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 毫秒
1.
16世纪初期的欧洲,罗马教会与神圣罗马帝国之间的关系,已在文艺复兴运动和快速发展的社会经济触动下悄然变化,宗教和世俗政治都面临着是因循守旧还是积极改革的艰难抉择。马丁·路德通过不断向宗教和世俗政治阐述他的神学主张,积极推动宗教改革。在1528年的“预防性战争”危机中,他亦积极充当事件和争论的调停人。路德在履行宗教天职过程中与世俗政治之间的冲突与让步,显示出16世纪德国宗教改革与世俗政治变革相互纠结的时代特征。  相似文献   

2.
在大学发展史上,德国一开始是一个比较落后的国家。早在十二世纪,意大利、法国和英国等欧洲国家都已有了自己的大学。到了十三、十四世纪,这些国家的大学从数量上讲可以说已初具规模。然而,德国却直到十四世纪末叶才刚刚开始建立起第一所大学,而且在办学上毫无特色,只不过是照抄法国巴黎大学的模式而已。可是从十九世纪二十年代开始,德国大学却有了起色,而且从此开始越办越出色,终于一跃成了世界现代大学的楷模。在这里出了无数闻名世界的第一流科学家和学者,例如被誉为有机化学之父的尤斯图斯·冯·李比西,  相似文献   

3.
应用技术大学是德国工程师培养的主力军,它与综合性工业大学和中等职业教育一起构成了德国完整的技术教育和培训体系,而这一体系是德国劳动市场和社会稳定的"坚实基础"。从历史背景、发展历程、现状等方面,介绍了德国应用技术大学的发展历程,以期对我国应用型大学的建设有所借鉴。  相似文献   

4.
受新人文主义与民族主义的影响,洪堡改革下的柏林大学被视为德国现代大学的开端,它的"学术自由"、"教学科研相结合"、"教授治校"等办学精神也影响了随后众多国家的高等教育发展。19世纪德国大学以其特有的大学观开启了现代大学的进程。  相似文献   

5.
德国如何吸引和培育优秀科技人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德国一向具有重视人才的传统.19世纪初叶,当拿破仑的军队迫使德国陷入崩溃的边缘时,普鲁士国王威廉三世却对一群刚刚从哈勒大学逃出来的教授慷慨陈词:"我们的国家可以用精神上的力量来弥补物质上的损失,你们是德意志存在和强大的理由".  相似文献   

6.
洪堡的高等教育思想对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威廉·冯·洪堡(Friedrich Wilhelm Christian CarlFerdinand Von Humboldt,1767-1835)是德国19世纪著名的哲学家、政治家和语言学家,也是一位杰出的教育家。洪堡的高等教育思想曾经领导了德国大学和世界大学的潮流,在世界高教史上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文通过分析洪堡高等教育思想,以期对我国高等教育的改革有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7.
正德国是第二次工业革命浪潮的发源地之一。从19世纪后半叶到20世纪初,德国在研究型大学先导的带领下,成为众多基础科研成果的摇篮,也是二战之前获得诺贝尔奖较多的国家。在德国经济界,发明家和工程师热衷于创办企业。这些企业虽然规模不大,但创新投入大、创新能力强,在漫长的发展历程中将技术创新的理念根植于企业文化之中。一直以来,这批中小企业不断在行业细分领域做精做强,有些经过百年发展成为行业领头羊,有些则成为行业隐形冠军,都在产业链上占据了优势位置。  相似文献   

8.
19世纪初,洪堡将科学研究引入了大学,提出了以“教学与研究相结合”为核心的大学理念,并将此理念在1810年创办柏林大学时付诸于实践,催生了德国近代史上的第一所研究型大学,对德国、乃至世界高等教育的影响颇为深远。那么,我们在逐步实现高等教育强国的今天,洪堡的这些理念对我们又有何现实意义呢?从大学理念的概念出发,分四个方面论述了洪堡的大学理念及其对我国大学改革与创新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众所周知,中国与德国在科学技术领域有长期交流与合作的历史.19世纪,中国就从德国的克虏伯、西门子等公司引进技术,装备近代工业和军队.蔡元培在1907年后三次留学德国,考察德国学术.他带回了洪堡(Humboldt)办大学的理念,对于改革北京大学,乃至中国的高等教育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他在创建中央研究院过程中吸收了德国的经验.  相似文献   

10.
正气候变化已影响南极海狗生存长期跟踪研究发现,气候变化已经切实影响到南极海狗的生存,后果包括海狗总体数量下降、新生海狗体积变小、生育期推迟乃至基因改变等。这一研究成果发表于7月24日出版的Nature上。英国自然环境研究委员会和德国比勒费尔德大学研究人员报告称,他们从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通过英国设在南极地区的监测站对南极海狗进行了长期监测,包括它们的总数量、健康状况和生活习性等。  相似文献   

