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二胡作为独奏乐器,距今已有80多年的历史。在刘天华先生之前,从民间流传下来的二胡曲目屈指可数。经过几代人的努力和探索,一批从其他器乐曲、声乐曲中移植和改编而来的二胡曲目,极大地丰富了二胡演奏曲目,而且,通过学习借鉴其他乐器的演奏技巧,扬长补短,丰富和发展了二胡的演奏技法及表现力。本文主要论述移植乐曲在二胡演奏艺术发展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李飞燕 《科技信息》2009,(19):108-109
刘天华创作的二胡作品虽然在技巧上有了很大的突破,但作品并没有太多炫技痕迹,而重在追求音乐内涵。下面以情感为线索,对刘天华的十首二胡作品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3.
邹波 《科技资讯》2010,(25):227-227
《飞花点翠》是刘天华先生学习民间音乐、改编民间音乐较好的一首琵琶小曲。刘天华先生对于这首作品的改编及演奏非常具有特色。  相似文献   

4.
本文以刘天华先生科学地整理民族民间音乐,积极摄取西洋音乐的事实,通过对刘先生二胡作品的分析、探究,阐明他之所以取得超越时代的成就,是由他“采取本国固有精粹”,并进行“东西的调和与合作”来完成的。作者在努力探求刘先生创作风格的同时,希望能对改革开放下的我国音乐文化事业,特别是音乐的民族化创作方面起到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刘天华大师在二胡艺术发展史上有其特殊的贡献,他以毕生的精力从事民族器乐(特别是二胡艺术)的研究,把研究、创作和教学等方面结合起来,承中继西、博采群芳,为我国民族器乐的发展提供了典范的发展经验。这些经验曾带动过我国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二胡发展,改革开放后,我国的二胡艺术有了更大的发展,而进一步研究并实践刘天华先生对现今和以后的二胡艺术发展将有其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我国第一部二胡原创性作品是刘天华的所创作的《病中吟》。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我国的民乐也在不断的前进、蓬勃的发展着,二胡近几年的变化也是越来越大,无论是从二胡作品的数量、作品的风格和演奏技巧上与之前相比,都有着很大的进步与改善。在谈到二胡的"破坏与重建"方面,笔者以它的演奏方法为中心来分析二胡音乐创作的"破坏与重建"。  相似文献   

7.
刘天华是中国近代音乐史上,有着卓越创造力和杰出艺术贡献的艺术家之一.他的三首琵琶曲在创作上有独到之处:学兼中西,以利创新是刘天华创作的首要特点;节奏与速度的变化幅度较大并且相对自由是刘天华创作的另一特点;变奏、顶真、再现、首尾互搭、"点"与"线"相结合等技巧的灵活运用是其创作特点的突出表现.  相似文献   

8.
刘天华为实现毕生为之奋斗的“改进国乐”事业,以民族器乐二胡为突破点。通过创作、演奏、教学、乐器改造以及理论研究的长期探索与实践,为二胡在我国民族器乐及专业音乐教育和近代音乐化发展中赢得了一席不容忽视的地位,奠定了二胡的发展基础和方向。也奠定了自己作为中国二胡学派奠基人的地位。  相似文献   

9.
二胡已有近千年的历史,二胡音乐在二十世纪已经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在二十一世纪里,二胡音乐将朝着什么方向、如何发展,已经成为关注的视点。继承传统是二胡音乐创作必须坚持的重要原则。对传统的继承不仅包括对刘天华等前辈的学习,更要重视对民间传统音乐的继承。二胡音乐将继续朝着民族多元化、多样化、世界化的趋势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10.
未来音乐世界如果我能拥有一台时间机器,我要在3000年去未来的音乐世界。以后的音乐世界不管从什么方面都与音乐沾上边。以后的房子,更是奇怪。有竖琴形的,有电子琴形的。每一家人在早晨都会放出与自己家的房子样式相同的乐器的音乐。在音乐世界里什么都是乐器的样子。包括沙发、床、电脑、电视等。人们头上戴的是乐器,穿的也是乐器。上班时只要在自己的办公室里用身体上的乐器演奏一曲自己创作的音乐,上司就会知道你来上班了。超市里买的是乐器形状的食品。听说音乐世界里的村长是一架三角钢琴,我一看从三角钢琴里窜出一个人,原来他就是村长。他开始弹奏了,站在下面的人也跟着演奏。这就是音乐世界的村歌。突然,有人扔了一把小提琴给我。但是我不会呀!没想到我一拉小提琴我就会了。原来一到音乐世界的人都会出乎意料地演奏所有的乐器。太好了,美丽的音乐世界!四川自贡市东锅子弟小学六年级刘巧思  相似文献   

