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表面活性剂和促进剂对重组里氏木霉生物合成t-PA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重组里氏木霉(Trichoderma reesei)是染色体上整合有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t-PA)cDNA的基因工程菌株.对高产t-PA的重组里氏木霉菌株进行了筛选,并研究了乙酸钠和抗坏血酸(Vc)等促进剂及曲拉通(Triton100)、吐温80(Tween80)、十二烷基磺酸钠(SDS)和蔗糖酯等表面活性剂对菌株生物合成t-PA的影响.结果表明:乙酸钠能促进t-PA的生物合成,在发酵培养基中,其浓度为0.1%时,酶活可提高36.42%;吐温80对t-PA的合成有促进作用,其浓度为0.1%时,酶活可提高82.04%;抗坏血酸也可促进t-PA的合成,其浓度为0.05%时,酶活可提高124.82%;曲拉通和十二烷基磺酸钠加入时完全抑制t-PA的合成;蔗糖酯对t-PA的合成有部分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2.
木霉菌可以提高植物的抗逆性。为了获得耐盐活性好的木霉菌株,本研究从盐渍化严重的山东东营黄河三角洲湿地中采集土样和水样,分离并筛选了耐盐的木霉菌株,鉴定木霉菌株的耐盐活性。结果表明:黄河三角洲湿地48个样品共分离获得64株木霉,木霉数量与土壤深度呈负相关,与盐度没有明显相关性;通过不同浓度Na Cl胁迫下木霉菌株在固体培养基(PDA)和液体培养基(PDW)中的生长和产孢情况观察,从64株木霉中鉴定出6株具有高耐盐活性的木霉菌株;其中3株木霉(TW-304、TW-327和TW-353)在1 000 mmol/L Na Cl胁迫下,菌丝生长与对照相比,耐盐活性达到50%以上,具有极高的耐盐性;通过形态学和分子学鉴定显示TW-304、TW-327和TW-353三株木霉分别为哈茨木霉、深绿木霉、哈茨木霉。该研究筛选获得的耐盐木霉菌株为耐盐微生物菌剂的开发利用提供新的种质资源。  相似文献   

3.
丝状真菌里氏木霉(Trichoderma reesei)外切几丁质酶具有β-N-乙酰氨基葡萄糖苷酶活性.根据里氏木霉基因组数据库获得了一个编号为21725的外切几丁质酶nagl基因序列,根据检索结果,从里氏木霉QM9414基因组DNA中克隆获得1.9kb的基因片段.构建了以cbhl为启动子和终止子的重组质粒pCbhNag,与含有pyr4基因的质粒pSKpyr4共转化里氏木霉pyr4缺陷株RutC30△U3.共得到99个转化子,初筛得到5株乙酰氨基葡萄糖苷酶酶活较高的转化子,其中N3菌株的β-N-乙酰氨基葡萄糖苷酶酶活可达26.65 U/mL,而出发菌株的胞外几丁质酶几乎无酶活.成功实现了里氏木霉几丁质酶的克隆及同源表达.  相似文献   

4.
从41个滩涂湿地样品中分离得到45株木霉菌株,并对得到的木霉菌株进行了平板耐盐实验和黄瓜种子发芽实验。结果表明,PDA平板中Na Cl浓度为0.4 mol/L时,供试菌株的耐盐率范围在17.9%~85.5%之间,大部分菌株的耐盐率在50.0%~80.0%之间,不同菌株的耐盐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其中哈茨木霉TW20015和TW20239耐盐率最高,分别达到了81.6%和85.5%。通过黄瓜种子发芽实验表明,种子发芽率随Na Cl浓度的提高而降低;加入TW20015、TW20239后可以提高种子的耐盐阈值。在Na Cl浓度为20 mg/m L时仍有种子萌发,而对照组Na Cl浓度为16 mg/m L时已无种子萌发。2株木霉均提高了黄瓜种子的发芽率和芽长,其中TW20015效果更好。本实验为进一步应用木霉提高植物的耐盐能力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5.
以溶剂萃取法对园艺废弃物进行预处理,利用本实验室自筛绿色木霉(Trichoderma viride)EU2-77产生的纤维素酶对预处理前后的园艺废弃物进行酶解.结果表明,经过预处理的园艺废弃物的酶解产物总还原糖收率为未预处理的22.55倍.绿色木霉EU2-77纤维素酶分别与商业菌株里氏木霉(T.reesei)RUT C30纤维素酶和商业酶进行酶解性能比较,得出该酶酶解总还原糖收率(316.4 mg/g)高于商业菌株里氏木霉RUT C30纤维素酶(232.4 mg/g)和商业酶Celluclast1.5L(239.6 mg/g);而与商业酶Celluclast 1.5L+Novozym188混合液酶解能力(331.6 mg/g)以及Celic Ctec酶解能力(303.2 mg/g)相差不大.绿色木霉EU2-77产生的纤维素酶可望在园艺废弃物的回收利用方面得到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对里氏木霉和酵母菌混合发酵秸杆提高其粗蛋白含量的发酵工艺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其发酵最优工艺条件 :以尿素作为氮源 ,里氏木霉接种 2 4 h后接种假丝酵母 ,接种量比例为 1∶ 4 (酵母∶里氏木霉 ) ,于 p H3.0 ,30℃下培养 4 d。粗蛋白含量可达 30 .5 5 % ,粗纤维转化率可达 33.5 %。  相似文献   

