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地理学元研究:地理学的研究核心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以地球表层空间系统为研究对象的地理学,其研究核心既不是人地关系,因为研究人地关系的学科不只是地理学,也不是地域系统,因为研究地域系统的学科也不只是地理学,而是着眼于地域系统角度的人地关系或着眼于人地关系的地域系统,即人地关系地域系统,人地关系地域系统是地理学的研究核心的确立是以对地理学研究课题的中心的稳定性问历史根据,以对地理学基本概念的复合为逻辑根据的,人地关系地域系统的研究应该从空间秩序,时间序列和动因机制等方面来认识研究,同时,对人地关系地域系统的基本状态和类型进行了划分,并论述了人地关系研究的方法论。  相似文献   

2.
人地关系是地理学研究的核心,人地关系存在于地域系统之中对人地关系地域系统的基本类型作进一步扩展的尝试,以期对人地关系的地域系统类型有更全面的认识和了解。  相似文献   

3.
试论城乡地域系统的空间组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城乡地域系统是一种具有区域内涵和中心地构造体系的地域组织型式,是一种非线性关联、动态开放和循环自组织的人地关系地域系统.城乡地域系统的空间组织是一种经济活动,其实质是居民、厂商和政府等不同空间行为主体驱动的经济资源的地域配置和重组过程,其主要组织路径包括系统内部空间组织要素的地域网络化发展及其与系统外部的空间关联等.  相似文献   

4.
区域减贫过程中,乡村地域系统的外缘要素强势介入,驱动乡村转型与发展水平剧烈演变.该研究基于人地关系地域系统和推拉理论模拟乡村地域系统要素流动推拉情景,借此构建脱贫攻坚驱动乡村发展与转型评价指标体系,量化测度乡村发展与转型演化过程、耦合类型及形成机理.结果表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乡村地域系统要素外流可划分为加速增强、增速减缓、逐渐减弱三个阶段,对应着乡村地域快速衰退、逐步稳定、转向复兴的过程;脱贫攻坚驱动下,乡村发展和转型沿秦岭-淮河一线存在显著南北空间差异;脱贫县乡村发展与转型耦合形成了6种地域类型,其中高发展与高转型类型仅占18.2%,是乡村地域农户生活条件改善及人口转型主导的结果;立足脱贫县差异化的减贫模式,持续激发乡村内核发展动力是脱贫县乡村地域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途径.  相似文献   

5.
人地关系是地理学研究的核心,人地关系存在于地域系统之中对人地关系地域系统的基本类型作进一步扩展的尝试,以期对人地关系的地域系统类型有更全面的认识和了解。  相似文献   

6.
基于系统要素特征耦合的农村居民点类型划分与整治模式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人地关系地域系统理论, 按照“要素表达特征、特征组合类型、类型引导模式、模式改进要素”的研究思路, 在界定农村居民点社会经济要素与自然环境要素的基础上, 使用协调系数模型和多因素综合评价法, 对农村产劳结构均衡性、人居环境适宜度和土地利用集约化3个维度的系统特征进行量化分析, 将要素特征通过矩阵组合划分出8种农村居民点类型。针对不同类型农村居民点的特征表现及其限制要素, 从资源配置、结构优化和空间重构3 方面设计出11种差别化农村居民点整治模式。研究表明, 北京市平谷区农村居民点构成要素与地域特征差异显著, 全区55.64%的村庄处于产劳失衡状态, 52%的村庄处于相对不宜居状态, 44.36%的村庄处于相对不集约状态, 整体上以产劳失衡–不宜居–相对集约化农村居民点类型为主, 农村居民点持续发展的改进要素较多; 产业优化升级与劳动力转移、人居环境要素更新与重组以及城乡体系重构与空间集聚的单要素专项整治和多要素综合整治, 是平谷区农村土地管理与富丽乡村建设的核心内容。  相似文献   

7.
人地关系是人文地理学研究的核心问题,而位于半湿润向半干旱和干旱过渡地区的宁夏,长期以来一直是人地关系的敏感地区.从人地关系相互作用的主导因素、时空分布和作用方式等探讨了宁夏人地关系的历史演变及其表现特征,并对划分3个大演变阶段进行了分析,总结了宁夏人地关系演变中的敏感性、多民族的碰撞与融合,以及二元化地域结构等基本特点.  相似文献   

