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正中国在地区层面影响力的迅速上升引发了美国亚太战略的调整,从奥巴马政府的"亚太再平衡战略"到特朗普政府的"印太战略",都将中国作为首要制衡或遏制目标。美国的战略调整引发了中国周边秩序的解构与重组。当前,中美博弈是影响地区秩序发展方向的关键性因素,而新冠疫情的暴发成为"发酵剂",加剧、加速了中美战略竞争态势。  相似文献   

2.
李强 《潍坊学院学报》2010,10(5):126-129
司法审查制度是指普通法院对立法机构制定的法律的违宪或违法审查。这种司法审查制度既没有在具有普通法传统的英国产生,也没有在具有"高级法"理念和实行了权力分立与制衡原则的大陆法系国家产生,而是在美国诞生。从法理上来看,其根本原因就在于美国同时具备了四种要素:一、"高级法"理念,二、继承了英国普通法传统,三、权力分立与制衡原则,四、成文宪法在司法实践中完成了向普通法最高法的转变。  相似文献   

3.
美国首次将三权分立制衡理论付诸于实践,经历了两百多年历史的荡涤,其优越性仍不曾退色,使美国的民主、自由等法治价值不断得到保障和实现.那么,三权分立制衡原则能否在中国大地上生存?本文将根据中国的国情从理论依据和政治文化等角度分析三权分立制衡原则在中国的非可行性.  相似文献   

4.
章迪禹 《世界知识》2012,(10):60-61
制衡不仅仅是大国逐鹿天下的工具,也经常成为弱小国家谋生的手段。不知从何时开始,"制衡"成了时政新闻的流行词汇。"美国重返亚太就是为了制衡中国"、"菲律宾在黄岩岛的所作所为是为了联合其他域内外国家制衡崛起的中国"、"中俄联合演习  相似文献   

5.
从身份认同的角度来考察对外政策,是建构主义所创设的新的外交政策分析路径。从身份政治的视角审视,在小布什执政的八年间,美国对华政策大致可划分为三个阶段:初期对中国采取了强硬的防范和遏制的政策,这主要是基于对双方角色身份的认知;中期的政策则转变为以接触与合作为主,主要是由于双方社会互动的展开和集体认同的建构;后期赋予了中国"利益相关者"的新定位,加强了与中国的沟通与合作,这主要是由于双方集体认同的内化。  相似文献   

6.
正当前美国国内的对华共识,已毫不掩饰地向冷战式的遏制与对抗快速滑落。特朗普癫狂式的执政风格虽然对这一趋势起到了加速作用,但归根到底,是中美两个大国走到了角色深刻转型、规则破中求立、力量态势生变、战略认知起伏的重要时期。从美国的角度看,对华采取战争手段显然是最差的选择,因为它或许能停滞中国的民族复兴,但代价也必然巨大,甚至导致美国失去维系70多年的霸权优势。在思考如何以相对小的代价阻挠中国的崛起时,制衡策略成为重要考量。太平洋的确很大,大到历史上从未有哪个大国  相似文献   

7.
本文主要通过美国财政和税收立法体制及制衡的特点采分析中国预算及税收立法缺陷和预算缺乏各方科学和合理的制衡,从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财政税收体制,可以使我们少走弯路,缩短体制改革的成本,并减少体制改革的成本。  相似文献   

8.
美国对华政策在两难中摇摆。战略合作与战略对抗既不能割舍一面,又不能相互替代,近些年来,西方一些国家,特别是美国出现一股所谓"中国威胁论",随之而来的,是关于遏制中国的争论。从现实看,美国在加重对华政策中的遏制因素已无可置疑。  相似文献   

9.
与国际知识产权法律保护的其他领域不同,地理标志的国际保护的冲突不仅说明了以欧盟为代表的"旧世界"和以美国为代表的"新世界"之间的各国地理标志矛盾,更说明了此领域矛盾的复杂性及其背后深刻的经济利益关系。各种国际条约、协定所建立的地理标志国际保护体系体现出各国家之间的妥协和力量制衡,而未能提供一个公允平等的地理标志保护的国际环境。  相似文献   

10.
黄莺  江涌 《世界知识》2011,(10):48-53
4月18日,标准普尔以美国财政赤字和债务水平不断上升、美国政府近期内可能无法出台减赤方案为由,将美国长期主权债务前景展望从"稳定"调低至"负面"。几乎同时,国际金融机构和其他国际评级机构开始警示新兴市场存在的高风险,甚至将矛头指向中国。4月12日,惠誉将中国的长期本币发行人违约评级的展望从"稳定"调整至"负面",认为未来三年中国发生系  相似文献   

