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nifH基因能够在高等植物叶绿体原核环境中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中林  钱凯先  沈桂芳 《科学通报》2001,46(12):1026-1030
以高等模式植物烟草为材料,对固氮酶铁蛋白基因nifH在叶绿体中的表达进行了研究。构建了nifH基因叶绿体转化载体,并利用基因轰击法对烟草叶片进行了转化。基因枪轰击后,共获得6株壮观霉素抗性再生植株。PCR检测及Southern杂交鉴定结果表明,aadA和nifH等外源基因已整合进入受体植物叶绿体基因组中;Western免疫学淀法的测定结果则证明,nifH基因能够在叶绿体原核环境中表达。  相似文献   

2.
根特异性表达顺式激活序列在转基因烟草中的功能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高等植物基因在各组织中的特异性表达需通过组织特异性启动子的调控。根是植物体的重要器官,其特异性基因的表达和调控对研究植物的生长和发育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烟草根特异性表达基因TobRB7启动子的分析,成功分离了包含顺式激活序列 的不同长度的片段RSF1和RSF2。将RSF1和RSF2以不同方向与含有GUS编码基因的表达型载体进行重组后,以农杆菌介导转化烟草获得相应 的转基因植株。在对转基因烟草的GUS表达特性进行组织化学鉴定和荧光定量分析后发现,TobRB7启动子具有双向启动子功能,并均表现出根组织特异性。结果表明,在-823至+70bp区域存在正反不同方向的根组织特异性调控元件,该启动子片段在反向插入和较短区域内有较强的根组织特异性表达调控功能。  相似文献   

3.
通过叶绿体基因工程表达聚3-羟基丁酸酯合成相关基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构建了含phbB, phbA, phbC和aadA基因表达盒的叶绿体整合及表达载体, 通过基因枪轰击法转化烟草. 对具壮观霉素抗性的植株进行PCR和Southern等分析, 确证外源基因已整合到叶绿体基因组中, 同时测定了其同质化程度. Northern点杂交、RT-PCR分析结果表明, 叶绿体型转基因植株中目的基因在转录水平的表达明显高于核转化植株中相应基因, 并且未观察到基因沉默现象. 叶绿体型转基因植株还具有环境安全性好、底物丰富、产物区域化等优点, 表明叶绿体基因工程在转基因植物生产聚3-羟基丁酸酯(PHB)方面极具潜力.  相似文献   

4.
抑制COM与CCoAOMT调控植物木质素的生物合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赵华燕  魏建华等 《科学通报》2002,47(8):604-607,T002
咖啡酸-3-O-甲基转移酶(COMT)与咖啡酰辅酶A-3-O-甲基转移酶(CCoAOMT)基因分别编码植物木质素生物合成中不同底物水平的甲基化酶,构建了它们的单价与双价反义表达载体,并用农杆菌介导转化烟草。PCR-Southern检测表明外源基因已整合到烟草基因组DNA中;Northern点杂交结果表明外源基因在烟草中以转录水平表达。对表达单个及两个甲基化反义基因的成熟转基因植株的木质素含量测定结果表明,反义抑制COMT与CCoAOMT的表达均使转基因植株的木质素含量下降,但单独抑制CCoAOMT表达引起的下降幅度明显大于COMT,并且两个基因同时被抑制时,降低幅度更大,说明它们具有协同效应,组织化学染色结果表明COMT被抑制引起紫丁香基(S)木质素显著减少。上述结果表明,抑制植物内源CCoAOMT表达是反向调控转基因植物木质素生物合成及改良造纸资源植物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5.
抑制COMT与CCoAOMT调控植物木质素的生物合成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咖啡酸-3-O-甲基转移酶(COMT)与咖啡酰辅酶A-3-O-甲基转移酶(CCoAOMT)基因分别编码植物木质素生物合成中不同底物水平的甲基化酶,构建了它们的单价与双价反义表达载体,并用农杆茵介导转化烟草.PCR-Southern检测表明外源基因已整合到烟草基因组DNA中;Northern点杂交结果表明外源基因在烟草中以转录水平表达.对表达单个及两个甲基化酶反义基因的成熟转基因植株的木质素含量测定结果表明,反义抑制COMT与CCoAOMT的表达均使转基因植株的木质素含量下降,但单独抑制CCoAOMT表达引起的下降幅度明显大于COMT,并且两个基因同时被抑制时,降低幅度更大,说明它们具有协同效应.组织化学染色结果说明COMT被抑制引起紫丁香基(S)木质素显著减少.上述结果表明,抑制植物内源CCoAOMT表达是反向调控转基因植物木质素生物合成及改良造纸资源植物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6.
表达cryIA/gna双价抗虫基因烟草兼抗棉铃虫和蚜虫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王志斌  郭三堆 《科学通报》1999,44(19):2068-2075
利用人工合成的、密码子优化后的雪花莲凝集素(GNA)基因,与人工合成的CFM cryIA构建了双价抗虫基因植物高效表达载体。通过根癌农杆菌介导转化烟草,获得28株卡那酶素抗性植株,经PCR及Southern印迹检测,证实了双价抗虫基因在烟草基因组中的整合,转基因烟草杀棉铃虫试验表明,40%转基因烟草植株对棉铃虫具有高抗性;Bt杀虫蛋白ELISA检测获得与虫试较一致结果,抗虫性较强株K11号CryI  相似文献   

