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为了研究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对缺血性心肌病与扩张型心肌病的鉴别诊断价值.对经临床确诊的扩张型心肌病(DCM)85例,缺血性心肌病(ICM)130例的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CDUCG)资料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1)两组都有左房室内径增大.DCM组心脏多个房室腔扩大呈球形结构,室壁变薄及弥漫性运动减低,ICM组室壁运动减低多为节段性,常伴有室间隔及左室后壁增厚.2)DCM组左室流出道增宽的病人较ICM组明显多.3)DCM组多瓣膜返流发病率高且程度较重,ICM组多为单瓣膜返流且程度较轻.4)DCM组收缩功能降低明显,舒张功能可正常,二尖瓣E/A>1,ICM组大多数表现为左室舒张功能障碍.可见上述超声心动图特征对ICM和DCM的鉴别诊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2.
为研究人体颈椎四节段混合术后手术节段与相邻节段的运动特性及耦合规律,采用12具人体颈椎标本,通过三维非接触式光电测量系统及位移控制方式,测试初始态(intact)、四节段混合术(C3-C4置换,C4-C6融合,C6-C7置换)及四节段融合术(C3-C7融合)术后各节段在6种独立工况的运动分布,并对颈椎生理运动规律及耦合特性进行探讨。结果表明:与四节段融合术相比,四节段混合术能显著避免相邻节段运动激增,手术节段运动得到一定程度保留,整体具有更接近初始状态的运动分布和耦合特性,生物力学性能更优。  相似文献   

3.
目的利用二维斑点追踪成像技术测量心室肌局部长轴应变(LS)、圆周应变(CS)及径向应变(RS),分析2D-STE诊断局部心室肌运动异常的临床意义.方法随机选取根据冠脉造影结果确诊的冠心病患者为60例,分为轻度及中重度冠脉狭窄组,冠脉狭窄50%的30例患者为对照组,测量3组患者心肌各节段收缩期峰值应变.结果 1)中重度狭窄组LS,RS和CS均小于对照组及轻度狭窄组(P0.01).2)LS轻度狭窄组与对照组相比较,心尖段及中间段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中重度狭窄组前壁心尖段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CS轻度狭窄组与对照组比较,心尖段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重度狭窄组与对照组比较,后间隔心尖段、前壁中间段及前壁心尖段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前间隔中间段及心尖段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4)RS轻度狭窄组与对照组比较,前间隔心尖段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后间隔心尖段、前间隔基底段及中间段、前壁基底段及中间段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RS中重度狭窄组与轻度狭窄组比较,前壁基底段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前间隔中间段、前壁中间段及心尖段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二维斑点追踪技术可敏感评价心肌运动功能变化,从而评估冠脉狭窄程度.  相似文献   

4.
记述了甲腹茧蜂属2新种:弯脉甲腹茧蜂Chelonuscurvinerviussp.nov.,与Ch.annulatusNees,1813相似,但有以下不同:新种后足基节具皱纹(后者光滑或有微弱的皱纹);径脉第1段长于第2段及第2肘间横脉,第3段约为第2段的4倍,径室前缘短于翅痣(后者三段相等,第3段约为第2段的3倍,径室前缘与翅痣等长);颊为复眼纵径的1/3(后者略小于1/2);足色不一样.二色甲腹茧蜂Chelonusbicolorussp.nov.,与Ch.sochiiTobias1986相似,但新种雌性腹部端部黑色(后者棕色);触角22节,基部10节黄色(后者25节,基节黄红色);翅痣棕色,无红色边缘(后者有红色边缘);腹甲扁平,向端部不增厚(后者腹甲下方稍折入);1中国新纪录:华美甲腹茧蜂ChelonusdecorusMarshall1885.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二维斑点追踪成像(2D-STI)及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RT-3DE)评价AMI患者左心室收缩功能和各节段运动的同步性.方法 5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为病例组,30例正常体检者为对照组,应用CMQ软件获取各节段径向圆周应变及应变率曲线,然后转变为RT-3DE模式,得到17节段时间-体积曲线(VTC),并获得收缩功能以及非同步收缩参数.结果 1)与对照组相比,心肌梗死组3个水平所有节段径向应变值和圆周应变值均减低;2)心梗组患者Trs-SD,Tcs-SD,Trsr-SD,Tcsr-SD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3)与单支冠状动脉病变心梗组比较,多支冠状动脉病变心梗组LVEDV,LVESV显著增加,LVEF显著减小;4)病例组患者左室Tmsv17-SD,Tmsv17-Dif,Tmsv17-SD%,Tmsv17-Dif%均较对照组增大(P0.05).结论 RT-3DE和2D-STI可以准确地量化左室收缩功能,评价AMI患者左室运动的同步性,左室收缩功能障碍也影响收缩同步性.  相似文献   

