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中国大鲵的骨学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中国大鲵(Megalobatrachus davidianus Blanchard)属于两栖纲、有尾目、隐鳃鲵科、大鲵属。它是我国的珍贵动物。 隐鳃鲵科(Cryptobranchidae)分为两属:隐鳃鲵属(Cryptobranchus)和大鲵属(Megalo-batrachus),断裂分布在北美东部和亚洲东部。中国大鲵是隐鳃鲵科在我国仅有的一种,主要分布在华中、华南、西南、云贵等地。作为有尾两栖类的代表动物,它是研究脊椎动物由水上陆进化历史的好材料。  相似文献   

2.
王杰  张红星 《大自然》2012,(6):72-73
娃娃鱼,大大的脑袋,胖胖的身子,柔软的四肢,长得像娃娃,因而得名。其实,娃娃鱼不是鱼,而是一种有尾两柄动物。它的中文名叫中国大鲵,与它的两个兄弟——日本大鲵和美国隐鳃鲵——组成了隐鳃鲵科。为什么叫隐鳃鲵?因为它们中体型最小的美国隐鳃鲵成年后仍然保留着蝌蚪时的鳃孔。  相似文献   

3.
中国大鲵     
中国大鲵(Andrias davidianus)简称大鲵,俗称娃娃鱼,在分类上隶属于两栖纲、有尾目、隐鳃鲵科,是我国特有的有尾两栖动物,也是全球两栖动物中体形最大、寿命最长的古老动物。大鲵处于从水生向陆生(鳃呼吸向肺呼吸)脊椎动物过渡的中间位置,  相似文献   

4.
大鲵(Andrias davildianus),俗称娃娃鱼,在我国的古籍中又称大鲵为孩儿鱼、啼鱼、狗鱼等等。大鲵是有尾两栖类动物中的个体最大者,全长一般在1米左右,大者可达2米以上。分类学上,大鲵属于两栖纲、有尾目、隐鳃鲵科、大鲵属,该属只有两种,即分布于日本的日本大鲵和分布于我国的大鲵。化石资料表明,大鲵的祖先早在2亿5千万年前就已  相似文献   

5.
太白寻鲵记     
大鲵属两栖纲隐鳃鲵科,俗称娃娃鱼,是现存有尾两栖类中体形最大的一种,身长可达1米以上。多年来由于大鲵肉质鲜嫩,遭到人为滥捕,加之自然环境的破坏,其野外生存状况不容乐观,因此被国家列为二级保护动物,我国濒危动物红皮书和国际自然及自然资源保护联盟(IUCN)都将大鲵定为极危种。为了了解大鲵的生存状况,我们开展了一次全国范围的大鲵生境和野生数量调查。  相似文献   

6.
通过扫描电镜和光学显微镜,观察了中国大鲵精子的形态结构,并对精子各部位量度进行了测量和计算,结果表明:大鲵精子由头部和尾部组成,无明显的颈部.精子头部细长且直,前端渐细呈锥状,顶体由顶体鞘和穿孔器组成,头部中后部有胞质小团分布;尾部呈波状,由轴纤维、波动膜和轴丝构成.精子的全长为252.45±11.19 μm(n=20),顶体长23.33±1.68 μm,头长68.27±2.75 μm,尾长184.19±11.74 μm,头宽2.63±0.34 μm.比较分析表明:中国大鲵精子具有隐鳃鲵科精子的共同形态结构特征;隐鳃鲵科物种精子的形态结构与小鲵科的具有相似性;在大鲵的人工授精过程中,保证精子结构完整,是提高大鲵受精率的一个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7.
河南省有尾两栖类及其地理分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河南省有尾两栖类共计5种,分隶于3科,5属,即极北鲵SalamandrellakeyserlingiiDybowsky商城肥鲵PachyhynobiusshangchengensisFei,QuetWu巫山北鲵Ranodonshihi(Liu)大鲵Andriasdavidianus(Blanchard)和东方蝾螈Cynopsorientalis(David)1大鲵广泛分布于全省各山区;2东方蝾螈分布于南部大别山区和桐柏山区;3商城肥鲵、巫山北鲵、极北鲵分布区狭窄,仅分布于东南部商城县大别山区;4比较我国有尾两栖类分布,我们认为南部大别山区可能是极北鲵分布的南限和商城肥鲵的发源地和分布中心。大别和桐柏山区可能是蝾螈属在国内分布的北限。  相似文献   

8.
我国小鲵科几个属分类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对有尾两栖类小鲵科Hynobiidae山溪鲵属Batrachuperus、巴鲵属Liua、小鲵属Hynobius分类研究中的同物异名 ,以及属称的订正方面进行了探讨 ,认为我国山溪鲵属应为 6种 ,巴鲵属是一个有效属称 ,无唇褶山溪鲵Boulengercochranae应为北方山溪鲵BatrachuperusBtibetanus的同物异名 ;义乌小鲵Hynobiusyiwuensis应为中国小鲵H chinensis的同物异名 ,黄斑拟小鲵Pseudohynobiusflavomaculatus可以暂定为秦巴北鲵Ranodontsinoaensis的同物异名 ;黑爪异鲵Xenobiusmelanonychus是否一个新种有待确定  相似文献   

