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
本文首先考察了日语授受表现和日本文化的关系,然后分析了中国现行日语教材在解释说明授受表现时和日本文化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张文燕 《科技资讯》2010,(31):176-176
授受动词是日语中比较重要的语法点之一,也是日语学习者的学习难点之一。日语的授受动词不仅包括物品的授受关系,还包括恩惠的授受关系。在日语课堂的教学过程中,尽管老师已经尽力去讲解,但是学生对授受动词的用法还会存在很多疑问。本文对日语授受表现的基本用法做一个具体的分析,同时探讨与其相伴随着的日本人的恩惠意识及使用授受动词时的注意点。  相似文献   

3.
肖海艳 《科技信息》2012,(22):175-175
日语中收受表现及授受动词的使用无论对初学者还是学习日语多年者都是一个比较难掌握的知识点。日语的授受表现不仅包括物品的授受关系,而且还包括恩惠的授受关系,所以使用者在使用的过程中容易出现使用不当或错用的情况。本文主要对授受表现及授受动词的用法进行总结和分析从而提高使用者对日语中授受表现及授受动词的理解和应用。  相似文献   

4.
张亚敏 《科技信息》2010,(5):184-184,174
授受表现是日语中独特而复杂、细腻而微妙的语法现象,它反映出日本文化特征和日本人特有的思维方式。同时,思维方式又直接影响语言的表达和使用。正是作为日本民族独特的心理文化和思维方式的“内外意识”、“上下意识”、“恩惠意识”制约着语言行为的表达.形成了独特的日语授受表现。  相似文献   

5.
在日语中,把表达授与和接受意义的动词视为授受动词,其表达方式称为授受关系。从文化的角度而言,对于日本人来说,别人为自己做事,自己便得到了他人的恩惠,反之,自己为别人做事便给了别人恩惠,但年长的给年轻的做事和年轻的给年长的做事,从等级观念、社会秩序或规矩来看并不一样,前者是施舍,后者则是奉献。日本人说话时讲究这种规矩和礼节,要用一定的表达形式把上对下或下对上的社会人际关系即授受关系反映出来。这种表达方式在日语中被非常广泛的使用,而对于中国人来说是非常难掌握的一个语法点。因为日语中的这种表达角度汉语里面没有。大量现象表明:很多学习者对这部分的灵活应用都存在问题,甚至不会使用。而能否很自然的使用授受关系来表达自己,直接影响其交流效果。本稿将从课堂教学中如何导入授受关系,授受关系的体系,以及常出现的错误三个方面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6.
对以日语为第二外语的英语专业的中国学生来讲,掌握及运用日语授受表达是学习的一个难点。正确区别日语授受动词与汉语、英语授受动词的用法,是英语专业的学生掌握日语授受动词及日语授受表达的一个关键环节。  相似文献   

7.
仲崇伟 《科技信息》2012,(32):I0081-I0081
授受表达是日语中具有代表性的语言现象,对于日语学习者来说正确理解和翻译日语的授受表达是一个重点也是难点。语言渗透着一个民族的文化,在汉译过程中正确处理这一语言现象除了了解这一表达的词汇及语法含意外,还应该从文化层面对这一语言现象进行分析,深入理解文化与语言之间的交互作用。本文拟从文化视点着手探讨日语授受表达的汉译问题。  相似文献   

8.
李会歌 《科技信息》2011,(17):I0218-I0218,I0201
日语初学者,甚至包括学习日语数年的日语使用者,无不在最初感到日语中的授受动词是一个难点。在学习使用的过程中,经常会有错用、误用的情况出现。本文结合平时教学过程中,学生对于授受动词的理解和学习中出现的失误,举例从各组之间的区分使用、同组之间的区分使用来辨析授受动词及授受动词作补助动词的有关用法。  相似文献   

9.
“ゃる”和“くれる”是日语中常用的授受动词。表示授受关系时,不但可单独使用,也可以作补助动词使用。“ゃる”的主要意思是“给(对方)什么”或“给(对方)干什么”,“くれる”的主要意思是“(对方)给说话者什么”或“(对方)给说话者干什么”。以上授受关系,如果是下级对上级等场合,“ゃる”要被“ぁげる”或“さしぁげる”所代替。即“ゃる”的敬体形式为“ぁげる”或“さしぁげる”,“くれる”的敬体形式为“くださる”。这样一来,日语授受动词“ゃる”和“くれる”在语言表达上,要比汉语表达授受的动词“给”复杂的多。这就给学日语的中国学生带来不便和麻烦。如不能正确掌握“ゃる”和“くれる”的用法,就会影响学习日语的进程。因此,关于“ゃる”和“くれる”的教与学,是学生能否掌握日语授受关系表达方式的一个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10.
田惠 《科技咨询导报》2012,(19):226-226
日语中的授受动词在日语学习中是个难点。本文通过例句对三组授受动词进行比较,解析了「あげる」、「もらう」、「くれる」作为授受动词的用法,也同时介绍了这三组动词作为补助动词时的表达。授受动词不仅仅是单纯表示"物的移动",也经常作为包含敬语的依赖表达来使用。  相似文献   

