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基于低碳理念,在充分吸收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提出了低碳旅游舒适度的概念,并分析了其核心特征;根据利益相关原理,运用专家咨询法构建了由目标层、准则层、要素层和指标层所组成的景区低碳旅游舒适度的评价体系;通过层次分析法(AHP)确定各指标的权重;并以世界遗产地广东丹霞山为例,对评价体系的实践应用进行了具体分析.评价体系可为评价不同景区低碳旅游舒适度的研究提供参考与借鉴,评价结果可作为评价景区旅游发展质量的重要参考标准.  相似文献   

2.
李佩玲  莫珊  麦梓莹 《科技资讯》2013,(12):226-227
利用问卷调查和现场访谈两种方式分析丹霞山景区旅游低碳现状,研究旅游者在景区内吃、住、行、游的舒适度情况;同时,对景区发展低碳旅游存在的不足提出相应的对策。该项研究成果为丹霞山景区的低碳旅游可持续发展和景区旅游舒适度的提升给予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3.
针对低碳旅游景区建设的现状及发展要求,了解其影响因素,依据一定的原则,运用层次分析法构建评价指标体系.该指标体系包括目标层(旅游景区低碳化水平)、准则层(低碳旅游资源、低碳旅游设施环境、低碳旅游运营、低碳旅游管理4个准则)、指标层(23个指标),并确定各指标的权重及等级区间.运用该评价模型对池州九华天池景区进行评价,以定量化的数值反映其低碳化水平,为有针对性地加强景区低碳化建设,实现可持续发展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
2010年8月2日在巴西利亚举行的第34届世界遗产大会上,"中国丹霞"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特别是"中国丹霞"的龙头丹霞山,更是处在如何管理开发旅游景区大讨论的风口浪尖。广东丹霞山是世界"丹霞地貌"的命名地,有着无与伦比的自然风光,无愧为世界自然遗产。但目前丹霞山在管理、开发、保护等方面还存在诸多问题,申遗成功后的丹霞山景区为解决这些问题采取了很多措施,如丰富旅游产品、建设配套设施、加大宣传力度、大量引进专业人才等。除此之外,丹霞山景区还应树立鲜明的旅游形象、深入挖掘旅游文化、加大旅游商品开发力度、完善管理机制、制定员工激励机制,使丹霞山不论在自然风光,还是在服务管理方面,都无愧为"丹霞"旅游名胜地。  相似文献   

5.
以福建武夷山风景区主景区为研究对象,基于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从自然环境舒适状况、人文设施环境舒适状况、旅游环境安全舒适状况、社交环境舒适状况四个方面构建旅游舒适度评价指标体系,在问卷调查的基础上,采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对游客旅游舒适度进行评价分析.结果表明:影响游客旅游舒适度的原因主要集中在人文环境以及社交环境两大方面....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人们节能环保意识的增强,社会各界对低碳旅游的关注程度日益提高。低碳旅游景区建设有助于推动旅游业的健康持续发展,有助于促进低碳旅游形式的顺利实施,有助于推动社会各界群体低碳生活方式的形成以及完善。为促进低碳旅游景区建设持续发展,应进一步完善旅游景区管理体制;建立完善的低碳旅游机制;通过科学的规划,对低碳旅游景区进行合理开发;努力开发低碳旅游新要素。  相似文献   

7.
在分析了关门山构建低碳旅游景区的重大意义、拥有的优势和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借鉴国内外已开发的低碳旅游景区的成功措施和经验,从旅游者、旅游景区、地方政府及当地社区四个方面探讨了如何构建低碳旅游景区.对关门山构建低碳旅游景区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8.
低碳旅游是旅游业发展的必由之路.游客低碳行为的培育是低碳旅游模式转变的基础.峨眉山-乐山大佛景区需要采取有效的策略对游客低碳行为进行引导、疏理和监督,才能促进景区低碳旅游的发展.游客低碳行为的转变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景区管理机构、政府旅游机构、旅游企业和旅游社会组织共同完成.  相似文献   

9.
四川应从营造低碳旅游景区、低碳餐饮酒店、绿色低碳的城乡一体化城市、绿色环保旅游企业、矫正游客和居民非低碳行为的视角构建低碳旅游体系。建议在建设连接主要旅游城市和国家级景区的低碳通道体系、田野秸秆由地方政府统一高价收购等方面进行创新。  相似文献   

10.
旅游地之间的竞争在很大程度上就是形象之间的竞争,因此,寻找准确的形象定位、塑造独特鲜明的旅游形象对旅游目的地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广东省丹霞山为研究对象,对其旅游形象进行一系列的调查分析,包括:文脉分析、形象受众调查和景区员工的形象感知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找出丹霞山旅游形象的症结,最后根据上述诊断对丹霞山的形象定位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1.
利用旅游气候舒适度综合指数模型,计算得出昆明不仅舒适期长,更属全国少有的"四季如春"型旅游城市.受气候舒适性和节假日双重因素影响,昆明客流量年内变化以4—8月、10—12月为入境游客旅游旺季,2月、7—11月为国内游客旅游旺季.通过对节假日等因素赋值处理,运用最小二乘法建立昆明客流量与旅游气候舒适度之间的回归方程,结果显示两者之间存在显著相关性.  相似文献   

12.
刘啸 《科技咨询导报》2010,(16):137-138
低碳旅游是在低碳经济的大背景下产生的一种新的旅游形式,它是旅游业持续发展的目标。文章初步介绍了低碳、低碳经济、低碳旅游的概念和内涵,并依据相关国家发展经验,提出创建低碳旅游景区,推广低碳旅游理念,实践低碳旅游行为,为创建低碳城市打好基础。  相似文献   