9.
徐剑 《韶关学院学报》2001,22(12):74-78
对有属两栖小鲵科Hynobiidae山溪鲵属,巴鲵属,小鲵属分类研究中的同物异名,以及属称和种数订正中的一些分类学问题进行了探讨,无唇褶山溪鲵B. cochranae不是北方山溪鲵Batrachuperus tibetanus的同物异名,巴鲵属是一个有效属称,义乌小鲵Hynobirs yiwuensis应为中国小鲵H.chinensis的同物异名,黄斑拟小鲵Pseudohynobius flavomaculatus可以暂定为秦巴北鲵Ranadon tsinoaensis的同物异名,黑爪异鲵Xenobius melanonychus是滞有效种有待确定。  相似文献   

10.
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温泉县有一种世界珍稀动物,它就是新疆北鲵。专家认为,新疆北鲵与恐龙同处一个发展年代,距今有3亿2千万年的历史。新疆北鲵的发现,引起国内外专家学者的极大关注。新疆北鲵属两栖纲、有尾目、隐鳃鲵亚目、小鲵科、北鲵属。这种动物全长150~200毫米,最长达250毫米,身体长度约等于尾长;头扁平,躯干略呈圆柱形,尾基圆,向后侧扁;指趾较宽扁,皮肤光滑,在  相似文献   

11.
为探索新生代地质构造演化在塑造贵州及周边地区地质景观过程中,对现存动物分布模式的影响,选择中国大鲵复合体Andrias davidianus comlex作为研究物种,以线粒体基因组作为分子标记,探讨中新世地质构造事件对于中国大鲵复合体的系统发育和谱系分化。系统发育分析表明:在中国大鲵复合体中,有与地理区域相关的7个主要谱系(A-G),其中谱系C和谱系G分别被描述为华南大鲵A.sligoi(Boulenger, 1924)和中国大鲵A.davidianus(Blanchard, 1871),且贵州分布的大鲵在系统发育上应归属于华南大鲵。分歧时间表明:中国大鲵谱系与日本大鲵A.japonicus(Temminck, 1836)与青藏高原中新世早期的隆升有关;中国大鲵复合体谱系B至谱系G在8.9~12.8 Ma的分化与中新世晚期青藏高原的强烈隆升和中新世晚期气候变暖期间有关;中新世早期的寒冷时期,全球海平面的下降以及东海陆架盆地的地理构造变化,在台湾-日本岛屿与亚洲大陆之间可能已跨海形成陆桥廊道,为日本大鲵从华南地区扩散到亚洲大陆提供了可能。研究认为,小区域范围内的造山运动及其引发的水系形成或改道和中新世中晚期古气候的波动是导致中国大鲵谱系多样化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2.
叙述了秦岭北麓大鲵繁育基地的自然环境与仿生态池的给养条件及亲鲵单池单养和同池隔网单养的培育方式.对大鲵3年连续催情32组,结果自然交配产卵雌鲵27尾,共获卵14 000粒,并连年孵化出苗.其中,产空卵带亲鲵5尾,催繁成功率为84.4%.论述了亲鲵耐受低温的能力,发现其早春低水温>4℃时开食,个性凶残,每年7月下旬至8月底性腺发育成熟,为最佳催情期.交配产卵池应彻底清池,严格控制给水流量与水深以及亲鲵繁殖与护卵行为等.展望了大鲵规模化养殖的前景.  相似文献   

13.
爪鲵生存环境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爪鲵(Onychodactylusfischeri)是我国罕见的有尾两栖类动物,它与其他小鲵科动物的区别是指(趾)端具黑色的角质爪,这在两栖类动物中是不多见的。爪鲵属世界上已知有2种,我国仅1种,分布于辽宁、吉林的很小范围内;国外见于朝鲜与俄罗斯远东地区,模式标本产于俄罗斯乌苏里边区哈巴罗夫斯克。前《苏联动物红皮书》将其列为二级保护动物,我国国家环保局和国家濒危物种科学委员会1998年在《中国濒危动物红皮书》中,己将该种动物列入濒危级保护物种。探寻爪鲵爪鲵的种群状况、栖息地保护及其生物学特征如何,很多年来人们对其知之甚少。由于它分布地…  相似文献   

