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阅微草堂笔记》是清代学者纪昀的一部笔记小说,蕴藏着较为丰富的文学批评资料。其中关于"通变""奇正"的论述不仅体现了纪昀赞成作家在继承前人的基础上进行创新,反对泥古不化而又提倡"温柔敦厚"的诗学观念,反对背离经典;而且进一步反映出其"唯务折中"的文学批评观。这不论是对于"文士争名,死而未已"的清代文坛还是对今人如何客观公允地评价古代文学作品,都具有非常积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2.
在当代西方马克思主义大家中,特里.伊格而顿特别强调文学批评与政治的关系。他认为文学批评应服务于人的解放,争取人的自尊,保障人的诉求,反对专制和等级社会,因此"一切文学批评都是政治的批评"。他试图借助文学创作和文学批评来影响政治,以此满足自己参与政治的欲望。  相似文献   

3.
《阅微草堂笔记》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阅微草堂笔记》是清代学者纪昀晚年追录见闻的笔记小说,全书分《滦阳消夏录》、《如是我闻》、《槐西杂志》、《姑妄听之》、《滦阳续录》五种,共二十四卷。纪昀,字晓岚,一字春帆,清直隶献县(今河北省献县)人,生于公元1724年(雍正二年),死于公元1805年(嘉庆十年)。  相似文献   

4.
沈德潜和纪昀在文学批评史上一直被相提并论,二人的诗学有一致处,也有差异.相同处主要体现在对经世致用的看重,对诗教的维护,对温柔敦厚的要求;差异主要表现在文道观的不同和诗学研究重心以及具体看法的不同.他们诗学的特点和他们身份的不同定位有一定联系.  相似文献   

5.
清代乾隆皇帝亲自主持编纂的《四库全书》卷帙浩繁,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部丛书,收录了从先秦到乾隆前期的许多重要古籍,几乎涵盖了中国所有的学术领域,但是却对当时已风行百年的《聊斋志异》“黜而不载”,究其原因,有人从政治思想角度来分析,有人从文学角度来分析,但都不为全面。本文试图从清代的文化政策、纪昀的个人原因以及编纂《四库全书》目的和采书标准三个方面来全面分析一下《四库全书》不收《聊斋志异》的原因。  相似文献   

6.
杨华 《咸宁学院学报》2012,32(4):83-84,121
《阅微草堂笔记》是清代一部重要的志怪小说,纪昀开辟了一条志怪小说的新路。本文主要分析《阅微草堂笔记》中的鬼狐形象的人性化特征:扬善惩恶,知恩图报;读书明理,热衷学问;姻缘际会,皆有人情;鬼界狐界,自有律法;人情世态,洞若观火。  相似文献   

7.
荀子不仅在先秦学术思想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在文学批评上也作出了重大贡献。他肯定了文学的社会功用,提出了"文而致实"、"言必当理"、言情达志等文学主张,发出"明道"、"征圣"、"宗经"的文学批评先声,对先秦文学观起到一定的奠基作用。  相似文献   

8.
《知音》篇是刘勰关于文学批评与鉴赏的理论专篇,也是我国最早的谈论文学批评与鉴赏的系统化、专业化的文学理论篇章。在《知音》篇中,刘勰从"知音难逢"入手,分析了造成"知音难逢"的原因,并提出了著名的"六观"说以指导文学批评与鉴赏的实践,对于今天的文学批评理论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因此,重新阅读《知音》篇,系统地归纳和总结刘勰的文学批评观,并发掘刘勰文学批评观的现实意义显得尤为必要。  相似文献   

9.
梁实秋被不少学者称为是"新文学运动中第一个专门从事文学批评,也是第一个潜心研究文学批评、把文学批评作为专门学问、专门事业的人".梁实秋文学批评的核心概念是"人性论",强调文学要忠于"人性"、基于"人性"、止于"人性",但对人性观念也有未解释清楚之憾.  相似文献   

10.
钱穆善于用比较的方法评论清代学者,而且运用得娴熟精妙。纵观清代学术史,钱穆最为推崇的是清初诸儒之学,他高度评价黄宗羲的学术成就,充分肯定其在清代学术中的开山地位。在对乾嘉学术的论述中,钱穆一改前人只重视乾嘉汉学的传统,而通过比较的方法,以较大笔墨对乾嘉宋学及乾嘉别派进行分析论述,并认为追求义理的宋学传统一直没有中断。在晚清学术研究中,钱穆反对烦琐的汉学考据,而颂扬主张经世致用的学者。  相似文献   

11.
《文心雕龙》中的《知音》是一部伟大的文学批评论著。作者刘勰认为知音难遇既有批评者主观原因也有客观原因。客观上,文学批评具有复杂性,缺乏客观标准。主观上,批评者往往存在"贵古贱今"、"祟己抑人"、"信伪迷真"和"知多偏好"等心理偏差。为了避免文学批评中的种种偏差,刘勰提出批评者应圆照而博观,具体应做到"六观"。如此,才能成为作者的知音。  相似文献   

