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0 毫秒
1.
从客家服饰看其文化与南方民族文化之融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客家”是汉民族的一大支系。自秦汉以来,尤其是西晋以后,客家先民大量从中原不断向南迁徒,在漫长的迁徒过程中,与百越诸族相互交流,相互融合,形成独具特色的客家族群。客家人的服饰不仅保留了中原汉族服饰之特点,同时体现出南方民族服饰之特征。客家文化与南方少数民族文化的相互影响,使两者的服饰呈现多元文化因素。  相似文献   

2.
候鸟迁徙与禽流感(Avian Influenza,AI)传播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2003年以来,亚洲许多国家接连爆发了高致病性禽流感,对家禽养殖业已造成了巨大损失.通过分析禽流感和禽流感疫情暴发的季节性和区域性特点与鸟类迁徒特点的关系.我们认为鸟类迁徒在禽流感的传播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世界博览》2013,(23):9-9
城市污染导致少数城市人口出现反方向迁徒。  相似文献   

4.
地名文化现象透析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以汉语词语中的地名为切入点,分析地名与先民迁徒、地名与地域经济、地名与宗教信仰、地名与意愿情感、地名与民俗民风、地名与地形地貌等文化现象的关系,追溯地名文化发展的历史。  相似文献   

5.
本文论述了汉族入闽.逐步成为福建主体民族的历史过程.并以福建安溪县榜头白氏为例.论述了福建汉族向台湾和海外的迁徒.  相似文献   

6.
河南境内的大汶口文化因素是大汶口文化在河南境内传播的结果。在公元前三千一二百年至公元前两千五六百年,由于大汶口文化的人口增长,势力膨胀及中原原始文化的相对衰弱,部分大汶口人沿颖水及其支流贾鲁河迁徒到豫中,继而又迁徒到豫西地区。这给中原原始文化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为中国古代文明在中原的形成创造了条件。  相似文献   

7.
公元4世纪三四十年代,一次大规模的民族迁徒在我国西南地区展开:原居住在(爿羊)柯(贵州)境内的几十万僚人北上进入巴、蜀、汉中等地,这是中华民族史上的一次重大事件,对于整个西南地区乃至全国的社会史都产生了相当深远的影响,探讨西南地区僚族与汉族融合的历史过程及途径,阐释两族融合有着重大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8.
古DNA技术使考古学对古人遗骸的研究得以进入分子水平,为民族考古学对过去人群的研究,如性别与家系鉴定、族属分辨、群体内部关系及群体迁徒等,提供了直接的证据,为高新技术与人文学科的交叉研究开辟了全新的领域。  相似文献   

9.
历史时期黄河银川平原段河道变迁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以文献记载为依据,从灵州城址迁徒,怀远旧城和高台寺的崩没,以及省嵬城与黄河相对位置的变化等历史事实,论证古今黄河河道在银川平原上、中、下三段的变迁情况,指出汉代和北魏时斯的黄河河道在今河道之西,两千年来河道迁徒的总趋势是跳跃式东徒,现河道是历史对期相对稳定的河道。  相似文献   

10.
瑶族,是我国南方迁徒频繁、历史悠久的山居民族.“南岭无山不有瑶”的谚语,多少反映出瑶族依山建寨的特点.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随着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不断发展变化,瑶族已发展成为支系繁多的民族,瑶族称谓甚多,有自称和他称之分.自称有“逸”、“金门”、“拉伽”、“布努”、等二十多种.他称是按族源、生产、服饰、居住的特点,又分为盘瑶、兰靛瑶、过山瑶、平地瑶、自裤瑶等三十多种.近年来,通过阅读有关瑶族文化和宗教信仰的资料,感到瑶族的文化与宗教有  相似文献   

11.
包头地区具有大面积的黄灌水系,山地、草属、生态环境复杂,故为众多候鸟繁殖和旅居的适宜地区。对研究中国西部候鸟迁徒具有重要价值。从1990年至1997年对候鸟迁徒状况的初步观察研究。  相似文献   