11.
李杨 《上海信息化》2010,(10):42-43
随着《中国服务外包发展报告2009》和国务院69号文的出台,业界人士预测:中国的离岸外包政策有望延伸到金融后台、物联网、云计算等领域的相关外包企业,物联网、云计算外包企业的"国家队"有望登台亮相。那么,中国未来究竟能否成为全球IT服务外包的"世界工厂"?在当前态势下,国内服务外包企业发展又面临哪些发展瓶颈?  相似文献   

12.
李峥  周少晨 《世界知识》2020,(17):58-59
美国的战略意图今年8月以来,美国政府快速推出一系列针对中国软件和互联网平台的打压和限制行动,进一步扩大对华科技遏制的范围。8月6日,美国总统特朗普签署两项行政命令,宣布将从9月20日起禁止任何美国个人及企业与中国互联网企业TikTok母公司字节跳动和腾讯微信有关的任何交易。  相似文献   

13.
南海问题:美国从中立到高调介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金明 《世界知识》2010,(24):34-35
奥巴马2009年初上台后,为恢复美国在东南亚的影响力,一直在加强与东盟的接触。美国以制造南海局势紧张的手法,从内到外推动南海问题国际化,目的是使中国将更多的战略资源投入到解决南海问题上来,以遏制中国的崛起。  相似文献   

14.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在欧洲中心观笼罩下的美国中国史研究,先后兴起了三种史观或分析框架,分别是"冲击—回应"、"传统—现代"、"帝国主义"。这三种史观在特定的历史阶段对美国人认识理解中国曾起到过一定帮助,但是由于其自身所处位置的特殊性以及那种天然的"种族优越感",使得这三种史观都对中国历史有一定程度的误识。柯文在上世纪80年代撰写《从中国发现历史——中国中心观在美国的兴起》一书,对此进行了深刻的反思,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中国中心观"的构想。这无疑对美国中国研究起到了纠偏作用,也对我们的近代史研究起到了积极的警示作用。但是,我们却不能因此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只找中国历史的特殊性,而全然无视西方在近代对中国的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15.
离岸金融中心不但充当了美国等国际企业金融资本的运营中心,还充当了知识产权资本的运营中心。目前,这种离岸金融中心主要有开曼群岛、维尔京群岛、百慕大群岛、巴哈马群岛、安圭拉群岛等。为了与它们竞争,美国本土、英国本土、日本、韩国、马来西亚、泰国、新加坡,以及我国台湾、香港等也在积极发展离岸金融市场,尤其是韩国,正在创建全球最大的人民币离岸金融中心。借鉴维尔京群岛等地的成功经验,我国也应积极加快综合性离岸金融中心建设。  相似文献   

16.
离败问题已是社会生活中的一项大问题,特别是在目前行政改革中,实施的权力下放后产生的一系列腐败的新问题。通过深入探讨权力制衡及其在腐败控制中的作用来思考和分析如何运用权力制衡理论预防和控制"权力下放"后产生的新腐败问题。  相似文献   

17.
《世界知识》2011,(23):8-8
美国总统奥巴马11月16日在澳大利亚堪培拉宣布了美国将在澳大利亚永久性驻军的计划。有评论称,此举表明美国正在高调部署“重返”亚太,美澳军事合作意在制衡中国。  相似文献   

18.
我国住宅小区贯彻业主自治原则。根据现有法律法规,实现业主自治的模式是"业主大会—业主委员会"的模式,但这一模式并不适应当下中国的实际,应运用代议制和分权制衡原理成立业主大会、业主代表大会、业主委员会和业主监督委员会等机构,并赋予相应的职权,由此形成"立业主大会—业主代表大会—业主委员会—业主监督委员会"的新模式。  相似文献   

19.
李晨阳 《世界知识》2014,(15):73-73
<正>目前中国国内对奥巴马政府的对华政策存在较大分歧,有学者认为美国"亚太再平衡战略"是针对中国的,近年来中日在钓鱼岛、中国和菲律宾与越南在南海争端的升级都弥漫着美国的影子。另有学者认为,奥巴马政府对华战略远非"遏制"那么简单,美国也无法像冷战期间对苏联那样来遏制中国。笔者试图通过美对缅关系来分析对这个问题的认识。美国在缅甸有多少的经济和安全利益?缅甸虽然是一个  相似文献   

20.
胡欣 《世界知识》2020,(7):74-74
在中国抗击新冠肺炎的艰难时刻,美国再次落井下石。3月4日,美国国会众议院一致通过所谓"2019年台湾友邦国际保护及加强倡议法"(简称"台北法案"),要求政府协助台湾巩固"邦交"和参与国际组织。该法案是对中国内政的又一次粗暴干涉。台湾问题一直是美国制衡中国的工具,也是美国国内友华与制华、立法与行政、外交与安全、政治与商业等利益诉求长期纠缠的一个关键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