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8 毫秒
1.
在心理咨询与治疗领域,人性观是最值得探讨的课题。咨询过程中,咨询者所持的人性观直接决定咨访双方的地位与咨询的模式。本文分析和探讨了当前最有影响的几大咨询流派的人性观,及基于不同的人性观对咨访关系本身认识和处理,以使心理咨询工作者能站在客观的角度,对咨访关系有一个更全面的认识。  相似文献   

2.
人性观是对人的本性的认识,是心理咨询理论和实践的重要基础。从人性观的角度,德育工作与心理咨询可以找到整合点。  相似文献   

3.
异常心理是指影响人的正常学习、生活和工作的异样或病态的心理与行为表现。各流派基于对人的本性的不同立场而对异常心理有不同的观点。对此进行梳理、分析,比较,对于我们深刻认识异常心理观的发展和变化,把握心理咨询与治疗方向,提高心理咨询与治疗的有效性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汪瑜 《科技信息》2010,(30):101-101,103
人性观是极其复杂的概念,从古至今,无论哲学家、教育家还是心理学家都对人性观进行了探讨。本文首先介绍了心理学家对人性观的定义,并且介绍了心理学三个不同流派对人性观的理解,最后综述了国内外从心理学的角度对人性观与人格和社会认知关系所进行的研究。  相似文献   

5.
精神分析和人本主义两大学派的人性观是有着很大的差异。人性观是对人的本性的基本看法和观点。人性观不同,在此基础上形成的理论和实践也不相同。本文就这两大学派的人性观及治疗模式进行了比较,并且探讨了其对社会工作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人本主义心理学家罗杰斯倡导的来访者中心疗法以不判断、不指导、不主动的价值中立为核心原则,以现象学为哲学基础,以人性观和自我论为理论基础,在心理咨询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价值中立原则的合理性在心理咨询的实践中得到了很好的验证,但是并非每个咨询流派都承认和使用它。在心理咨询中,价值中立还是价值参与是咨询者不可回避的问题,消除对价值中立原则的认识误区、对其进行本土化也是其更适合我国心理咨询的必经之路。  相似文献   

7.
人性关乎人的本质及发展等重大问题,是其他学科的根基所在.对人性的探究自古至今从未间断,形成了诸多流派,但多囿于善恶二元道德评价体系之中.比较而言,以中国为代表的东方人性学说侧重对人性本体的研究,最终发展为独特的“体用不二”人性哲学体系;西方人性学说侧重于相论的研究,而对人性本体的研究相对不足.因此,跳出传统的人性二元框架的束缚,从“体”、“相”、“用”三界说的角度对人性进行系统考察,乃是研究人性的崭新路向.在此基础上构建的人性哲学体系,亦即人性动态一元论,能有效的弥补东西方人性学说的不足,更合乎人性本身和指引社会实践.  相似文献   

8.
“人的文学”是公认的中国新文学运动的两大中心理论之一,周作人是该理论的代表人物之一。周作人从达尔文进化论出发,将“人”定义为“从动物中进化而来的”,人性等于“神性 兽性”;他的人道主义就是代表“神性”的博爱型人道主义与出于“兽性”的个人主义的结合,人道主义文学是“人”的文学”。由于对自由主义的坚定信念并加以对尼采学说的扬弃,周作人坚持自由与宽容;随着他更多的返回传统和对古希腊、日本人对自然与美的热爱之情的向往,周作人倡导生活艺术化,其文学观也随之更突出人的“文学”。周作人的“人的文学”观是身兼启蒙者与文学家的周作人在特定时空里融合启蒙主义和审美主义的文学观。  相似文献   

9.
学术界普遍认为 :泰罗的科学管理是以纯粹的“古典经济人”为其人性假设。这种看法其实是对泰罗的误解。泰罗的“经济人”假设体现了物质刺激与精神刺激 ,外在刺激与内在刺激的结合 ;制度管理与文化管理 ,刚性管理与柔性管理的统一 ;硬环境与软环境 ,有形环境与无形环境的融合 ,蕴含了丰富的“社会人”、“自我实现人”的思想 ,本质上已区别于以往时代的“古典经济人” ,成为“新经济人”。  相似文献   

