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基于西部陆海新通道13个省区市的面板数据,通过构建随机前沿模型测度高技术产业技术效率,并对地区间的差异及演变轨迹进行分析.结合中介变量法实证检验制度环境对高技术产业技术效率的影响效应及影响机制.研究结果表明:西部陆海新通道高技术产业技术效率整体处于稳定上升通道,各省市之间的技术效率虽有明显差异,但相互间的差距具有明显收敛性.制度环境对高技术产业技术效率的影响显著为正,通过企业规模影响高技术产业技术效率表现为部分中介效应,而通过影响对外开放水平、非研发创新支出、经济发展水平进而影响高技术产业技术效率才是更为重要的渠道.  相似文献   

2.
基于西部陆海新通道城市关联网络,运用城市中心性、城市关联强度和平均路径等指标,对不同等级城市网络结构及其特征进行分析,并运用中断模型对网络韧性进行深度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西部陆海新通道主要形成“一主多副”的城市网络空间格局;随着城市关联网络等级的降低,其结构从以成都为中心的单极吸引型向以成渝城市群为中心、相应省会城市为多个副中心的空间格局转变,同时呈现出择优连接,其副中心城市呈现出较强的辐射能力;就网络韧性方面,基于节点度值的破坏策略对网络性能破坏程度最大;居民生活水平、城市发展潜力以及劳动力成本与资源优势3个主成分对西部陆海新通道城市网络格局均存在一定影响.据此提出“增长极”“轴线”以及“片区”发展模式,并重点保护相应城市节点,提高西部陆海新通道整体网络韧性.   相似文献   

3.
运用三阶段DEA分析法,修正了环境变量与随机干扰等因素的影响,对2010—2016年间我国31个省级区域经济效率进行了实证分析。通过将西部地区经济效率与中部、东部对比,着重研究了新视角下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效率。研究发现,我国整体经济效率水平偏低,东部经济效率保持领先且稳定,中部、西部效率较低且波动较大,调整后三地区经济效率以不同幅度下降,东部、中部变化稳定,西部波动较大,西部地区省域经济效率整体偏低,整体层面上我国经济发展的综合效率逐渐趋同。研究认为,应着眼当前经济发展的特点,在保持东部、中部地区经济稳定增长的同时,加大对西部地区的投入,以解决我国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问题。  相似文献   

4.
全球治理的本质逻辑是国际规则的治理。当前,西部陆海新通道的法治建设面临治理效力有限、治理体系构建缓慢、沿线国家治理水平不一等客观问题,这些问题制约了以国际条约为治理核心的国际硬法治理模式的效力。而软法规则自身所具有的灵活、开放、创新等特点与西部陆海新通道所提倡的创新发展理念相契合。为了不断推动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的法治化,应当通过加强硬法规制的约束力、提升软法治理的张力、促进软法的硬法化三条路径,实现软法与硬法互补的规则之治。  相似文献   

5.
利用统计分析方法和空间分析方法,在SPSS19.0和ArcGIS9.3等软件的支持下,以陕西省10个地级市为基本研究单元,选取与旅游经济密切相关的10个指标,从时序变化和空间格局对2001~2012年陕西省旅游经济区域差异的演变特点进行分析.结果表明:2001~2012年,陕西省旅游经济整体上升趋势明显,绝对差异呈现上升态势,相对差异呈现波动上升趋势;通过空间分析发现陕西省旅游经济发展在空间上存在较大差异,西安占据首位,北部地区旅游经济发展相对优于南部地区,东部地区旅游经济发展速率快于西部地区;泰尔指数分析表明陕西省旅游经济差异缩小趋势明显,地带间差异是引起陕西省旅游经济总差异的主要原因,关中内部差异是导致地带内差异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6.
改革开放以来,由于实施区域非均衡发展战略等原因,我国东、中、西部地区经济呈现出不均衡的发展态势。经济发展的影响因素是多方面的,其中人力资本是重要影响因素之一。本文基于1993—2011年的经济数据,实证考察了人力资本对我国东、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影响差异。研究结果显示:人力资本对我国东、中、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均具有显著作用,但人力资本在东、中、西部地区之间的产出弹性却有较大差异。  相似文献   