12.
中国历史上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孔子的文学批评观念,主要见诸于《论语》中,更多的体现为对《诗三百》的评价;而尤以思无邪、兴观群怨、文质并重、学以致道等为要;既体现了孔子的文学批评主张,也极大的影响了中国儒家以诗教化的文学观念;中国文学在历史上总体走着一条"诗教"之道,归根结底是受孔子文学批评观念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将文学理论、文学批评与文学创作三者联系起来,揭示它们之间的反馈和互生性,从而论证同一"文本"的可读性、文学理论与文学批评存在的必要性及如何正确对待和运用文学理论与文学批评。  相似文献   

14.
钱穆善于用比较的方法评论清代学者,而且运用得娴熟精妙。纵观清代学术史,钱穆最为推崇的是清初诸儒之学,他高度评价黄宗羲的学术成就。充分肯定其在清代学术中的开山地位。在对乾嘉学术的论述中,钱穆一改前人只重视乾嘉汉学的传统,而通过比较的方法,以较大笔墨对乾嘉宋学及乾嘉别派进行分析论述,并认为追求义理的宋学传统一直没有中断。在晚清学术研究中,钱穆反对烦琐的汉学考据,而颂扬主张经世致用的学者。  相似文献   

15.
清代袁枚、朱庭珍对诗趣予以了集中论评与阐说。袁枚评诗推尚偏于由才性而催生出的"趣"的审美形态,他以"趣"为审美标的,以性灵为根本,以天才、真、自然为支点,建构出一个有别于他人的诗趣论系统。朱庭珍评诗反对"恶趣"、"魔趣",推尚意趣充蕴之作;他强调作诗要"培之以理趣之府",提出了"意趣活泼"的审美要求,在诗趣的生成创造上,则论及到由"情"而"趣"、由"思"而"趣",对诗中之趣语的运用也予以了界划。他们为古典诗趣论的最终深化和完善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相似文献   

16.
纪昀的诗歌中多歌功颂德之作,不过有少数述怀、纪行的诗歌清新可诵,不仅具有丰富的史料价值,文学价值也很高,在一定程度上符合其以儒家正统诗学为标准的诗学理论。他的诗歌突出了儒家的政教作用;符合"知人论世"的儒家观念;诗歌又颇有寓意,正是儒家的"言在此而意在彼"。  相似文献   

17.
女性主义文学批评在反对性别本质主义的道路上表现出两种不同的倾向:模糊两性差异,强调两性之共同人性及承认两性差异,强调女性的特殊性。在长期的论争与批评实践中,西方的学者更多地选择了前者,而中国的学者更易于接受后者。其差异的原因:一是西方的二元对立与中国的阴阳调和对女性主义批评产生了不同的影响;二是中国传统的“孝亲”观对女性主义批评的影响;三是中西文明发展逻辑的差异对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的影响(文化落差的影响)。另外,除了传统文化的影响,中西方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的不同背景也是其产生差异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8.
后女性主义文学批评及其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后女性主义文学批评有两个主要特点:一、弱化对男性中心主义的批判,强调妇女在既定性别秩序内的享受;二、在文学批评方面缺乏深刻而缜密的理论建树,但对某些偏激的女性主义批评有警示意义.在世界范围内,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的声音仍此起彼伏,当代文学理论的多元化及包容性特征,应是其重要的理论资源;为开拓新的发展之路,应更重视兼收并蓄的"性别诗学"的建构.  相似文献   

19.
去伪存真:《扪虱新话》作者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一部"博极群书,独创新见"的著作,陈善的《扪虱新话》在学术思想等方面有自己的独立见解,其史料价值不容忽视。但因为南宋存在两个陈善,后人在叙述《扪虱新话》的真正作者陈善时,极易和《雪蓬夜话》的作者陈善相混淆,从而给读者留下了诸多的不便和遗憾。清代纪昀《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对《扪虱新话》评价极低且多有诋毁,不利于后人作出正确评判。《扪虱新话》的真正作者应该是陈善(字子兼),福州罗源人,自号"潮溪先生",他并非"淳熙间一豪士",亦即《雪蓬夜话》的作者陈善(字敬甫,号秋塘),因为二者并非同一人。  相似文献   

20.
王阳明龙场悟道,奠定了心学规模,传学贵阳,肇开贵州文教,并形成了颇具规模的黔中王学,影响深远。而清代被誉为"西南巨儒"的黔北学者郑珍,虽对王阳明的德操和事功深表推崇,但因为地方文化传统、家学渊源、师承关系及个人性情等方面的原因,对阳明开创的心学持反对态度。厘清郑珍对王学的态度,有益于对黔中王学发展流变史的研究,也有助于更全面准确地把握郑珍的学术思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