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司汤达是十九世纪现实主义大师之一。他在《红与黑》中通过主人公于连的命运揭示了法国王政复辟时期小资产阶级和平民知识分子的追求与反抗。于连是个性格矛盾的人物,一方面他具有平民的反抗意识,另一方面他又具有极强的个人野心,他的这种性格是由那个时代与社会造成的,他的悲剧又是由他的复杂矛盾的性格决定的。本文着重分析了于连性格中的这两方面。  相似文献   

2.
于连.索黑尔是法国19世纪批判现实主义作家司汤达的长篇小说《红与黑》中的主人公,也是一个复杂的艺术典型。于连的性格中有多重矛盾对立的要素,比如反抗与妥协、自尊与自卑、雄心与野心、虚伪与正直。这种矛盾对立的多重性格正是于连的“理想我”与“现实我”冲突的结果。  相似文献   

3.
本文运用原型批评的理论视角来观照《红与黑》中于连的形象。于连性格中的极度敏感、容易激动、软弱胆怯、多疑犹豫等等一系列女性化的倾向,证实了于连具有极为突出的阿尼玛原型,这也是造成其悲剧的一个主要原因。文章同时也指出,于连的阿尼玛原型,是作者的阿尼玛心理原型的投射、变形。  相似文献   

4.
于连是法国19世纪现实主义小说家司汤达的经典名著《红与黑》中的主人公,反抗性和妥协性是于连矛盾性格的基本内涵。怎样从一个理想家变为一个野心家,从一个不合理社会的反抗者变为一个个人奋斗的失败者,细读文本,从19世纪初期法国的社会现状以及平民知识分子的社会地位,可以解读出于连复杂性格形成的社会根源。  相似文献   

5.
浅论司汤达《红与黑》的悲剧意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红与黑》是一部浸透着悲剧意识、具有悲剧美的作品.它运用了悲剧的艺术特点,阐述了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自我的冲突等在主人公于连身上的集中体现,揭示了于连的悲剧命运和造成这种悲剧的社会原因及性格原因.  相似文献   

6.
于连·索黑尔是法国作家司汤达笔下的艺术形象,也是世界文学之林中一个不朽的艺术典型。总的说来,于连既不是一个大资产阶级野心家,也不是投机钻营的小人,更不是一个悲剧英雄。作为小资产阶级分子的于连,性格复杂,既有仇恨和反抗上层社会的一面,又有投靠和向贵族阶级妥协的一面。可以说,在他身上同时集中体现了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反抗性、妥协性。  相似文献   

7.
谈《红与黑》中的于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主要从社会现实和心理学的角度对《红与黑》中主人公于连的爱与恨进行了分析。核心观点是:由于挣扎在一个残酷、自私的上流社会的艰辛环境中,于连对平等真诚的爱的追求受到压抑,并使得灵魂也受到扭曲,伴随而来的就产生“伪爱”和恨意,最终毁灭了自己,连可能的政治选择都达不到。  相似文献   

8.
海明威乐观进取性格的形成来自于家庭的教育、熏陶、喜爱户外活动,他保持着“压力下的优美风度”和思想境界的提高;他的悲观消极性格来自于幼年时代心灵的创伤,成年时代冒险生涯给他造成的肉体痛苦和一战后理想与现实的巨大反差。海明威性格中这一对看似矛盾的东西在他身上得到完美统一的原因是与其善于转移自己的注意力,酷爱运动,追求刺激,崇尚创作,展现“硬汉”性格分不开的。  相似文献   

9.
于连的身份处境使其具有强烈的身份焦虑,他奋斗的所有动力都来自于朴素的出人头地的人生理想。为了成功地实现阶层晋升从而改变自己的社会地位,他戴上了人格面具,一度变成了忠心为权力阶层效劳的一分子。不管是在市长家里,还是在神学院和侯爵府,他都一方面隐藏自己的真实思想,另一方面竭力训练自己的上层人品质,试图成为进入社会主流正项的中间人。但是,作为竭尽全力向主流靠拢的中项,尽管于连尽职尽责,才华出众,但他并没有被接纳,反而被以卑鄙的手段毁灭。于是,于连走向彻底的异项和反主流,坚决反抗。他的悲剧是一个社会悲剧,具有超越时代的意义,他以个人的崩溃预见了社会的崩溃。  相似文献   

10.
意识形态是反映特定的经济形态、阶级或社会集团利益与要求的观念体系。电影本质上不是对“物质现实的复原”,而是按照主体的观念对物质世界的重新构造,具有鲜明的意识形态性。好莱坞电影与美国现实政治常常是一种互文关系,显示出了电影鲜明的意识形态特征。  相似文献   

11.
对虎林盆地虎1井各层段泥岩地球化学指标进行评价,表明虎1井主要烃源岩层为虎林组一段和白垩系下云山组,两段源岩均为好烃源岩,源岩处于低熟到成熟阶段,具有较大的生烃潜力。通过原油与源岩的饱和烃色谱参数及生标化合物对比,发现虎1井原油为成熟原油,并具有陆相高等植物贡献生油的特点,与虎一段底部成熟烃源岩有较强的相似性,认为该井原油即来自于虎一段源岩。  相似文献   

