是哲理与诗歌的结合体。如果把《老子》整个算作“哲理诗”,那么在中国文学史上没有其它任何哲理诗作象它那样具有独创性,具有丰富深邃的内涵、广大深远的影响。《老子》又被看作诗歌与散文的结合体,人们或称之为诗,或称之为文,或说它文中有诗,或说它诗中有文。是诗、是文、是“散文诗”还是“诗散文”,从大处着眼,重要的不在于这称谓上的区别,而在于它们所共同揭示的《老子》艺术上的独创性和特异性。《老子》的体裁是春秋末年伟大哲人所独创的,所以我们不应以其后世的某些标准硬套它、苛求它,而不妨把它视为中国文人哲理诗作的开端和中国哲理诗的一种最早的、特殊的样式。 《老子》的文学成就在中国文学史上别具一格,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探析、把握它。  相似文献   

11.
我国是世界寓言三大发源地之一,寓言创作丰富多彩,渊远流长。它以单纯而奇妙的情节,给人以隽永的哲理和智慧的启迪。又由于它的体裁多样,文笔优美短小,富于民族和民间的特色,一般成年读者都很喜欢看,《365夜》是一本印行几百万册的畅销书,其中就有大量的寓言作品。至于以少年儿童为对象的寓言故事、寓言精品选集,也出版好几十种,发行量是很大的,仅次于童话。寓言是文学中的一个重要品种,属于全民文学的一部分。寓言的样式又是多种多样的。既然有民间寓言、知识寓言、科学寓言、戏剧寓言等等,再来一个少年儿童寓言,就一点不奇…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孙悟空形象的分析,探讨了《西游记》中所蕴含的禅宗重领悟贵言外的宗教哲理。尤其是它注重内心的感悟,擅长富于哲理的启示,对中国小说创作的丰富和完备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方乐 《科技信息》2013,(18):162-162
移情手法是中外文学创作中一种传统的修辞手法,郭风将其运用在散文创作中,形成独特的审美视角,丰富了散文的表现力,创造出一个充满童真、诗趣的境界,从而使他的散文形成了清新灵动充满诗情画意的独特风格。郭风散文创作中移情手法的运用,成就了郭风散文的独特地位,丰富了中国现代散文的创作内容。  相似文献   

14.
本文系统考察了王统照20、30、40年代散文诗创作的发展变化,认为20年代他的散文诗格调高昂,他诅咒黑暗,追求光明的主观感情是那个时代的浪漫气息和诗人情感气质相结合形成的。30年代,他的散文诗充满更为复杂的情感。40年代,他的散文诗增添了社会历史内涵。在表现手段上,王统照表现了对散文诗的文体自觉。他为中国现代散文诗的文体建设作出了独特贡献  相似文献   

15.
评徐治平的《散文诗美学论》朱慧珍散文诗是散文和诗的结合体。尽管在我国古代已经出现过类似散文诗的作品,但理论家、作家们不是将它归入散文,就是归之于诗。因为中国古代还没有“散文诗”的提法,散文诗也没有成为一种独立的文学样式。“散文诗”一词是舶来品,它于1...  相似文献   

16.
英语习语与翻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习语(idiom)是语言的精华,它言简意赅,形象生动,往往富有哲理性而千古流传。英语习语包含成语、谚语、俗语、惯用语、俚语和典故。从英语习语的定义、产生背景和特点加以分析,从而探讨习语的翻译方法。  相似文献   

17.
荣秀丽 《科技信息》2008,(10):148-148
罗伯特·弗罗斯特是美国20世纪最伟大的诗人之一,他的诗歌大多以美国新英格兰乡村为背景,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他着墨于自然景物,诗歌风格简洁而含义隽永,沉思人生的真谛,寓哲理于通俗,融深刻于平淡,借景抒情,以景写理,通过一幅幅动人的画卷,吟唱了人生的真谛.  相似文献   

18.
辛词雄深沉郁,达到词之胜境。辛词意境的创造,是多角度、多类型的,有逅境、写境;有我之境、无我之境;始境、又境、终境;诗人之境、常人之境等等,从而构成多侧面、多层次的审美境界。  相似文献   

19.
丁一是无锡籍散文诗人。本文综论丁一散文诗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揭示其散文诗创作的发展轨迹。笔者认为,努力讴歌普通劳动者的人格美、家乡的山水风光美和风俗人情美,着力发掘生命力量勃发的美和人类情感的美,以及艺术上追求多样统一、兼收并蓄、发掘哲理、开拓创新构成了丁一散文诗创作的鲜明的美学风格。本文还用较多笔墨评介了西方现代主义文学思潮对丁一创作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红楼梦》深受楚文化影响。黛玉形象的构思及其神貌风韵,均采自《山鬼》、《湘君》、《湘夫人》。她身上又依稀可见屈原的影子:自恋情结浓重,孤芳自赏又顾影自怜;不为俗屈、高洁自守。宝玉的女儿崇拜与屈辞中女性中心现有渊源关系,其坚定的叛逆性又与屈原九死不悔的坚韧相似。宝玉身上还有庄子影子,其天然本色论、“情不情”分别是庄子自然论、齐物论的显示。其梦游太虚境受《神女赋》启发。曹雪芹自身遭遇、以悲为美的审美趣味、小说题材及人物命运悲剧性,使他和楚文化尚悲的情感特征产生共鸣,从而把楚文化作为构建《红楼梦》的文化基石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