7.
通过叶绿体基因工程表达聚3-羟基丁酸酯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构建了含phbB,phbA,phbC和ααdA基因表达盒的叶绿体整合及表达载体,通过基因枪轰击法转化烟草,对具壮观霉素抗性的植株进行PCR和Southern等分析,确证外源基因已整合到叶绿体基因组中,同时测定了其同质化程度。Northern点杂交、RT-PCR分析结果表明,叶绿体型转基因植株中目的基因在转录水平的表达明显高于核转化植株中相应基因,并且未观察到基因沉默现象,叶绿体型转基因植株还具有环境安全性好、底物丰富、产物区域化等优点,表明叶绿体基因工程在转基因植物生产聚-3-羟基本丁酸酯(PHB)方面极具潜力。  相似文献   

8.
运用重组DNA技术遗传设计禾谷类(最重要的粮食作物)及其他禾本科作物的一个问题是不能用土壤杆菌(Agrobacterium)作为这类作物的基因载体,尽管在双子叶植物中已获得成功。但是,现已证明,通过培养具有遗传变异的愈伤组织,运用直接基因转移技术可以转化禾本科作物的原生质体,而不需要土壤杆菌载体(早期用烟草原生质体所作的成功实验即是以土壤杆菌作为基因载体)。业已证明,通过再生植株的杂交,基因即按孟德尔遗传方式导入烟草中。该项  相似文献   

9.
花青素是一种水溶性的黄酮类物质,可使植物呈现出红、蓝、紫和红紫等颜色.外源花青素代谢调控基因的表达可使花青素在植物细胞内积累,使植物体外观上表现出色彩的变化,易于观察,因此可作为报告基因用于植物转基因研究,快速报告细胞、组织、器官或植株是否被转化.本研究用花青素代谢调控基因Bi和C1作为报告基因,以epsp作为筛选标记基因,构建了植物表达载体pBAC9009.基因枪转化玉米自交系501的幼胚,经过除草剂草甘膦抗性筛选和分化再生,获得了转化再生植株75株,其中43株获得结实种子.T0代植株有18株在苗期或生长阶段表现局部或全紫色,8个结实果穗有零星的紫色种子,从外观上可直接确认为转化植株.结合PCR和RT-PCR的分子检测及花青素含量分析,表明叶片和籽粒为紫色的玉米植株中外源目的基因已整合并且高效表达,即紫色表型与分子检测的结果高度一致.该结果表明我们成功建立了以花青素基因作为报告基因的植物转基因可视化跟踪表达系统.该系统的应用可以大大提高工作效率,节约检测成本,对于植物转基因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将马铃薯X病毒(potato virus X, PVX)外壳蛋白(coat protein, CP)基因(cp)编码序列中植物偏爱密码子替换成稀有同义密码子, 并将此修饰的外壳蛋白基因(cpm)及未修饰外壳蛋白基因(cp)分别置于CaMV 35S启动子后, 构建植物表达载体, 并用农杆菌介导转化烟草.Northern杂交及Run on实验结果表明, 转cpm基因烟草比转cp基因烟草发生转录后基因沉默(PTGS)的频率明显增高(从6.25%增至35%), 并且对人工接种的PVX病毒抗性显著提高.以上结果表明, 基因中密码子的替换可以明显提高转基因植株的病毒抗性.  相似文献   

