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本文将不同历史时期佛教和基督教在华传播情形作一比较,得出两种外来宗教文化与中国传统思想文化之间发生的依附和碰撞,进而阐明中国固有文化对外来文化所具有的排斥性、开放性与包容性。  相似文献   

2.
中国动画创作曾取得过令世界瞩目的成就。近些年来,随着社会转型及外来思想的流入,我国传统文化的中心地位受到动摇。这种动摇波及了社会各个领域,包括动画创作。面对当前国产动画停滞不前的景况,面对外来文化对中国传统文化一次次变本加厉的侵略,中国动画人该如何保护、传承经典文化,遏制外国文化势力对我们进行的文化渗透与演变,打造出中国魅力动画,使我国重新立足于世界动画强国之林,成为一个时代命题。  相似文献   

3.
范玲 《科技资讯》2008,(29):220-220
动画艺术作为世界性的文化,从诞生以来各国的交流就十分广泛。中国的动画已经历了80多个个年头,在这80多年中,我们可以看到,每一部优秀的动画都具有鲜明的原创性,都是本土动画的代表。然而在改革开放以来的30年间,中国动画的原创性遭受到了阻碍,从而造成了原创作品不足。所以,我们要继承传统,锐意创新,积极探索,让中国的动画在创辉煌。  相似文献   

4.
中国的动画从昔日辉煌到今天的失落,其根本原因在于丢失了民族性。民族性与世界性是辨证统一的,富有民族性的文化艺术必然具有自己的特色,因而容易走向世界,而一味模仿的动画艺术很难在世界舞台上具有竞争力。要提高我国动画的民族性,根本之策在于改进动画人才培养和深化教育改革;改变重技术、轻文化的教学观,加强专业的民族传统文化的教育,整合教育资源,努力培养既有较强的专业技能又有较高的民族文化素质的动画人才。  相似文献   

5.
高红  朱明健 《科技资讯》2006,(5):177-177
教化性一直是中国动画的一个标签式的特征,然而,因过于追求教化,板起脸孔说教而导致失败的作品也不在少数。本文力求探讨动画片是否一定要将教化功能作为一个创造时必要的考虑,以及“寓教于乐”的思想究竟是中国动画的“保留曲目”还是桎梏。  相似文献   

6.
水墨动画是中国最具民族特色的动画艺术形式,它横跨了水墨画与动画两种艺术范畴,算得上是本国传统文化同外来动画文化相结合的产物。本文首先分析了中国水墨动画发展遇到的困境,而后指出了欲走出困境未来需要朝什么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7.
孙燕 《科技信息》2007,(8):39-39
计算机动画步入科教影视创作领域之后,动画设计者在创作意识中产生了一些误区:片面追求计算机动画、三维立体动画的逼真性,忽视了动画本身假定、夸张的艺术效果。有效利用新技术,求“真”与求“艺”兼顾,才能创作出科教动画精品。  相似文献   

8.
研究中国电脑动画艺术的发展之路.从解析中国电脑动画的优劣势开始,结合国外电脑动画艺术发展的成功经验,提出关于我国电脑动画艺术发展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9.
郭立业  孟红霞 《科技信息》2010,(7):224-224,246
中国动画片发展经历了70多年的时间,其间,中国动画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产生了一大批蜚声海内外的优秀作品。新世纪中国动画俨然又要迎来它的又一繁荣时期,中国动画不是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而存在,中国动画不仅要拥有国内市场,更要走向世界。如何运用中国民族文化风格来创作有民族特点的中国动画是解决问题的关键,本文将围绕创作有中国民族化特点的动画这个问题深入研究,为创作中国民族特色的动画贡献一份力量。  相似文献   

10.
王静娟 《科技信息》2009,(29):I0307-I0307,I0351
中国水墨画是中国绘画的重要组成部分,经过长期的发展已经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绘画艺术语言和审美标准。水墨动画是中国水墨画的动画艺术再现,它将传统的中国水墨画引入到动画制作中,是中国动画发展进程中的一次飞跃,是中国民族化探索的典范。首先分析了中国水墨画在水墨动画中的借鉴吸收和运用,最后论述了现代高科技三维动画技术的运用将更好地促进中国水墨画在水墨动画中的运用。  相似文献   

