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丙烯酰胺与木质素磺酸盐共聚接枝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在常规实验条件下木质素磺酸盐与丙烯酰胺能发生接枝共聚。研究了聚合影响因素,得到木质素与水的质量比,木质素与单体的质量比,反应温度,引发剂浓度、反应时间等因素对改性反应影响的最佳配比条件。-CONH2接枝链的产生削弱了木质素原有的网状结构,因此接枝后的产物吸附能力较改性前明显增强。  相似文献   

2.
木质素磺酸盐与丙烯酸接枝改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粘度和产率为表征量,研究了不同引发剂对木质素磺酸钠与丙烯酸接枝共聚反应的影响;采用最佳引发剂K2S2O8,通过三因素三水平正交试验研究了引发剂用量、温度、单体丙烯酸用量对接枝共聚物粘度的影响,确定了优化的工艺条件,合成出阻垢剂LA;并对原料及改性产物结构进行了红外光谱分析;通过电镜分析及阻垢率的测定对接枝共聚物的阻垢性能及机理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该反应的优化条件是:ω(K2S2O8)=2%,反应温度: 80 ℃,丙烯酸用量:8%,改性后产物LA对碳酸钙等晶体产生了晶格畸变作用,阻垢性能明显提高,是一种优良的绿色阻垢剂.  相似文献   

3.
采用非均相接枝聚合方法对流延聚丙烯膜接枝丙烯腈单体进行了研究 ,分别考察了单体浓度、引发剂面密度、聚合反应时间、聚合反应温度等反应因素对接枝率的影响 ,并通过水接触角、红外光谱、扫描电镜对所得产物进行了表征。实验结果表明 ,通过非均相接枝聚合方法可将丙烯腈单体接枝到聚丙烯薄膜表面 ,并可改善膜的亲水性。当聚合反应温度为 85℃ ,反应时间120min ,单体质量分数为 10%,引发剂面密度为 2g/m2 时 ,获得最佳接枝效果。  相似文献   

4.
引发剂对木质素磺酸盐接枝丙烯酸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三种常用引发体系对木质素磺酸盐接枝丙烯酸反应的影响;通过比较三种接枝共聚产物的接枝率和阻垢性能,得出选用Fe^2+-H2O2为该合成反应的引发体系较优的结论。  相似文献   

5.
简述了等离子体接枝聚合的机理,讨论总结了影响等离子体接枝聚合改善高分子材料粘接性能的工艺因素,以及等离子体接枝聚合提高高分子材料粘接性能的原因.结果表明,等离子体接枝聚合是改善高分子材料表面性能、提高其粘接性能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6.
采用K2S2O8/NaHSO3引发甲基丙烯酸甲酯(MMA)在羟丙基甲基纤维素(HPMC)上接枝聚合,考察了反应条件,如引发剂浓度、温度、反应时间等对接枝率和接枝效率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以H_2O_2-硫脲(TU)氧化还原引发体系,研究了丙烯酰胺与玉米淀粉的接枝共聚反应规律。实验结果表明,当〔H_2O_2〕=1.60×10~(-3)mol/L、〔TU〕=8.0×10~(-4)mol/L、〔AM〕=1.0 mol/L,pH=5,45℃反应5h,单体转化率、接枝率和接枝效率都较高。  相似文献   

8.
采用两步接枝方法,研究了芴酮(FL)引发丙烯酸(AA)在低密度聚乙烯(LDPE)膜表面的接枝聚合过程,探讨了单体浓度、聚合温度等因素对表面接枝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单体质量分数为5%~20%,聚合温度为70~90℃范围内,增大单体浓度、提高聚合温度,有利于接枝反应的进行。采用称量法、表面水接触角测定法、红外光谱分析等手段对表面接枝膜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丙烯酸被成功地引入到LDPE膜表面,接枝率最高达到8.24%,改善了LDPE膜表面的亲水性。  相似文献   

