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牦牛毛的物理性能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牦牛(Bos grunnicns),主要分布在海拔3000米以上高寒地区,全身被覆着长而密的御寒能力很强的被毛。牦牛毛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我国有牦牛1230多万头,丰富的牦牛绒资源尚有待开发利用,牦牛绒类似山羊绒,其织品成本比山羊绒还低。牦牛绒制  相似文献   

2.
产毛和产绒是牦牛的特异经济性状。作者采用通径分析法,研究了2岁九龙牦牛的9个主要体尺和毛绒品质性状与毛绒产量的关系。结果初步表明,绒长、毛长、体高和胸围是决定个体毛绒产量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3.
牦牛毛绒的氨基酸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牦牛(Bos grunniens)的被毛由绒毛、粗毛和两型毛组成。牦牛绒是毛纺工业的优质特种原料。牦牛毛绒和羊毛由角蛋白质组成,组成角蛋白质的是各种各样的α—氨基酸,氨基酸的组分与毛纤维的物理特性有密切联系。据金曼达夫等(1983)研究,内蒙古细毛羊羊毛的含硫氨基酸少,其强伸度较澳毛为低,品质较差。我们结合牦牛生态的研究,进行了牦牛毛绒的氨基酸组分分析。  相似文献   

4.
采用定点实测、调查和查阅资料等方法,对西藏藏山羊产品资源(绒、毛、皮、肉、奶)和品质进行了较系统的研究,结果表明西藏藏山羊产品资源丰富,产品品质好,每年预测产绒量为883.4237吨、毛1764.7262吨、皮222.8687万张、鲜皮面积118.0069万米 ̄2、肉9331.2508吨、奶52491.64吨,其绒、毛预测产量分别为现有实际产量的1.99倍和1.94倍,开发潜力很大。文中对藏山羊产品的缺陷提出了改进和资源开发利用的措施。  相似文献   

5.
实现牦牛绒产品的轻簿、高档化,是牦牛绒产品发展的方向,我厂把牦牛绒引入半精纺加工系统,结合棉型前纺设备,较成功地开发出了38TEX半精纺牦牛绒/羊毛混纺针织绒,解决了粗纺牦牛绒产品单一、厚重、强力低、易变形、掉绒严重等问题.为半精纺工艺纺制牦牛绒产品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6.
实现牦牛绒产品的轻薄,高档化,是牦牛绒产品发展的方向,我厂把耗牛绒引入半精纺加工系统,结合棉型前纺设备,较成功地开发出了38TEX半精纺牦牛绒/羊毛混纺针织绒,解决了粗纺牦牛绒产品单一,厚重,强变表、等问题。为半精纺工艺纺制牦牛绒产品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7.
牦牛(Bos grunnies)毛被含有粗毛、绒毛和两型毛,牦牛毛纤维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绒毛更是珍贵的毛纺原料。毛纤维的组织结构直接影响其加工工艺。不同畜种的毛纤维有不同的组织结构,在加工过程中就有不同的工艺流程。为了发展牦牛生产,开发牦牛纤维资源,为毛纺工业合理利用牦牛毛纤维提供科学依据,我们对牦牛毛纤维在扫描电镜下进行了超微结构观察。  相似文献   

8.
牦牛产毛性能的评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牦牛(Bos grunniens)是高寒牧区特有的畜种,它既产肉又产奶;还产毛。是当地牧民重要的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全世界共有牦牛1300多万头,而我国就有1230多万头,占世界牦牛总数的90%以上。过去对牦牛的产奶,产肉性能研究较多,但对牦牛毛绒的研究甚少,对牦牛毛绒的利用,除用毛制绳  相似文献   

9.
为了解牦牛毛的品质与构成,供进一步研究之需,于1981年9~11月进行了牦牛毛分析,现将结果整理于后供参考。一、测定项目与方法毛样采自甘肃省碌曲县李恰如种畜场牦牛群,是1981年6月17日牦牛剪毛时所采。用利刃紧贴皮肤,分别剃取成年公牦牛和成年母牦牛各2头的五个部位的被毛,(被毛黑色)。  相似文献   

10.
利用扫描电镜观测法,通过对产地采集的山羊原绒、牦牛绒和绵羊毛进行鳞片结构的观察和分析,对解决商贸中的羊绒含量纠纷可起到有效的鉴别作用。确立我国国际权威性的羊绒检测机构,提高羊绒制品品质,重视品牌和商贸诚信,将有利于我国羊绒制品国际贸易的顺利发展。  相似文献   

11.
牦牛不同放牧强度对草地植被组成与产量效应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在川西高原进行的耗牛放牧试验,重点探讨该区夏秋季进行的6个处理、2次重复的青年牦牛不同放牧强度对植被组成与产量的影响。试验表明:放牧牦牛5头的小区为轻牧;放牧牦毛10、15、20头的小区为适牧;放牧牦牛25和30头的小区为过牧。  相似文献   

