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正> 稻田养鱼试验研究在我省还是第一次。为了提高稻田的生产效益,根据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倪达书教授提出的“稻田养鱼鱼养稻,稻谷增产鱼丰收”的稻鱼共生理论。我们从一九八四年起在黄淮流域的原阳,罗山,桐柏三县选择了313.1亩稻田开始进行不同鱼类混养,不同放养密度、不同土质的稻田及不同管理方法的中稻田养鱼种试验,现将  相似文献   

2.
目前,在东南亚、北美和非洲正在大力推广稻田养鱼。稻田养鱼是根据稻田鱼共生的理论,使养殖业和种植业在人为的条件下科学地结合起来,达到互利共生、高产、高效、立体开发利用,产生经济效益,是农民致富成功的有效途径。据悉,1995年黑龙江省发展稻田养鱼13万多户,稻田养鱼面积达170多万亩,产鱼量达16341吨,经济效益十分可观。现将稻  相似文献   

3.
稻田养鱼是利用水面养鱼的一种生产方法。既可利用稻田提供鱼产品,又可利用鱼儿吃掉稻田中害虫杂草。鱼儿排泄粪肥,翻动泥土促进肥料分解,为水稻生长创造良好条件。稻田养鱼,稻鱼共生,稻田增产又收鱼利,一举多得。  相似文献   

4.
我国稻田养鱼历史悠久,据记载始于三国时代.国外进行稻田养鱼的国家,历史最久者也不过一百余年.日本开始稻田养鱼在1884年,苏联首次进行稻田养鱼试验在1932年,而美国则在1950年才开始稻田养鱼.但是,解放前我国由于漫长的封建社会和国民党反动派的统治,稻田养鱼多停滞在自发性生产的情况下,技术提高缓慢,鱼产量也不高.解放后,在毛主席和党中央的领导下,水产部门曾大力提倡稻田养鱼,也有一个大发展时期,1959年全国稻田养鱼面积达一千多万亩,但因种种原因,坚持稻田养鱼者已为数不很多.  相似文献   

5.
技术与市场     
绍兴市在农业生产结构调整中,有18个乡172家农户,在243.5亩稻田养鱼取得较好的效果。亩产一般在20至50斤之间,最高的上百斤,而且养鱼的比不养鱼的稻谷每亩增产35斤,取得稻鱼双得的成效。实践证明,稻田养鱼大有可为,既能增加淡水鱼的产量,又能促进水稻的增产。稻田养鱼一是本小利大,家家户户都可养,春天只要花几元钱的鱼种费,放养四至五个月便可收入几十元,高的可达上百元。二是放  相似文献   

6.
本文概括了我们于1980—1982年,在重庆市蔡家公社进行的人为“稻、鱼、萍”生态系统的试验方法和结果。利用冬水田进行宽、窄行种植杂交中稻,其窝行距为:(15+5)×3—4寸;在水稻的宽行间开沟养鱼;并充分利用水面放养红浮萍。试验结果证明,经济效果十分显著。它可以充分利用空间、水面、水中和稻田土壤等生态因素来提高稻、鱼、萍的产量,其主要优点如: 1.采用这种宽窄行种植法的水稻产量相当于常规大田栽插法的产量,并能稳产高产。 2.此法养鱼,可延长放养时间,增加其放养密度,更有利于提高鱼的产量,并协调了稻和鱼的矛盾。 3.能充分利用水面的空闲时间和稻萍共生期的宽行间进行养萍,因此是积极挖掘肥源的重要途径。 所以,这个良好的农田结构不仅能获得稻鱼萍的高产,而且还能逐年提高土壤的肥力。因此,稻田这个生态系统值得更进一步的扩大试验和研究。  相似文献   

7.
垄畦法稻、萍、鱼共生技术是一条山区冷浸田生态综合改良利用的新途径。1988年青田县土肥站在推广水稻垄畦法技术的同时,引进稻萍养鱼技术,并逐步形成垄畦法稻、萍、鱼共生技术。即在垄畦挖沟(坑),垄畦上种稻,沟中养鱼,水面养萍;以萍饲鱼,鱼粪肥田,以鱼除虫灭草。当年5.2亩单季晚稻试验田,亩产稻谷457.0公斤,鲜鱼58.0公斤,达到稻鱼双丰收,亩产值达829.6元,大大提高了经济效益。近几年来,永嘉、松阳、景宁等县山区也相继开展垄畦法稻、萍、鱼共生技术的试验示范,据不完全统计,1990年至1993年累计示范面积已达  相似文献   