11.
在德国行政法上,"公营造物"是一种非营利性的提供特定社会服务的行政机构。德国公立大学是"公营造物"的一种典型类型。根据公营造物理论,德国公立大学实施国家监督与大学自治,高校教育关系是一种基本权利保障下的特别权力关系,学校内部规则的制定遵循法律保留原则与比例原则。德国高校"公营造物"管理模式,对于厘清中国高校的法律地位及规范高校内部规则制定权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2.
正基于东南大学与德国乌尔姆大学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由东南大学和德国乌尔姆大学联合主办、东南大学承办的中德转化医学联合研讨会于2016年4月14日在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举行。乌尔姆大学师生,东南大学医学院、中大医院等单位教职工、研究生以及南京地区肿瘤学方面的学者和临床医生200余人参加了此次会议。会议主题为"转化医学"。大会开幕式由乌尔姆大学医学院Dieter Brockmann教授和东南大学医学院副院长孙子林教授共同主持,东南大学医学院院长刘乃丰教授和乌尔姆大  相似文献   

13.
回顾德意志历史,整个18世纪普鲁士四处征战,扩充领土;19世纪中叶,"铁血宰相"——俾斯麦通过三次王朝战争解决了德国历史上长期悬而未决的统一问题;20世纪德国两度成为发动世界大战的元凶。尤其是在纳粹暴政期间,法西斯主义曾给德国乃至世界人民带来空前灾难。透过德意志这部"军号和战鼓"的历史,不难发现这一切无一不与军国主义传统有关。因此,本文探讨军国主义传统的演变过程,并最终走向末路,对于我们深入理解德国的历史和现状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正>2015年3月2日,广东省省长朱小丹会见德国埃斯林根应用科技大学副校长查耐尔斯基和博克曼,共同商讨推进合作办学事宜。朱小丹指出,埃斯林根应用科技大学作为德国具代表性的"双元制"高等职业院校,与广东工业大学在揭阳共建"双元制"职业教育大学,将成为广东乃至国内首个与国外应用科技大  相似文献   

15.
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人类社会进入以经济全球化为基本特征的崭新时代,在世界范围内出现了以"崇尚物质,忽视人文"为主要内涵的全球性文化生态危机.这种信仰危机正在深刻地影响着当今世界的高等教育和我国的大学.在新的时代背景下,确立"大学是一种文化和精神的存在"观,是我国大学实现新的文化觉醒的重要标志.大学的本质是一种功能独特的文化组织;"文化是大学之魂"是大学赖以存在的精神支柱;大学应当在文化选择、认同和反思的基础上进行文化再创造.  相似文献   

16.
美国等国外研究型大学的特点和发展概况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4  
20世纪以来 ,研究型大学在世界各国的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它作为高等院校的一种重要类型已为各国所承认。研究型大学是以研究工作为重点、具有高水平科研成果、培养高层次创新人才、科研和教学紧密结合的一种大学。研究型大学是国家高等教育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 ,是体现国家综合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 ,世界一流大学必定从研究型大学中产生。借鉴国外研究型大学的经验 ,对加速我国研究型大学的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一、国外研究型大学发展简况19世纪初 ,德国最早在大学内设立研究机构 ,把研究工作引入学校 ,使教学与研究相结合。19世纪…  相似文献   

17.
《天堂与仙子》是舒曼根据爱尔兰诗人摩尔的叙事诗《拉拉鲁克》 ,亲自撰写脚本并为独唱、合唱与乐队采用世俗清唱剧体裁写成的。舒曼是 1 9世纪德国前期浪漫派音乐的化身 ,是想用音乐表现浪漫派文学 ,追求纯浪漫主义的音乐家。浪漫主义是新的思想方法、新的宇宙观  相似文献   

18.
2013年4月1日,德国图宾根大学Erwin Appel教授应我校邀请,在新实验楼四层报告厅作了题为"Magnetic-geochemical approach for efficient assessment of heavy metal polluted sites"的学术报告.Erwin Appel,德国图宾根大学地球物理学教授,《Geophysical Journal International》杂志编辑,在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of Geomagnetism and Aeronomy  相似文献   

19.
《中国西部科技》2010,9(13):17-17
<正>[新华社]德国耶拿大学23日公布的一项研究结果表明,对学龄儿童进行跨文化训练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他们对其他文化的偏见。耶拿大学介绍说,该校的"预防偏见与促进宽容"项目研究人员在德国图林根州15所小学中挑选了约400名3年  相似文献   

20.
张爱玲散文创作的人本主义特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爱玲的散文创作,与她小说的荒凉、苍凉、悲凉这些"冷"的意味不同,跃然纸上的是满腔的"热",是张爱玲对世俗生活,对市民生活,对物质生活的热切投入。在她的散文中,总有人本的幽灵在游荡,在那浮华的世界里,人本主义正是张爱玲心向往之,一意求之的。本文论述了张爱玲散文创作的3个部分:消解崇高———把人还原为人,审视女性———把女人还原为女人,雅致地享受世俗生活———把生活还原为生活。阐明了正是20世纪40年代上海"孤岛"的特殊时期,造就了张爱玲,使这个奇女子建立起自己的精神家园,她在领略了人生虚无的同时,发现了世俗生活的美,还原了人所以为人的本来面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