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本文主要针对目前我国石化企业对产生的油泥处理现状,通过对比分析,论述了三相卧螺离心机在分离油泥中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2.
含聚合物油泥对原油稳定性及油品性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渤海油田某一区块为例,采用把油泥加入到脱水合格的外输原油中,通过海底管道输送回陆地的方法来解决海上油田含聚合物油泥处理问题,并验证此方法的可行性。利用测定乳状液颗粒粒径、Zeta电位、电导率的方法以及自然沉降法确定含聚合物油泥在原油中的分散稳定性。对加入油泥之后原油以及主要加工产品的性质进行分析,考察油泥的加入对原油基础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外输原油中最大可加入质量分数为0.5%的含聚合物油泥,不会产生油泥沉降堵塞海底管道的问题;加入0.5%油泥之后的原油黏度降低,流动性增强;减压渣油收率增加15%,15℃时延展度大于150 cm,渣油抗低温性能增强,有利于生产抗低温型重交通道路沥青。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国内外油泥(砂)处理技术的对比分析,结合对胜利油田油泥(砂)治理技术的研究,找出一条适应国情的油田油泥(砂)处理工艺技术。  相似文献   

4.
采用热水洗涤法处理龙口页岩油泥。利用纯水清洗页岩油泥,考察液固比、搅拌频率、清洗温度、清洗时间对油回收的影响,确定纯水清洗的最佳工况。经过试剂筛选、复配,确定试剂配方为OP-10:Na2SiO3=1:3。通过正交试验优化工况,试验结果表明:温度70 ℃,搅拌频率330 r/min,清洗时间30 min,液固比为5:1,OP-10:Na2SiO3=1:3的浓度为6.0 g/L,含油率为60.31%的页岩油泥经过热化学法清洗后,残油率为2.84%。通过比较极差的大小,各因素对清洗效果影响的大小顺序为:试剂浓度>温度>液固比>搅拌频率。由SEM分析可知,清洗过程会对油泥的微观形貌产生一定得影响。试剂Na2SiO3清洗后油泥呈现网状沟壑结构,其分散程度和比表面积均有增加。在清洗试验后,清洗液可以循环使用,剩余的油泥渣制作成砖,进而减少对环境的二次污染。  相似文献   

5.
采用热水洗涤法处理龙口页岩油泥。利用纯水清洗页岩油泥,考察液固比、搅拌频率、清洗温度、清洗时间对油回收的影响,确定纯水清洗的最佳工况。经过试剂筛选、复配,确定试剂配方为OP-10∶Na_2SiO_3=1∶3。通过正交试验优化工况,试验结果表明:温度70℃、搅拌频率330 r/min、清洗时间30 min、液固比为5∶1、OP-10∶Na_2SiO_3=1∶3的浓度为6.0 g/L、含油率为60.31%的页岩油泥经过热化学法清洗后,残油率为2.84%。通过比较极差的大小,各因素对清洗效果影响的大小顺序为试剂浓度温度液固比搅拌频率。由扫描电镜(SEM)分析可知,清洗过程会对油泥的微观形貌产生一定的影响。试剂Na_2SiO_3清洗后油泥呈现网状沟壑结构,其分散程度和比表面积均有增加。在清洗试验后,清洗液可以循环使用,剩余的油泥渣制作成砖,进而减少对环境的二次污染。  相似文献   

6.
李岚  宋春燕  马晓蕾  王涛  高艳 《科技信息》2011,(7):I0377-I0377
油泥砂是在油田生产活动中产生的,它主要来源于油田开采、原油集输及处理的各个环节。根据我国石油行业生产的特点,油泥砂既是生产活动中产生的废物,又是有用的二次资源。经过多种试验研究发现:通过检测油泥砂的含油率和燃料弹筒发热量,说明其作为燃料具有一定的利用价值。胜利油田胜利发电厂开发的流化焚烧炉为无害化、减量化、资源化处理油泥砂开辟了一条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7.
污油泥调剖剂的研制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分析油田产出含油污泥组分和粒径,确定以含油污泥为主要原材料,添加适当化学药剂和固相颗粒得到一种新型含油污泥调剖剂.合理配方:污油泥为50 %,悬浮剂为0.2%-0.3 %,乳化剂为0.3%-0.4 %,膨润土为8 %.调剖剂体系稳定,不产生分层现象.岩心实验表明,调剖剂优先进入高渗透层,具有一定的选择性堵塞作用.  相似文献   

