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们在报导了湖北省鄂州市鸭儿湖氧化塘水体中鱼类周血MNEs的MNF之后,又对氧化塘周围环境中的两栖类、鸟类周血MNEs的MNF进行了初步的观察。结果:前者的MNF为2.34‰,后者为1.14‰,与无明显污染源环境中的两栖类、鸟类的MNF为0.03‰比较。有极为显著的差异(P_(1)<0.0005)。进一步提示,利用脊椎动物周血有核红细胞胞浆中所出现的微核作为监测环境污染的一项新的生物学指标,具有一定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2.
本文报导了17例尿殖系恶性肿瘤患者和20例非癌结石患者周血培养细胞的微核观察,结果:前者微核出现率为14.7‰,后者微核出现率为5.8‰。尿殖系中,恶性患者的微核出现率明显地高于非癌患者这一结果提示尿殖系患者的恶变倾向,可供临床参考。  相似文献   

3.
用秋水仙素、氨基甲酸乙酯、丝裂霉素C和苯连续4或5天腹腔注射小鼠,观察骨髓多染红细胞微核出现率均值相应为5.625‰、4‰、8‰、7.2‰,与对照组1.5‰比较,有高度显著性差异(P<0.01)。外周血成熟红细胞微核出现率均值应为0.85‰、1.25‰、5.5‰、0.42‰,与对照组0.215‰比较,也有高度显著性差异(P<0.01)。结果表明:利用人、哺乳动物外周血成熟红细胞胞浆中所出现的微核作为对辐射损伤、药物及食品中毒、环境污染等研究中的一项生物学指标,具有一定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4.
银屑病患者周血淋巴细胞中的微核出现率为8.63‰.高于正常人而明显地低于癌症患者,进一步证实:微核测定有可能成为早期发现与诊断癌症的一项新指标.  相似文献   

5.
各实验组以细辛0.4g/kg、半夏5g/kg和附子3g/kg给小白鼠灌胃,每天1次,连续12天,可增高微核出现率。骨髓多染红细胞微核出现率分别为10.3‰、16.0‰、19.1‰,对照组为1.1‰。外周红细胞微核出现率分别为1.14‰、1.62‰、1.99‰。对照组为0.05‰。结果表明,上述三种中药致微核作用及升高淋巴细胞的作用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非常显著(P<0.01)。各实验组动物的肾上腺与对照组相比,体积增大重量增加,差异非常显著(P<0.001)。  相似文献   

6.
珠江广州段与人工湖泊的富营养化及遗传毒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解流域和人工湖泊的富营养化状况及遗传毒性,采用营养状态质量法和蚕豆根尖细胞微核技术,于2006年4-5月对珠江广州河段与广州、惠州、深圳城市湖泊13个代表性采样点的富营养化现状及遗传毒性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显示,水体总氮(TN)、总磷(TP)、化学需氧量(CODMn)等指标大部分超过了III类或IV类水质标准(GB3838-2002),富营养化评分值E范围为50~83,且与水体叶绿素a(Chla)含量成正相关,除惠州平湖为中度富营养化水平外,其余水体均已呈富营养化状态;运用蚕豆根尖细胞微核技术,发现13个采样点水样的微核率(MCN‰)均值与阴性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F=5.899>F0.01=2.89,p<0.01),CODMn、TN、TP等指标与MCN‰之间存在线性相关,提示富营养化水体中存在遗传毒性物质,能诱导蚕豆根尖细胞微核率升高,而生活污染和工业污染是造成这两类水体污染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7.
本文应用稍加改良的半微量血培养法对50例复发性口疮患者的周血淋巴细胞进行了微核测定,其微核出现率均数为6.3‰。结果表明:此病患者的周血淋巴细胞损伤程度明显地高于正常人,并略高于非痛肝病患者。而远远低于癌症患者。此结果与本病很少恶变的临床表现相符,并与近代关于此病与自身免疫密切相关的观点一致。  相似文献   

