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段崇文 《科学通报》1995,40(15):1413-1413
自从Austin和Chang提出获能以来,已有很多学者对哺乳动物精子获能的形态及生化变化进行了研究,并逐渐进入到分子机理的研究.Cascien等(1976)报道了牛精子获能之初的腺苷酸变化,Fraser(1979)报道了咖啡因加速小鼠精子体外穿卵过程,Chan等(1981)报道了精子获能及顶体反应过程中有环核苷酸参与,紧接着Fraser(1981)发现dbcAMP能缩短获能时间及与cAMP相关的Ca~(2+)浓度变化,指出获能必须有Ca~(2+)参加,其后Monks(1987)又报  相似文献   

2.
利用单克隆抗体技术,从抗顶体反应后精子头的单克隆抗体库中,筛选出一株单抗MSH27,在顶体反应后,抗原定位于精子与卵子质膜融合的起始位置--精子的赤道段和顶体后区;此抗体能够阻断精卵膜融合,但不影响精子与卵质膜的结合,这种阻断作用呈现抗体剂量依赖性,用含600μg/mLIgM型单抗MSH27处理精子,受精指数下降90%,免疫亲合层析分离纯化的抗原(分子量39ku)作用于卵子质膜,也可使精卵膜融合指  相似文献   

3.
鞘磷脂酶加速体外豚鼠精子顶体反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石其贤 《科学通报》1988,33(23):1827-1827
哺乳动物精子顶体在受精前,必须经过顶体反应。顶体反应是精子穿透卵子透明带并与之卵膜融合,最后发生受精的必要条件。因此,促进或加速精子获能和顶体反应,将导致受精率的增加。 豚鼠精子在体内开始顶体反应至少需4h。Fleming和Yanagimachi报道了豚鼠附睾  相似文献   

4.
以小鼠宫角注射为动物模型,用0.1μgmL lactacystin抑制子宫中泛素-蛋白水解酶复合体通路,检测小鼠围植入期(妊娠第5-7天)子宫胚胎植入数量变化以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及其受体(Flt-1和Flk01)的表达变化,结果表明,抑制泛素-蛋白水解酶复合体通路后,小鼠胚胎植入数量显著下降,半定量RT-PCR及Western blot结果显示,注射lactacystin除引起子宫中VEGF及其受体mRAN和蛋白表达显著降低外,也使VEGF转录调节因子HIF-1的α亚基(HIF-1α)mRNA及蛋白表达降低,以上结果表明泛素-蛋白水解酶复合体通路可能通过调节HIF-1α而影响VEGF的表达,同时该通路也参与VEGF受体的表达调控,这可能是影响小鼠胚胎植入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5.
李明文 《科学通报》1995,40(18):1699-1699
大熊猫由于其分布范围狭窄、生育能力低和对生态环境的特殊要求,目前已濒于绝种边缘.拯救大熊猫的有效措施之一是进行人工饲养繁殖,但在人工饲养条件下多数雄猫不和雌猫交配或缺乏交配能力,必须进行人工采精、精液冻存和人工授精,因此精液质量评价是大熊猫人工繁殖中不可缺少的重要一环.大熊猫和其他哺乳动物一样,其精子只有经过获能和顶体反应才能使卵受精,因此精子顶体反应能力的大小可作为精液质量评价的指标之一,另外还可反映冻存液和培养液的优劣.  相似文献   