12.
人发和牦牛毛的性能测试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人发和牦牛毛的细度、强伸度、弹性模量、断裂功等物理机械性能进行了较为系统的测定,同时采用扫描电镜、红外光谱等近代测试方法对人发纤维性能与微观结构间的关系作了初步探讨。人发与牦牛毛相比,人发纤维粗而均匀、表面鳞片细密、具有更高的强度与模量及高的胱氨酸含量等特性,这是使人发的硬挺度、坚韧性和弹性等性能优于牦牛毛的主要原因,也是人发黑炭衬优于牦牛毛黑炭衬的原因。  相似文献   

13.
利用自主研发的技术制作了4种动物绒纤维絮片和3种动物绒与鸭绒的混纤絮片,对絮片进行传导、压缩、透风、变风速保温性能测试.研究结果表明:影响高蓬松性絮片传导散热性能的主要因素是絮片厚度,且在温差一定时,絮片保暖能力饱和值对应一个最小厚度值;牦牛绒絮片的蓬松度最高、抗压缩能力最强、阻热性最好;混入羽绒纤维后,动物绒系列絮片的蓬松度提高、对流散热量降低.  相似文献   

14.
用非连续性缓冲系统聚丙烯酰胺垂直平板电泳法和乙酸纤维素薄膜电泳法,检测100头九龙和麦洼牦牛的血清运铁蛋白(T_f),后白蛋白(Pa)和红细胞血红蚕白(Hb)三个遗传位点的蛋白多态。发现 Hb 在麦洼牦牛中存在 FS 和 SS 两个型,九龙牦牛中则未见多态型(电泳表型均为 FS)。T_f 和 Pa 分别由等显性等位基因 T_f~A、T_f~D、T_f~E 和 Pa~A、Pa~B所决定。三个基因位点的多态型及其在两个品种间差异明显,说明在遗传上具有相对独立性。又研究43头2岁九龙牦牛 T_f 和 Pa 两个位点的不同多态型在体高、胸围、体重、含绒率、毛长、毛细、绒长和绒细八个性状上的差异性。结果初步表明,Pa 与上述经济性状均无显著关系,T_f 则与体高、胸围、体重、毛细和绒细五个性状呈显著相关P<0.05)。TEE 纯合型个体在生长发育和毛绒品质特性方面均优于其它牦牛。  相似文献   

15.
赵玉梅 《甘肃科技》2001,17(6):12-12
我国西部年产牦牛皮约1000万张,若50%用以制作牦牛皮高档革,即以年产500万张高档牦牛皮革计,分别约需新型涂饰剂1200吨、复鞣剂2000吨、加脂剂4000吨,可为皮化行业带来1亿多元销售额,2000多万元利润,为西部制革企业增加年产值5亿元,利润500万元,这势必促进甘肃乃至西部经济发展,为西部大开发作出贡献。 1 制革工艺 针对牦牛皮纤维松散、缺陷多、伤残大等特点,从提高质量着手,在重点产区培训剥皮人员,添置剥皮机,推广原料皮的盐腌保藏法;研究适合西部地区高寒、低温条件的各种性能牦牛高档革制品的制革工艺及与之匹配的皮革化…  相似文献   

16.
蛋白酶处理牦牛毛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提高牦毛牛在纺织工业上的利用价值,本文将酶减量加工的工艺应用于牦牛毛进行研究,通过对不同氧化剂,不同蛋白酶的对比研究,发现过氧化氢预处理,再用1398中性蛋白酶处理工艺较适合对牦牛毛的加工。加工后的牦牛毛柔软程度有一定提高,增加了它的使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牦牛的毛绒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牦牛(Bos grunniens)生产毛和绒,是牛属(Bos)家养牛种中特具的性状(Bostaurus中少数分布于寒冷地带的品种,如Highland等,长有长毛,粗毛下也有短绒毛,但未形成生产能力);也是牦牛成为“全能”家畜的主要表现方面。(牦牛集家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从牦牛的体温、呼吸、脉膊、血液成分、毛纤维类型、体重,放牧行为等的季节性变化,论述了牦牛对高海拔、低气压地区生态条件的适应性。为研究牦牛的种质特征、选育改良、组织季节性畜牧业生产和进一步开展适应性研究提供资料。  相似文献   

19.
我国有许多优良山羊是产绒山羊中最优良的品种。它们的特点是:产绒量、绒白、绒细及净绒率都较高且品质好。可以引进原种饲养繁殖,也可采用与本地羊杂交改良,使山羊绒产量增加。  相似文献   

20.
牦牛被毛性状与耐寒力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牦牛(Bos grunniens)属特有的耐寒牛种,分布在海拔3000——6000公尺的高寒地区,对其严酷的自然生态条件具有很强的适应能力。被毛作为牦牛的保温的绝热层,对减少体热的散失,维持冬季正常的体温,有较大的作用。为了探讨牦牛被毛对牦牛耐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