9.
本文叙述了一种丙烯酸系单体——丙烯酰胺与可溶性淀粉,以水为反应介质,在硫脲(TU)—H_2O_2氧化还还引发体系的引发作用下,接枝共聚。简要地介绍了引发剂、单体、温度等对单体转化率、接枝率以及接枝效率的影响。介绍了其水溶液对手抄纸强度增强的应用试验。  相似文献   

10.
丙烯酸乙酯与2-溴丙烯酸乙酯乳液共聚合制备了聚(丙烯酸乙酯-co-2-溴丙烯酸乙酯)无规共聚物,用该共聚物作为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的大分子引发剂,进行了甲基丙烯酸甲酯的接枝聚合,制备了聚丙烯酸乙酯-g-聚甲基丙烯酸甲酯接枝共聚物。接枝共聚物的分子量随单体转化率的上升而线性增加。  相似文献   

11.
通过甲基丙烯酸甲酯(MMA)的自由基聚合实现了纳米碳酸钙表面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接枝改性,对碳酸钙表面接枝的PMMA进行了分析表征,并对接枝改性机理进行了探讨。MMA接枝聚合改性纳米碳酸钙粒子的红外分析和碳酸钙表面接枝聚合物的。H-核磁分析表明:甲基丙烯酸甲酯聚合在纳米碳酸钙的表面;凝胶渗透色谱分析表明:碳酸钙表面接枝的PMMA相对分子质量大于MMA水相均聚物,而且分子量分布较均聚物宽;随着MMA单体用量的增加,纳米碳酸钙表面PMMA接枝率增加,接枝密度增加,但PMMA在纳米碳酸钙表面的接枝聚合度基本不变。  相似文献   

12.
CR/MMA-BA-AA接枝胶粘剂的研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了引发剂,MMA、BA、AA 的加入量,加入顺序及反应温度对氯丁橡胶与MMA、BA、AA 接枝聚合的影响,找到了最佳的接枝聚合工艺条件,在此条件下所配制的三元接枝胶粘剂的剥离强度为6.6KN/m.  相似文献   

13.
采用低温等离子体接枝聚合技术制备了ES基离子交换纤维,分析了接枝聚合条件对接枝率的影响,并采用SEM和IR进行表面表征分析,探讨了接枝率对阳离子艳红染料溶液脱色率的影响。研究表明,随着单体浓度的增加、反应温度的升高,接枝率逐渐升高,达到峰值后逐渐降低;随着反应时间的延长,接枝率逐渐升高,一定时间后趋于平缓;在基材上引入...  相似文献   

14.
本文研究了以Fe~(2+)—H_2O_2为引发体系,丙稀腈与亚麻纤维的接枝共聚反应,并探讨了接枝亚麻皂化物作为离子吸附纤维对汞离子的吸附率。[Fe~(2+)]为4×10~(-3)mol/L、[H_2O_2]为4×10~(-3)mol/L、[H~+]为6×10~(-2)mol/L,在40℃反应2小时,可以得到较高接枝率。皂化后的亚麻纤维50毫克以上在适宜的pH值条件下,可以去除溶液中85%以上的汞离子  相似文献   

15.
采用常规加热法分别得到聚合松香接枝苏氨酸,酒石酸和柠檬酸的功能基化合物,并讨论了其合成条件,对软化点和红外进行了分析.聚合松香的接枝化合物酸值增加,软化点降低,溶解度较大,还不适合做功能基高分子,需增大聚合松香接枝功能基化合物的分子量和交联度.酸性强弱顺序与接枝的小分子酸酸性强弱相同,接枝酒石酸和柠檬酸化合物在有机溶剂中易溶,水中难溶.接枝苏氨酸化合物可以吸附铜铁钙三种金属离子.  相似文献   

16.
对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丙烯腈(AN)接枝膜的阻氧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接枝率的增加透氧率(P)下降,P从4.25mL·mm/(m2·d)下降到2.49mL·mm/(m2·d)。接枝率相同时,低温下得到的接枝膜的阻氧性能更好。在PET膜表面接枝AN前后,其结晶度均为36%左右。聚合温度为90℃时,接枝链颗粒小、分布均匀;聚合温度为95℃时,接枝链颗粒大、分布不均匀。此外,高温和高湿度的环境中,接枝膜的阻氧性能均好于空白膜。  相似文献   