6.
精胺——地鼠精子体外获能和受精的抑制剂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石其贤 《科学通报》1989,34(5):383-383
多胺化合物,包括腐胺、亚精胺和精胺,存在于所有哺乳动物组织和体液中。在人精浆中,精胺(spermine)浓度甚高(2—15mmol/l)。然而精胺在生殖过程中的功能尚不清楚。有关精胺对哺乳动物精子活力、代谢和受精作用的报道也存在诸多矛盾。近几年来,一些作者证明精胺可抑制顶体素酶原的转化,导致受精率下降。此外,精胺还可增加人精子cAMP水平。Stanger和Quinn观察到精胺不仅可提高小鼠体外受精率而且还可缩短受精时间;但我们以往观察到精胺抑制豚鼠精子体外获能,导致受精率下降。这些结果表明,精胺可能参与精子获能和受精过程。本文研究精胺对地鼠精子体外获能和受精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sp18单克隆抗体对小鼠体外受精和胚胎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免疫印迹显示,抗牛精子sp18族膜蛋白的单克隆抗体与小鼠精子14,18,22,30和60ku5条带有较弱的抗原信号,同时,sp18单抗也能结合鸡卵溶菌酶。间接免疫荧光证实小鼠精子头后部存在sp18抗原。获能2h的小鼠精子与0.182mg/mL的sp18单抗共孵育15 ̄20min后进行体外受精,结果发现,单抗组的受精率(77.1%),与血清对照组(79.2%)和空白对照组(80.3%)间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8.
带下(卵周隙)受精精卵识别机理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大元   《科学通报》1996,41(19):1797-1800
若干年来,世界范围内推行的3种显微注射的体外受精技术,称之为:(1)透明带开孔技术(Partial zona dissetion,PZD),(2)卵透明带下注射技术(Subzonal insemination,SUZI),(3)卵质内注射技术(Intracytoplasmic sperm injection,ICSI)。使用这3种技术的共同目的,旨在弥补试管婴儿常规体外受精方法失败的人或体外受精成功率低的人,而采用的显微操作技术,在国际临床应用上已见成效,目前SUZI和ICSI的成功率比PZD为高。至于机理研究,目前大多数侧重在生理效果的分析和成功率上,或者对精子顶体反应的重要性的探讨,但对其精卵识别机制研究目前尚未见报道。鉴于这种情况,我们试图采用SUZI揭示精卵在透明带下(卵周隙中)的相互关系。  相似文献   

9.
段崇文 《科学通报》1994,39(6):545-545
小鼠卵透明带由3种主要的糖蛋白组成,分别为ZP_1,ZP_2和ZP_3,其分子量分别为200000,140000和80000 MrS,这3种糖蛋白在卵子发生过程中既合成又分泌,从而形成透明带.其中ZP_2占65%,其功能为阻止多精受精,ZP_3约占25%,其作用为精子受体及顶体反应诱发物,ZP_1含量最少,占10%,起ZP_2和ZP_3的连接作用.  相似文献   

10.
葛高翔  吴静  林其谁 《科学通报》2000,45(22):2409-2412
建立了一种表皮生长因子受体体外测活的非同位素方法。通过克隆表皮生长因子受体主要磷酸化位点Tyrl173周围20肽的基因片段与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的融合蛋白作为底物,用抗磷酸化酪氨酸的单克隆抗体PY99来检测其磷酸化的程度。此方法在专一性及灵敏度上都比已有方法有显著提高。融合蛋白的Km值(10μmol/L)比合成多肽底物的Km值(110μmol/L)要低一个数量级。此方法还可用于测定c-er  相似文献   

11.
1型牛疱疹病毒(BHV-1)早早期(immediate early, IE)基因所编码的调控蛋白BICP0可决定病毒的感染方式, 具有多种转录调控功能. 它能促进病毒自身IE基因、早期(early, E)基因和晚期(later, L)基因以及其他一系列细胞基因的表达. 为研究其作用机理, 在E. coli中表达纯化了BICP0及其各种缺失突变蛋白. 体外活性实验表明, BICP0全长蛋白和其具有环指(ring finger)结构域的N端蛋白可以催化多聚泛肽链的形成, 具有E3泛素连接酶的功能, 暗示BICP0的转录激活功能可能通过其泛素连接酶功能实现, 为阐明BICP0在病毒感染中的作用机理提供了新视角.  相似文献   

12.
探讨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对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G蛋白α亚单位q/11亚型(Gαq/11)的调节及其可能机制。培养大鼠主动脉VSMC,有[^3H]-亮氨酸掺入法测定细胞蛋白质合成,采用免疫印迹法VSMC Gαq/11的含量。结果显示,AngⅡ刺激VSMC1,6h引起Gαq/11蛋白的下调,刺激12,24h可使Gαq/11蛋白明显增加(P<0.01);而[^3H]-亮氨酸掺入量在AngⅡ刺激24h才明显增加,应用I型血管紧张素Ⅱ受体(angiotensin Ⅱ type 1 receptor,A1receptor)拮抗剂losartan,PLC抑制剂U73122可完全阻断AngⅡ引起的Gαq/11下调和上调的双相反应。这提示AngⅡ可以调节VSMC Gαq/11的含量,从而诱导VSMC肥大,其信号转导途径主要是经由AT1受体-PLC通路介导的。  相似文献   