6.
1病例患者,男,33岁,广州某高校教师。主诉:突发胸闷气促、四肢麻木2 h。在当地医务室测血压为70/40 mmHg(1 mmHg=0·133 kPa),查心电图(EKG)提示下壁心肌缺血转来我院。既往体健,有抽烟史18年(1~3包/d)。体查:体温36·2℃,脉搏70次/m in,呼吸28次/m in,血压110/60 mmHg,急性病容,呼吸促,双肺听诊无异常,心率70次/m in,律齐无杂音,腹部体查无异常。心电图检查示:STⅡ、Ⅲ、AVF、V4-V6下斜下移0·03~0·10 mV,心肌酶(CPK、AST、LDH)正常,胸片未见异常,彩色B超示降主动脉和腹主动脉未见夹层,心脏室壁运动正常。入院后按急性冠脉综合…  相似文献   

7.
为研究人体颈椎三节段混合手术后手术节段与相邻节段的运动规律,对7具人体颈椎标本先实施C4-C5前路人工椎间盘置换,再实施C3-C4和C5-C6两节段椎间盘切除术后颈前路植骨融合固定,利用材料力学试验机和非接触式光学测量系统测量各节段的运动信息,比较三节段混合组与完整组、单节段置换组的体外生物力学特性,分析三节段混合术与课题组前期三节段融合术(限制型、滑动型)运动保留能力。结果表明:三节段混合术保留生理活动度能力明显优于三节段融合术(无论限制型或滑动型固定板)。  相似文献   

8.
通过CT断层测量评估后柱重建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手术效果。观察2012年5月~2016年5月明确诊断为腰椎管狭窄症,并行后柱重建手术的30例患者的手术后的影像学效果,全部患者术前、术后行CT检查,运用CT图像处理软件将患者手术前后的椎管面积(CAC)、矢状径(APDC)、内切圆面积进行测量(ICA),并运用SPSS19.0进行统计分析。L3-4节段的CAC、APDC、CAC由术前的(147.76±5.00mm~2)、(13.14±0.70mm)、(78.75±3.77mm~2)改善到术后的(291.44±13.26mm)、(15.11±0.58mm~2)、(200.88±7.91mm);L4-5节段的CAC、APDC、CAC由术前的(150.86±5.62mm)、(12.85±0.71mm~2)、(91.35±3.39mm)改善到术后的(297.48±11.74mm)、(15.22±0.61mm~2)、(212.30±14.37mm);L5-S1节段的CAC、APDC、CAC由术前的(152.54±5.77mm)、(13.14±0.67mm~2)、(95.28±4.81mm)改善到术后的(305.56±10.27mm)、(15.90±1.05mm~2)、(220.94±12.01mm)。后柱重建治疗腰椎管狭窄症不仅能够解除患者的临床症状,而且影像学能给予科学的支持依据。  相似文献   

9.
目的:用超声检测小儿心内膜弹力纤维增生症(简称心弹)的心内结构及心功能改变并探讨其临床价值。方法:心弹患儿22例,年龄50d~22个月,平均(7.8±3)个月。根据左室大小分为扩张组和缩窄组,另设年龄、性别、身高、体重一致的正常儿童22例作对照组。应用超声测量心脏房室的大小,心肌、心内膜的厚度及运动,各瓣膜血流频谱参数及心功能指标。结果:心弹患儿左室心内膜明显增厚呈区域性分布且回声增强;左心收缩、舒张功能减低。扩张组多见(18例,占81 8%);缩窄组少见(4例,占18 2%)。结论:心弹有特征性超声表现,心内膜不均匀增厚并反射增强对心弹的诊断更为有利。  相似文献   

