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智利MG矿区位于安塔卡玛断裂南部,该断裂带发育大量的铁铜金多金属矿床,是智利重要的铁氧化物铜金矿成矿带。MG矿区Kiet(gd)单元岩体与成矿关系密切,该岩体主要由一套辉长岩-二长闪长岩组成。岩石化学成分显示,岩石具有高Al_2O_3(6.71%~19.63%)、高CaO(7.24%~11.54%、富Na(Na_2O/K_2O=0.99~3.21)、高Mg~#(40~58)、低K_2O(0.62%~2.24%)、低TiO_2(Ti O20.5%)和低P_2O_5(P2O50.1%)的特点。微量元素中大离子亲石元素Rb,Ba,Th,U元素相对富集,而高场强元素Ta,Nb,Zr,Fh呈明显亏损,δEu值介于0.71~1.15之间,具有轻微负铕异常;研究表明,该区岩浆演化过程中可能存在岩浆分异作用,但以平衡部分熔融作用为主。该区辉长岩-二长闪长岩形成于活动大陆边缘或岛弧环境,该区成岩、成矿作用与中生代太平洋板块的俯冲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
杜荒岭铜金矿是延边地区重要的浅成热液高硫化型矿床。对矿区内与成矿关系密切的中酸性岩石花岗闪长斑岩、石英闪长岩、花岗斑岩、花岗闪长岩进行主、微量地球化学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石英闪长岩、花岗闪长斑岩是俯冲板片提供的流体及熔体交代下地壳而形成的富集地幔源岩浆部分熔融的产物;花岗斑岩、花岗闪长岩是有俯冲沉积物贡献的俯冲洋壳部分熔融形成的埃达克质岩浆,在其上升过程中与俯冲板片提供的流体交代下地壳而形成的富集地幔源岩浆混合后派生的产物。具有埃达克质成因的花岗斑岩、花岗闪长岩是杜荒岭铜金矿床的成矿母岩。  相似文献   

3.
拉拉铁氧化物-铜-金-铀矿床成矿时代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国内外学者对拉拉铁氧化物-铜-金-铀矿床(IOCG)成矿时代研究认识尚存争议.运用Isoplot软件对矿区黄铁矿、黄铜矿放射性成因的异常铅同位素数据进行处理,得到Pb-Pb等时线年龄为954Ma,与辉钼矿Re-Os年龄928~1005Ma一致,这一年龄与矿床地质事实吻合,代表矿床形成时代,且说明铜、钼、铀为同一期矿化.结合同位素年龄资料及矿床地质特征分析认为:1700Ma左右河口群火山岩喷发沉积形成矿源层;1200Ma左右河口群地层伴随东川运动发生区域变质作用,形成磁铁矿和磷灰石;900~1000Ma伴随着Rodinia泛大陆拼贴事件,康滇地区发生晋宁运动,在变质热液作用下发生铜钼铀矿化;850Ma左右伴随着Rodinia泛大陆裂解事件,矿区地幔柱成因辉长岩浆上涌带来的巨大热量促使成矿元素进一步的活化、迁移、富集成矿.  相似文献   

4.
琼中古-中元古代变质基性火山岩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琼中斜长角闪(片麻)岩为变质的古-中元古代基性火山岩,属于高铝和低钛的高钾钙碱性玄武岩系.其LILE和LREE明显富集,HFSE相对亏损,具有典型岛弧玄武岩特征.微量元素、Sm-Nd同位素组成还揭示其岩浆源区偏离原始地幔,但未受成熟地壳物质的明显污染,是消减带上部地幔楔与俯冲洋壳析出的流体二元混合物部分熔融的产物.古-中元古宙时期,海南地块可能经历了由拉张到挤压的地球动力学转变,早期拉张阶段形成琼西洋脊型和过渡型拉斑玄武岩,中晚期强烈俯冲作用形成琼中岛弧高钾钙碱性玄武岩,该俯冲期与华南统一地块古-中元古宙板块俯冲时期相对应.  相似文献   

5.
对浙赣皖相邻区燕山期两类花岗岩的岩石学、地球化学及成矿元素研究发现,燕山早期岩体主要岩石类型为花岗闪长岩,岩石偏中性,成矿元素方面更富含Au、Ag、Cu、Mo、Ni等深源元素,研究区大部分铜金钼矿床都与其有关;燕山晚期岩体主要岩石类型是花岗(斑)岩,岩石偏酸性,成矿元素相对缺乏Au、Ag、Cu、Mo、Ni等深源元素,与之伴生的铜金钼矿床罕见。可见,花岗质侵入体与研究区的金、铜、钼等成矿作用密切相关。通过锆石Ce异常计算出的岩浆氧逸度结果显示,早期花岗质侵入体的氧逸度范围介于FMQ (铁橄榄石-磁铁矿-石英缓冲对)和MH (磁铁矿-赤铁矿缓冲对)之间,平均值为FMQ+2.7,氧逸度较高;晚期氧逸度小于FMQ,平均值为FMQ-1.1。因此,氧逸度对部分元素(如铜、金、钼)的成矿有重要影响,氧逸度高,更有利于形成铜、金、钼等矿床。由于锆石成分分析的普及,获得锆石中的稀土微量元素含量越来越便利,利用锆石成分来计算岩浆的氧逸度具有非常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6.
随着纳米技术的应用越发广泛,大量纳米粒子(NPs)进入到环境中,对环境和人类健康构成潜在风险。研究NPs与环境中普遍存在的铁(氢)氧化物的吸附过程和机制,对于理解NPs在环境中的迁移与转化具有重要意义。另一方面,在一些红土型金矿和卡林型金矿的氧化带中发现了以铁(氢)氧化物为载体的天然金纳米粒子(AuNPs),研究NPs与铁(氢)氧化物的相互作用,也可以为相关矿床中的天然NPs的成因提供一定参考。本研究以应用较为广泛的柠檬酸盐包覆的AuNPs为例,以赤铁矿、磁铁矿、针铁矿作为铁(氢)氧化物代表,研究在含柠檬酸盐体系中不同pH、离子强度(IS)下铁(氢)氧化物-AuNPs的吸附规律和作用机制。发现在酸性条件下(初始pH在4~6时),铁(氢)氧化物-AuNPs的吸附行为由静电作用力主导;在碱性条件下(初始pH在7~10时),不同铁(氢)氧化物对AuNPs的吸附行为有较大差异,赤铁矿、磁铁矿与AuNPs由于静电斥力几乎不发生吸附,但针铁矿与AuNPs发生了较为强烈的吸附作用。我们认为针铁矿的吸附差异可能是柠檬酸盐在碱性条件下发挥的促进作用以及针铁矿的结构羟基导致的。研究也表明,总体上IS的增加...  相似文献   