12.
以呼和浩特为例,蒙古族人口的城市化进程分为两个阶段:1572-1954年共380余年,为第一阶段,其特点是蒙古族(土默特部)作为呼和浩特的原住民和初创者,入住城市的人口较少,长期排在汉,回,满三族之后。1954-1990年为第二阶段,先以内蒙古自治区首府迁至呼和浩特为契机,蒙古族人口大量迁入,很快超过回,满两族人数;随着通过招干,招工,求学并分配,投亲和就业等途径,农村牧区和其他城镇蒙古族人口不断迁住呼和浩特,其增长速度明显高于其他三族。蒙古族人口的城市化进程有其特点及原因。  相似文献   

13.
古文中有“举”字,其构形像用二手向上举子状,“举”多用作族名。殷卜辞反映出举族与商王室同姓,常受商王之命从事农稼、田猎、征伐活动。武王克商后,周对殷遗民分而治之,举族也被迫迁徒到其他诸侯国。至西周中期,举族与周及其他族融合,遂湮没于历史的记忆中。  相似文献   

14.
本文对沙陀人内迁的路线和原因作了陈述,说明各民族在历史前进的过程中互相融合,共同创造历史。正是有了少数民族的内迁,中华民族才不断得以融合、发展与壮大。  相似文献   

15.
东乡族是甘肃的特有民族之一,其人口分布在我国的西部地区。主要居住在临夏回族自治州东乡族自治县内.其余则散居在兰州、新疆、宁夏和青海等地。在其漫长的历史发展中,东乡族逐渐形成了自己独有的民族文化。与当地落后的学校教育相比,东乡族的民族文化相对占据优势地位。在东乡教育的发展中,其民族文化的影响不可忽视。本文选择了文化中的宗教、性别、早婚习俗三个因素来分析与教育的关系。东乡族是我国人口中受教育水平较低的一个民族。在大力发展民族教育过程中,民族文化的影响不可忽视。论文就民族文化中的宗教影响、性别观念与婚姻习俗与教育的关系进行了讨论,指出在民族地区的教育发展要注重与民族文化的沟通与对话,在民族认同的基础上。稳步发展民族教育。  相似文献   

16.
农村人口迁城一般受农村推力与城市吸引力的作用而形成.法国19世纪及20世纪初始农村人口迁城分两个阶段和四次高潮,这些盲目流动的农村移民给城市带来了一系列社会问题,我们总结这一时期法国农村移民迁城的教训,给我国今天的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以警示.  相似文献   

17.
骑马民族的出现 公元前五千纪,人类开始饲养牛,公元前四千纪马开始作为家畜。西亚的古代都市文明,以牛作为经济生活和宗教仪式的中心,马几乎不被注意。大约在雅利安民族迁徒的公元前二千纪,马突然备受重视,马和战车被广泛运用。不过,尚不知道何地最先饲养或者利用马,以及怎样进行的。有人认为,是起源于今天依然可以看见野生马的内陆亚细亚地带。牛、绵羊等家畜化始于农耕地带,特别是西亚,向内陆新石器文化扩展,促进了野生马的家畜化,这种见解较有说服力。  相似文献   

18.
生活在云贵高原的民族依靠自己的聪明才智,创造出各具特点的山地文化,其中所包含的独特价值是今天开发与建设这片土地所不可或缺的智慧源泉。  相似文献   

19.
民族风格的新发展是一件让各国设计师们共同追求的课题。现代社会单纯的说某种东西是民族风格是会让人发笑的。新风格的出现也是新文化到来的预兆。适当的在一定程度上保持地域文化特点是为了将来、未来给子孙们留下一些历史的痕迹。运用传统的文化思想的香味,结合今天的科学技术创造出的作品自然会产生新的民族文化和风格,现代世界室内空间设计流行的风格就是民族共存,共追求的新风格。  相似文献   

20.
中国历史一个最显著的特点就是从很早的时间起,各个民族在通过各种方式联系与交往的基础上,逐步形成了文化认同与政治认同的互动机制。在民族的生存和发展过程中。民族服饰往往以直观的方式参与并反映民族间的联系和交往。历史上有三次突出的民族服饰的流变:一次是赵武灵王的胡服骑射;一次是唐代的开放唐装;还有一次是清代的旗装。民族服饰在彰显浓郁的民族和地域特色的同时,还是多民族国家文化认同的外在符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