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采用文献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就晋江居民休闲体育行为、休闲体育动机、休闲体育影响因素等对晋江城镇600名有锻炼行为的居民进行调查。调查表明:晋江市居民休闲时间主要集中在傍晚;跑步、篮球等项目是深受晋江居民喜爱的休闲运动项目;晋江市居民休闲体育以强身健体、娱乐放松、社会交往为主要动机;城市休闲体育氛围、余暇时间、经济基础是影响晋江市居民休闲体育锻炼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2.
林婷 《海峡科学》2011,(12):52-55
论述了构建晋江生态城市的思路,提出保障重点生态环境的建设,促进生态城市的建设,将城市中重点区域造林绿化,提高城市的生活质量,并提出确保造林绿化落到实处的几项措施,并以晋江城市加快对城市科技产业的改造升级,将吸引更多的优秀人才参与到城市发展的建设中,是晋江市各级政府面对的一项重要政治任务和经济任务,也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晋江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客观要求。  相似文献   

3.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观念的改变以及空闲时间的增加,休闲旅游发展迅速,休闲产业也迅速发展,从而休闲农业和休闲林业这两项非常重要的休闲产品也获得了迅速发展。文章分析了休闲农业和休闲林业的概念、产业形态、发展原因、存在问题及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4.
阐述晋江休闲渔业建设的现状、优势,分析发展休闲渔业所面临的问题,提出发展休闲渔业的思路。  相似文献   

5.
最近,借机会去福建晋江市进行了参观、考察,耳濡目染了晋江模式的风采。作为一个苏南人,无疑钟情和偏爱于苏南模式。但是,看了晋江,深感"天外有天",回头望自己,不再觉得是"风景这边独好"。一个强烈的念头由此而生:模式之间可以而且必需进行互补和兼融。如果苏南模式能够在兼融、吸收其它模式的精髓中滋补自己,那么必将推动苏南模式的创新和发展。象苏南模式一样,晋江模式也是在它特有的历史、人文、地理条件和特定的时空环境中形成的。——晋江的区位。晋江地处福建东南沿海最前哨。解放后的三十多年基本没有什么建设和投资。加上旧体制中的城乡二元结构,把农民长期束缚在人均只有0.56亩土地上。到1978年,这里农民的人均收入刚过百元。但是,党  相似文献   

6.
李忠思 《海峡科学》2011,(11):67-68
"十一五"期间,晋江市顺利完成节能降耗的总目标。"十二五"开局之年,在保持工业经济增长较快的同时,晋江工业能源消耗也水涨船高,节能工作面临着工业结构趋重、能耗下降空间缩小等问题,节能减排形势较严峻。该文从2011年上半年工业能耗情况分析入手,就进一步加大节能降耗工作力度提出建议,以促进经济结构调整、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确保经济较快增长的同时,单位能耗逐步下降。  相似文献   

7.
党的十八大召开以来,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国家的一项重要方针政策,指出了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党的十九大召开以后,国家提出要实行"乡村振兴战略",要求实现农民生活富裕,而休闲农业作为一种利国利民的生产经营形态,有助于实现城镇和农村经济的发展。该文分析了当前湛江市休闲农业发展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并综合当前各地休闲农业的发展形势,通过实地调研其不足,探索了新时期湛江市休闲农业发展的路径,以期对当地休闲农业的发展起到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8.
本文简要介绍了湖南省沅江市发展以"农家乐"为主的休闲农业的典型经验,分析了沅江市休闲农业发展的经验与不足,提出了休闲农业发展的新举措。  相似文献   

9.
正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开始追求更高品质的生活,而旅游作为一种健康的休闲生活方式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然而,每年的"小长假""黄金周"各大热门旅游景点都是人头攒动,景区爆满,景区因为超员接待导致服务质量下降,游客投诉率不断攀升。而乡村旅游作为热门景区旅游的补充,给了人们另外一种选择。乡村旅游业的兴起不但丰富了人们的休闲生活方式,同时也带动了当地的就  相似文献   

10.
休闲农业起源很早,早在20世纪的30年代,由于城市化的进程较快,为了进一步的缓解城市人口膨胀带来的压力,使人们能够享受到悠闲和宁静的田园生活,在意大利和奥地利等国逐步兴起了一种以生态休闲为目的的农业田园生活方式。近年来,中国休闲农业园区发展进步非常的迅速,并先后出现休闲农业基地、休闲农场、生态旅游基地、农家乐等形式。也集中体现了农村文化及农家生活形态,是一种富有特色的生态农业产业形态。  相似文献   

11.
正都市农业是以生态绿色、观光休闲、市场创汇和高科技现代为标志,以农业高科技武装的园艺化、设施化、工厂化生产为主要手段,以大都市市场需求为导向,融生产性、生活性和生态性于一体,高质高效和可持续发展相结合的现代农业。"做精做优现代都市农业"是厦门市《美丽厦门战略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十二五"期间,根据"两头在厦、中间在外"农业发展规划布局,厦门市不断加大科技投入、完善农业科技创新体系,积极支  相似文献   

