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阿波罗”计划成功登月40年之后,美国航空航天局(NASA)试图于2020年再次登月的计划正处于摇摆之中。奥巴马总统上台后,任命了一个专家小组以重新评估美国的载人航天计划,即用“战神”火箭取替原有的航天飞机。6月17日,由洛克希德·马丁公司前总裁领导的10人专家小组在华盛顿召开了首次公众会议。到8月份,专家小组将就修改或者支持“星座”计划提出指导性意见。  相似文献   

2.
《大自然探索》2005,(11):8-9
当时在一次发射演习中,航天器突然起火,造成3名宇航员死亡。经过几次不载人的地球轨道飞行之后,1968年10月11阿波罗计划是美国宇航局在20世纪60—70年代完成的一项宏伟的登月计划。 第一次载人“阿波罗”飞行由于发生悲惨事故而被推迟。  相似文献   

3.
正设计疏漏导致3名宇航员死亡。美国总统肯尼迪1961年提出,美国要在1970年之前送人登陆月球并安全返回地球。在这之前,美国宇航局的"水星"和"双子座"载人航天任务是朝着载人登月目标迈出的第一步,这两个任务的目的是测试人类在太空中的行为和对接之类的飞船技术。让宇  相似文献   

4.
《大自然探索》2005,(11):8-9
美国宇航局公布最新探月计划:在2018年将人类再次送上月球。 按照计划,本次登月计划将采用新型运载火箭、类似“阿波罗”号的太空舱以及能够搭载4名宇航员的登陆舱。 整个登月过程将分六步完成:首先,使用大型火箭将装有着陆器的载物飞行器发送到地球轨道,随即使用小型火箭发射载人飞行器;第二,载人飞行器在近地轨道与载物飞行器对接,并利用载物飞行器的第二级火箭将它们送  相似文献   

5.
1958-1976年,美国和苏联掀起了第一次探月高潮.在19年间,两国共发射83个月球探测器,成功率达55.5%.1969年7月,美国阿波罗11号飞船成功实现登月,人类首次踏上了月球.随后.美苏又进行了多次载人和不载人登月取样,获得了珍贵的月球样品和海量的科学数据,月球探测取得了极大的成就.  相似文献   

6.
重返月球     
<正>尽管公众热情不高,美国宇航局的阿尔忒弥斯项目还是会继续,因为空间飞行计划得到了美国国会的大力支持,同时也是大国地位的象征。美国宇航局在2023年4月向公众介绍了阿尔忒弥斯2号任务的机组成员——半个多世纪后人类第一次计划前往月球——这标志着美国及其国际合作伙伴对这次载人登月活动的严肃态度。这个场面并不多见。两任美国总统——布什父子——都曾发表重要讲话,宣布宇航员将重返月球,进而探索火星。然而,两次讲话之后,跟进的项目都很快夭折。于是,自1972年12月阿波罗17号宇航员以溅落太平洋的方式返回地球以来,人类再也没有离开地球表面超过650千米。  相似文献   

7.
重返月球     
从1959年至1972年,美、苏两个冷战对手为“争夺航天先导权”而争相“探月”的太空角逐,以美国六次载人登月胜利成功而告终。此后,“探月”活动沉寂了近20年。究其原因,也许是由于“载人登月”耗资过大、效率太低,以及苏联解体后,冷战结束,角逐消失之故吧。然而美国在探月停顿、转而探测其他星球时,却并未放松对月球的探究,只是由对外资料搜集转为内部研究分析,美国宇航局(NASA)的戈达德太空飞行中心和休斯顿行星协会的专家们从未停止过对所获月球资料的深入研究。经对浩瀚资料旷日持久的反复论证,美国总统根据掌握的月球新情况…  相似文献   

8.
重返月球     
从1959年至1972年,美、苏两个冷战对手为"争夺航天先导权"而争相"探月"的太空角逐,以美国六次载人登月胜利成功而告终.此后,"探月"活动沉寂了近20年.究其原因,也许是由于"载人登月"耗资过大、效率太低,以及苏联解体后,冷战结束,角逐消失之故吧.然而美国在探月停顿、转而探测其他星球时,却并未放松对月球的探究,只是由对外资料搜集转为内部研究分析,美国宇航局(NASA)的戈达德太空飞行中心和休斯顿行星协会的专家们从未停止过对所获月球资料的深入研究.经对浩瀚资料旷日持久的反复论证,美国总统根据掌握的月球新情况,作出了"重返月球"的决断,从而掀起了新一轮国际"探月"热.  相似文献   