12.
先秦酒诗少于后世历朝各代,其原因一是先秦诗歌不多且大多失传,二是酒在当时还是上层社会的奢侈品,未被广大民众享用。故酒诗留传下来较少。尽管先秦的酒诗不多,但它能从政治、经济、文化、典章制度、民俗等12个方面反映先秦时期的社会现实,具有很高的认识价值和审美价值。  相似文献   

13.
文学领域中的道德危机和道德失范带给人们的道德破坏和精神伤害对社会和谐发展极为不利,同时也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中不利的因素,社会现实要求对文学的伦理学研究。文学伦理研究的价值表现在文学能形象鲜明地反映人的处境、性格、命运以及社会道德的冲突和个人精神的状态,生动体现人们对生命意义和价值理想的探求,展示人性的复杂性和深度,故而与现实人生和社会伦理有一种深刻而紧密的联系。  相似文献   

14.
哈姆莱特的性格是文学史上一个解不开的谜。从对文本的细读发现老哈姆莱特的鬼魂出现、哈姆莱特受鬼魂之托复仇雪恨一事具有强烈的新教预定论色彩,“重整乾坤”便成为哈姆莱特命定的使命。然而一方面“重整乾坤”和哈姆莱特个人的价值追求背道而驰;另一方面,肮脏、混乱、虚无的现实使他找寻不到重整乾坤的希望和生存的价值,理想与现实的冲突迫使哈姆莱特将自我流放到疯狂、自杀的边沿。  相似文献   

15.
基于Quest3D的虚拟人机交互系统中5DT数据手套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基于虚拟现实的遥操作系统的开发中,在客户端的人机交互系统中,数据手套可以同时做为输入输出通道,能够充分发挥手在交互过程中的自然性,向虚实无缝结合跨进一大步。介绍了数据手套在虚拟环境中进行交互的过程。在基于虚拟现实的遥操作原型系统中实现了基于5DTData Glove 16-W的人机交互操作,并对数据手套校准,手势的匹配输入进行了研究,设计了在Quest3D场景中用数据手套进行漫游的程序,利用Quest3D SDK编制了数据手套与虚拟环境交互的接口程序。上述方法对于各种基于数据手套的虚拟人机交互应用程序的设计将具有一定的启发作用。  相似文献   

16.
《玩偶之家》是易卜生"社会戏剧"中最早的一部讨论家庭关系的戏剧作品,以往对玩偶的身份界定都是定格在娜拉这一人物形象之上。本文试图重新解读《玩偶之家》,采用文本细读的方法,对谁是玩偶的问题给予新的诠释。在反观娜拉家庭玩偶这一形象时,海尔茂却成了男权社会制度下的牺牲品,他也是玩偶的另类表现,从而揭示出易卜生"社会问题剧"所独有的批判社会现实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周秦诸子作为密切关注现实的思想家,以现实为思想的立足点与出发点,以历史为智慧的源泉与立论的依据。他们立足今天而反思过去,古今联系而相互比照,换位思考而得出结论,以史为据而抨击时弊。周秦诸子之书虽然成书年代不同,语言风格各异,政治主张有别,论述内容各有侧重;但多为论议时政而发,“博古”与“通今”紧密结合,于现实的批判中隐含对历史的批判,于历史的批判中贯穿对现实的批判,把现实批判与历史批判融为一体。我们探讨周秦诸子的现实批判与历史批判,把握其思想大义与理论精髓,对于认识社会现实与体察历史大势,有着重要启示与鉴戒意义。  相似文献   

18.
中国史学的“求真”之志,原本就是一篇不合情理的谎言,渊源久远。迄于近代,它再次与“科学主义”合谋,将中国现代史学推向危机。其实,真实性不是史学的本性,历史编纂和历史研究都是一种“对象化”的精神之旅。所以,走出“求真”之误,以“主善”为宗旨,发展从善如流、择善而从的多元化史学,堪为现代史学出路。  相似文献   

19.
巴赫金以语言为切入点,将社会现实生活与语言紧密结合起来,认为小说的语言是被社会现实生活化了的。实际上,他把小说等同为一种现实生活化的语言形式,认为小说具有杂语性和开放性两个特点。巴赫金小说本质理论体现了小说本质理论的一种发展趋向:追求开放中的互动与融合。  相似文献   

20.
同性恋在当下的社会环境中处于一种尴尬的境地,同性之间的爱情关系受到严苛的压制,并且要承受社会对他们歧视的压力。《Queer As Folk》通过人物角色塑造描绘他们为争取爱情自由、争取婚姻权力而抗争的故事,表现出人物充满期望、矛盾、挣扎,甚至是悲剧的各式内心形态。该剧的人物角色塑造折射出同性恋者在现实生活中的具象心态,期待大众能更坦然聆听他们内心的真实世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