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可洗井分层注水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孟昭凯 《科技资讯》2011,(4):124-125
胜利浅海埕岛油田自1988年发现到2000年开始实施转注,转注层为该油田的主要含油层系馆陶组上段.在区块油层厚、夹层长、易出砂、井斜大,要满足海上油田特定的生产环境的条件下,注水工艺与先期防砂相结合.本文就胜利埕岛油田注水工艺实施情况及目前的注水工艺现状进行了分析和总结,提出了一套新型的分层注水工艺以改进目前注水现状.  相似文献   

2.
埕岛海上油田油层多,储层平面上和纵向上物性差异大,非均质性较强,采用分层注水工艺开发不能较好地控制整个油藏的水驱效果.针对埕岛油田采油速度低、含水上升较快等问题,提出一种新的最优油藏动态调控方法.该方法将油藏视为一个复杂的动态系统,以油藏开发生产净现值最大化为目标,通过求解描述油藏开发生产的优化模型,实时优化油藏的输入输出调控参数,获取该时刻最优的生产方案.利用该方法对埕岛油田6A+B典型区块进行的实例分析结果表明,获得的最优生产方案符合油田实际.  相似文献   

3.
胜利海上埕岛油田馆陶组为河流相沉积的高渗透、高饱和、稠油、疏松砂岩油藏。根据开发方案设计和数值模拟研究,馆陶组在地层压力降至饱和压力附近转注,开发效果和经济效益最好。由于实施注水工程滞后两年,油藏进入溶解气驱阶段,原制定的注水时机、注采比用1.0等技术政策已不能符合油田的实际情况,在对储层发育状况及馆陶组开采特征进一步认识的基础上,应用跟踪数值模拟技术,对埕岛油田馆陶组注水开发技术政策进行了优化和完善;实施注水后,通过强化跟踪分析,及时调整,注水开发见到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4.
吴秋月 《科技信息》2010,(3):I0284-I0284
结合埕岛油田在前期注水开发过程中出现的开发效果差、洗井难、注水效率低等问题,介绍一种适应油藏中后期注水提液开采.能通过地面液压力的变化来直观判断和分析井下封隔器工作状况的注水工艺。对提高同类油藏注水效率具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研究埕岛油田的岩性、物性对埕岛油田实施油气层保护系列技术控制各作业环节对油气层的损害是优化作业效果,保护油层,提高油气采收率的有效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6.
目前埕岛油田存在一些零散小区块,由于所处地理位置和平台结构等原因,无法利用目前海上的注水管网进行注水开发,只能依靠天然能量进行生产,影响了区块的开发效果。本文重点通过对目前陆地所采用小型注水工艺的调研,结合海上特点,提出适合海上零散小区块的注水工艺方案。  相似文献   

7.
应用油田注水开发动态分析技术、注水开发效果理论图版评价技术对吴起油田寨子河油区长6油田从注水方式和注采井网适应性、注采压力系统适应性、综合含水率、地层压力变化、注水利用率等9个方面评价注水开发效果。针对该油层目前注水存在问题,分析评价该区块生产特征、评价地层吸水能力及水驱储量动用状况等,提出长6油层注水开发调整措施,以改善油田开发效果,提高油田采收率。  相似文献   

8.
以埕东油田主力油层Ng34层为研究对象,应用油藏数值模拟技术,利用测井二次精细解释每米8个数据点成果,对单井小层内部储层参数进行非均质再划分,建立了层内超精细三维非均质油藏模型;通过对研究区开发历史的拟合,定量分析了厚油层在注水开发过程中层内油水运动规律、渗流机理及其在不同开发阶段的特征;并成功地对不同注水开发阶段储层物性变化进行了时变拟合,定量分析了高渗透、非均质、正韵律油层在特高含水后期剩余油分布规律,为进一步提高原油采收率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9.
早期注水对压裂改造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陕北油田区域构造上位于鄂尔多斯盆地,属于低渗透、特低渗透油田,实施压裂改造可以提高油田的整体开发效益。通过对姚店油田长6油层进行注水压裂改造,油井平均单井日产量提高了234%,稳产时间达3个月以上。研究表明特低渗透油层在注水受效后油层压力开始恢复时,对油层实施压裂,可以提高采收率,获得最好的增产、稳产效果。  相似文献   

10.
张涛 《科技资讯》2011,(7):56-56
本文借鉴胜利采油厂大排量螺杆泵举升工艺应用的成功经验,结合埕岛油田开发中遇到的高油气比油井、稠油开采等问题,论述了大排量螺杆泵在埕岛油田应用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我国第一个浅海-极浅海特大油田—埕岛油田馆上段储层层内韵律性、层间差异性、平面上砂体连续性、层间层内隔夹层的定量评价以及储层微观孔隙结构的研究,揭示了埕岛油田馆上段储层宏观、微观非均质特征,指出埕岛油田馆上段储层平面非均质性与微相带、砂体发育密切相关,并建立了埕岛油田馆上段储层四种类型的孔隙结构模式,对指导埕岛油田馆上段油藏进行各种开发调整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基于密闭取心井和模糊评判分析埕岛油田水淹状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究埕岛油田馆陶组上段油层的水淹状况。方法结合密闭取心井分析,遴选5个控制水淹层变化的参数,采用模糊综合评价方法定量评价埕岛油田的水淹状况。结果流线位置、每米采液量、物性、井距和储层非均质性这5个参数从储层与注采两个方面影响着储层的水淹变化;使用模糊评价方法统计了11口新井的水淹状况,符合率达到84.2%。结论埕岛油田的水淹状况以弱水淹—中水淹为主,剩余油富集;Ng 5砂组油层厚度大,储层物性好,水淹程度最强。  相似文献   