11.
追溯了花粉管道法的起因和形成以及现丰的应用情况,说明利用此法可以报告基因,目的基因等转入植物,经Southen blt,Northern blot等法鉴定和对表达产物的检测,证明这是一个行之有效的转化方法。作者实验室对小麦转基因植株后代连续4代遗传表现的观察证明,转入的处源基因可以连续遗传,跗规律与其他转化方法如农干菌法,基因枪法等所得结果相似。  相似文献   

12.
从胡萝卜胚cDNA文库中分离得到一条完整的cDNA片段, 序列分析表明属于水通道家族新成员, 并与烟草根特异性表达TobRB7基因高度同源, 因此命名为DcRB7. Northern杂交分析表明DcRB7在根中特异性表达. 利用反向PCR技术, 分离获得了DcRB7基因上游约650 bp的片段. 将此片段与含有GUS报告基因表达载体进行重组构建后, 以农杆菌介导转化烟草获得相应的转基因植株. 在对转基因烟草的GUS表达特性进行了组织化学鉴定和荧光定量分析后发现, 该调控区段能指导GUS基因在烟草根中优势表达, 并表现出干旱诱导的特性.  相似文献   

13.
通过土壤农杆菌方法将天花粉蛋白基因转化到水稻中, 获得了具有单拷贝外源基因插入和表达的水稻再生植株. 抗稻瘟病(Pyricularia oryzae)检测发现, 接病菌后1个月内转天花粉蛋白基因植株在发病时间、发病植株数、发病叶片、发病后的植株生长状况等各项指标上与对照的转GUS基因植株比较均有较大差异. 在去除高湿度的发病环境后, 转天花粉蛋白基因植株的生长情况也明显优于对照植株. 表明转基因水稻对稻瘟病侵害至少有明显的延迟发病抗性. 天花粉蛋白基因在水稻中的表达未发现对宿主植物生长有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4.
cp基因的修饰引起转基因的沉默及其介导的PVX抗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冯德江  刘翔  孟昆  廖立力  魏晓丽  徐鸿林  朱祯 《科学通报》2003,48(12):1308-1314
将马铃薯X病毒(potato virus X, PVX)外壳蛋白(coat protein, CP)基因(cp)编码序列中植物偏爱密码子替换成稀有同义密码子, 并将此修饰的外壳蛋白基因(cpm)及未修饰外壳蛋白基因(cp)分别置于CaMV 35S启动子后, 构建植物表达载体, 并用农杆菌介导转化烟草. Northern杂交及Run on实验结果表明, 转cpm)基因烟草比转cp基因烟草发生转录后基因沉默(PTGS)的频率明显增高(从6.25%增至35%), 并且对人工接种的PVX病毒抗性显著提高. 以上结果表明, 基因中密码子的替换可以明显提高转基因植株的病毒抗性.  相似文献   

15.
酚类化合物促进根癌农杆菌对植物离体外植体的高效转化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许耀 《科学通报》1988,33(22):1745-1745
建立有效的遗传转化系统是植物基因工程研究中一个十分重要而又活跃的领域。最近证明,宿主植物细胞分泌的某些物质,能够诱发根癌农杆菌及其Ti质粒中有关促进T-DNA由细菌向植物细胞中转移基因的活化,特别是诱导Ti质粒上毒性区(Vir)调节子的活化及Vir基因的表达。Vir基因是T区DNA开始由Ti质粒向宿主细胞核中转移所必须  相似文献   