10.
刘向东  李阳 《河南科学》2014,(5):730-733
通过建立大鼠下坡跑运动损伤模型,研究一次力竭性离心运动后不同时刻大鼠血清CK从亚细胞水平探讨一次力竭性离心运动后,骨骼肌超微结构损伤发生的机制,为运动训练和大众健身提供理论依据.将雄性SD大鼠48只随机分为6组(每组8只):安静对照组(C),运动后24h组(E2),运动后即刻组(E0),运动后48h组(E3),运动后12 h组(E1),运动后72 h组(E4),以速度16 m/min,坡度-16°进行跑台运动,运动100 min后,休息5 min,然后再运动100 min.在不同时刻观察大鼠血清CK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运动后即刻血清CK活性(2 035.42±426.49 U/L)与对照组血清CK活性(293.66±76.07 U/L)相比,非常显著的增高(P0.01),达到了峰值,而后逐渐恢复,运动后72 h组血清CK活性(425.51±143.34 U/L)与即刻组血清CK活性相比已显著恢复(P0.01),与对照组相比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没有完全恢复到安静时水平.一次力竭性离心运动后即刻大鼠血清CK活性显著增高,而后逐渐恢复,运动后72h接近正常,血清CK活性的变化能够反映运动后骨骼肌超微结构损伤的状况.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血浆N末端脑利钠肽(NT-proBNP)水平和心脏超声功能参数在评估临床心功能分级中的价值.方法选取慢性心力衰竭患者106例,入院次日清晨抽取患者空腹肘静脉血,采用酶联免疫法检测血浆NTproBNP水平,并对患者进行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心功能分级评定,之后进行心脏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结果血浆NT-proBNP水平与心功能分级之间呈明显正相关(P0.01);左心室短轴缩短率、左心射血分数与心功能分级之间呈明显负相关(P0.01);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与心功能分级之间呈明显正相关(P0.01);不同心功能分级之间血浆NT-proBNP水平、各心脏超声功能参数均存在明显差异(P0.01);其中,心功能Ⅰ级和Ⅱ级,Ⅲ级和Ⅳ级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Ⅲ级与Ⅰ级、Ⅱ级,Ⅳ级与Ⅰ级、Ⅱ级之间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NT-proBNP联合心脏超声检查对不同心功能分级的诊断特异性和敏感性明显高于血浆NT-proBNP水平、心脏超声检查,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浆NT-proBNP水平联合心脏超声功能参数能够客观准确地判断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心功能情况,有助于指导临床对该类患者的治疗及判断预后.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定量组织速度成像技术评价大白兔左室肥厚模型左室舒张功能的可行性.方法 40只大白兔分别给予假手术、主动脉缩窄和主动脉缩窄 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干预,于术后4周和8周应用传统的超声心动图方法和定量组织速度成像(QTVI)技术检测不同处理家兔的心脏,测量常用心功能参数,于心尖四腔切面记录二尖瓣口血流频谱,记录心尖四腔切面的定量组织速度成像图像,脱机分析左室侧壁所对应的二尖瓣瓣环处的舒张早期峰值速度(Ve)和左房收缩期峰值速度(Va),并计算Ve/Va.结果左室肥厚组实验8周时,室壁增厚,左室舒张末内径增大,左室心肌重量增加,与假手术组同期和本组4周相比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伊贝沙坦组实验8周时左室心肌重量与左室肥厚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左室肥厚组Ve/Va与假手术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伊贝沙坦组Ve/Va与左室肥厚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与假手术组比较无差异.结论定量组织速度成像技术能够定量评价大白兔左室舒张功能,比传统方法提供更多的信息.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应变率评价大白兔左室肥厚模型左室局部舒张功能的可行性.方法 40只大白兔分别给予假手术、主动脉缩窄和主动脉缩窄 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干预,于4周和8周进行心脏超声检查,测量常用心功能参数,于心尖四腔切面记录二尖瓣口血流频谱,记录心尖四腔切面的定量组织速度成像图像,脱机分析后室间隔基底部舒张早期峰值应变(SRe)和左房收缩期峰值应变(SRa),并计算SRe/SRa.结果 左室肥厚组实验8周时,室壁增厚,左室舒张末内径增大,左室心肌重量增加,与假手术组同期和本组4周相比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伊贝沙坦组实验8周时左室心肌重量与左室肥厚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左室肥厚组SRe/SRa与假手术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伊贝沙坦组Ve/Va小于1的大白兔数量明显少于左室肥厚组.结论 应变率曲线能够直观反映大白兔局部心肌舒张功能状况,是评价动物模型左室局部舒张功能的较好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辅助治疗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合并左主干病变患者的近期和远期疗效.方法选取225例经冠脉造影证实为左主干病变STEMI患者,根据左主干病变和患者病情决定是否行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分为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组89例、非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组136例;每组再分为2个亚组,PCI组和药物治疗组.比较各组近期和远期的治疗效果、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组患者的发病时间、左室舒张末期内径以及KillipⅢ~Ⅳ级、心源性休克、室性心律失常、急性肺水肿的比例明显高于非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组患者,左室射血分数明显低于非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组患者,以上差异均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组患者病变狭窄程度、中度以上钙化率、合并2支或3支血管病变率均明显高于非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组患者(P0.05).PCI手术即刻成功率100%,平均每例患者植入支架(2.3±0.9)枚.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组轻微出血发生率为14.6%,高于非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组的6.6%(P0.05);大出血发生率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组住院期间死亡率明显低于非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组,PCI治疗组死亡率明显低于药物治疗组(P0.01);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联合PCI治疗后患者死亡率明显低于其他各组(P0.01).结论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辅助治疗STEMI合并左主干病变可有效降低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提高患者近期和远期生存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 通过研究不同程度缩窄腹主动脉对Wistar大鼠心脏功能的影响,建立大鼠心衰模型。方法 将Wistar 大鼠随机分成3组,A组为假手术组,B组缩窄腹主动脉直径至0. 45 mm,C组缩窄腹主动脉直径至0. 7 mm,术后观察大鼠生存情况、精神状态等一般情况,在4周和8周分别应用超声心动图检测舒张末期室间隔厚度(IVSd)、舒张 末期左室后壁厚度(LVPWd)、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Ds)和射血分数(LVEF),并取 标本测量左心室质量指数LVWI、心/体比、肺/体比,评价心功能的变化。结果 术后A组存活率为100%、B组存活率为55%、C组存活率为70%>;4周时B组IVSD、LVPWd、LVEDd、LVEDs、LVEF与A组和C组均有显著差异(P 0. 05)。8周时B、C两 组IVSD、LVPWd、LVEDd、LVEDs、LVEF与A组相比差异显著(P <0. 05) ;8周时LVWI、心/体比、肺/体比B组和C 组分别与A组相比均有极显著差异(P<0.01),C组与B组相比LVWI、心/体比有显著差异(P <0. 05),肺/体比差 异极显著(P<0.01)。结论 腹主动脉缩窄至直径0. 45 mm比缩窄至0. 7 mm心衰成模所需时间短,成模效率高, 是建立大鼠心衰模型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16.
采用自身对照开放试验方法,观察了苯那普利对38例原发性高血压患的治疗效果及对左室舒张功能的影响。药物用量为10mg,每日1次,共6周。显效30例(78.94%),有效5例(13.15%),总有效率为92.1%。经6周治疗后,收缩压及舒张压分别平均下降了4.03kPa及2.45kPa(P〈0.01)。其中26例治疗前后作超声多普勒检查,显示治疗后心脏负荷明显下降,左室肥厚减轻,舒张功能得以改善。表  相似文献   