8.
对胜利油田郝现联合站的罐底泥进行了分析,针对油泥特点,进行了化学破乳一溶剂萃取一离心分离的脱油处理技术研究。实验结果表明,室温时在油泥中加入油泥体积2%的破乳剂、80%的提取剂,搅拌均匀,在转速1500r/min时离心15min,脱油率可达91.7%,脱水率为25.5%。溶剂可循环利用,脱除的油可回收。该方法经济可行,为油田油泥砂综合利用或无害化处理提供了一条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9.
润滑油基础油的清净分散性能Ⅱ.基础油的低温分散性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低温油泥试验仪考察了加氢异构脱蜡基础油和溶剂精制基础油低温油泥生成特性,并对不同组分和添加剂对油泥生成的影响、氧化油样、油泥的化学和结构组成变化以及油泥微观特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两种基础油以及基础油中不同组分具有不同的油泥生成特性,添加剂对基础油的油泥生成特性具有显著影响.油泥主要包括羧酸及其酯类、硝基化合物、添加剂降解产物和缩合烃类物质.油泥中存在大量微小颗粒,尺寸属于微米级,其尺寸分布、形状以及表面形貌因基础油和添加剂的不同而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0.
油泥砂是油田开采、运输、冶炼过程产生的危险固体废弃物,造成了大量的土壤、水体和大气污染,热解是实现油泥砂高效转化利用的有效方式之一。利用热重-傅里叶红外联用分析仪(TG-FTIR)开展了油泥砂热特性机理和产物析出特性研究。结果表明:油泥砂热解过程可分为水分和部分轻质组分析出、有机物质析出、碳酸盐化合物分解3个阶段;升温速率的升高,受传热传质影响,油泥砂内部热滞后现象导致热解失重,热重(TG)和微商热重(DTG)曲线整体向高温区移动;热解过程析出CH4、CO、CO2、烷烯烃和芳香烃类等可挥发性物质。  相似文献   

11.
油泥砂属《国家危险废物名录》中列出的危险废物,目前尚无成熟的处理工艺。根据春光油田油泥砂的排放现状、油泥砂的物性,研究了油泥砂的处理工艺。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汽车油泥模型的设计制作,研究其在汽车开发流程中的位置与作用及其基本的制作和评价方法。提高油泥模型的造型更改效率是其制作技术的发展趋势。由于油泥模型相比虚拟数字建模具有一些无法替代的优势,油泥模型制作还将长期被置于一个不可动摇的位置。  相似文献   

13.
我国污废水处理领域专利地图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水资源短缺,水环境压力大,城市缺水问题尤其突出,污废水处理回用是应对水资源与水环境问题的战略选择.以技术角度为切入点,研究近年来我国污废水处理专利的战略布局和发展动向,检索了我国1985年至2011年8月间污水处理领域公开的所有专利,利用专利地图方法,分别从专利管理图和专利技术图两个方面对这些专利进行深入分析.结果表明,自1985年以来,我国污废水处理技术专利长期处于快速发展阶段;专利申请主要集中在东部地区,中西部地区还相对落后;污废水处理专利主要以发明和实用新型专利为主,以个人申请较为活跃,但大学和科研机构的专利占有量相对较高.目前,我国污废水处理专利以污废水处理(包含多级处理)和生物处理所为主.  相似文献   