13.
周红明  张彤  刘以训 《科学通报》1997,42(7):757-760
附睾是精子成熟的场所,附睾分泌的酶、激素和营养物质对精子成熟起着重要作用,其中蛋白水解酶介导的表面分子修饰或丢失是精子成熟的一个重要方面.纤溶酶(Plas.min)是一种丝氨酸蛋白水解酶,具广泛的蛋白水解酶活性,在细胞外蛋白水解中有重要作用纤溶酶原激活因子(PA)特异激活纤溶酶原转化为有活性的纤溶酶.PA抑制因子(PAI-1)能够特异中和PA活性.为研究附睾蛋白水解酶活性调节机制,本文对PA及PAI-1在大鼠附睾中的表达作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1)附睾组织分级组织型(tPA)和尿激酶型(uPA)PA,二者活性受激素调节;(2)mRNA定位证实附睾上皮表达tPA和PAI-1.上述结果提示附睾有完善的PA调节系统,PA和PAI-1的协同表达在附睾蛋白水解酶活性调节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结合酪氨酸激酶受体KDR/FLK1能促进血管生成。筛选能封闭VEGF与KDR相互作用的小肽可以通过阻断血管形成而抑制实体瘤生长。将从噬菌体12肽库中筛选而获得的能与KDR结合的123肽K237DNA克隆到表达载体p QE42中,在大肠杆菌M15中稳定表达二氢叶酸还原酶融合蛋白DHFJR-K237,经变性、复性后得到纯度达90%的可溶性蛋白。体外实验显示,DHFR-K237能竞争抑制VEGF结合KDR,显著抑制由VEGF刺激而引起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增殖;体内实验表明,DHFR-K237能显著抑制鸡胚尿囊膜血管形成和荷瘤裸鼠中肿瘤的生长。结果表明,12肽K237是VEGF结合KDR的有效拮抗剂,具有抗肿瘤生长和转移的潜在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5.
黄善金  任海云  袁明 《科学通报》2000,45(11):1158-1163
从百合花粉中提取高纯度的植物微管蛋白,建立了无微管稳定剂和微管组织中心的植物微管的体外聚合体系,并对植物微管蛋白在体外条件下的聚合特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纯化的微管蛋白在体外能够很好地进行聚合,电子显微镜下可以观察到典型的微管结构,微管蛋白聚合的动力学呈现出典型的“抛物线”曲线,紫杉醇的存在改变了百合花粉微管蛋白 聚合特性,非正常微管聚合增加,体外聚合的临界浓度从无紫杉醇存在条件下的2.8mg/  相似文献   

16.
泛素家族包括泛素及类泛素蛋白,约20种成员蛋白.近年来,泛素家族领域取得了迅猛发展,并已与生物学及医学研究的各个领域相互交叉.泛素家族介导的蛋白质降解和细胞自噬机制的发现分别于2004和2016年获得诺贝尔奖.但是,类泛素蛋白并没有统一规范的中文译名. 2018年4月9日在苏州召开的《泛素家族介导的蛋白质降解和细胞自噬》专著的编委会上,部分作者讨论了类泛素蛋白的中文命名问题,并在随后的"泛素家族、自噬与疾病"(Ubiquitinfamily,autophagy anddiseases)苏州会议上提出了类泛素蛋白中文翻译草案,此草案在参加该会议的国内学者及海外华人学者间取得了高度共识.冷泉港亚洲"泛素家族、自噬与疾病"苏州会议是由美国冷泉港实验室主办、两年一度、面向全球的英文会议.该会议在海内外华人学者中具有广泛影响,因此,参会华人学者的意见具有一定的代表性.本文介绍了10个类别的类泛素蛋白的中文命名,系统总结了它们的结构特点,并比较了参与各种类泛素化修饰的酶和它们的生物学功能.文章由45名从事该领域研究的专家合作撰写,其中包括中国工程院院士1名,国家"千人计划"学者4名,长江学者3名,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18名和美国知名高校华人教授4名.他们绝大多数是参加编写即将由科学出版社出版的专著《泛素家族介导的蛋白质降解和细胞自噬》的专家.  相似文献   

