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章太炎思想受到现代科学的深刻影响.但是立足于真如哲学体系,其科学观发生了从康德到休谟再到唯识学的转变,最终根本上否定了科学的存在.他还严格划分科学和道德各自的范围,反对将科学方法运用到经史领域中去,反对作为齐物哲学方法反面的科学方法成为一种绝对主义的方法.章氏在科学精神上对个人主义的强调、对求真精神、批判精神的主张显示了他的贡献.章氏凸现了特殊的认识论悲观主义,他在认识论上的"命遇相合"观值得深入挖掘.  相似文献   

2.
从实证主义、证伪主义、范式理论到实在论 ,可以看作一种科学观的辩证发展过程。但是这种发展不是自觉的科学辩证法。在这个观念发展中还存在一系列的问题。对科学活动进行自觉的系统的辩证分析 ,可以发现科学进步的八对辩证关系  相似文献   

3.
科学管理不仅是作为制度和方法的"泰罗制",更是对现代社会进程产生了深远影响的"泰罗主义"哲学思潮。其哲学属性有三:组织系统性、实用科学性以及结构程序性。前两者分别为整体系统观、科学主义思潮在管理思想中的具体内化,是科学精神的直接体现;后者为泰罗将系统观与科学精神导入管理行为所作的创新性贡献,是既有零散程序化管理思想的综合集成,是现代系统管理理论的核心内容。提炼其科学理性精髓,是科学发展语境下重提泰罗科学管理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4.
与五四新文化运动思想启蒙的要求相一致,在文学领域内兴起了一股启蒙文学思潮,它主要表现在五四新文化先驱的文学思想主张上,以周作人"人的文学"观为精神标高。"人的文学"观包蕴两个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的侧面:人道主义和个性主义。这股启蒙文学思潮在五四后半期(1921年以后)分化成现实主义、浪漫主义和现代主义3种文学思潮。  相似文献   

5.
后现代主义是20世纪后半叶在西方社会广泛流行的一种社会文化思潮.它的主要特征包括对基础主义的批判、对科学合理性的质疑、对传统话语的解构、不确定性及可能性.后现代主义对教育的影响表现在教育研究方法、教育目的观、课程观、教学法、师生关系等诸多方面,它为教育研究提供了一种新的视野和思路.  相似文献   

6.
王安石历史哲学思想述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安石是中国历史上重要的政治家、思想家,文章对王安石的历史哲学思想进行了一些探讨,指出了其进化主义的历史变通观,古为今用的历史认识论,怀疑主义的史学理论是其历史哲学思想最主要的内容。  相似文献   

7.
绝对主义数学哲学观认为数学对象是独立于人的思维的真实的、永恒的存在,数学知识是稳定的、不变的、可靠的真理。绝对主义在解释数学对象的实在性时不能自圆其说,基础主义的失败表明绝对主义的数学观有严重的缺陷。从数学知识的构成来看,数学知识具有不确定性,不是对真实现象的准确描述,而是人类思维的创造物。拉卡托斯提出了可谬主义的数学观。可谬主义与建构主义一起引起人们对数学知识性质的讨论,可以视为是对传统数学哲学观的重建。  相似文献   

8.
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摆脱了中世纪神本主义宗教观和经院哲学的束缚,提出了人本主义宗教观,表达了新型的和谐的神人观。人文主义神人观消除了宗教与世俗生活的对立,激发了人们对今生世俗幸福生活的追求,推动了西方世俗精神的形成;为宗教改革提供了重要的思想渊源,促成了服务于世俗生活的新教精神的诞生;推动了科学精神的塑造,促成了近代科学的诞生与独立发展。人文主义和谐的神人观为构建近现代西方文明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9.
教师的科学本质观会对其教学行为产生相应的影响,从而对学生的科学本质观的生成产生不可低估的作用.该研究通过对参加继续教育的中学物理函授教师展开科学本质观调查,运用相关的数理统计分析方法和软件加以分析,结果发现:近七成中学物理函授教师对科学本质的理解处于现代科学本质观与朴素科学本质观之间,只有不到百分之五的中学物理函授教师持有现代科学本质观;在科学本质观的三个维度上,函授教师对"科学事业"的理解最好,对"科学世界观"的理解次之,对"科学探究"的理解最弱;考察教师的性别和教龄与科学本质观的关系,发现在总的科学本质观上具有性别差异而无教龄差异,科学本质观的三个维度上教师的性别和教龄对其所持的科学本质观的影响无显著差异.最后根据调查结果从课程设置、内容、形式等方面对教师的继续教育提出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黄传杰 《科技资讯》2006,(20):128-128
地理学是研究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地理环境,以及人类与地理环境关系的一门科学。地理学对我国的社主义现代化建设会建设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作用。通过这门课的学习有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使学生对人类与环境之间的问题作出正确的判断和评价。帮助学生形成科学的人口观、资源观、环境观以及可持续发展的观点,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  相似文献   