13.
为了达到极浅海埕岛油田高速高效的开发效果 ,从埕岛油田整体构造入手 ,进行了精细构造解释 ,并根据埕岛油田定向井多的特点 ,对砂体进行了平面和纵向归位 ,从而落实了砂体顶面微构造的准确形态 .并统计了各种微构造与含油性的关系 .开展了微构造类型与累油含水关系研究 .结果表明 :构造高部位和正向微构造含油性好 ,累油高 ,含水上升慢 ;负向微构造含油性差 ,累油低 ,含水上升快 .最终确定了有利的剩余油分布地区 ,包括正向微构造和断层夹持形成的微构造等 ,并为埕岛油田下步挖潜指出了方向  相似文献   

14.
针对油田油层本身的地质因素,如孔隙喉道小、地层温度高、黏土含量少以及注入水水质条件的限制,逐渐形成了注水井注水压力高,注水量小等弊病,分析了注入水的水质及在油层部位形成CaCO3与堵塞物的情况。在50-3井中采取高能气体压裂与PCT复合处理措施,总结了各种措施的效果。结果表明:采用高能气体在注水层部位形成多条径向裂孔等能更好地沟通水井与地层的联系,如:PCT处理液把油层的黏土缩膨、扩大空隙度和渗透率,在生产中均为有效。  相似文献   

15.
宋华 《科技信息》2013,(3):434-434,479
本文阐述了在埕岛油田海上石油勘探开发过程中,可用于最大程度地降低井下作业施工对海洋环境造成影响的过程设计和操作方法,讨论的基础方法和措施包括11项内容。通过一系列积极主动的环境保护措施,使埕岛油田海上作业施工产生的污染物达到零排放,对海洋环境的污染降到最低水平,为海上油气田开发减少井下作业施工环境污染,做好环境保护工作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16.
低渗油田注水能力下降原因分析及其对策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对注水井注水压力高、注水困难的原因进行了诊断,指出注入水中机械杂质含量严重超标、机杂粒径大,与低渗储层的孔隙喉道大小不匹配是导致储层孔隙堵塞的主要原因,近井地带石蜡的析出是导致储层孔隙堵塞的另一原因.针对此类堵塞,研究了解堵增注方案.通过方案的部署实施,该油田注水难的问题得到了有效解决,区块的开发效果得到了明显改善,提高了区块开发的效益,为同类型油藏的开发提供了借鉴模式.  相似文献   

17.
对埕岛油田20多口探井、250多块样品进行罐装样轻烃色谱分析和热蒸发色谱分析.其目的是从罐装样轻烃色谱分析、岩石脱气、热蒸发色谱、轻烃富集及碳同位素质谱等实验方法入手,并结合已给地质、地化资料判识埕岛油田油气层和生油(气)岩,并评价该区生油(气)岩有机质类型和成熟度,鉴别油气成因和进行油气源岩对比.该地球化学技术对那些地质条件复杂,加之现在的各种录井方法都有其局限性,再遇上一些轻质油层气层,低渗透油层,低电阻率油层,高矿化度地层水或钻井液比重过大时,单靠某种录井、测井技术难以正确判断油气层的层段,能较好地发挥其作用.  相似文献   

18.
大庆油田地质参数对油层开发效果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研究清楚地质参数对油层开发效果的影响是油层开采的基础,只有采用合理的开采方案才能使得油层达到最大程度的开采,通过分析历年实测吸水剖面资料,研究注水层段内各项参数与油层效果相关的关系,为高含水期油田进一步细分注水调整提供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随着油田开发的进行,地层能量逐步消耗。油层压力就会不断下降,使地下原油大量脱气,粘度增加,油井产量大大减少,甚至出现停产,造成地下残留大量死油采不出来。为了弥补原油采出后所造成的地下亏空,保持或提高油层压力,实现油田高产稳定,并获得较高采收率,必须对油田进行能量的补充。目前最方便和廉价的是注水。要合理的注水就要对注水井进行日常分析:对注水井分层吸水能力及其变化加以调查研究,及时分析,并找出吸水能力降低的原因,采取有效措施,保证注水任务的完成。  相似文献   

20.
李冰 《科学技术与工程》2011,18(18):4186-4189
影响以薄差油层为主要开发对象油田开发效果的主要原因是薄差油层动用厚度低。为了改善薄差油层开发效果,在对薄差油层动用厚度低的原因进行分析的基础上,针对薄差油层由于岩性、物性差,启动压力梯度大,钻井和完井过程油层受到污染以及受层间干扰影响导致动用厚度低的实际,在薄差油层开发过程中,有针对性的采取钻井、完井过程中实施油层保护措施。提高注入水质、合理组合注水层段、优选增产、增注工艺措施等手段,有效提高了薄差油层的动用厚度,改善了以薄差油层为主要开采对象井的开发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