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分析了农业产业结构与农业产业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结合农业发展与农民增收的目标要求提出了实现农业产业结构合理化和农业产业化的一系列措施 .讨论了南充市农业产业结构的进一步调整与农业产业化的进一步发展问题 .  相似文献   

2.
调整陕南农业产业结构的基本思路与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对促进农村发展,农民增收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通过对陕南自然生态条件,资源优势和农业现状的分析,指出传统农业产业结构是制约当前陕南农村农业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并针对其问题提出了调整陕南农业产业结构的基本思路,方向及应采取的对策。  相似文献   

3.
关于农民收入增长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民收入稳步增长,关系到扩大内需,促进整个国民经济的繁荣,乃至社会稳定的大局。农民收入增幅下降,其原因有:农产品产量与价格对收入增长的制约;乡镇企业发展速度减慢;城镇化进程滞后使农村劳动力转移受阻,农民收入增长的空间受到限制等。解决问题的思路是:调整和优化农业结构,发展优质高效农业;积极发展产业化经营,以保障农产品的价值实现和价值增值;抓住乡镇企业“二次创业”机遇,搞好小城镇建设,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  相似文献   

4.
地处皖西地区的六安市是一个人口大市、农业大市,由于农村非农产业吸纳农业剩余劳动力面临的问题、城镇吸纳农业剩余劳动力面临的问题转制约了皖西地区农业剩余劳动力的转移。为加快皖西地区经济发展,促进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一是实施农村经济战略性调整,拓展农业就业空间;二是加快农村二、三产业发展步伐,大力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和乡镇企业,扩大本地就业;三是加快城镇建设;四是大力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全面提高劳务人员素质;五加强劳动力市场建设,完善劳务输出服务体系;六是深化制度革新,实现农业剩余劳动力的彻底转移。  相似文献   

5.
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重心——发展特色农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发展特色农业 ,调整农业产业结构 ,进一步深化农村体制改革 ,对农业的产权结构、组织结构及行政体系进行调整 ,把特色产业列入农业发展中心目的 ,才能使农民增收 ,农村稳定 ,最终实现农业和农村经济现代化  相似文献   

6.
林红 《科技咨询导报》2007,(24):118-118
农村剩余劳动力严重地制约着我市农民的增收、影响着农村的稳定。本文论述了农村劳动力转移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分析了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制约因素并提出了解决的对策。  相似文献   

7.
一、实施百万农民科技培训工程的目的、意义和必要性 随着呼和浩特市农村经济的发展,农业产业化取得了长足的进展,特别是奶业的快速发展,带动和促进了农业产业结构的进一步调整和优化,全市约一半的农业劳动力转移到了奶业及其相关产业,切实增加了农民的收入,然而,多数农民文化素质低,思想观念落后,接受新知识的能力弱,  相似文献   

8.
党和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国务院对当前和今后一个重要时期要集中力量进行的5个全局性重点工作之两点是:调整和优化农业结构,增加农民收入;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退耕还林(草)。文章以贵州省清镇示范区为例,在农业产业结构现状分析的基础上,对贵州省喀斯特山区农业结构调整和农村经济发展提出了建议:1)走农业产业化经营之路;2)建立和完善农业市场体系;3)加强农民教育;4)有效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  相似文献   

9.
刘艳娇 《科技促进发展》2010,(1):I0043-I0044
农业剩余劳动力滞留在权业部门,不仅制约了捉业部门的经济发展,而且自身是一种劳动力资源的浪费。将捉业部门的剩余劳动力转移到非农业部门,表面上提高农民家庭经济收入,提高农业的劳动生产率和人均产量,实质上是农村调整经济结构的重要途径,为城镇和乡村创造了经济和福利效应。本文以对偶理论为基础,建立社会福利最大化以及资源消耗最小化的宏观经济模型,探讨了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对城镇和乡村的福利影响。论证了实现社会福利最大化应该促进剩余劳动力合理流动。  相似文献   

