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3 毫秒
1.
海南现有各级各类保护区71处,总面积2.68*10^4km^2。其类型多样,景观奇丽,具有开展多种旅游的资源优势。该文分析了海南保护区的旅游资源,对其开发利用与保护提出了切实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采用鸣叫计数法和距离取样法,在海南霸王岭自然保护区,对海南山鹧鸪的种群密度进行了调查.2003年12月-2004年3月,在保护区东二保护站区域的天然林中记录到海南山鹧鸪的鸣叫个体8只,其种群密度为12只/km2.2006年12月-2007年1月,在该区域的原生林中记录到鸣叫个体20只,种群密度为9只/km2;在次生林记录到11只,其种群密度为6.5只/km2.2006年12月-2007年1月,采用距离取样法在原生林中遇见海南山鹧鸪个体33只,种群密度为9.3只/km2;次生林中遇见16只,种群密度为5.9只/km2.所有调查在人工林中都没有遇见海南山鹧鸪,也未记录到其呜叫个体.与10多年前的调查比较,海南山鹧鸪种群在次生林中明显增多.这与该地次生林的恢复和人为干扰减少以及次生林中食物较丰富有关.  相似文献   

3.
于2003年8月对海南东寨港国家级红树林自然保护区水污染状况进行了初步调查和分析.结果表明,罗牛山养猪场排污水为东寨港红树林自然保护区的水污染主要来源;对保护区内不同时期不同水域水样水污染生物学检测表明,罗牛河水体污染严重,而红树林湿地生态系统具有较强的污染后恢复的能力,因而影响相对较小;同时针对红树林保护区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关管理对策.  相似文献   

4.
C-Plan软件通过复杂的数理运算,结合地理信息系统(GIS),将不可替代性值显示在自然保护区域内,对自然保护区选址、保护区空缺分析和保护区功能区划分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
调查了海南师范大学师生对海南旅游数字博物馆的认知.主要结论为:1)被调查者认为数字博物馆与传统博物馆各有优缺点,两者可扬长避短,相互促进,共同发展,但数字博物馆不可能替代传统博物馆;2)被调查者对海南旅游数字博物馆在推广海南及文化方面非常满意,但认为海南旅游数字博物馆在提供个性化服务方面存在不足;3)大部分师生肯定了海南旅游数字博物馆在传播海南黎苗文化知识及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中的重要性.最后讨论了数字博物馆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保存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为了推动海南竞技体育的发展,为制定海南省竞技体育可持续发展战略提供参考,采用调查访问法和文献资料法对海南竞技体育深入研究,结果表明:海南的竞技体育发展水平在全国处于中下水平,仍处于小规模低水平发展阶段.只有根据海南有着发展竞技体育得天独厚的自然、气候条件,加大投入力度、加强后备人才的培养,海南竞技体育才会取得长足进步.  相似文献   

7.
通过实地调查和参考相关资料,对达赉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水生种子植物进行了科、属统计和区系分析.结果表明,达赉湖保护区范围内共有水生种子植物19科、26属、42种(其中有1变种),其中以挺水植物为主.该保护区水生种子植物属和种的分布区类型,都以世界广布类型和北温带分布类型最多,且多为群落中的优势种.可见,温带性质的属、种在保护区水生种子植物区系组成上占主导地位,这表明该区系具有明显的温带性质.  相似文献   

8.
海南少数民族体育旅游资源具有独特的黎、苗族特色风情.开发潜力巨大.本文根据现有文献资料,通过专家访谈和实证调查,对海南少数民族体育旅游的资源开发现状、旅游产品及发展战略进行了探讨,阐明了少数民族体育旅游开发的特征及原则,提出了海南发展民俗体育旅游的战略、规划和措施,以期为民俗体育旅游市场、旅游经济与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的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海南东北区中药资源及南药生产发展策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科学地调整海南农业生产区域布局和产业结构,依据海南东北区自然环境、农业生产条件和中药资源,规划出海南东北区南药生产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10.
信息化技术在保护区的运用,将彻底改变保护区落后的人工管理模式,实现保护区行政管理、资源保护、科学研究的智能化和智慧化,大力提升保护区的资源保护与科学研究水平。提出信息化技术为保护区管理带来的改变,以及信息化建设与运行维护中应注意的几点问题。  相似文献   

