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张柏华 《科技资讯》2014,(11):189-189
在我国的高职教育中,财会专业作为最基础的学科,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方面有着相当重要的要求。现如今,实践能力教育越来越成为学生考核的重要标准,高职财会专业注重的是基础与根基的培养,是施展实践能力教育的最佳时期,随着时代的发展,当代高职财会专业中对学生实践能力的教育改革正在进行,将实践能力教育全面渗透到高职财会专业教学中是迫在眉睫的事情。本文通过分析高职财会专业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探究加强财会专业教学中融入实践教育的手段与措施。  相似文献   

2.
朱晓艳 《科技信息》2010,(36):45-45,48
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性质和任务决定了高职法律专业教育必须具有鲜明的职业性、实践性和岗位针对性,而以培养岗位操作技能为基本目标的实践教学环节在高职法律教育中则必然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因此,构建基本实践能力与操作技能、专业技术应用能力与专业技能、综合实践能力与综合技能有机结合的实践教学体系,就成为培养高职法律专业学生法律职业技能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3.
实践教学是高职教育实现人才培养目标和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环节,在培养学生职业能力方面具有独特与显著的功效。通过立足于职业能力的培养,以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在金融证券专业实践教学的改革和实践为例,构建融实践教学条件、实践教学项目、实践教学保障于一体的实践教学体系,以求能够为高职金融证券专业实践教学的改革与创新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4.
新形势下高职计算机教学的思考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职业教育有其自身的特点,其主要教学目的是针对社会需求,适应社会需要,培养学生的技术应用能力.为此,高职计算机教育,在强调理论教学的同时,必须着重加强实践训练,使毕业生具有直接上岗的能力.结合教学实践,主张通过优化课程结构、改进教学方式、改革考核方式和实施岗前实践等一系列改革措施,实现高职计算机教学的科学发展.  相似文献   

5.
改革高职电工实践课程教学的旧模式,完善电工实践课程教学体系和模块,注重知识与技能结合、教学实训与岗位资格结合.实现知识到岗位能力、岗位资格、职业技能的提升,是高等院校特别是高职院校工科教育的重要环节, 是我们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6.
以能力为导向的高职英语教学改革的研究与实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徐德兰  裘广宇 《科技资讯》2007,(31):143-144
在分析高职英语的教学现状以及高职学生英语学习的动机的基础上,探索分层次教学和以能力为导向的教学模式.在课程标准与教学实践上倡导能力导向、教学层次和专业目标化.该模式对于高职教育改革有一定的意义,具有进一步实践的可能.  相似文献   

7.
科学发展观的本质是以人为本,加强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相结合是高职院校科学发展的关键.应转变高职学生只需掌握“必须、够用”的理论知识,具备较强的实践应用技能就足够的教学指导思想,在“以人为本”的办学理念下,形成通专结合的高职教育观,把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融为一体贯穿教学全过程,促进高职学生知识、能力和素质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8.
刘峻  朱敏红 《科技资讯》2011,(31):179-181
高职教育的根本特征在于职业性,根本任务在于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高职实践教学体系是高职教育内涵的核心,是高职高专教育的核心组成部分,是高职高专教育的特色所在。实践教学体系决定了高职教育的特征及高职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加强实践性教学,科学构建适合本专业培养目标需要的、以职业能力为核心的实践教学体系,不仅是职业教育特点、人才培养市场、实践教学自身的需要,同时也是提高实践教学质量、完成培养目标的根本保证。  相似文献   

9.
高职院校教师的职业素养是影响高职教育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因素,主要包括爱岗敬业精神、职业教育意识、实践操作技能和教育教学能力.目前高职教师在这几方面不同程度地存在一些不足,为此高职院校教师职业素养的提升途径被提上日程,即坚持教书育人,在岗位创新中发扬爱岗敬业精神;拓展行动导向,在教学实践中强化职业教育意识;建立顶岗制度,在企业锻炼中提高实践操作技能;加强督导评价,在不断改进中提升教育教学能力  相似文献   

10.
浅谈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袁建荣  蔡静 《科技资讯》2007,(33):148-149
实验教学在高等职业教育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是我国高职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高职实验教学要把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培养纳入教学目标体系,通过深化实验教学内容、方法、手段、等,实现对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培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