13.
在分析了关门山构建低碳旅游景区的重大意义、拥有的优势和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借鉴国内外已开发的低碳旅游景区的成功措施和经验,从旅游者、旅游景区、地方政府及当地社区四个方面探讨了如何构建低碳旅游景区。对关门山构建低碳旅游景区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4.
在低碳旅游之路成为我国旅游业发展共识的背景下,本文以系统论为指导,构建了基于政府、景区和游客三位一体的旅游目的地低碳系统,并以此分析了深圳市东部华侨城低碳系统的现状,针对其存在的问题,创建了基于GIS和RFID的景区示范性低碳技术框架模型,为我国将来发展低碳旅游提供决策依据和示范性的实例参考。  相似文献   

15.
丹霞山旅游资源的分类、特征及其开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丹霞山是世界地质公园.具有丰富的旅游资源。根据有关规范和丹霞山旅游资源特征,将丹霞山旅游资源划分为6类16种基本类型;丹霞山旅游资源总体上具有奇、险、秀、幽、古五大特点。为了更好地发挥丹霞山旅游的品牌优势,提出了具体的开发措施。  相似文献   

16.
气候条件是一个地区旅游发展的基本因子,是旅游业得以发展的基础条件,是重要的旅游资源.本文利用陕南三市30年气候资料(四项气候指标:气温、风速、相对湿度、日照时数的月平均值),采用温湿指数、风效指数和着衣指数综合指标,对陕南三市各月旅游气候适宜性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该综合指标能较好评价陕南地区的旅游气候适宜性.由于地理位置和海拔高度的不同,陕南三市的旅游气候舒适度存在差异,汉中和安康舒适期在4月、5月、9月和10月,商洛的旅游舒适期在4月、5月、6月、8月和9月.针对上述气候特点提出充分利用陕南地区旅游资源,促进陕南地区旅游业发展的建议.从而为陕南旅游发展规划和游客选择旅游时间提供了科学的依据.  相似文献   

17.
基于2011-2020年婺源县的温度、相对湿度、风速和日照时数等气象要素数据,运用温湿指数(THI)、风效指数(WEI)、着衣指数(ICL)和综合舒适度指数(CCI)等方法对婺源县年均、月均旅游气候舒适度进行评价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婺源县近10a每年总体气候舒适度评价为舒适,全年舒适期长达9个月,只有1月、7月和8月气候舒适度评价结果为较不舒适;4-5月和10-11月是婺源县最适宜旅游出行的季节.  相似文献   

18.
旅游景区是低碳或碳中和旅游实践的重要节点.以镇江焦山风景区为例,首先分析了旅游景区碳源、碳汇的构成,其次分别对旅游景区交通、管理及废弃物碳排放和林地、草地、园地、水域、滩涂的碳吸收进行了测度,并对焦山风景区的碳源、碳汇做了综合评估,得出以下结论:交通碳排放在焦山风景区碳排放中占据主导地位,控制交通过程中碳排放是焦山风景区节能减排发展低碳旅游的重要措施;林地、湿地碳吸收量最多;焦山风景区碳汇能力相对较强,是镇江市重要的碳汇地.因此焦山风景区应充分发挥碳汇能力,为镇江市低碳城市建设做出贡献;最后提出了焦山风景区建设低碳景区的实现路径.  相似文献   

19.
舒适度是衡量一个地区是否适宜开展旅游活动的重要指标.基于宁夏2008—2018年25个气象观测站的平均气温、相对湿度、风速,以人体舒适度指数(k_(ssd))为指标,计算全省及各市的逐日人体舒适度指数,分析全区旅游气候舒适度的年、季变化以及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全区平均人体舒适度指数主要集中在1~6级,即寒冷、冷、凉、凉爽、舒服、稍热、热,没有炎热及酷热,大部分时间表现为舒适到偏凉的体感状态;舒适度指数空间分布特征明显,冷、凉等级时间上南多北少,而舒适时间却是北多南少;六盘山海拔较高的区域全年体感为冷和凉的状态,不适宜旅游,而中北部4市的4—9月、地处六盘山区的固原市的5—9月为凉爽到舒适的体感状态,适宜开展户外活动;各地夏季适宜旅游的时间最多(68.6~79.0 d),占夏季的76.2%~87.8%,适合避暑;其次是春季和秋季,适宜户外活动的时间分别为30.3~51.2,26.8~40.1 d;冬季各地冷不舒适特征明显,不太适宜旅游.  相似文献   

20.
基于重庆巫山县26个气象站1981—2015年的逐日观测数据,利用温湿指数、人体舒适度等指标,分析了巫山的气候特征,评估了巫山主要景区的旅游气候资源.结果表明:巫山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年平均气温18.3℃,年平均降水量1 029.5mm,日照充足,湿度适中,气压宜人.县内海拔适宜,气候资源优异.同时,巫山独特的地形地貌形成了明显的立体气候特征,旅游气候资源丰富.低海拔的小三峡景区峡谷气候特征明显,四季旅游皆宜,具有春早、秋爽、冬暖、夏热的气候特色.巫山红叶平均观赏期长达41d,自11月下旬一直延续到12月末.中海拔的神女景区夏季避暑条件优越,旅游舒适期长.高海拔的梨子坪森林公园高山气候显著,平均海拔1 800m,最热月7月平均气温19.0℃,最冷月1月平均气温-2.0℃.根据以上评估结论提出了要保护好生态气候环境,充分开发利用旅游气候资源和加强生态旅游气象服务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