17.
《科学通报》2011,56(7):536-536
骨形态发生蛋白(BMP)信号通路在胚胎发育和器官形成中发挥正常功能需要其与其他信号通路的交互作用.不同于FGF/MAPK 和Wnt/GSK3 信号通路对BMP 信号通路的调节已经得到阐释, BMP/Smad 和视黄酸受体(RAR)间的交互作用还没有被很好地理解. 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研究所景乃禾研究小组研究发现, 视黄酸可通过降低磷酸化的Smad1(pSmad1)的表达水平抑制BMP 信号持续. 视黄酸通过其核受体介导的转录作用, 可强化pSmad1 与其泛素E3 连接酶的相互作用, 促使pSmad1 泛素化和蛋白酶体降解. 该调节过程依赖于视黄酸导致的Gadd45 表达增加和MAPK 活性增强.在鸡胚胎神经发育期间, 视黄酸/视黄酸受体通路也可抑制BMP 信号以拮抗BMP 介导的神经前体细胞的增殖和分化. 而且, 视黄酸和BMP 信号间的交互作用参与了鸡胚背部神经管的正常发育. 上述研究结果揭示了视黄酸通过调节pSmad1 稳定性进而抑制BMP 信号的分子机制. 相关研究论文发表在2010 年11 月2 日Proc Natl Acad Sci USA, 107(44): 18886—18891 上.  相似文献   

18.
MAPK参与调节猪卵母细胞和受精卵细胞周期的转变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从猪卵巢中获取卵母细胞,在体外成熟,体外受精和电激活后的不同时间采集样品,经裂解变性后利用蛋白电泳和蛋白免疫印迹技术,检测其中MAPK磷酸化变化,并且用免疫荧光化学法观察ERK2的迁移,结果显示,猪卵母细胞中MAPK的量基本不变,体外培养前GV期猪卵内MAPK无磷酸化,培养20h和MAPK开始发生磷酸化,30h时进一步增加,36h时有所下降,40h时达到最高,一直到60h仍未降低,在卵母细胞成熟过程中,ERK2由胞外向胞内迁移,并分布于核区,猪卵母细胞电激活后18,20hMAPK磷酸化降低,几乎被灭活,但22h时开始上升,体外受精12h后MAPK完全去磷酸化,16h时重新磷酸化,以上结果表明,MAPK磷酸化/去磷酸化在猪卵母细胞MⅠ向MⅡ转化,受精后原核的形成及第一次有丝分裂的启动等方面可能发挥重要的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9.
乙烯信号转导通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张存立  郭红卫 《自然杂志》2012,34(4):219-228
作为5大类植物激素之一的乙烯一直是科学家关注和研究的焦点。虽然结构简单,但是气态激素乙烯在植物的生长发育以及胁迫反应中具有重要的作用。通过近20年的研究,科学家已经描绘出一条近似线性的乙烯信号转导通路。在模式植物拟南芥中,这条通路的最上游是由一个多基因家族编码的乙烯的5个受体ETR1, ETR2, ERS1, ERS2和EIN4。与之相结合并共同定位于内质网上的是一个类似Raf的蛋白激酶CTR1。在没有乙烯存在的条件下,受体和CTR1的结合能够协同抑制下游乙烯信号。在这两类负调控因子的下游是乙烯信号的正调控因子EIN2。如果EIN2基因突变,即使有高浓度乙烯存在,植物黄化苗也将表现出完全的乙烯不敏感表型,显示出EIN2在乙烯信号通路中的核心地位。在EIN2的下游是乙烯信号的转录因子家族EIN3以及EILs,它们在响应乙烯信号之后会起始乙烯相关基因的表达。研究还发现,乙烯的转录因子受泛素化降解途径调控,负责识别及结合EIN3等转录因子的F box蛋白是EBF1和EBF2。EIN5是一种5’→3’外切核酸酶,它能够通过促进EBF1和EBF2的mRNA的降解来拮抗这两个F box蛋白对EIN3的负反馈调控。最近,有研究表明EIN2同样是一个半衰期很短并经由泛素化降解途径调控的蛋白,而执行调控EIN2任务的是另外两个F box蛋白ETP1和ETP2。虽然人们对于乙烯信号转导通路的认识取得了巨大进步,但是该信号通路的精细调节机制以及乙烯信号与其他植物激素信号之间的交叉反应还需进行更为深入的研究。  相似文献   

20.
厉励  翟琦巍  唐微  吴桐  郑仲承  刘新恒 《科学通报》1998,43(24):2646-2649
α-干扰素和白细胞介素-2(IL-2)都是免疫系统中重要的细胞因子,但它们在神经系统中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已有报道表明,IL-2有中枢和外周的镇痛作用,IFN-α有中枢镇痛作用。研究发现,IFN-α也具有外周镇痛作用,且该作用和IL-2一样可被纳络酮阻断,进一步研究显示,IFN-α的外周镇痛作用可被抗IL-2单抗反转。体外实验表明,IFN-能剂量依赖性地诱导IL-2的产生。因此,IFN-α的外周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