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孩子仅仅接受学校教育是不够的,还必须接受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是教育的三个有机组成部分。家庭教育是教育孩子的起点,良好的家庭教育对孩子的健康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一切成功教育的幼芽就扎根在家庭之中,一切失败的教育,也往往与家庭教育有关.家庭、学校、社会是青少年接受教育的三大课堂,故家庭教育对青少年的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家庭教育是人们接受教育最早,教育内容最广泛,受教育影响最长久的场所.家庭教育对人的一生成长起着启蒙和奠基的作用,而父母是孩子成长的第一任老师,父母对孩子的影响是一辈子的,父母的人生观、价值观,很大程度上会影响孩子的人生观、价值观.因此,家长能否当好孩子任期最长的老师,对孩子的健康成长有着不可估量的影响.本文拟就温馨环境的创设、良好品格的培养、实践能力的锻炼等方面谈谈自己粗浅的家庭教育经验和方法.  相似文献   

4.
父母离异问题是现代儿童面临着的最严重最复杂的精神健康危机问题。如何教育、引导离异家庭子女,使其正常发展,顺利成材,便成为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新课题。在辅导离异家庭子女的心理问题时要遵循心理沟通、人格尊重和保密的原则,帮助学生正确看待父母的离异,应用合理宣泄和转移目标的策略,为这部分孩子树立学习的榜样,并积极与他们的父母沟通,以真正发挥学校教育的功能,有效疏通和解决他们的心理问题。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农村剩余劳动力大规模转移,导致了大批享受不到父母关爱、得不到学校良好教育的农民工“留守子女”这一特殊群体的出现。这些“留守子女”由于父母一方或双方外出打工,家庭教育缺失,使其在学习、心理方面出现了一系列问题。本文针对农村“留守子女”教育问题,分析了其产生的原因,并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6.
张仲生 《科技资讯》2009,(34):246-246
全社会都要努力营造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相互协调、配合的育人网络。家庭是教育孩子的第一课堂,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中具有特殊的重要作用。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个老师,家长的品德行为对子女的影响很大,具有导向作用。学校是对未成年人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主渠道、主阵地、主课堂,要着重解决好把德育工作摆在首位和贯穿全过程的问题。三方要在教育内容、目标上互相沟通,互相衔接,不留真空,充分发挥各自的教育优势。  相似文献   

7.
康文荣 《科技信息》2010,(18):I0252-I0252
在当前的社会背景下,农村教育正受到广泛关注,进入一个全新的发展时期。农村家庭作为农村孩子受教育的第一课堂,应发挥出特定的教育优势。但是,由于社会的发展,农村家庭中存在单亲家庭子女多,父母外出务工家庭子女多,独生子女多,不良家庭子女多的"四多"现象。这些家庭的子女大多缺少家庭的关爱,性格古怪,不与人交往,学习缺乏积极性、主动性。同时,正由于以上现象的存在,农村家庭教育出现真空现象,家长与学校沟通少。孩子与父母沟通少,造成教育失控,家庭教育名存实亡。再加上近年来农村家庭结构变迁,行成较多的单亲或离异家庭,这些家庭子女得不到亲情和关爱,直接影响其健康成长。农村家长教育观念落后,教育方法不正确或对子女期望值过高等原因严重阻碍农村教育的发展。家庭教育是子女成长的摇篮,是接受教育的第一场所,家庭教育对子女成长的作用是不可忽视的,为此,仅对农村家庭教育环境对孩子成长的影响作粗浅的分析,呼吁教育在一线的各位教师好各位家长对每一位学生多一份的关注多一份爱。  相似文献   

8.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对子女的教育担负着极为重要的责任。家庭教育的状况好坏很大程度上影响着青少年能否健康成长。当前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不少家庭对子女的教育存在不同程度的问题,有的还比较严重。必须努力改进家庭对子女的教育,促进青少年的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9.
现在很多家庭父母都要上班,没时间接送和照顾孩子,这个重任就落在爷爷奶奶或者姥姥姥爷的身上。隔辈家长自认为很“爱”孩子,殊不知这种隔代教育对孩子影响是十分不利的。会爱才是真爱,真爱需要学习!两代家长都要学习教育子女的科学方法,多开展三代人共同参与的活动,“抓一代,促两代,三代并进”。做到父母主动教育不包办、祖辈配合教育不越位,变单一式家庭教育为隔辈家长参与的复式家庭教育,形成学习型家庭教育的氛围。  相似文献   

10.
一家庭在社会中履行的最重要的职能之一就是对子女的教育.我国对于家庭教育有悠久历史.在古代的文化典籍中,有关“家训’和“慈幼’的著述法如烟海.新中国成立后,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一样,成为一个重要组成部份.近代科学研究表明:人的成长,社会环境(包括教育)起决定作用.家庭是人出生后接触的第一个社会环境,一个孩子从降生到走上社会有三分之二的时间是在家中度过的.自从人类出现家庭以来,父母和家庭在教育子女问题上负有不可推卸的社会责任,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说:“教育儿童是由家庭负责,或者也可以说是由父母负责.”…  相似文献   