11.
尼采与杜威都对导致本质主义的思辨方法采取否定的态度,力图加以克服。尼采认为哲学的文学化是哲学摆脱本质主义的出路,在杜威看来,应该是科学方法而不是哲学的文学化能够使哲学摆脱本质主义。虽然二者的观点互不一致,但是却表明哲学摆脱本质主义的途径在于恢复本质与人的生存固有的联系。  相似文献   

12.
逻辑主义认为仅凭逻辑或一套操作性的认知程序即可把握真理,把握真理与道德、情感、欲望、境界等精神状态没有关系;认为确定性是最重要的认知目标.古希腊哲学和中国传统思想都不这么认为.后现代主义在对本质主义和基础主义的消解中也消解了逻辑主义.科学史本身表明,没有内在于科学中的诚,科学便无法发现知识.知识和学术繁荣离不开真诚、谦逊、包容等学术态度.  相似文献   

13.
杨勇兵 《长春大学学报》2014,(3):388-391,396
马克思的自然观是从主体或人的方面考察现实的自然界,把自然界理解为人的感性活动即实践,因而具有深刻的主体意蕴、实践意蕴;马克思的自然观坚持历史与自然的辩证统一,从更为深刻的社会关系层面来把握人与自然关系,因而具有深刻的社会历史意蕴;马克思的自然观在总体上并没有为当今时代所超越,仍然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价值;在理论上,它有助于我们加深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解,在实践中,它还能为生态文明建设指明正确的方向。  相似文献   

14.
长期以来,人们对军事装备学学科体系的划分,习惯于按照研究对象领域来进行。在钱学森依据学科知识在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中的作用,提出了学科体系划分的另外一种方法后,提出了把二者有机结合起来对军事装备学学科体系划分的二维(即研究对象维和知识作用层次维)划分方法,以期实现两种截然不同方法的统一。  相似文献   

15.
科学发展观是我们党对世界和中国现代化建设历史经验的科学总结,是人类社会发展认识史上一个质的飞跃,具有不同于传统发展观的本质和内涵,是人类价值取向从“物本”到“人本”的重大转换。  相似文献   

16.
科学发展观,从“物本”到“人本”的价值转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学发展观是我们党对世界和中国现代化建设历史经验的科学总结,是人类社会发展认识史上一个质的飞跃,具有不同于传统发展观的本质和内涵,是人类价值取向从“物本”到“人本”的重大转换。  相似文献   

17.
马克思把人的全面发展确立为社会发展的最高目标和价值取向,强调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统一,这对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具有十分重要的启迪意义。马克思人的全面发展思想与科学发展观是相通的,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思想来源和理论基础之一。  相似文献   

18.
从传统本质主义的缺陷、维特根斯坦的意义即用法、语言游戏论三个方面,来揭示维特根斯坦对本质主义的态度及其所引发的哲学思考。指出维特根斯坦从日常用法的角度对本质进行新的思考,认为对本质只能进行描述而不能进行解释。他将“本质”一词的用法从人们对绝对主义的渴望和冲动中解脱了出来,不仅扬弃了传统的本质观的危险性而且使本质概念获得了新生。  相似文献   

19.
60-year prion and scrapie research has led to a dilemma in understanding the unknown aetiology of the infectious neurodegenerative disorders with intriguing features. Current progress and dilemma in prion research are briefly but critically reviewed. Instead of providing a comprehensive coverage of the research history, attentions in this view are drawn toward both the major breakthrough in the advancement of protein-only hypothesis, and the puzzle why this hypothesis has not been fully accepted. In order to resolve the prion enigma in neuroscience, it is suggested that both technical and concept barriers remain to be crossed. Since prion research is a multi-interdisciplinary subject, this view is intended to both facilitate a better understanding of prion phenomenon by more scientists in natural science, and invite scientists outside the fields of molecular genetics and protein science for collaboration.  相似文献   

20.
60-year prion and scrapie research has led to a dilemma in understanding the unknown aetiology of the infectious neurodegenerative disorders with intriguing features. Current progress and dilemma in prion research are briefly but critically reviewed. Instead of providing a comprehensive coverage of the research history, attentions in this view are drawn toward both the major breakthrough in the advancement of protein-only hypothesis, and the puzzle why this hypothesis has not been fully accepted. In order to resolve the prion enigma in neuroscience, it is suggested that both technical and concept barriers remain to be crossed. Since prion research is a multi-interdisciplinary subject, this view is intended to both facilitate a better understanding of prion phenomenon by more scientists in natural science, and invite scientists outside the fields of molecular genetics and protein science for collaboratio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