8.
《大自然》1985,(1)
我县历来有稻田养鱼的习惯,但十年动乱,在“以粮为纲,全面扫光”的思想指导下,片面认为稻田养鱼会影响粮食产量,因而不准稻田养鱼.加之农药化肥的滥施乱用,农业环境受到污染,稻田养鱼濒于绝迹,“渔米之乡”反而食鱼难. 党的三中全会,吹绿了祖国的山山水水,激发了人们的生产活力,稻田养鱼又雨后春笋般地发展起来.群众深切体会到稻田养鱼的好处有几方面:  相似文献   

9.
由浙江省农科院土肥所主持完成的稻、萍、鱼共生高产技术开发研究,经几年来的大面积多点应用验证,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显著,已于1990年底通过鉴定。此项研究是在对传统稻田养鱼和稻田养萍技术进行改革的基础上,以形成良好的共生生态环境为目的,与稻田工程设计相结合,进行综合的配套技术研究。表明在粮食尚能增产0.2—4.8%的基础上,亩产鲜鱼比  相似文献   

10.
稻田养鱼技术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进一步开发利用忻州市的稻田资源,增加农民收入,通过生产实践,总结出适宜忻州市乃至山西省北部地区稻田养鱼的养殖技术。从养鱼稻田的选择、稻田养鱼工程建设、鱼沟和鱼坑的消毒、鱼种选购及放养、饲料投喂、日常管理等方面详细介绍了稻田养鱼技术的实施步骤。  相似文献   

11.
<正>一、草地资源2009年全市草场调查结果表明,全市有天然草地1584.8万亩,其中可利用面积1257.2万亩,人工种草保留面积724.4万亩,飞播牧草25万亩,改良草地150余万亩。有万亩以上连片草场259块,着生草种694种,其中有饲用价值的573种。  相似文献   

12.
沈阳市现有水面287,242亩,其中可利用养殖的水面240,336亩,全市有淡水养殖乡103个,有1087个村,7862人从事水产养殖专业。国家养殖渔场有九处,水产商品鱼养殖基地有23个乡镇。从1986年开始我市就积极发展淡水鱼养殖,世界银行和市农业银行也先后提供贷款6600多万元。三年来我市新建鱼池25.1万亩,去年虽是大旱之年,但我市淡水养鱼却获得总产量1. 4万吨,创历史最高水平。  相似文献   

13.
自贡市稻田种植模式的经济效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自贡市稻田生态系统为研究对象,以2006—2011年农业生产相关数据为基础,对自贡市6种稻田种植模式:稻谷-冬闲、稻谷-小麦、稻谷-油菜、稻谷-西红柿、稻谷-黄瓜及稻谷-茄子的经济效益运用综合指数评分法进行系统的经济效益分析;对稻-鱼与单种稻谷模式运用投入产出分析法进行产投比分析.结果表明:1)稻-菜模式最优;2)稻谷-油菜与稻谷-小麦模式次之;3)稻-鱼模式产投比始终高于单种稻谷模式产投比.自贡市农户可以选择稻谷-茄子种植模式和稻-鱼模式二者结合的稻田种植模式,既可以增加其经济收入,又可以使稻田生态系统得到最优利用.  相似文献   

14.
西师生物系自拟课题“冬水田稻鱼萍丰产试验研究”,在西农农学系和蔡家公社等单位的大力协作下,从1980—1983年,经过四年的正式试验研究.先后在北碚蔡家公社两个大队的三个生产队进行了小区和大田的多点试验,1983年又经蓬溪、合川等县较大面积的推广试验,试验结果证明,该课题是以农田生态学的观点,立足于从改革冬水田的耕作制度着手,根本改变水稻的常规栽插方式,从而解决一般稻田养鱼方法中稻和鱼的种养关系,并采用养萍培肥为红线贯穿全试验过程,在稻田中增加了固定空中N素物质的重要途径 可达到肥水养鱼.肥土确保水稻稳产高产,大大提高了冬水田的肥力.加上水稻宽行间开沟方便易行.更有利于水稻前期的排水晒田和湿润生长条件,因此能有效地解决冬(囤)水田水稻稻坐蔸的问题.该研究是综合开发利用冬(囤)水田的有效途径,它既可囤水养鱼,又可防止伏旱和春旱等,还可对稻田进行免耕培肥,从而达到省工、省肥、资源利用率高,综合经济效益显著之目的,一般每亩年产水稻在900斤左右,鱼过100斤,萍达1.5百斤以上,年亩纯收入比对照田净增150元以上.  相似文献   