14.
对病死畜禽采取不同无害化处理方法,其处理工艺和产污环节会不同,且会导致产生的环境影响、采取污染防治措施也不同。通过对焚烧法、化制法、掩埋法、发酵法及高温生物降解法等方法的处理工艺流程及产污环节、环境影响、污染防治环保措施的原则要求进行分析,阐述了各病死畜禽处理方法的环评关注要点,以期为该类项目的环评报告编制及评估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对工业危废采取不同处置技术,其处置工艺和产污环节会不同,且会导致产生的环境影响、采取的污染防治措施也不同。通过对焚烧处置、非焚烧处置、安全填埋处置等技术的处理工艺及产污环节、环境影响、污染防治措施的原则要求进行分析,阐述了工业危废各处置技术的环评关注要点,以期为该类项目的环评报告编制及评估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含油污泥水洗分离工艺条件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油田含油污泥已被列入《国家危险废物名录》中的危险废物(HW08项),若处理不当会产生严重的环境污染,而其中的有机污染物对人体及环境具有很高的毒害.笔者以热水清洗方法清洗油泥,以处理前后泥沙中含油率为指标,综合考察了工艺操控中温度、时间、酸度、液固比、加剂量等参数的变化对油泥洗涤效率的影响,确定最佳工艺条件.使处理后的油和泥沙满足回收和环境的要求.  相似文献   

17.
桦甸页岩油泥溶剂萃取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利用N-甲基吡咯烷酮-二硫化碳(NMP-CS2)、四氢呋喃(THF)、乙醇(EA)对桦甸页岩油泥进行温和条件下萃取。对各次萃取液进行GC-MS检测,并分析不同溶剂下萃取物的组分变化。对各次萃余物进行工业分析、电镜扫描分析(SEM)、X射线衍射分析(XRD),得到萃取物矿物组成及物理形貌变化。结果表明:三组溶剂萃取率依次为89.53%(EA)、81.29%(THF)、70.58%(NMP-CS2)。EA萃余物团聚程度最轻,颗粒细散,分离效果明显。各溶剂萃取物主要为C11至C35之间的饱和烷烃,其中THF对油泥中重质烃组分具有较强的溶出能力。油泥萃余物中固体物质主要为油页岩半焦和飞灰混合物。并且观察到EA萃余物中伊蒙混层的消失。  相似文献   

18.
针对热化学处理罐底油泥过程中产生的高难处理含油黏土(含油率为6.5%), 开发一种以天然铝矿石为催化剂的臭氧催化氧化处理技术。在优化处理条件下, 黏土的含油率可降低到1.2%, 满足SY/T7301—2016标准规定的处理要求。为进一步研究催化剂对臭氧催化氧化体系的贡献度, 从动力学角度出发, 分别对臭氧氧化与臭氧催化氧化两个过程中的反应活化能和反应速率常数进行比较, 结果表明, 添加催化剂后油泥的去除速率提高2~3倍, 反应活化能降低近84.2%, 从而在动力学上定量地说明该催化剂的有效性。该技术作为罐底油泥含油黏土副产物的一种深度处理技术, 进一步完善了罐底油泥的资源化、无害化处理体系。  相似文献   

19.
原油罐底泥的溶剂提取法处理技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胜利油田郝现联合站的罐底泥进行了分析,针对油泥特点,进行了化学破乳溶剂萃取离心分离的脱油处理技术研究。实验结果表明,室温时在油泥中加入油泥体积2%的破乳剂、80%的提取剂,搅拌均匀,在转速1500r/min时离心15min,脱油率可达91 7%,脱水率为25.5%。溶剂可循环利用,脱除的油可回收。该方法经济可行,为油田油泥砂综合利用或无害化处理提供了一条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20.
原油终端在集输过程及原油处理过程中会产生大量包含老化原油、渣油、蜡质、沥青质、胶体和固体悬浮物、泥沙等组成的含油污泥。这些油泥具有含水量高、聚合物和絮凝剂含量高、乳化程度高、破乳难度大等特点,处理难度极大。通过应用热解设备对含油污泥进行资源化、无害化处理,不仅去除了其中有害有机污染物,而且回收了油泥废物里的石油烃,真正实现了变废为宝的资源回收,对于增加油田原油产量也有一定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