11.
本文对海南岛588种蝶类昆虫所属区系作了简要分析,结果表明,海南岛蝶类昆虫大多数种类属东洋区系,占总数的81.46%,若将有关东洋及东洋界跨区系种一并计算在内,则达99.83%,可见,海南岛蝶类属东洋范畴。又海南岛原与大陆相连,与相邻的广东大陆蝶类昆虫相似率较高,关系较为密切。作者还对海南岛蝶类在我国东部地区水平分布的北限作了分述。  相似文献   

12.
海南省珍稀濒危植物和重点保护野生植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基于《中国植物红皮书———稀有珍稀濒危植物》(第1册)和1999年由国务院批准的《国家重点野生植物名录》(第1批),经调查海南省共有珍稀濒危植物35科49属57种,蕨类植物1科1属1种,裸子植物5科7属10种,被子植物29科41属46种;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25科34属43种,其中蕨类植物4科5属10种,裸子植物3科4属6种,被子植物18科25属27种.海南共有国家级保护植物40科60属75种.  相似文献   

13.
国际上已把保护鸟类作为衡量一个国家科学文化水平和社会文明状况的标志之一 .该文介绍了国内外设立国鸟、省鸟的概况 ,并就国鸟、省鸟的评选意义、标准和程序 ,以及海南省鸟的设立等进行了探讨 .  相似文献   

14.
海南岛野生蔬菜资源植物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本文系作者等多年在海南岛各县市及山区进行植物采集、调查研究工作中的总结报告内容之一部分。文中主要论述:1、海南岛的自然地理条件及其野生蔬菜资源植物共计有76种(含变种),隶属于40个科,61个属;2、每种野生蔬菜资源植物的性状、生境、地理分布及食用部分、价值等的简述;3、合理开发利用与保护海南岛的野生蔬菜资源植物的建议。  相似文献   

15.
海南兴隆热带花园引种工作初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海南兴隆热带花园是一座新建的植物园,在1993~1997年间,进行了大规模的引种驯化工作。据不完全计,已引种植物愈800种,其中棕榈科植物愈200种,中国的珍稀濒危植物50种。  相似文献   

16.
海南蕨类植物资源及其开发利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调查和统计分析,海南岛蕨类植物有56科、140属、438种,其中有8个优势科.对海南岛蕨类植物科属种的区系地理成分进行分析得知,海南岛蕨类植物具有明显的热带性质,科的97.5%、属的92.5%、种的83.6%为热带分布类型.对海南岛蕨类植物的生态类型进行分析,它们分属于5个生态分布类型.并根据其用途,把海南蕨类植物分为观赏蕨类、药用蕨类、食用蕨类、工业用蕨类、手工业用蕨类等等.在以上研究的基础上,对海南岛蕨类植物资源的开发利用提出几点建议,如加强基础研究、加强资源的保护和宣传等等.  相似文献   

17.
2010-2011年,采用样点调查法,每月1次,对海南海口地区的3所高校海南大学、海南师范大学和海南医学院校园内的麻雀(Passer montanus)和其他鸟类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3所高校校园内的麻雀以海南大学最常见和最多(12只/km2),海南医学院也有一些分布(5只/km2),但海南师范大学校园没有发现麻雀.3所高校的优势鸟种均为暗绿绣眼鸟(Zosterps japoni cus)、白头鹎(Pycnonotus sinensis)和鹊鸲(Copsychus saularis).麻雀作为与人共居的鸟类,广泛分布于中国各地乡村和城镇,尤其每个城市的高校校园鸟类调查中均以麻雀为优势鸟种.在海口地区的3所高校校园,麻雀均不是优势鸟种,这也说明海南岛麻雀稀少、局部地区甚至消失的事实.而在海南岛有麻雀分布的背景下,海南师范大学校园没有发现麻雀活动这一现象实属罕见,其原因有待进一步调查.  相似文献   

18.
海南鹧鸪茶的民族植物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鹧鸪茶系大戟科野桐属植物,具有消炎、利胆、镇痛等多种药用功效和保健作用.它既是海南民间的一种重要药用植物,同时又是一种具有浓郁地方特色和民族特色的代茶饮料植物.文章从民族植物学的视角讨论了鹧鸪茶名称的由来、中药古籍中关于鹧鸪茶药用功效的描述以及海南鹧鸪茶的开发利用状况,指出了目前我国在鹧鸪茶的研发过程中尚存在的若干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9.
表文介绍海南叶下株属植物14种的资源分布、药用情况和开发现状.  相似文献   

20.
海南岛花卉产业发展迅速,并具备地理优势、人才优势、资源优势和其它一些方面的优势。在发展海南花卉产业中,应选择适栽对路的品种。文章推荐了应优先发展的切叶、切花和盆栽种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