17.
摘要:目的 研 究 血 管 内 皮 生 长 因 子 ( 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VEGF ) 结 合 可 降 解 壳 聚 糖 ( degradablechitosan,DC)对心肌梗塞大鼠的治疗作用。 方法 将 32 只 SD 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VEGF 组和 VEGF+ DC 组,每组 8 只。 4 组大鼠均采用结扎冠状动脉左前降支的方法进行造模,其中假手术组只穿线不结扎。 造模后, 向模型组大鼠心肌注射 100 μL 生理盐水,VEGF 组大鼠于同一位置注射同体积 VEGF 溶液,VEGF+DC 组大鼠注射 VEGF+DC 溶液。 造模 4 周 后,对 所 有 实 验 大 鼠 进 行 超 声 心 功 能 检 测,考 察 左 心 室 收 缩 期 及 舒 张 期 前 壁 厚 度( LVAW;s 和 LVAW;d) 、左心室收缩期及舒张期内径( LVID;s 和 LVID;d) 、左心室收缩期及舒张期容积( LV Vol;s 和 LV Vol;d) 、左室射血分数( EF% )及短轴缩短率( FS% ) ,血流动力学考察左室舒张末压( EDP ) 和等容收缩期及 舒张期左心室内压力上升最大速率( + dp / dt 和 - dp / dt) ,计算左心室指数( LVM / BW) 并对心肌进行苏木素-伊红 ( HE)染色观察各组实验大鼠心肌病理变化。 结果 VEGF 组和 VEGF+DC 组大鼠的心肌梗塞均得到有效改善,其 中 VEGF+DC 组的改善作用更加显著。 结论 VEGF 结合 DC 对心肌梗塞大鼠的心功能具有改善作用,具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8.
OBJECTIVE: Myocardial infarction (MI) is the main cause of heart failure, but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extent of MI and cardiac function has not been clearly determined. The present study was undertaken to investigate early changes in the electrocardiogram associated with infarct size and cardiac function after MI. METHODS: MI was induced by ligating the left anterior descending coronary artery in rats. Electrocardiograms, echocardiographs and hemodynamic parameters were assessed and myocardial infarct size was measured from mid-transverse sections stained with Masson's trichrome. RESULTS: The sum of pathological Q wave amplitudes was strongly correlated with myocardial infarct size (r = 0.920, P < 0.0001), 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 (r = -0.868, P < 0.0001) and left ventricular end diastolic pressure (r = 0.835, P < 0.0004). Furthermore, there was close relationship between MI size and cardiac function as assessed by 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 (r = -0.913, P < 0.0001) and left ventricular end diastolic pressure (r = 0.893, P < 0.0001). CONCLUSION: The sum of pathological Q wave amplitudes after MI can be used to estimate the extent of MI as well as cardiac function.  相似文献   