11.
李琴 《科技信息》2009,(17):238-239
授受动词中的"授"表示授予、给予、"受"表示接受和得到,在汉语中,我们给别人东西,或者从别人那里得到东西,都只用一个"给"字,然而,用一个日语动词就很难表达上述的意思。在日语里,别人给我,我给别人,我从别人那里得到,在表达这三种关系时,使用的动词不一样,学习授受动词和搞清接受关系,是日语学习中又一个难点。  相似文献   

12.
由于受视点制约,日语的授受动词在使用时存在很多限制。在分析三组授受动词的视点位置的基础上,探讨了授予者和接受者之间的人称关系,并指出在不同人称之间如何选用恰当的授受动词。  相似文献   

13.
日语授受表现中的恩惠意识与文化原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授受表现是日语中一种比较特殊而又重要的语法现象,日语“授受表现”除了表示物的“交付与接受”这层意识外,还集中体现了日本人所特有的恩惠意识。日语中恩惠意识有其相应的化原则,使用授受表现进行言语交际时必须遵循这项原则。  相似文献   

14.
刘柏 《咸宁学院学报》2010,30(10):80-81
语言影响着文化,文化也影响着语言。日本的文化蕴藏于日本语言之中,并制约着日语语言的使用。笔者从日本语言和文化的关系入手,找出了一些在日语研究中容易被忽视的问题,总结出日语研究的一些实用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郭力 《南昌高专学报》2011,(2):59-60,63
"视点"是发话者观察事物的视角和立场。日语中的诸多表达受到视点的制约,"视点"的不同直接影响和决定着语言表达方式的不同。日语中的授受表达作为表达人际关系的常用语言形式,就受到了视点的制约。本文从"视点"角度出发,对授受表达进行分析和解读,旨在使日语学习者排除母语干涉的影响,准确掌握授受表达的技巧,顺利实现语言交际的目的。  相似文献   

16.
日语作为一种语言工具与日本文化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间”与“和”是反映在日语中的日本文化特征。将日本文化导入日语教学,对帮助学生消除学习障碍,学好日语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17.
戴莹 《科技信息》2008,(2):272-272
日本人说话含糊、模棱两可、不确切的表达方式,是日语显著的语言特点之一,也是日语学习过程中的一个难点。日语的暧昧表达,形式多样,内涵丰富,体现了日本人的含蓄也常常被人误解。正确理解日语的暧昧表达,能够更好地同日本人进行语言交流,加深对日本文化的理解。本文对日语中的若干暧昧表达(句、词)进行了分析,并阐述了日语暧昧表达产生的文化根源。  相似文献   

18.
就授受辅助动词“■てくれる”的意思及功能同汉语进行对照分析,从中得到中日两种语言既有类似点又有不同点。两种语言有不同授受表达形式的原因是由于其授受表达的基本功能上的差异。因此,在日语教学中,有必要深入探讨中日两种语言的授受表达功能、特征及对应关系,以便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9.
徐娇玲 《科技信息》2009,(5):213-213,235
日语中的授受动词一直以来就是广大学者争先恐后研究的一项课题。有对日语授受动词句构成进行研究的;有对授受动词句意义进行研究的……但是对日语授受助动词进行汉译研究的却相对比较少。另外,几乎所有关于日语授受助动词的汉译研究都是找出与之相对应的汉语。但是.在进行授受助动词汉译研究时我们不难发现.同是授受助动词有些授受助动词是能够翻译成汉语的,而有些却是无法翻译成汉语的。笔者认为日语授受助动词在进行汉译时不仅仅要研究翻译成什么样的汉语,翻译更应该是从宏观上进行把握的,即应该先判断授受助动词能否翻译成汉语.之后才能进行翻译成什么的研究。本文是从宏观上对日语授受助动词的汉译进行研究的,力求用相关理论找出授受助动词能否进行汉译的理论依据,从而解决日语授受助动词汉译的基本问题。  相似文献   

20.
赵雁风 《科技信息》2013,(22):183-183
日本文化与中国文化既有相通之处,又有其独特之处。这种文化特质鲜明地体现在日本语言上,但同时也给日语学习者的学习造成一定困难。本文从文化差异这一视角出发,对日语学习策略进行了介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