14.
从经济、社会和生态3个方面选取19项指标,构建了大鲵产业扶贫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并借助熵权TOPSIS法和阻碍因子分析模型,对案例区张家界市大鲵产业扶贫绩效进行动态评价.结果表明,张家界市2012—2017年大鲵产业扶贫绩效逐年提升,增速整体呈倒U字型,经历了较差绩效(2012—2014年)、中等绩效(2015年)、良好绩效(2016年)和优质绩效(2017年)4个阶段;经济、社会和生态子系统的扶贫绩效逐年提升但差异较大,其中经济绩效提速最快,社会绩效次之,生态绩效最慢;大鲵产业综合产值、政府对大鲵产业投资额和销售商品鲵数3项指标,是张家界市大鲵产业扶贫绩效的主要障碍因素.  相似文献   

15.
从经济、社会和生态3个方面选取19项指标,构建了大鲵产业扶贫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并借助熵权TOPSIS法和阻碍因子分析模型,对案例区张家界市大鲵产业扶贫绩效进行动态评价.结果表明,张家界市2012—2017年大鲵产业扶贫绩效逐年提升,增速整体呈倒U字型,经历了较差绩效(2012—2014年)、中等绩效(2015年)、良好绩效(2016年)和优质绩效(2017年)4个阶段;经济、社会和生态子系统的扶贫绩效逐年提升但差异较大,其中经济绩效提速最快,社会绩效次之,生态绩效最慢;大鲵产业综合产值、政府对大鲵产业投资额和销售商品鲵数3项指标,是张家界市大鲵产业扶贫绩效的主要障碍因素.  相似文献   

16.
观察并比较了大鲵、山溪鲵和东方蝾螈储脂器官的大体形态、显微和超微结构.大鲵的脂肪体很小而脂肪小体和皮下脂肪组织发达。而且皮下脂肪的显微结构与其它动物不同;山溪鲵和东方蝾螈的脂肪体发达。而东方蝾螈的皮下脂肪退化.结合进化和行为等方面的资料,认为大鲵脂肪体属于较原始的有尾两栖动物类型;脂肪小体和无尾类尾杆骨末端的脂肪小体同源;东方蝾螈皮下脂肪的退化与其复杂的反捕行为相适应.  相似文献   

17.
2012年9月到2014年10月期间,对四川省万源市花萼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两栖动物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花萼山共有两栖动物2目9科27种(亚种).其中国家II级保护动物1种,为大鲵Andrias daviddianus;省级保护动物3种,为巫山巴鲵Liua shihi、秦巴巴鲵Liua tsinpaensis和中国林蛙Rana chensinensis;极危物种1种,濒危物种1种,易危物种4种,近危物种5种;三有动物(国家保护的有益、有重要经济价值、有重要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23种(亚种);中国特有种17种(亚种);相对于2006年的调查新增2个种,分别为南江臭蛙Odorrana nanjiangensis和光雾臭蛙Odorrana kuangwuensis.建议建立统一的"秦巴山区两栖动物监测网络",重点加强大鲵、秦巴巴鲵、巫山巴鲵、南江角蟾、巫山角蟾、南江臭蛙、光雾臭蛙、隆肛蛙、合征姬蛙等种类的监测和生物学研究.在加大宣传和打击违法捕捉力度,减少对野生蛙类利用的同时,积极开展隆肛蛙、棘腹蛙等大型蛙类的人工养殖研究,从而更加有效地保护秦巴山区的两栖动物.  相似文献   

18.
本文对寄生于广州地区的牛蛙削化道的一种吸虫新种岭南隐弯吸虫进行详细描述。此种吸虫的形态特征与枝腺科隐弯属的特征相似,隐弯属为国内新纪录。这样枝腺科的属在中国增加到12个属。  相似文献   

19.
中国大鲵的繁殖生态暨行为学观察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秦岭地区天然水域大鲵简易繁苗法和仿生态亲鲵培育池繁苗的基础上,论述了促成大鲵繁苗的8项生态因子.秦岭地区大鲵繁育日度与江汉平原区存在较大差异;大鲵在不同产区繁殖期和繁殖盛期的时间,建议各地应抓住当地的繁殖时机做好繁苗工作.记述了大鲵在催情效应期亲吻、顶腹、嬉戏、交尾等繁殖行为.对大鲵繁殖配组的性比、繁殖日度、繁殖时间、雌雄性腺发育同步等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20.
北方山溪鲵端脑细胞构筑的组织学观察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用HE染色在光镜下观察了北方山溪鲵(Batrachuperustibetanus)端脑的细胞构筑.山溪鲵嗅球位于大脑半球的腹外侧缘,从外向内可分6层结构,依次为神经纤维层、小球层、外丛状层、僧帽细胞层、内丛状层、颗粒细胞层.未见副嗅球.大脑内发育最好的结构是原始海马,其次是原始梨状区.纹状体以纹状体突为界,分为内、外侧两部.端脑内细胞从形态和大小上分化较为单一.并就上述结构与无尾两栖类、中国大鲵做了比较,以表明山溪鲵端脑结构在神经系统演化中的地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