8.
利用蚕豆根尖微核技术检测颍河水质污染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蚕豆根尖微核技术检测周口市颍河水质污染状况,结果表明全部受试水样均能引起微核率上升,二板桥采样点水样的微核率为17.71‰,胜利桥、地区医院、孙嘴桥、沙河口桥和周口大闸上游各水样的微核率分别为12.45‰,10.06‰,9.35‰,8.47‰和7.11‰,提示水体含有遗传毒性物质,并对污染原因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9.
微核不见于正常人。现在有报导,一般受电离辐射或化学诱变因子等处理过的动植物敏感细胞都能出现微核。我们观察到,微核亦出现于肝癌患者的淋巴细胞;在对肝癌患者及非癌肝病忠者微核出现率进行的比较中发现:非癌肝病患者中已有微核出现,出现率均数为4.8‰,而肝癌患者中,其微核率较高,均数为23.9‰。据此,微核测定法在辅助诊断肝癌方面可能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0.
利用低等脊椎动物周血有核红细胞微核出现,作为微核测定的一项技术方法,逐渐被人们所采用.此方法简便迅速,经济,但在制片中,采用一般常规的人血涂片的制备方法,所制备的低等脊椎动物的血片都不理想,微核难以辨认,经过我们改进,简化,摸索出了一种简易的、好的低等脊椎动物血液涂片制作方法。现将制片过程及注意事项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1.
本试验测定了常州市主要工业废水和两种有机毒物对罗鱼非(Tilapia massambica Peters)外周血红细胞的微核效应。测定结果,1.68%和1.28%的染料废水的微核率分别为1.00‰和0.50‰;17.8%和15.0%的印染废水的徽核率均为0.53‰,18.2%和10.4%的石油化工废水的微核率分别为0.50‰和0.53‰;43%和37%的化工厂有机废水的微核率分别为0.55‰和0.60‰。由此表明,常州市主要工业废水可能具有细胞的诱变作用。两种有机毒物的微核测定结果无重现性,尚待进一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2.
采用蚕豆根尖微核技术与常规的物理化学相结合方法来检测水质,对昆明呈贡大学城部分水域污染情况进行了研究.利用蚕豆微核技术对各水样进行监测统计蚕豆根尖细胞对微核千分率(MCN)及污染指数(PI),并与水体中COD_(cr)、BOD_5、DO水体污染指标进行了相关性比较;蚕豆根尖微核技术监测结果与水体污染指标的综合评价结果相一致.水体的污染程度与蚕豆的微核率、污染指数呈正相关;蚕豆微核率与COD_(cr)水体指标呈正相关的关系,与DO水体指标呈负相关的关系,与BOD_5水体指标的相关性不明显.水体中COD_(cr)、DO、BOD_5等含量,对蚕豆微核的形成会起到直接或间接的促进作用,水体的污染程度也直接影响了蚕豆微核的形成.  相似文献   

13.
本文研究了不同剂量的离子型~(211)At和~(211)At—Te胶体对小鼠一次腹腔注射后,对其骨髓嗜多染红细胞微核率的影响.在1.15微居里/克·体重Na~(211)At同样剂量水平下,小鼠骨髓嗜多染红细胞其微核率随着辐照时间的延长而增加;离子型~(211)At在0.23微居里/克体重~1.15微居里/克·体重,~(211)At—Te胶体在0.23微居里/克·体重~1.38微居里/克·体重剂量水平下,小鼠骨髓嗜多染红细胞其微核率随着辐照剂量的增加而增加,对离子型~(211)At从9‰增至33‰,剂量一效应回归方程为Y=1.51+0.8104D(Y—微核率,D—剂量),相关系数r=0.9562;对于~(211)At—Te胶体,微核率从16‰增至37‰,回归方程Y=11.43+0.8263D,r=1,二者书相关系数没有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14.
采用微核试验法,对贯穿淮安城市中心、边缘、外围的3条主要河流里运河、废黄河、盐河水质诱发蝌蚪红细胞微核及核异常进行了比较研究.每条河水样又分为100%原样、50%,33.3%3个浓度组,以暴气后的自来水为对照.实验结果显示,毒染1周后,里运河、废黄河水质诱发蝌蚪红细胞微核率及核异常率均大于对照组(P<0.01),里运河水组诱发微核细胞率明显高于废黄河水组和盐河水组(P<0.01).而盐河水组诱发微核率及核异常率(33.3%浓度组)与对照组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实验结果提示,淮安城区中心地段河流水质诱发蝌蚪红细胞微核率的影响明显高于外围,其水体中存在致突变物质.  相似文献   