17.
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GMA)具有双基团,在基质表面聚合成链后仍存在环氧基,可作为合成各种功能材料的媒介。本文利用^60Coγ射线对聚丙烯(PP)预辐照,在超临界二氧化碳(SC-CO2)中进行接枝聚合,制备了PP接枝GMA聚合物PP-g-GMA。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差示扫描量热仪(DSC)、扫描电镜(SEM)、原子力显微镜(AFM)、粒度分析、接触角测试等分析方法对接枝产物进行了表征,测定了接枝聚合物表面的环氧基含量,考察了辐照自由基存放时间对接枝的影响。FT-IR、DSC、SEM、AFM、粒度分析表明接枝物为PP-g-GMA共聚物,接枝链覆盖在PP表面,接枝后PP聚合物熔融焓明显减少;接触角测试分析表明接枝产物亲水性得到改善;接枝聚合物表面富含环氧基,为4.01 mmol/g;实验结果表明:随着存放时间的延长,辐照产生的陷落自由基向烷基过氧化氢及烷基过氧化物转化,可有效控制均聚物的生成。  相似文献   

18.
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GMA)具有双基团,在基质表面聚合成链后仍存在环氧基,可作为合成各种功能材料的媒介.本文利用60Co γ射线对聚丙烯(PP)预辐照,在超临界二氧化碳(SC-CO2)中进行接枝聚合,制备了PP接枝GMA聚合物PP-g-GMA.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差示扫描量热仪(DSC)、扫描电镜(SEM)、原子力显微镜(AFM)、粒度分析、接触角测试等分析方法对接枝产物进行了表征,测定了接枝聚合物表面的环氧基含量,考察了辐照自由基存放时间对接枝的影响.FT-IR、DSC、SEM、AFM、粒度分析表明接枝物为PP-g-GMA共聚物,接枝链覆盖在PP表面,接枝后PP聚合物熔融焓明显减少;接触角测试分析表明接枝产物亲水性得到改善;接枝聚合物表面富含环氧基,为4.01 mmol/g;实验结果表明:随着存放时间的延长,辐照产生的陷落自由基向烷基过氧化氢及烷基过氧化物转化,可有效控制均聚物的生成.  相似文献   

19.
用紫外光接枝聚合方法将丙烯酸(AA)接枝到磺化聚醚砜(SPES)微孔膜上,得到具有pH敏感性的分离膜.接枝膜采用衰减全反射(ATR-IR)附件进行了表征,接枝膜表面及断面形态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进行观察,并同时通过接枝率、水渗透通量和截留率的测定研究了接枝膜的接枝程度、渗水性能和pH敏感性.通过紫外光接枝聚合的方法,在磺化聚醚砜微孔膜的膜表面和孔内接枝上了丙烯酸接枝层作为pH感应型开关;当丙烯酸质量分数为0.05,光照20 min时,接枝率达到8.40%,pH=2时的纯水渗透通量约为中性时的20倍;当牛血清蛋白(BSA)渗透液的pH小于其等电点4.7,pH为2~4时,截留率发生显著变化,表现出明显的pH敏感性.  相似文献   

20.
以木质素磺酸钠(LA)为基体,过硫酸钾(K_2S_2O_8)为引发剂,与不同相对分子质量(Mr=300、500、700和1 000)的烯丙基聚氧乙烯醚(APEG)进行聚合反应,制备一系列接枝共聚物。将产物作为水煤浆分散剂用于神华煤成浆实验,并测定其黏度。考察了引发剂的质量分数、APEG的相对分子质量、APEG的质量分数、反应温度对水煤浆黏度的影响,并通过正交实验进行了最优化合成条件的研究。得到接枝聚合反应的最佳实验条件为:引发剂的质量分数为3%,APEG的相对分子质量为500,其质量分数为30%,反应温度为85℃。按照最佳实验条件合成了接枝产物,通过红外光谱、SEM等对该接枝产物进行了表征和分析。结果表明该分散剂具有良好的降黏效果,并明显增强了水煤浆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