11.
二胡这种古老而传统的民族乐器,经历过几千年的发展后仍然深受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二胡发展到今天已经在中国乃至世界乐器史上占有了它的一席之地。本文从历史回顾开始,探索二胡演奏技术的发展轨迹;之后指明了常见的二胡演奏技巧的类别和主要特征。最后从把位、演奏姿势、二胡的音准和演奏境界等三个方面对现代二胡演奏的技法改进进行阐述,供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12.
刘天华是我国“五四”时期的国乐大师,他在创作中深刻揭示了“五四”时期知识分子的复杂心态和文化境遇,真切抒发了寻找光明出路的内心要求。他提倡音乐的平民性、普及性以及改革民族音乐等美学思想,超越了时代,在今天仍有重要的启示意艾。  相似文献   

13.
小提琴音色甜美,表现力丰富,是众多国内外乐器中,发音近似于人声的乐器之一。贝多芬是跨古典主义与浪漫主义时期的一位音乐巨匠,他创作了大量的音乐作品,给人们留下了大量宝贵的音乐财富。笔者通过对贝多芬《第三小提琴奏鸣曲》Ⅰ乐章在演奏方面的浅析,让人们更加深入的了解贝多芬和他所生活的时代,及在这种时代背景下的创作风格。  相似文献   

14.
《良宵》是刘天华先生于1928年的除夕夜即兴创作的,原名《除夜小唱》。是一首家喻户晓、人尽皆知的二胡独奏曲。全曲动听,豪不张扬,感爱最深的是它的祥和。在娓娓道来的平静中,能深切感受到流淌于心底的幸福和希望。《良宵》并不是欢闹的曲调,却比欢闹更加有内涵,那种文人所特有的委婉含蓄,向我们真切阐述了更加深刻的幸福。  相似文献   

15.
练习曲的创作是二胡学科建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二胡的演奏技术与二胡教育的发展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随着二胡制作工艺的不断完善、演奏技术的飞速发展和风格表现力的拓展,二胡练习曲也逐渐形成了一套科学系统的创作体系,在推广二胡的普及和提升学习者的演奏技术等方面都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王斌 《科技信息》2009,(2):207-207
胡琴从隋唐时期的奚琴(嵇琴)到明清时期的马尾胡琴,在历史优胜劣汰的法则中逐渐进化胜出,到现在经历了千年历史。以刘天华先生为代表的一批批优秀的作曲家、演奏家、教育家、理论家等的齐心协力使得二胡有了长远的进步。江苏作为“二胡之乡”拥有培养良苗的富饶土壤,二胡的教学者应该秉着“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的方法有意识的加强被培养者双手能力的训练,本文中笔者给出了12节徒手操要领及其作用,并指明了其优点。  相似文献   

17.
文章对藏族风格二胡独奏曲《金珠玛米赞》、《洁白的哈达》、《北京有个金太阳》和《洁白的哈达》四部作品的创作背景、风格特色、曲式结构、演奏技法等进行了分析,提出对与作品演奏相关的音乐意象、表情、情绪控制等的准确把握也是演奏成功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8.
杜晓峰 《科技信息》2009,(31):I0141-I0141
二胡演奏是一门舞台艺术,也是一门综合艺术,"演"与"奏"是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的,只有把二者把握好、拿捏好,才能使二胡的演奏水平得以质的提高,才能把二胡这门音乐艺术表现的淋漓尽致,才能称得上二胡演奏。  相似文献   

19.
王飞燕 《咸宁学院学报》2014,(1):137-138,166
钢琴曲《夕阳箫鼓》是黎英海先生根据中国古曲改编而成的经典作品。这首乐曲在写法上,吸收了琵琶、箫、古筝等乐器的演奏技法特点并加以丰富;在风格上,保留了原曲的古朴和典雅;在旋律上,既保持了原作的风格韵味和基础,又表现出了自己独特的音乐性格。堪称是将西方现代创作技法与中国传统音乐语言相结合的一个典范。本文将从乐曲的引子、主题、变奏及尾声四个部分分别对乐曲的意境及演奏做出分析。  相似文献   

20.
作为民族乐器代表之一的二胡,其在发展的过程中逐渐受到了广大群众的喜爱。因而在此基础上,对高校二胡表演形式及舞台艺术展开更为深入的研究与分析有助于深化群众对高校二胡乐器表演形式的理解,继而更好的将自身所掌握的演奏技术应用于实际表演过程中,与观众形成良好的共鸣。本文从二胡舞台表演的基本要点分析入手,并详细阐述了高校二胡表演艺术中的演奏技巧,旨在其能推动当代二胡艺术的进一步创新与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