9.
郭双生  唐永康 《科学》2007,59(5):46-48
长时间、远距离、多乘员的载人空间飞行、深空探测和星球定居是未来航天事业发展的必然趋势。美国已经确定2018年重新登上月球,建立永久性的月球基地,并以此为前哨和中转站而使人类在2030年踏上火星,建立火星基地。此外,俄罗斯、欧洲航天局和日本也已启动并正在实施类似计划。中国正在实施无人绕月工程计划,下一步开展载人登月计划已成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10.
美国总统奥巴马去年4月15日在位于佛罗里达州的肯尼迪航天中心公布了新太空计划,表示美国将不再走因循守旧的路线,而是要努力寻求突破和创新。新蓝图取消了返月计划,而是将火星定为美国载人航天计划的目的地。奥巴马信心十足地表示,他定能在有生之年看到人类踏足美丽的"红色星球"。显然,美国对探索火星有着浓厚的兴趣。  相似文献   

11.
<正>摇滚时代和太空时代是同时存在于平行时间线上的两个时代。1957年10月,苏联成功发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同月,猫王埃尔维斯·普雷斯利(Elvis Presley)凭借《监狱摇滚》(Jailhouse Rock)登上美国流行音乐排行榜榜首。时任美国总统约翰·肯尼迪(John F. Kennedy)宣布美国登月计划(并宣称我们选择登月,不是因为它很容易,  相似文献   

12.
1985年法国和苏联将联合访问哈雷彗星的消息刚发表,就惊动了法国天文学家,包括那些已经投入欧洲太空机构(ESA)工作的人。他们认为法国此举将是一大重复,ESA的官员证实,法国不可能把参加ESA的努力撤销,而这种参加对北约成员国都是属于强制性的。法国对苏联的太空计划,一直保持着一种特殊关系。已故总统戴高乐首先访问了苏联Baikonur太空中心,他是目前为止西方领袖中访问该处的仅有者。法国参加苏联太空飞行的发射计划,包括:Lunokhod登月核火箭反应堆计划的激光实验和从南北极向极大高度发射火箭的联合电离层试验。而且还有两名法国飞行员的候选人正在加加林太空中心受训中。  相似文献   

13.
吉永华 《自然杂志》2015,37(1):61-64
<正>但凡一个超级大国的崛起,无非遵循两条客观规律:一种是追求力量上的显示度,另一种则是寻求对力量的控制权。前者伴随内外环境的风起云涌,难免堕入力量此消彼长的演化宿命;后者则谋求与力量相适应的目标,避免失败。自20世纪,几乎每届美国总统当政时期,都会雄心勃勃地释放出自己的"人类计划"。例如:1961年第35任总统约翰·肯尼迪的"人类登月计划";1971年第37任总统理查德·尼克松颁布《国家癌  相似文献   

14.
正美国副总统乔·拜登(Joe Biden)在近日发表的讲话中表示,他的癌症"登月计划"将在未来五年内加快抗癌进展,要将实现预定目标的速度翻一倍。这是一个庞大的计划,包含了大量的政策建议,以及美国国家癌症研究所(NCI)和其他联邦机构需要额外投资的一系列项目。拜登和他的妻子吉尔(Jill)会见了许多专家和患者倡议者,并向他们解释了递交给美国总统巴拉克·奥巴马(Barack Obama)的长达17页的癌症战略  相似文献   

15.
众所周知,美国于1972年结束了“阿波罗”探月计划,在经过长达30余年的等待后,美国总统布什于2004年1月24日向全世界宣布了新的太空探索计划——重新恢复载人月球探测,并以未来的载人火星探测为目标。美国航空航天局(NASA)又于2005年9月公布了载人月球探测计划的具体内容:2018年再次将宇航员送往月球,此后每年至少进行2次月球探测任务,争取在月球上建立永久基地,能使宇航员驻留月球长达6个月之久。[编者按]  相似文献   

16.
迄今为止,只有美国人登上过月球,俄罗斯已将机器人送上月球。我国作为一个航天大国,继1999年成功发射“神舟”号太空飞船实现载人太空飞行后,现已将目光放在载人登月上。而在中国宇航员登上月球之前,我国自己研制的太空登月机器人将率先对月球进行勘测和研究。  相似文献   

17.
《大自然探索》2011,(5):5-5
科学家近日宣布,他们计划首次钻探至地幔并提取样本,这项任务的科学价值不亚于载人登月。因缺乏适当的技术,加之对地壳的了解也不够充分,科学家一直难于实现钻探地幔的梦想。  相似文献   

18.
在探索宇宙空间的过程中,人类首先实现了载人登月,下一个要征服的目标是火星,载人火星飞行将成为21世纪最振奋人心的航天壮举。  相似文献   

19.
2004年1月14日,美国总统布什宣布了包括火星载人飞行在内的新太空开发计划:而在1989年,美国也曾宣布过火星载人飞行计划,但时隔不久便夭折了.从这次预算增加等方面来看,似乎开局是顺利的:那么,人类真的能够登上火星吗?日本宇宙航空研究开发机构的的川泰宣博士对此作了浅析——  相似文献   

20.
30年前,美国航天员登上月球是当代最具代表性的重大科技成果之一.其实载人登月只是当年美苏两国太空竞赛的最后一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