10.
农村劳动力转移不仅影响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民的收入,从长远看,国民经济的增长还有赖于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根本性转移。因此,农村劳动力转移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由贫穷落后走向富裕的必然过程,也是农村城市化、农业现代化的必然过程。本文就目前制约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过程中的关键问题进行分析,只有加大农村人力资本投资,变人口压力为人才优势,才能促进剩余劳动力的顺利转移,从而增加农民收入。  相似文献   

11.
从加速农村劳动力转移、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支持力度、创新农村经营体制模式等4个方面,对欠发达地区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加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进行了思考与探讨.  相似文献   

12.
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市转移,是中国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必然趋势,也是推动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实现农民增收的一个重要途径。阐述了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基本现状,提出当前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存在的问题,剖析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并为今后实现农村劳动力的合理化转移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3.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最繁重最艰巨的任务在农村,本文阐述了农民收入的概念、农民增收的意义、农民增收的思路、讲究工作的方法等几个问题,并着重从直接影响农民人均纯收入的要素入手,提出了增加总收入、降低成本、战轻负担、减少农民人口这四个方面的建议。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山西农民收入有了很大提高,主要取决于政府支农力度加大、农村税费改革成功、农产品产量和价格双向拉动以及农村劳动力转移与就业环境改善等因素。但是,支农投资不可能增长太快,靠政策性因素的投资也会使得农民增收缺乏稳定的基础;在农产品相对过剩的情形下,通过提高农产品的价格对农民增收的作用也会趋缓;另外,由于多种因素,农村劳动力转移对农民收入提高不会太快。这样,要保障山西农民收入持续、稳定的增加就必须加快山西农业产业化的步伐。  相似文献   

15.
针对河曲县农业产业化调整的现状和当地的经济优势,论述了畜牧业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中率先发展的活力因素和亮点,为增加农民收入、确保农村经济稳步发展探索出了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6.
毛泽东对农业问题的理性思考包括农业在我国所处地位浓业在我国的发展前提、任务和方向。毛泽东认为农业关系到社会稳定和人民生活的改善;中国的工业化离不开农业,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围绕发展农业,毛泽东提出了许多有价值的思想。例如:按农轻重次序安排国民经济计划,发展农村商品经济,进行农业技术改造和农业科技推广,实现农村工业化,增加农村和农民收入,使农民脱贫致富等等。这些真知灼见,对于我国今天农业现代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农村土地流转是农村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是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必然趋势,是实现农村劳动力转移、推动农业规模化经营、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有效手段。但农村土地流转的不畅和不规范导致农村土地产出率低下,生产成本偏高,农民增收困难,土地纠纷不断。通过实施规范的土地流转,可进一步推动农业规模化、集约化经营和专业化生产,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和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相似文献   

18.
农村金融对农业经济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支持作用,文章从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农业存贷款及乡镇企业贷款、农村金融机构、涉农证券业、农业保险五个方面分析了西部大开发十年我国五个自治区农村金融的发展情况。通过分析发现:①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翻番,生活水平明显提高;②农业存贷款比重逐年加大,乡镇企业贷款严重萎缩;③农村金融机构建设步伐加快,金融体系进一步完善;④涉农证券业稳步发展,融资能力不断增强;⑤农业保险试点工作进展顺利,效果明显。在西部各自治区农村金融发展取得较大成绩的同时,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并就自治区农村金融发展的实际情况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9.
对我国农业产业化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业产业化是提高农业综合生产力的一个重要手段,也是当前解决“三农”问题有效途径。分析了农业产业化难以在全国范围内全面推开的原因,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对策,即一方面有针对性地采取相关的措施,另一方面应组织农民自己的合作经济组织,通过农民的民主管理达到使农民能够分享农业内部的平均利润,增加农民的收入。  相似文献   

20.
利用双对数计量模型对农业机械化有关数据进行实证分析,表明:农业机械化水平与农民人均收入水平、耕地规模和农村金融发展水平之间具有相关关系;规模经营可能会增加对大型农业机械的需求,耕地细碎化会产生对小型机械的需求。指出,提高农民人均收入和加强农村金融对农业机械化的支持,都有利于建立现代农业,促进农村经济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