12.
科技创新平台是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集聚人、财、物等各类科技资源开展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活动的重要载体.该文以全国经济、科技创新百强县市前十的晋江市为例,阐述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转型升级与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科技创新平台建设"晋江经验",在此基础上提出对县域科技创新平台建设的启示.  相似文献   

13.
休闲农业充分发挥农业的文化与休闲功能,利用自然环境、农事活动、农村生活等农业资源,同时休闲农业利用农村自然条件和农业生产过程,通过开展各类活动,给社会提供优质农产品、农村文化产品、旅游服务.总结分析我省休闲农业的实践,归纳七种休闲农业模式,对于促进我省农村经济快速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为了使银川市休闲农业旅游发展得更快更好,并开发出具有特色的"农家乐"精品,对银川市休闲农业旅游的开发条件进行了SWOT分析,认为银川市休闲农业旅游开发条件良好,但自主品牌意识不强,"农家乐"的发展定位模糊,卫生安全有隐患。指出随着银川市经济发展迅速,交通改善及政府的大力支持,"农家乐"的发展具有良好的前景。  相似文献   

15.
浅谈观光农业的发展与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慧君 《甘肃科技》2006,22(12):207-208,233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前既要有丰富的物质享受,也需要多样化的精神享受。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管理水平,把单一的农业生产扩展为集观光、休闲、科普、示范销售于一体的观光农业,以满足了久居大都市的人们向往回归自然的需求,也是调整农村产结构,推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  相似文献   

16.
发展休闲农业旅游是实现农业与第三产业融合发展的重要路径。以广西为例,从数量、类型、等级和空间属性4个维度构建了区域休闲农业旅游资源综合指数,综合运用资源丰度指数、变异系数、自然断点法和相关系数等方法,探究了县域休闲农业旅游资源的开发空间特征,并提出了空间优化策略。结果表明:(1)县域休闲农业旅游资源整体质量水平一般,吸引力有限,组合类型不够丰富,但是有一定的资源数量规模,开发潜力比较大。(2)县域资源的等级空间表现出连片团状、零星状和环状的发展特征,具有星棋罗盘状、不规则"田"字型格网状、浅"V"型、长带状的空间组合形态特征。(3)区域资源的等级空间表现出连片团状、带状、圈状和环状的发展特征,具有"扁担"型、"马鞍"型、"川"字型、星棋罗盘状的空间组合形态特征。(4)区域休闲农业旅游资源的整体开发水平与区域空间规模、资源数量规模密切相关;在资源类型有限的条件下,通过整合空间和资源,发展特色休闲农业,构建3个发展核、2个发展区、8条发展带和3个发展圈,可以优化区域休闲农业旅游发展空间,满足城市居民和旅游者的休闲需求。  相似文献   

17.
休闲农业是一种新型旅游业态,是传统农业向现代旅游业的延展,是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和发展现代农业的有效模式,是一种面对休闲需求的社会再生产[1]。随着近几年的发展,休闲农业已经逐步成为促进农民就业增加和满足城市居民消费的民生产业,成为壮大旅游经济和扩大内需的朝阳产业。当前我国正处在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新阶段,对于发展休闲农业非常契合当前人民群众的消费升级和产业结构调整,对于促进经济增长和生态环境改善意义重大,对于提高人民生活质量、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也具有重要作用[2-3]。  相似文献   

18.
休闲体育是人们从参与和观赏体育为目的一种活动形式。在当今高度信息化的时代,生活节奏的加快,"文明病"的不断产生,使人们更加需要健康、科学的生活方式,所以休闲体育也成为调节生活节奏、扩展生活空间的一种重要生活方式。  相似文献   

19.
农业是中华民族生存发展最重要的基础。随着社会变迁,进入信息科技时代,工商发达、消费习惯改变,传统农业生产受到挑战与冲击,间接影响农村发展与农民生活。工业化、都市化带来生活紧张、空气污染,大量城市居民向往乡村田园景观,作为休闲度假的场域,为顺应这一潮流趋势,发展休闲农业成为带动农村现代化的重要契机。然而,休闲农业如果发展有偏差,太偏于商业利益取向,可能造成交通混乱、环境破坏、文化变质等不良后果。因此必须实地考察成功与失败的案例,通过科学思维加以研究规划、总结经验,并提出合适的发展方向。该文以台湾休闲农业为例,探讨休闲农业的内涵与发展,分析休闲农业追求的永续目标,进而提出法规与辅导措施,以期促进农村现代化而避免过度商业化的现象。  相似文献   

20.
文章基于"三农"视角,运用农业多功能性理论和目标法,在明确休闲农业综合效益作用机理的前提下,构建了以休闲农业综合效益为目标层,以农业经济效益、农村环境效益和农民发展效益为准则层,由18个评价指标组成的休闲农业综合效益评价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