7.
研究了摇瓶中不同浓度纸浆为碳源对里氏木霉产纤维素酶的影响.结果表明:最佳的碳源质量浓度为12g/L,在此条件下第3天的滤纸酶活、CMC酶活和β-葡萄糖苷酶酶活分别为1.68、0.96和0.28U/mL.总碳源为15g/L下采用分批补料技术可以有效提高里氏木霉分泌纤维素酶.使用起始纸浆浓度为9g/L,第2、3、4天分别加入2g/L纸浆,其第3天的滤纸酶活、CMC酶活和β-葡萄糖苷酶酶活分别为2.41、0.72和0.27U/mL,较15g/L纸浆为碳源分批培养滤纸酶活提高1.8倍.  相似文献   

8.
通过初筛、复筛,从稻草腐烂垛土壤中分离出一株降解秸秆能力较强的菌株.经形态研究后,初步鉴定该茵株属于木霉属,命名为菌株JL01,并对其进行生理特性研究.结果表明,菌株JL01能耐受的最高温度为38℃左右、对NaCI耐受度为16%左右、对酒精的耐受性最高为18%左右、pH值在4-9均能生长.  相似文献   

9.
采用THSM选择性培养基,从西藏、山东和云南等地的土壤中分离获得木霉菌株Z19、CX58-4 和CY358-5。通过形态学特征、ITS rDNA和TEF-1α序列对菌株进行鉴定。结果表明,3个菌株属于哈茨木霉(Trichoderma harzianum)复合种,分别是非洲哈茨木霉(T. afroharzianum)、深褐木霉(T. atrobrunneum)和西蒙斯木霉(T. simmonsii),均为木霉属中国新记录种。  相似文献   

10.
从基因工程菌株里氏木霉中提取基因组DNA,根据t-PAcDNA序列设计一对引物,利用PCR法扩增目的基因,将其与pMD18-T-Vector连接后转入大肠杆菌,通过Amp抗性和蓝白斑筛选出重组菌株,PCR法和双酶切法鉴定后再进行测序鉴定,测序结果表明:克隆的t-PAcDNA的第34位、450位和521位基因发生了突变。  相似文献   

11.
崔娟 《科技咨询导报》2011,(20):54-54,56
利用表面活性剂将碳氢清洗剂进行改性处理,通过实验系统研究了表面活性剂种类、含量及配比对碳氢清洗剂自燃点的影响。最后,结合对油污白布的清洗效果,优选了最佳的改性配方:氟碳402的含量为1.5%,乙氧基脂肪醇的含量为1.0%,SPAN 80的含量为4.0%。该复配的改性配方可以从根本上解决碳氢清洗剂火灾危险性大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在里氏木霉和黑曲霉液态混合条件下培养纤维素酶,分析两个菌种的接种比和延迟黑曲霉的接种时间对产酶的影响,探讨两个菌种发挥协同作用的最佳条件。结果表明:黑曲霉延迟接种48 h及里氏木霉与黑曲霉接种质量比1∶1时,所产纤维素酶的滤纸酶活为1.163μmol/(min.mL);β-葡萄糖苷酶活为0.606μmol/(min.mL),β-葡萄糖苷酶活与滤纸酶活比值为0.521,比单一里氏木霉产纤维素酶的酶活高,并在后续的酶解效果对比中表现最佳。48 h时的酶解得率为65.61%,高于里氏木霉单一培养时所产纤维素酶的得率53.91%和商品纤维素酶的得率49.64%。说明通过混合发酵,纤维素酶的组分得到了优化。  相似文献   

13.
通过调节通风量控制溶解氧浓度研究其对里氏木霉产纤维素酶的促进作用.结果表明:当通风量固定为25L/(h·L)时,反应22~40h期间溶解氧浓度过低,0~15h和45h以后溶解氧浓度偏高.45~80h期间气体中CO2含量在0.8%以上,不利于菌丝的生长.调节通风量控制溶解氧浓度,可有效地提高里氏木霉合成纤维素酶的能力,并显著地缩短产酶时间.当溶解氧为20%~30%时,气体中CO2含量降到0.4%左右,菌丝生长代谢快,滤纸酶活从固定通风量时的2.75U/mL增加到3.54U/mL,提高28.7%,产酶酶活最高的时间也从84h缩短到72h.  相似文献   

