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彭静  郭勇君 《科技信息》2012,(33):387+409-387,409
随着城市人口老龄化速度的加快,老年人生活质量的高低已经引起广大民众的关注。本文通过对老年人生理、心理、社会角色的转变和行为活动等特征的分析,总结出老年人对公园绿地活动空间的特殊需求,进而提出不同类型的老年人活动空间应设计的内容和要求。  相似文献   

2.
老年人作为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生理和心理方面都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因此,老年人住宅建设须考虑规划设计、室内设计和物业管理等方面的诸多因素.  相似文献   

3.
针对当前居住区公园绿地规划设计中存在的单一配置模式问题,分析了复合式公园绿地植物设计目标,阐述了复合式公园绿地植物层次构成,并相应地提出了满足生态、景观和生物多样性的复合式公园绿地植物配置设计模式。  相似文献   

4.
北京地区老年人口日常活动的时空特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北京老年人日常活动分为早晨锻炼、日间休闲和傍晚散步等三个阶段,日常活动的空间区域有公园、绿地和社区等.为了保障老年人日常活动,建议老年人调整晨练时间,充分利用社区环境,对公园的活动空间进行合理安排.  相似文献   

5.
社会经济的发展,改变了人们的生活节奏,也改变了人们对公园这一休闲场所的认识和要求;城市的发展,生态问题的日益突出,各种类型的城市休闲场所的增多和市场经济条件等,都给公园绿地的规划设计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本文分析了这样一些改变之后,提出了现代公园绿地设计中应该遵循的一些新原则  相似文献   

6.
杨亚璪  廖丁铃 《科学技术与工程》2023,23(24):10487-10497
老年人公园绿地可达性的评价,能够有效衡量老年人出行需求与公园绿地供给之间的关系,提高城市公共设施服务水平并增大老年人生活的幸福指数。以老年人出行方式选择行为和公园绿地固有属性确定的出行选择概率,得到基于选择概率的两步移动搜索法(Two-step floating catchment area method based on selection probability,SP2SFCA),用于评估老年人公园绿地的可达性。以重庆市渝北区为例,用ArcGIS进行插值分析与叠加分析,确定公园绿地可达性的分布差异与重点改善区域,计算老年人公园绿地的空间可达性。结果表明:与两步移动搜索法相比,SP2SFCA更具合理性与适配性,尤其是在评价高可达性区域内部差异和边界区域的可达性计算中具有更高的敏感性。由SP2SFCA计算得到的可达性,增长率最高达到3 127.17%,降低率最高达到97.03%;可达性极差的区域由0.48%提高至6.27%,极好的区域由48.92%降低至35.42%;低人口密度高可达性区域占比约14%,高人口密度低可达性区域占比约21%。SP2SFCA能够分析城市公园绿地资源的供给分布,为保障老年人生活与城市公园绿地分布格局提供了优化建议。  相似文献   

7.
为探究与公园绿地最佳功能发挥相适宜的最优化设施结构,以徐州市不同功能区的三类公园绿地为研究对象,依据"十一"黄金周期间的调查数据,利用简单相关分析和灰色关联度方法对公园绿地的设施结构与利用情况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徐州市不同类型公园绿地设施结构、主要服务人群、利用时间和所提供的休憩功能等有所差异,组成设施结构与休憩功能...  相似文献   

8.
以广州市海珠区洲头咀公园为例,着重调查了公园活动人数、人员的组成结构、活动时间与行为类型以及对场地设施的分析,思考了城市街头绿地的新发展,并提出对现有绿地规划设计的修改对策.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老年人生理、心理及活动特点的分析,并且结合重庆山地地形的特点,对重庆几个老人密集的公园、广场、居住区的调研,总结出为老年人设计户外活动空间的原则,进而提出老年人户外活动空间应设计的内容、要求及应注意的问题,以求尽量减小地形、气候等条件对老年人户外活动造成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公共绿地空间的配置影响城市人居生活质量.该文以武汉市中心城区公园绿地为研究对象,运用GIS空间分析与语义分析方法,探究以公园绿地为代表的城市社区公共空间的可达性与应对公共卫生事件的优化路径.研究表明:1)武汉市中心城区公园绿地空间呈现沿长江对称集聚分布,且呈现汉阳、武昌双核布局模式,各级公园绿地空间分布均垂直于长江走向.2)武汉市中心城区公园绿地布局形式以自然为基底,凸显了山水公园的特征.3)社区尺度下,基于步行出行方式武汉市中心城区公园绿地的可达性呈现沿江向内陆圈层式递减规律,并以地铁出行方式有效补充公园绿地整体可达性.应通过下移公园绿地布局尺度,发挥公园多元功能性助力韧性社区建设;从主题、空间、媒介等方面打造体现地方文化的公共绿地,推动公园绿地的文化转向;适时对接居民需求,将公园绿地空间打造成“可情感表达”“可感知体验”“可社会交往”的公共空间.旨在丰富社区公共空间的研究类型和拓展城市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研究视域.  相似文献   

11.
将高密度城市发展中常被忽视的边角地微型公园化,是提高城市品质的重要手段.在当今人口老龄化加剧、慢性病发病率增高的时代,建设微型公园也是促进老年人参与体力活动,建设健康城市的重要途径之一.以重庆市9个微型体育文化公园为研究对象,在对公园建成环境和老年人体力活动现状调查的基础上,采用相关分析和核密度分析等方法,对公园建成环境进行定量与定性分析.结果显示,在环境要素上,座椅密度、器械密度和商业设施对老年人体力活动具有支持作用;从活动空间看,体力活动更多发生在硬质活动场地,其余依次为球类场地、健身器械场地、儿童活动场地和商业设施场地.在此基础上,为促进老年人参与体力活动,促使更多中高强度体力活动的发生,对微型体育文化公园的规划设计提出了优化建议.  相似文献   