11.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一切成功教育的幼芽就扎根在家庭之中,一切失败的教育,也往往与家庭教育有关。家庭、学校、社会是青少年接受教育的三大课堂,故家庭教育对青少年的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社会上的“问题少年”有着诸多不同的家庭背景,而“问题少年”的一部分孩子属于非亲生子女,他(她)们身上所表现出来的种种不良行为,多与家庭教育的失误有关,故非亲生子女的家庭教育应引起社会的高度关注,也是教育工作者需要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是现代国民教育的三个组成部分。这三者之间既相互区别,又相互关联。尤其是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为人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他们各自发挥不同的作用,很难相互替代。但相当长一段时间以来,大学生家庭教育功能弱化,很多家庭甚至单纯依赖学校,对子女在校表现不闻不问。这种家庭教育边缘化倾向已直接影响到大学生全面、健康成长。所以应继续发挥家庭教育作用,加强对子女在大学期间的教育,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塑造健全人格。  相似文献   

13.
社会环境及影响、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在一代人的教育中是相辅相成、互相制约、互相补充、互相作用的。笔者不想就这三条渠道的相互作用做全面的探讨,只想对家庭教育做一点研究。家庭教育在青少年世界观的形成、人格的培养、性格的趋向、思想品质的形成、知识的补充与巩固、身体的成长等方面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首先青少年的启蒙教育,最早起始于家庭,是由父母来进行的。其次,从青少年接受教育开始到中学阶段,每天都有近1/2的时间  相似文献   

14.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家庭是孩子的第一课堂;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的基础,学校教育是家庭教育的延伸;因此家庭教育在人的教育和发展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为了孩子更好的成长,家长学校这一组织应运而生架起了一座沟通的桥梁。而近年来,情商成为最热门,最有争议的一个话题。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我认为应更加充分利用家长学校,提高学生的情绪能力。  相似文献   

15.
现如今在素质教育的贯彻落实下,强化对幼儿进行多方面学前教育的力度已经成为一种主流的幼儿教育体系。许多幼儿在正式进入学校前都接受了或多或少的学前教育,学前教育中不仅包括幼儿在幼儿园的教育,同样也涵盖在家庭方面的教育。父母作为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在家庭中对孩子进行的教育更会直接或者间接影响幼儿以后的身心发展,也会影响孩子接受学校教育的效果。所以,在家庭教育中培养幼儿的幸福感对幼儿心理的健全成长起着很大的作用。在对幼儿进行知识以及技能教育前应该着重培养幼儿的幸福感,为幼儿健康、快乐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让幼儿能以积极向上、良好的心理状态更好地面对往后的学习和学校的教育。  相似文献   

16.
针对当今社会教育以及人类文化程度问题,基于父母的文化程度利用Markov链预测其后代的文化程度.建立具体的离散型Markov链模型,然后根据模型状态特点求解,最后通过举例分析得出其后代子女的文化程度将最终达到一种平稳状态.研究结果表明:1)不管第一代父母的文化程度如何,到第十九代人之后的子女不再受到第一代父母文化程度的影响,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的占43.75%,高中文化程度占25%,大学及以上的占31.25%;2)当父母所教育的子女文化程度总是不低于自己一方的文化程度时,不管第一代父母文化程度如何,第五十代人之后的子女文化程度均为大学或以上.  相似文献   

17.
作为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家庭教育在孩子成长中起着独特的作用。随着现代家庭子女的独生化,在家庭教育上存在着种种误区。为走出误区,需要优化教育观念,遵循正确原则,采取科学方法  相似文献   

18.
随着我国农村各方面建设不断地快速前进,农村子女的家庭教育问题也相继走进了我们的视野。虽然说当下农村子女的受教育机会在逐渐增加,但在家庭教育方面依旧存在着家长对子女期望过高、对学校过分依赖、忽视自身的榜样教育作用以及偏激的投资理念等较大的危机;这必然对家长、学校乃至社会各层面提出较高的要求。  相似文献   

19.
俗话说得好,“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家庭教育既是摇篮教育,也是终身教育。家庭教育因其特殊的地位和影响,在我们的大教育系统工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现在的孩子大都是独生子女,因而家长倍加关心和爱护,这使得家庭教育在理念上有了保障,但同时也容易走进以下误区:  相似文献   

20.
家庭教育的经验说明,儿童审美能力的发展和提高,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父母和长辈的审美情趣和文化修养,家庭是孩子接触到的第一个课堂,父母是子女模仿的第一个对象。家庭美育和学校美育相比,其作用更为持久、深远。父母是家庭的核心,对子女而言,家庭美育的内容更多的是对父母的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