14.
通过RT-PCR从绿色木霉AS3.3711中克隆得到EG Ⅲ基因,序列分析显示该基因编码序列全长为1 257 bp,编码418个aa,且自身带有21个aa的信号肽序列,与里氏木霉eg3的同源性为99.6%.将该基因连入酿酒酵母多拷贝整合型表达载体pScIKP中获得重组质粒,线性化后电转化酿酒酵母工业菌株AS2.489,通过SDS-PAGE蛋白电泳、刚果红染色和酶活测定对转化子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转化子有明显的重组EG Ⅲ表达带,能够产生CMC水解圈,说明eg3基因已在酿酒酵母中获得了正确的分泌表达,表达EG Ⅲ的重组菌产酶高峰出现时间为60 h,最高酶活接近120 U/mL,重组酶EG Ⅲ的最适温度为60 ℃,最适pH为6.0,转化子的遗传稳定性达到99.17%,实现了绿色木霉eg3基因在工业酿酒酵母中的稳定高效表达.  相似文献   

15.
分解纤维素的三株真菌的筛选与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6月中旬,在兰大校园内生物楼前面花园的人工湖的周围,采集了各种树木(避开松树)和灌木丛下潮湿的腐质土壤、枯枝落叶、朽木、植物残体.以及草丛处的潮湿的腐质土样.采用羧甲基纤维素钠培养基初筛,通过测纤维素酶活力复筛,最终筛选出滤纸酶活力FPA和羧甲基纤维素酶活力同时都较高的菌株3株,分别编号No-1(FPA:235.35U,CMCase activity:1132.2U),No-2(FPA:194.72U,CMCase activity:1022.4U),No-3(FPA:107.25U,CMCase activity:566.12U).经形态学初步鉴定菌株No-1是康氏木霉,菌株No-2是青霉,菌株No-3是里氏木霉。  相似文献   

16.
以里氏木霉、绿色木霉及康氏木霉作菌种,分别用微晶纤维素、玉米芯粉、稻草粉、麸皮作碳源,用豆饼粉、蛋白胨、硫酸胺、硝酸胺、尿素作氮源进行摇瓶发酵培养,并对其摇瓶发酵条件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不同菌种对碳氮源的要求不同,三种木霉培养基的最佳组成分别为:里氏木霉,微晶纤维素1%,磷酸二氢钾0.1%,硝酸铵0.3%,微量元素液0.1%,吐温-801000ppm,装量70ml/500mlΔ;康氏木霉,微晶纤维素1%,磷酸二氢钾0.1%,硫酸铵0.5%,微量元素液0.1%,吐温-80 1500ppm,装量50ml/500mlΔ;绿色木霉,粗玉米芯粉4.5%,豆饼粉4.0%,麸皮0.5%,蛋白胨0.1%,kH2PO40.1%,(NH4)2SO40.1%,MgSO40.05%,装量50ml/500mlΔ。培养温度均为28±1℃。  相似文献   

17.
油田大量产出的含油污泥不仅造成石油资源的流失,也对土壤、水体和植被造成较大的污染。本文选择适应性强的热化学清洗法,对洗涤单剂进行优选和复配,并对最优复配清洗剂进行清洗效果考察,得出最佳清洗条件:清洗温度为70℃,固液比为1﹕6,p H值为10.5,清洗时间为60 min,搅拌速度为250 r/min,油泥清洗所得底泥中,含油率约5%。  相似文献   

18.
“强力蔬果净”研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针对目前市场上蔬菜和水果的农药残留问题,我们进行了去除残留农药的清洗剂的研究,试制出了一种用于清洗蔬菜、水果的表面残留农药的清洗剂——强力蔬果净,它可以有效地清洗掉蔬菜表面的残留农药.农药残留去除率可达44,8%,比市面上现有的名牌——雕牌洗洁精高10%.同时经过不同处理浓度和不同浸泡时间两向分组资料方差分析实验,探明了最佳处理浓度为0.4%,最佳浸泡时间为30分钟.该清洗剂不含磷.对环境安全,无毒无害无副作用.  相似文献   

19.
通过现有的缓蚀剂与选择的有机酸进行复配,添加一定的助剂,研制出一种循环水冷却系统的清洗剂.该清洗剂对金属的腐蚀率为0.1%,除垢率大于90%.  相似文献   

20.
摘要:利用平板对峙实验及小区试验,筛选高效防治西洋参立枯病的木霉菌株,并采用ITS(internal transcribed spacer)序列分析与形态学特征相结合的方法进行种类鉴定。结果表明,供试木霉菌株在PDA平板上对立枯丝核菌(R. solani)均有抑制作用,菌株HB20111效果最好,抑制率达99.33%;菌株HB20111对西洋参立枯病的小区效果显著,与其他处理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第1年拌种处理对西洋参立枯病的防治效果、单株参增重率及总参增重率分别达71.81%、33.54%和92.75%;第2年蘸根处理对西洋参立枯病的防治效果、单株参增重率及总参增重率分别达91.04%、158.06%和1 369.34%;菌株HB20111的分生孢子梗为典型的单侧分枝,其他形态学特征同深绿木霉(T. atroviride)一致,ITS序列与T. atroviride同源性达100.0%,将菌株HB20111鉴定为T. atroviride。HB20111生长速度快,产孢能力强,生防效果高,有望替代化学杀菌剂应用于西洋参种植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