7.
云开造山带广泛出露的条带-眼球状(环斑)花岗质岩石及紫苏花岗岩岩石地球化学和离子探针(SHRIMP)定年的研究表明,绝大多数为强过铝(SP)高钾钙碱性-钙碱性花岗岩,并且是高温俯冲-碰撞后构造环境形成的强过铝(SP)高钾钙碱性-钙碱性花岗岩。高钾钙碱性条带状黑云二长花岗岩、眼球状(环斑)黑云二长花岗岩到钙碱性紫苏花岗闪长岩(闪长岩)和片麻状含榴黑云二长花岗岩形成时代逐渐变新,岩浆结晶锆石SHRIMP年龄由(465±10)Ma、(467±10)Ma变为(435±11)Ma、(413±8)Ma,侵入辉长岩的Sm-Nd矿物-岩石等时线年龄为(392±53)Ma,并主要形成于俯冲-碰撞转换为碰撞后底侵-伸展的构造环境,其中紫苏花岗闪长岩(闪长岩)和片麻状含榴黑云二长花岗岩具A型花岗岩地球化学特征,侵入辉长岩的形成则标志俯冲-碰撞造山作用的结束和大陆伸展作用环境的开始。条带-眼球状(环斑)花岗岩及紫苏花岗岩中尽管存在四堡期(格林威尔)造山事件的重要信息,但它们应代表加里东期扬子板块向华夏板块俯冲-碰撞后拆沉-底侵-伸展作用构造环境岩浆岩活动的产物,并且经历了印支期的挤压抬升和伸展揭顶作用。  相似文献   

8.
野马泉矿床位于柴达木盆地西南缘与青海祁漫塔格的结合部位,是青海省重要的铁多金属成矿区。采用LA-LCP-MS锆石U-Pb法测得矿区花岗闪长岩年龄为(220.53±0.69)Ma和(400.8±1.4)Ma,表明矿区成岩有两期,即加里东晚期和印支晚期。岩石地球化学分析结果显示,岩石明显具有富硅富钾铝过饱和的特点,属高钾钙碱性系列,其成因类型为I型花岗岩,源区经历了俯冲板块流体交代,为壳幔混合源区。岩石形成于东昆仑造山带的早古生代和晚古生代——早中生代这两期构造——岩浆旋回的末期,由碰撞挤压环境转向后碰撞的伸展环境,岩石具有良好的成矿性。野马泉铁多金属矿床的形成与两次构造——岩浆旋回末期的中酸性侵入岩密切相关,是两期成矿的结果。  相似文献   

9.
白银矿田火山岩构造环境的地球化学证据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白银矿田是我国著名的海相火山岩块状硫化物矿床,通常认为该火山岩是大陆裂谷环境的双峰式组合.新的地球化学数据表明,玄武岩属钙碱性系列,富集Th和轻稀土元素(LREE),亏损Ti和高场强元素(HFSE),Th/Nb比值高(0.9~1.3),εNd(T)值低(-1.2~+3.4),源于弱亏损的地幔源区,推测形成在成熟岛弧或具较薄陆壳基底的活动陆缘环境.流纹岩也为钙碱性,贫Ti,Nb,Sr和Yb;Th/Nb比值高(0.8~1.6);εNd(T)值高(>4);形成在洋内岛弧环境.玄武岩和流纹岩具有不同的地球化学性质、形成环境和时代,因此,不具备双峰式组合特征.  相似文献   

10.
东胜矿床是近几年来在鄂尔多斯盆地东北部发现的一个特大型铀矿床,对该矿床成矿作用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找矿价值.早期人们认为该铀矿床属层间氧化带型矿床,但经对资料的分析认为用层间氧化带的观点很难完全解释东胜铀矿床的成矿问题.利用遥感技术研究了矿床的区域成矿构造背景,发现本区存在一断隆构造,矿床处于该断隆构造的南缘.该断隆构造叠加在早期蚀源区-斜坡带成矿背景之上.在此基础上,结合前人研究成果,对古层间氧化带型铀矿进行了追溯,并探讨了断隆叠加与铀矿化形成的关系,提出断隆构造的发生、发展促进了东胜矿床成矿作用的演化.从断隆的隆升作用,构造-热事件作用和断隆边缘断裂的导通作用等方面,论述了断隆构造的叠加是东胜铀矿床叠合成矿的诱因.由于东胜铀矿床是断隆叠加成矿作用形成的铀矿床,因此,对这类矿床的勘查,不仅要重视沉积体系和氧化带的研究,还要重视构造和深部物质运移迹象的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