15.
用蚕豆根尖细胞微核技术监测浊漳河水污染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利用蚕豆根尖细胞微核技术监测浊漳河段水质污染状况 ,测定各样点水样的蚕豆根尖细胞微核千分率(MCN‰ )及污染指数 (PI) ,并进行 F检验。结果表明 ,各样点 MCN‰有显著性差异 ,12个样点中有 8个样点的 PI在 2以上 ,其中 7号样点的微核率为 13.75‰ ,PI为 3.5 9,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极显著 (P<0 .0 1) ,表明浊漳河主干流沿线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  相似文献   

16.
敌敌畏农药的极性暴露对泥鳅的遗传毒性及生理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泥鳅为受试动物,研究敌敌畏农药稀释液对泥鳅的急性毒性、遗传毒性及生理的影响.急性试验表明:敌敌畏稀释液对泥鳅具有一定的毒性,其对泥鳅96h的LD50为6.409 μg· L-1.微核试验表明:对照组红细胞微核率为0.195‰,而处理组红细胞微核率最高达到2.138‰,泥鳅红细胞微核率各处理组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  相似文献   

17.
利用大蒜根尖细胞微核技术对三湘江支流5个采样断面的水样进行监测评价.结果表明:①5个断面的水样均使大蒜根尖细胞微核率(MCN‰)明显增加,其中4个断面的水样测得的微核率与蒸馏水对照组相比差异极显著(P<0.01),1个断面的水样测得的微核率与蒸馏水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②根据污染指数(PI)将5个断面的水质污染分为两个水平,即重污染和中污染;③以大蒜根尖细胞微核率为指标,监测三湘江支流水质污染的结果与水质监测结果基本一致;④5个断面的水样测得的微核率与COD_(Cr)、NH_3-N、TP等成正相关(P<0.05).  相似文献   

18.
比较污染程度不同的采集点的花背蟾蜍骨髓细胞的微核率,结果如下:十里店桥区为11.083‰;西固区3.083‰;刘家峡区0.611‰.对其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 F=109.753[λ_(0.005)(2,15)=3.68;λ_(0.01)(2,15)=6。36],影响特别显著,说明不同采集点骨髓细胞微核率的不同,主要是由环境因素引起的.  相似文献   

19.
本研究采用小鼠骨髓细胞微核分析法和离体培养人体外周血细胞姐妹染色单体交换(SCE)和微核试验,对绿茶水溶性提取物GTPP的遗传安全性进行检测。结果表明:小鼠口服本样品GTPP剂量达750mg/kg.body.wt./day或腹腔注射剂量为520mg/kg.body.wt.引起的雌雄小鼠骨髓PCE微核率与阴性对照组间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当小鼠口服剂量大于90%LD_(50)或腹腔注射剂量达1300mg/kg.body.wt.时,诱发的小鼠骨髓PCE微核率比阴性对照组高,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离体培养人体外周血淋巴细胞SCE和微核试验中的GTPP三个剂量组的SCE频率和微核细胞率(MNCF)与阴性对照组间比较也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  相似文献   

20.
用蚕豆根尖细胞微核技术研究发芽马铃薯的遗传毒理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讨发芽马铃薯的遗传毒理作用,用蚕豆根尖细胞微核监测技术对发芽马薯浸渍液的微核率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发芽马铃薯浸渍液的质量浓度为25g/L,50g/L,100g/L,200g/L时,蚕豆根尖细胞微核率分别为17.21‰,23.53‰,29.55‰,39.40‰,与阴性对照组相比存在显著性差异,相应浓度的未发芽马铃薯浸渍液对蚕豆根尖细胞微核率的形成与阴性对照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实验结果提示发芽马铃薯浸渍液能显著诱发蚕豆根尖细胞微核的形成,利用蚕豆根尖细胞微核技术可以监测发芽马铃薯的遗传毒理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