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土地产权界定与我国土地市场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现行土地产权关系模糊,严重制约和阻碍着土地市场的发育和完善。这就导致隐形土地市场活跃,造成大量国有土地价值流失。因此必须明确界定土地产权关系,尽快将其推向市场:划拨土地要区别使用对象和用途,有计划分步骤地推向市场进行转让,实现国家对其所有权的地租形式;集体所有的农用地要逐步推行租赁制。同时,要完善土地产权管理和地产市场交易的法律体系,使土地产权制度化、土地市场法制化;制订科学的土地综合开发利用规划;建立科学的土地价格评估系统,制定合理的土地价格。  相似文献   

2.
土地储备制度是政府管理土地市场的一项制度安排。文章阐述了构建土地储备制度的合理模式、健全土地储备法律体系及发挥土地利用规划的调控和导向作用。仅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日本耕地保护与土地管理的历史经验及其对中国的启示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根据对文献资料的整理、统计,重建了自日本明治维新以来的耕地数量变化轨迹,系统分析了耕地变化与经济社会发展之间的互动规律;从农地制度、相关法律体系以及规划实施保障措施等方面总结了日本耕地保护和土地管理的历史经验。日本在解决耕地保护与经济发展之间矛盾时,一方面采取严格的农地保护制度,另一方面在耕地数量保护面临考验时适时改变策略,通过立法推动农地权利流转和农业规模化经营;集中型的城市化道路和有效的町村合并及土地开发在减少耕地被建设占用的同时,弥补了发展用地的不足。不断完善的农地制度与综合的规划管理体制相互促进,健全的法律体系和土地产权制度保障了农地保护、农业振兴与城市发展之间的协调以及各级土地利用规划的实施。日本在耕地保护和土地管理方面的先进经验可为中国所借鉴。  相似文献   

4.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逐步建立,中国的土地登记制度正由单纯管理型向财产型转变。土地作为不动产物权,建立土地登记制度是为土地权利变动提供法律基础,土地权利登记是具有国家公信力的法律基础,是国家建立的关于土地权利的统一的法律基础。为此,必须建立不动产统一登记的法律制度。  相似文献   

5.
葛杨 《科技信息》2012,(18):92-93
本文以古生物化石产地的土地复垦为研究对象,以辽西特有的丰富且集中的古生物化石蕴藏地为例,指出化石产地土地复垦过程中存在的法律体系不健全、资金投入不足、复垦规划带有盲目性、复垦技术落后以及公众参与不充分等问题,导致土地复垦不彻底,造成土地资源及生态环境的破坏,最后尝试性提出解决上述问题的对策。  相似文献   

6.
土地是具有时间和空间结构(包括内部结构和外部结构)的复杂物质体系,认识其结构对于识别土地特征和土地个体、进行土地分类和土地分区以及设计符合生态经济原则的土地利用规划、预测土地的演化发展都有重要的理论与实际意义。但目前的土地结构概念还较含混,因此,统一对该概念的理解是进行土地结构研究的前提。  相似文献   

7.
市场经济最终体现在高层次上就是"信用经济",我国商事信用法律制度体系应涵盖商事主体之间,商事主体与征信机构等评价机构之间、商事主体与政府之间、征信机构等评价机构与政府之间诸多关系内容和相应制度法律制约保障体系,是有关商事信用各主体权利义务关系、系统功能、法律支撑三方面的有机统一.建立市场主导的我国商事信用体系,需要一套完备的制度体系和法律保障体系,包括商事信用形成机制、商事信用法律保护机制、商事信用监督控制机制、法律责任追究机制及法律补充机制五个方面.  相似文献   

8.
土地利用规划管理包括规划编制、审批和实施管理等方面,规划实施管理是其中的核心内容。文章以乌鲁木齐市为例,在分析规划实施中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建立土地利用规划实施保障体系的基本思路,从经济、社会、法律、制度、组织、技术六个方面构建了规划实施保障体系框架。  相似文献   

9.
张静 《甘肃科技》2010,26(12):51-52,17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图集是土地利用现状与土地利用规划成果采用统一的地理底图及系统性的内容设计、制图综合和整饰方法在地图上的表现。通过对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内容的分类和方法研究,编制了31幅土地利用规划相关图件,完成了天水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图集的编制。  相似文献   

10.
将节约集约利用土地资源这一理念全面融入到土地利用规划管理工作当中,制订节约集约型的土地利用规划,是新形势下编制新一轮土地规划的必然趋势,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提高土地集约利用程度的根本保障。本文从土地利用规划与节约集约利用关系、规划修编方法、规划修编内容以及规划的实施与管理对节约集约型土地利用规划修编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11.
首先界定了土地利用规划和可持续发展的内涵,接着论述了土地资源是可持续发展的资源基础,最后分析了土地利用规划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提出以下观点:土地利用规划应坚持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可持续发展是土地利用规划的前提条件;土地利用规划是可持续发展的保证。  相似文献   