11.
动画设计中牵扯到很多方面的内容,由故事内容、动画角色、动画场景设计的风格及形式达到表达动画故事的主题,所以动画场景设计在动画影片的制作过程中显得尤为重要,将中国文化代表之一的“徽文化”融合在动画场景设计中,无疑是动画场景设计中的中国文化元素的代表。  相似文献   

12.
胡轶男 《长春大学学报》2012,(7):887-888,902
当代数字技术的发展对动画艺术创作产生了巨大影响,动画创作也因此走向商业化和市场化,许多创作者正积极探索通过三维技术来创新改变水墨动画的形式,将各种先进的动画技术与中国传统绘画结合.使其焕发出新的艺术生命力。  相似文献   

13.
动画艺术和其它艺术门类一样,没有固定的评判标准。因此,经过一百多年的不断发展,其呈现出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表象。除了诸多我们所常见的商业动画片之外,还有各种实验的、概念的、艺术的传统元素动画。本文将从中国传统艺术元素对动画艺术进行了研究,主要分析中国传统元素的构成要素、以及对动画角色设计风格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原化》是章士钊建构其文化观的重要文章,它对文化的建构基于在西方文化是否能够长存以及东西文化濒于破产的“时势”中。通过对环境万能论、天才论的反驳以及举证,章士钊在中国“固有文化”断裂意识下产生的文化延续意识中对“人地时”三要素的强调,展示的是对“文化”的历史性理解,不管是在建构“文化”的方式还是目的上,都指向了“救济”东西文化的历史性思考。  相似文献   

15.
根据国家发展高等院校动画艺术教育的大政方针及目前国内外相关专业的教育成果,结合多年动画艺术教育的经验,从动画动画艺术教育的创新精神培养到动画专业工作室的教学模式建立,重点阐述了动画工作室教学模式的创设,及对动画专业发展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探讨了在京剧艺术的传承和中国动画创新中所面临的主要问题,提出了目前中国动画创新遇到的契机.认为可利用动画这种深受大众喜爱,集高度娱乐性、欣赏性、教育性于一体的传播形式来达到京剧艺术自然传承的目的.同时京剧艺术其深厚的文化背景也为动画创作提供了丰富的思想源泉.  相似文献   

17.
动画是一种艺术形式,而动画运动是其独特的形式语言,这使得动画艺术与其他艺术门类决然不同,对运动的模拟和表现成为该种艺术独特的形式特征。本文所要探讨的问题是:动画运动作为一种视觉的、虚拟的运动,如何承载人类的审美情感,使动画艺术成为审美可能?做为一种艺术形式,与人类的情感本体如何互动,它的形式语言又有什么特点?  相似文献   

18.
动画片《熊出没》不仅获得了极高的收视率,还获得了“金猴奖”中动画系列片金奖和动画形象金奖两个重量级奖项。该动画片成功的关键在于动画角色的塑造,通过三个主要角色:聪明的熊大、好吃懒做的熊二及顶着大光头的伐木工人,角色设定相对单调,但仍然受到大众的喜爱,原因就在于“创意”独特,符合受众的感知能力,满足了受众群体的视觉需求。在形象塑造上通过故事情节现代化的演绎、夸张动作安排、独特的地方口音和流行化语言风格等富有人性化的艺术表现形式,刻画了三个角色的性格,符合读者的审美期待,实现了虚拟动画和真实受众之间的沟通。  相似文献   

19.
“中国艺术否定观”的提出主要是基于中国文化传统和当前和谐社会文化构建的需要,其目的是既要接续中国文化传统,也要体现出当代中国文化现实的要求,其关键是如何处理现实矛盾,如何把握艺术对传统思想观念的“颠覆”问题。周星驰电影的无厘头无疑是这种否定观的范例。  相似文献   

20.
"中国学派"动画在美术造型方面借鉴我国传统艺术,在色彩方面融合传统艺术的色彩系统,因独特的美术造型与色彩语言轰动国际动画界而获得"中国学派"的美称。然而,过于重视造型图式而形成的图像叙事方式,艺术追求与商品化的矛盾,最终导致"中国学派"动画在短暂的繁荣后走向衰落。从传统艺术对动画造型的正反面影响出发,以期寻求"中国学派"动画的复兴之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