12.
徐州市公园绿地景观结构与格局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采用Quick Bird-2卫星图像分析了徐州市区公园绿地的景观结构和格局,结果表明:徐州市区公园绿地景观类型结构与布局不尽合理,斑块聚集度高、分维教低,不同区之间的公园绿地景观结构特征差异明显。应根据合理服务半径均匀布局的原则建设公园绿地,增加景观分布均匀度,丰富绿地景观多样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社区生活圈是居民日常生活接触最密切的空间单元。评估生活圈内公园绿地的暴露水平,能够精准刻画居民与公共绿色资源日常交互场景,识别公园绿地服务盲点。【方法】选取南京市中心城区为实证案例,首先通过Isochrone应用程序编程接口(API)计算居住小区15 min步行等时圈,以此作为社区生活圈的划定依据;其次构建了一个涵盖数量、面积、距离和质量的系统性暴露水平测度体系来评估圈内公园绿地暴露度;最后,采用区位熵指数和Getis-Ord Gi*指数分析公园绿地暴露度和人口之间的供需空间匹配度,以及公园绿地暴露冷点-热点居住小区的空间聚类分布。【结果】(1)南京城区居住小区的公园绿地暴露度存在空间分布不均衡性,城区内近一半的居住小区分布在公园绿地暴露的盲点(20.12%)和冷点(25.63%)区域;(2)区位熵指数表明研究区域内公园绿地暴露度与人口之间的空间匹配度失衡;(3)公园绿地暴露度呈现了显著的“圈层”结构聚类状态。【结论】研究成果可为细化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促进公园绿地科学合理的配置提供理论和实践支撑。  相似文献   

14.
徐州市城区公园绿地系统景观结构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城市公园绿地是最能体现城市绿地各项功能的绿地类型.在地理信息系统Map/info技术的支持下,采用景观多样性、优势度、均匀度和破碎度等景观生态学指标,对江苏省徐州市三环路内城市公园绿地系统的景观结构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表明,徐州市三环路内公园绿地景观总量少;景观多样性偏低;公园绿地以大面积的自然景观类型为主;公园绿地总体分布不均匀,呈“内高外低”、“北高南低”之势.在徐州市三环路内各区的公园绿地布局中,泉山区的综合评价结果最好,云龙区和鼓楼区次之,九里区最差.  相似文献   

15.
运用景观生态学思想对长春市伊通河西岸狭长地段进行绿地景观生态规划设计,在现状调查分析的基础上,确定了3个景观单元和5个功能分区;提出了规划目标、原则;给出了伊通河西公园总体规划构想,力求为城市绿地开发建设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6.
防灾公园的"平灾结合"规划设计思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城市公园游憩设施和防灾设施的“平灾结合“是防灾公园的重要设计思想,确保一个公园具有一般公园和防灾公园的双重功能。探讨了避难所与公园广场、绿地,公园入口形态与外围形态,抗震减灾用水设施与水景设施,厕所,公园树木与防火树林带,广播设施、通信设施、发电设施、照明设施诸方面的“平灾结合“规划设计思想。  相似文献   

17.
防灾公园的"平灾结合"规划设计思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城市公园游憩设施和防灾设施的"平灾结合"是防灾公园的重要设计思想,确保一个公园具有一般公园和防灾公园的双重功能。探讨了避难所与公园广场、绿地,公园入口形态与外围形态,抗震减灾用水设施与水景设施,厕所,公园树木与防火树林带,广播设施、通信设施、发电设施、照明设施诸方面的"平灾结合"规划设计思想。  相似文献   

18.
曾庆 《科技信息》2011,(23):I0366-I0366,I0275
随着中国进入老龄化社会。为老年人设计适宜的户外活动环境,成为当今城市社区发展的关键,本文通过对老年人的生理、心理和所处社会环境进行分析,对老年人的户外活动进行分类,总结老年人户外活动空间的设计原则.进而提出老年人户外活动空间设计的内容与方法。  相似文献   

19.
对老年人生理、心理和角色特征的分析发现,空间尺度、可达性、微气候、空间类型、兴趣中心和空间边界是城市公园坐憩空间适老性设计的主要评价因子。厦门中山公园的实证研究,在验证坐憩空间适老性评价因子准确性的基础上,进一步表明,老年使用者多偏爱可达性好、微气候适宜、空间尺度可控、存在明显兴趣中心的向心性坐憩空间,公园管理部门可据此完善坐憩空间,以创造生机盎然、整洁和谐的适老性公园坐憩环境。  相似文献   

20.
老年友好视角下旧城区公园绿地步行可达性评价与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福州市旧城区公园绿地为研究对象,基于老年友好的视角,结合城市公园绿地斑块、街道人口分布、道路网等基础数据和网络开放数据等多源数据,构建数学模型,采用GIS网络分析方法,通过选取与老年人实际出行方式更接近的慢行系统步行可达时间和基于老年人群服务人口的步行可达性2个指标,对公园绿地的步行可达性进行评价.结果表明,总体上现阶段公园绿地的可达时间约为11 min,略长于建设导则要求,且可达性属一般水平;规划后步行可达时间缩短至6.8 min,可达性也有所改善;但仍有9个管理单元存在步行可达性较低,或存在现状控规方案未能有效提升其可达性的现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