15.
我场建于1952年,1960年改为原种场。现有耕地526亩(其中水田433亩,旱地93亩),工人117个,主要担负繁殖稻、麦原种和良种的任务。在毛主席的革命路线指引下,我场干部、工人群众和科技人员认真贯彻毛主席和中央有关种子工作的指示,落实“四自一辅”种子工作方针。建场以来,为国家繁殖了各种农作物的优良品种332万余斤。从1962年开始,进行了品种提纯复壮工作。十二年来,采用选单穗、种单本的方法,复壮稻、麦品种52个,累计建立单本种子田420余亩,繁殖简易原种22万余斤。并  相似文献   

16.
杨草 《今日科技》1997,(10):9-9
冬闲养鱼,是利用晚稻割后至翌年春早稻生产前稻田休闲期养鱼,一般是以养成鱼和种鱼为多。冬闲稻田长时间积水,浮游生物和两栖动物丰富,还有谷粒、草籽等残留,可成为鱼的好饵料,很适合养鱼。利用冬闲田养鱼能为池塘、水库培养大规格鱼种;能清除田间杂草,吃掉害虫;能增加土壤中有机肥料,投资少,经济效益高。头年11月份放养鱼种,到次年5月收获,一般鲜鱼亩产可在50kg以上。冬闲田养鱼的主要技术措施如下:  相似文献   

17.
我国稻田养鱼历史悠久,四川省又具有稻田养鱼的历史传统,近年来稻田养鱼面积逐年扩大,生产中也不断出现新的问题急需解决。关于稻田养鱼鱼种放养量以多大为宜,以前也有一些试验报导或经验数据,但因年代久远,又因稻作栽培技术变动,于今颇感难以作为依据。我们于一九七九年进行了稻田养鱼不同放养密空的对比实验,对于稻田养鱼最适的鱼种放养量有了一些初步认识,现将试验结果整理报告如下,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江西省水产科研所去年以宜春县水江公社为稻田养鱼的试点,划定了约140亩共168丘稻田为试验区,主要放养尼罗罗非鱼种,又塔配一部分水花鲤鱼及少数夏花草鱼,取得了平均亩产77斤,最高亩产194斤的成绩。稻田养鱼有许多好处,如能增产稻谷,养鱼不占水面,不投饵料,技术简单、成本少等。而在稻田养尼罗罗非鱼还有它的特殊  相似文献   

19.
流村大队三队有36户,170人,耕地270亩(其中田184亩,土27亩),平塘两口,面积12亩,屯水田50亩,七○年开始养鱼,几年来产鱼3100斤,其中去年产鱼1700斤,比七五年600斤增长1.8倍。七五年开始利用屯水田养鱼,效果很好。有一块屯水田,叫石灰塘,面积4亩,七五年放鱼种2500尾,七六年五月捕鱼310斤,亩产77.5斤;七六年七月又放鱼种4100尾,今年五月捕鱼330斤,亩产82.5斤。每亩田养鱼收入34.65元。这块田过去常年蓄水,形成烂包、冷浸田,杂草多,每年花工多,投肥量大,由于地温低,年年水稻坐蔸严  相似文献   

20.
关于稻田养殖鱼产品农药残留调研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军 《科技资讯》2012,(33):153-153
实践证明,稻田养渔在稳粮增产、农民增收、改善水稻种植环境等多方面有着显著的积极作用。对于稻田的水产养殖问题,需要进一步结合养殖方式,2008年全国仅稻田养成鱼面积即达147.75万亩川。所以本文针对稻田养殖鱼产品农药残留调研进行了以下探索,希望实现食品中的残留检测,使得农药的水产品性质能够得到更好的检测和满足,实现共同养殖和共同检测的模式,以便于加强效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