8.
经济板块作为人地关系相互作用的产物,是人地关系地域系统研究的重要内容.文章从产业集群、城市群、主体功能区等方面阐释了地理学视角下经济板块研究的内涵,从经济板块重力、支撑力和摩擦力等作用方式分析了区域经济板块的演变机理.研究认为,经济主体(企业-产业-城市)通过不同的组织与功能塑造了经济板块格局,经济板块基于自身特性在板块的支持力与外界环境的摩擦力作用下不断发展演化.经济板块是自然环境与社会经济耦合作用形成的空间地域实体,基于经济板块研究的不完备性和多学科交叉性、时空尺度的多样性等特点,当前研究应加强国内外对比、创新方法、重视人地关系的相互反馈,不断深化理论、扩展实证研究,以期为协调人地关系、优化人地关系地域系统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9.
地理学元研究:地理学的研究维度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地理学对于其研究对象“地球表层空间系统”和研究核心“人地关系地域系统”的研究的具体内容是十分丰富的,从科学哲学和地理学方法论等看,地理学的研究应该从空间秩序、时间序列和动因机制三个互补的维度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0.
丽江市人地关系类型划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论文提出了丽江市人地关系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根据一定的划分原则,利用因子分析法和聚类分析法,将丽江市人地关系地域系统划分出10个类型,并对划分结果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1.
以地球表层空间系统为研究对象,以人地关系地域系统为研究核心的地理学,善于从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角度去思考问题。这对于根据地理环境发挥人的能动作用即施行地理工程是非常重要的。地理工程已经成为地理学应用方向乃至理论方向的一个重要(潜在)范畴。文章从地理工程的涵义、地理工程的基本原理、地理工程的基本内容、地理工程的基本方法和地理工程的事例论述了地理工程的理论问题。  相似文献   

12.
从“地理”是描写世界或大地法则、大地规律的本义出发,该文论证“人文地理学的研究对象为人类创造的、建立在自然世界基础之上的人文世界”,指出人文地理学教材的知识体系应该围绕回答人文世界是什么、在哪里、在何时、为什么、怎么样等“5W”的哲学之问来组织;每个哲学问题的回答都有一个基础理论支撑,人地系统耦合理论、地理空间组织理论、人地协同进化理论、人地相互作用理论、区域可持续发展理论是分别回答这些哲学之问的基础理论;人文地理各分支学科存在的理论依据各不相同,对应于“5W”,它们可分为基于要素的、空间的、时间的、机制的、优化的5大类.  相似文献   

13.
海面——地面系统变化是三角洲发育演变的控制性因素,也是研究三角洲地区人地关系演变的重要背景.本文从我国海面变化研究和三角洲地区人地相互作用研究的现状分析出发,诠释了加强海面——地面系统整合研究的必要性,提出了今后应该关注的5个相互联系的关键性研究课题.  相似文献   

14.
地理学在不同阶段产生的自然控制论、环境决定论、或然论和可持续发展理论都是聚焦于人地关系的不同学派,反映了各时期人地关系思想及对自然环境的影响。从历史发展的角度对人地关系的演进进行研究,对于处理好日趋紧张的人与自然环境的关系,解决两者之间的协调与可持续发展问题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斜齿轮精确接触分析有限元建模方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针对影响齿轮有限元接触分析应力计算精度的关键因素:有限元模型网格质量、接触带网格密度和齿面节点几何精度,提出一种高效的斜齿轮三维有限元精确齿面控制建模方法.优化算法求解接触线方程,规划斜齿轮节点模型潜在接触带节点分布,局部细化接触带单元,映射轮齿表层节点到设计齿面上,实现齿面精确几何建模.数值实验表明整体采用六面体单元映射网格划分结合接触带局部单元细化建模方法,能够有效地解决斜齿轮有限元接触分析计算精度与计算效率之间的矛盾.  相似文献   

16.
论人地关系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阐述了人地之间辩证统一的客观关系,回顾了人地关系研究的发展史,分析了当今人地系统内部存在的问题及其主要原因,讨论了协调人地关系和谐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17.
为解决目前数字网络课程知识碎片化、语义关系缺乏等问题,提出将知识的控制单位深入到知识元层面,结合CELTS 标准构建细粒度课程知识元组织模型,再采用精细化加工理论对教学内容进行编排与设计。定义了知识元、知识链和知识单元之间的逻辑关系,构建了C 语言课程知识图谱,通过Neo4j 可视化知识元粒度以及知识元之间的关系。实践表明,知识元和知识图谱结合可有效表示知识之间的逻辑关系,提高知识之间的关联性。  相似文献   

18.
界定了地理学对地理环境研究的范畴点讨了人地关系理论的发展过程和人地系统的基本内容,提出了协调人地关系的重要性及其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