16.
利用修饰的T7 RNA聚合酶基因建立一种植物耦联表达系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基因修饰,在T7RNA聚合酶基因的5′端添加了SV40大T抗原的核定位信号编码序列,利用CaMV35S启动子和修饰的T7RNA聚合酶基因构建了植物表达载体pBBT7。同时,利用T7启动子和β-葡糖醛酸酶基因(gusA)构建了另一个植物表达载体pBTG。通过农杆菌介导法将上述两个植物表达载体共转化烟草,共转化植株表现出较强的β-葡糖醛酸酶基因(β-glucuronidase,GUS)活性,上述结果表明T7RNA聚合酶-T7启动子耦联表达系统在植物中是有效的,说明已成功构建了一种植物耦联表达系统。  相似文献   

17.
利用ubi1内含子增强Bt cry1Ah基因在转基因玉米中的表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Bt cry1Ah基因是从国内苏云金芽胞杆菌分离株BT8中鉴定克隆的新型杀虫蛋白基因. 本研究构建了两个含有Bt cry1Ah基因的植物表达载体, 在其中一个植物表达载体(pUUOAH)的玉米Ubiquitin启动子与cry1Ah基因之间插入了玉米泛素蛋白基因ubiqutin1的第一个内含子(ubi1). 利用基因枪法将其导入玉米(Zea mays L.)胚性愈伤组织中, 得到了可育的再生植株. PCR及Southern blot检测结果表明, cry1Ah基因已整合入玉米基因组中, 并稳定遗传至下一代. 对T1及T2代转基因植株进行ELISA检测, 发现pUUOAH载体转基因植株Cry1Ah蛋白的平均表达量提高了20%. 对T2代转基因植株进行了田间抗虫性鉴定, 发现转cry1Ah基因玉米对玉米螟有很高的抗性, 并且pUUOAH载体转基因植株的抗虫性好于pUOAH(无内含子)载体的转基因植株. 以上结果表明, 玉米ubi1内含子可以有效增强cry1Ah在转基因玉米中的表达.  相似文献   

18.
未传粉子房显微注射向水稻转移外源基因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罗忠训 《科学通报》1987,32(11):863-863
基因转移无疑是改造高等动植物的遗传特性,实现培育新品种最终目标的重要途径之一。美国Palmiter和Brinster等人用显微注射法进行基因转移,培育出大体形小白鼠,比利时的Montagu和联邦德国的Shell等利用Ti质粒载体向烟草等双子叶植物中转移了外源基因,并且得到了表达。这些成功的实验向人们展示了基因转移技术的美好实用前景。单子叶植物,  相似文献   

19.
农杆菌转化水稻系统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李瑶 《科学通报》1994,39(10):953-953
自1988年以来,水稻基因转化技术已取得显著进展,建立了转化水稻原生质体(电击法和PEG法)和完整细胞(基因枪法)的有效方法,得到外源基因稳定整合的转化植株及后代,但双子叶植物中最普遍使用的农杆菌介导法,却不能很好地应用于水稻,虽有几篇报道,但未得到转化植株,也未有转化目的基因的报道.我们尝试用农杆菌介导,将人工合成的抗菌肽基因转化水稻不定芽,得到表达外源基因的工程植株,建立了一种转化水稻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0.
抗烟草和黄瓜花叶病毒的双价抗病毒工程烟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方荣祥 《科学通报》1990,35(17):1358-1358
利用植物基因工程方法培育表达病毒外壳蛋白(CP)基因的抗病毒转基因植物已在烟草花叶病毒(TMV)、黄瓜花叶病毒(CMV)、苜蓿花叶病毒(AMV)、马铃薯病毒X(PVX)等多种植物病毒中获得成功,正成为植物抗病育种的新手段。我们前已培育成功表达TMV(中国流行株)CP基因的抗TMV侵染的烟草。在我国烟草生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