10.
人性假设与企业人力资源管理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人性假设是许多社会科学领域研究的出发点 ,企业也常常从自己的人性假设出发形成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理念。基于不同的人性假设 ,中国古代哲学、近现代西方经济学和管理学分别提出了对社会治理和企业治理的看法。在总结与分析的基础上 ,我们提出一种“混沌人”的假设。  相似文献   

11.
人性观与行为决定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于人类行为的决定因素绝大多数人会从人自身,即人性中寻找。然而人们对人性的理解却有很大的不同,为此形成了不同的行为决定论。其中生物决定论认为生物性是人的根本属性,人的行为由人的生物性决定;文化决定论认为文化是人的根本属性,人的行为由人的文化性决定。这两种人性观均未完整地认识人性的内涵,两种行为决定论均是不正确的行为决定论,实际上人性由各种人性因素构成,人的行为是它们共同决定的。  相似文献   

12.
唐慧琳 《科技信息》2010,(1):376-377,172
精神分析、人本主义是心理学发展中的两大流派,它们有关心理治疗的理论在现代心理治疗领域中颇具代表性和影响力。该文从它们对人性的看法出发,简要介绍其治疗原理和方法,以期对现代心理治疗的发展历程有一清晰的认识和把握,并对心理治疗的发展前景作出展望。  相似文献   

13.
霍布斯对人的基本看法是,人是利己主义的动物。这种看法的得出,首先是其机械唯物主义哲学内在逻辑发展的结果;同时,霍布斯在研究人时还用到了心理学的内省法对人进行了经验的观察;最后,哈维的解剖学也影响了霍布斯对人性的考察。  相似文献   

14.
中国水利工作的新理念--人与自然和谐共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水利工作的根本性质、中国水利建设的类型和发展历程指出了人与自然的关系是水利工作中最为本质的问题.在总结新中国成立以后水利工作所取得的成绩以及面临的问题的基础上.指出应从人与自然的关系上探索水利工作前进的方向,并从4个方面进行论述.在阐述对人与自然关系的各种不同认识时指出两种极端认识,提出人与自然和谐共处作为中国水利工作的新理念。  相似文献   

15.
发展观的演变与思维方式的变革紧密联系在一起。当代发展观实现了从传统发展观到可持续发展观的转变,这一转变其实质是人类在思考发展问题上由线性思维走向非线性思维。在思维方式上,科学发展观超越了传统发展观的线性思维特征,提出了如何运用非线性思维来把握社会发展的基本观点,发展思维的变革集中体现了科学发展观对传统发展观的创新。  相似文献   

16.
传统观点认为孟子人性观是先验人性观。这种人性观点混淆了问题的发生学意义和本质意义。从胡塞尔现象学的超越论观点来看,孟子人性观既不是先验人性观,也没有孤立于经验领域而和现实世界绝对对立,而是一种超越实在领域的、关于现实的人的超越人性观。  相似文献   

17.
人类自然情结与人居环境设计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系统地研究了人类自然情结产生的生物学、生态学、环境学、心理学、人类学、社会学根源,提出自然情结具有永恒性的特点。根据对人类自然情结产生及现代人居环境的影响不同,把自然因素划分为核心要素和外围要素,把人居环境分为核心空间和外围空间。核心空间包括城市、社区(城镇)和建筑三个层次,对人类的综合作用最大,又称为人性空间,且其中的核心要素往往是可设计的,必须给予高度的重视。最后,提出人居环境基本人性法则。  相似文献   

18.
高等师范院校数学系的大学生毕业后要从事数学教师这个职业,所以高等师范院校大学生的数学观不仅对自身有影响,而且还对我国的教育事业产生着深远的影响.调查研究表明,高等师范院校数学系大学生普遍持有的是一种动态的数学观,对数学有比较广义的认识,认为数学在社会生活中起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近代知识论真理观从主客体对立的角度出发,将认识者与认识对象之间的某种契合关系定义为真理,结果使真理排除了人性,远离了人们的日常生活。马克思主义哲学立足于实践考察人的认识活动,主张用实践的思维方式,从社会生活的雏度来解决真理问题,使真理具有了现实性的力量,成为人们社会生活中一种重要的实践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