12.
唐小平  周雄 《科技促进发展》2018,14(10):951-957
通过文献阅读法,分析大数据技术在土地利用规划中的当前潜在运用,在此基础上提出基于大数据平台的土地利用、土地规划土地与管理的优化思路。当前土地规划(利用)和管理中存在多规冲突与管理划条块分割现象、规划体系不健全与基本规章制度落后、用地分类不合理与规划源数据不科学、土地利用规划研究趋于表面且规划方法单一等问题。引进大数据技术到新一轮的土地利用、规划与管理中,创新土地利用规划的理念和思维,提高土地利用优化配置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丰富规划的源数据、研究方法及手段。借助大数据技术发展建立起土地利用规划评价、空间用地布局优化、土地利用发展预测等评价运用体系,提高土地利用、规划与管理工作数字化及信息化的能力。  相似文献   

13.
新常态下,要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城乡总体规划以及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编制、实施融合在一起,并非易事。因上述规划分别隶属于发改委、住建局、国土局等多部门,行政管理"互不隶属",出现多个规划技术标准不统一、规划基础和期限不统一、内容重叠、管理分割、规划打架等问题,导致"多规合一"存在很多障碍。结合八师石河子市实际,分段阐述了"三规合一"的概念及其规划之间的关系、面临的问题、实施"三规合一"的必要性及其建议。从而更好地优化城市空间功能布局,有效统筹城乡空间资源配置,促进节约集约用地,并完善规划空间体系、规划管理机制,以充分发挥规划对促进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的引领作用。  相似文献   

14.
开发价值和污染风险并存是城市褐色土地的两面性,也是导致褐色土地再开发中冲突事件不断发生的主要原因.本文在明确城市褐色土地再开发中的利益相关者类型的基础上,分析了利益主体间的关系及其冲突类型,并引入博弈论对各利益主体间的冲突根源进行讨论,最后指出,从法律、资金、公众、政府等方面构建城市褐色土地再开发管治体系是促进褐色土地成功开发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5.
目前我国房地产法律体系建设存在杂乱现象,国内理论界也没有形成统一认识。本文在分析我国房地产法律体系建设现状、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我国房地产法律体系建设的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16.
雒园 《甘肃科技》2011,27(22):65-66,37
人口规模和土地资源之间的相互协调关系是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中的主要内容。人口规模预估的准确性越高,使得土地总体利用规划更加的合理,从而提高了规划体系中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利用线性回归模型、改进Logistic模型、离散灰色增量模型对人口规模进行了科学的预估,同时考虑到城市经济的发展和水资源的承载力,综合以上因素确定出西固区2015年的人口规模为42.6万,2020年的人口规模为52.1万。  相似文献   

17.
当前,全国各省、地(市)、县正在开展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编制工作.土地适宜性评价是规划编制的重要基础和依据.然而,由于土地评价的分类系统较多、评定方法繁琐,给规划工作者带来许多困难. 从国内看,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服务的土地适宜性评价大体有三种:一是全国1∶100万土地资源图分类系统.适用于大区域的评价,如全国、省级评价.二是联合国粮农组织的适宜性评价系统.三是国家土地管理局在上述评价体系基础上,结合土地利用规划特点,在《县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技术规程》中拟定的土地适宜性评价系统.本系统采用土地适宜类、土地适宜等、土地限制型三级分类,与上述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18.
1994年分税制改革以后,出现了“财权上收,事权下放”的局面。这种局面导致了地方政府的财政收入行为重点围绕土地展开,“土地财政”成为地方政府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这种用地生财的地方政府财政收入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减缓了地方政府财政短缺的困境,加速了我国的城市化进程,但与此同时,其背后的负面效果,即地方政府高度依赖土地财政,土地财政收益递减导致地方政府财政陷入财政困境、征地矛盾以及耕地资源浪费等问题日益严峻,其问题背后彰显出了当前我国土地财税法律体系和土地管理法律体系方面,存在相应的缺陷。地方政府土地财政转型,须从上述两个角度出发,通过制定专门的相关财税法律、加强对土地财政收入的监管、完善土地管理、征收等法律程序等方法,以期逐渐实现我国地方政府的土地财政转型。  相似文献   

19.
本文针对当今社会土地利用过程中出现的一系列问题,分别从土地利用规划与生态环境的关系、土地利用中的生态环境出现的问题和原因、以及如何强化土地利用规划来保护生态环境三方面展开论述,提出了土地利用规划要与生态环境保护协调一致,合理利用土地资源,促进社会和谐和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0.
由于我国正处于区域经济一体化和城乡统筹的大背景下,土地利用规划呈现出与建设用地的快速扩展无法适应的态势.为了使土地高效、节约利用,关键是协调区域经济发展与土地资源配置之间的关系,而依据现行的行政区划划分建立的土地资源配置体系存在很多弊端.因此,有必要对不同空间尺度下的土地资源配置的差异性进行分析,才能建立一个从宏观到微观的优化配置体系,协调运作各尺度下土地资源的优化配置.以昆明市、安宁市、太平镇为例,分别从市级、县级、乡级三种空间尺度,采用不同的方法对多尺度土地资源优化配置进行研究,为实现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