19.
探讨前列地尔防治急性心肌梗死后左室重构的临床效果. 同期选取2010 年6 月-2015 年12 月于同济医院住院治疗的73 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 将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和前列地尔治疗组, 两组患者均采用冠心病常规治疗方法进行治疗, 包括休息、吸氧、调脂、扩冠、双联抗血小板等对症支持治疗. 前列地尔组在上述治疗基础上增加前列地尔注射液治疗, 10 μg 前列地尔注射液加入0.9% 氯化钠注射液10 mL 静脉推注, 1 次/d.连续治疗7 d. 治疗28 d 后, 常规治疗组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eft ventricular end-diastolic dimension, LVDd)、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eft ventricular end-systolic dimension, LVDs)、室间隔厚度(interventricular septal thickness, IVST)、左室后壁舒张末期厚度(left ventricular posterior wall end-diastolic, LVPWd)、射血分数(ejection fraction, EF)、E峰/A峰比值较治疗3 d 后无显著改善(P >0.05); 前列地尔组在治疗28 d 后与治疗3 d 后相比, LVDd, LVDs, E 峰/A 峰比值有明显减小, EF 值明显升高(均达到P <0.05), IVST 与LVPWd 变化不明显. 前列地尔在短期内对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功能有改善作用, 对左室重构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20.
目的 研究内质网应激对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大鼠心肌组织的作用。方法 结扎大鼠左冠状动脉前降支建立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心衰)模型,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手术组术后2周组、4周组、6周组和8周组,测量各组大鼠的血流动力学指标,用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各组大鼠的内质网分子伴侣GRP78蛋白,内质网应激相关凋亡蛋白CHOP、Caspase-12、Caspase-3、Bcl-2在心肌组织中的表达量。结果 与假手术组相比较,手术组大鼠左室收缩压(LVSP)、左室压最大上升和下降速率(±dp/dt max)明显低于假手术组(P≤0.05 或 P≤0.01);左室舒张末压(LVEDP)则高于假手术组(P≤0.05)。手术组大鼠心肌组织中GRP78、CHOP、Caspase-12、Caspase-3的表达量随术后饲养时间的增长而增高(P<0.05或P≤0.01),且表达量与术后饲养时间呈正相关(P≤0.01);心肌组织中Bcl-2的表达量随术后饲养时间的增长逐渐降低(P≤0.01),表达量与术后饲养时间呈负相关(P≤0.01)。结论 内质网应激激活了相关的细胞凋亡通路,使得心肌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