7.
山东西部地区发展滞后原因分析及对策建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自然、经济和社会因素分析了山东西部地区经济发展落后的原因,在此基础上提出协调东西部地域差异,加强区域经济合作,提高山东经济整体水平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河南科学》2017,(2):314-318
通过建立科学的评价指标,分别选取15项相关指标全面衡量湖南省水资源承载力现状.通过主成分分析法从时间和空间维度,将众多指标综合为社会经济发展、水资源禀赋和农业用水效率三大主成分,通过计算各主成分得分和综合得分对湖南省水资源承载力进行评价分析.结果表明,湖南省整体近年来水资源承载力不断增长,主要是由于经济发展因素.同时,湖南省内部各市、州承载力分布差异明显,东部地区承载力较大,以长沙市为中心趋于饱和状态,西部地区承载力较小,尚有大量上升空间.  相似文献   

9.
为了考察全国性整体经济波动和地区性的经济波动对各地经济发展的不同贡献,该文基于中国地区化经济发展不平衡的现状,将Bayes动态隐变量模型引入中国宏观经济的研究。通过从可观测到的宏观经济变量中识别出隐含经济变量,该文将中国宏观经济的整体波动分解为3个部分:全国因子、地区因子和各经济变量独有的波动项。通过对中国经济在1980—2015年的变动历史的分析,发现地区的产出和投资主要受全国因子波动的影响,而地区消费的波动主要受地区因子的影响。另外,通过对中国"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前后经济变动的分析,发现该战略提高了全国因子对西部地区的影响,特别是对投资影响最大。  相似文献   

10.
从区域经济角度来看宁西铁路建设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宁西铁路的兴建对沟通我国东西部的联系和促进沿线地区经济发展将产生重要的影响。本文从铁路干线与沿线经济发展区域一体化的角度,探讨了宁西线的建设与沿线区域经济发展应注意的几个问题:加快沿线城镇建设;完善综合运输通道和强化铁路为地方服务的功能。  相似文献   

11.
王转梅  吕玉梅  艾莉  陶涛 《甘肃科技》2005,21(6):175-176
我国西部地区地域辽阔,物产丰富。尤其是“古丝绸之路”沿线可供开发的资源潜力很大。抓住“西部开发”机遇,借旅游优势,促“丝路”沿线经济发展,缩小东西部地域间经济差异。  相似文献   

12.
运用熵值法测度云南省2007-2017年外向型经济综合发展水平,结合标准差、变异系数和GIS空间分析探究外向型经济发展水平的时空分异,并利用相关性分析探究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2007-2017年,云南省外向型经济发展水平的标准差和变异系数均呈下降趋势,外向型经济发展水平绝对差异和相对差异均不断缩小.(2)从时间演变来看,云南省外向型经济发展水平整体呈上升趋势;从空间分异来看,外向型经济发展高水平和较高水平区集中分布在滇中地区以及西部和南部沿边地区,低水平区零散分布在滇东北和滇西北地区.(3)不同时期影响外向型经济发展的因素不同,本地经济基础、区位条件和国家政策是影响外向型经济发展的基本因素,产业结构和交通基础设施水平对外向型经济发展的影响程度日益加深.  相似文献   

13.
分析了我国普惠金融发展现状及普惠金融对经济发展的影响机制.后基于理论基础,选取2008~2017年我国31省份相关数据,运用面板数据模型实证研究普惠金融发展对实体经济的影响.结果显示,从全国角度来看普惠金融对实体经济发展有明显促进作用,但不同地区存在差异.东部地区普惠金融发展对经济产生抑制作用,中、西部地区普惠金融发展对实体经济都具有促进作用,但西部地区更加显著.根据理论及实证研究结果,针对三大地区普惠发展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正"风起云涌,扬帆出海,击水三千里",走进北部湾,裹着咸咸海风的这种气息就扑面而来,北部湾开始沸腾了!2019年8月,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西部陆海新通道总体规划》[2019]1333号文明确指出西部陆海新通道的战略定位、空间布局、发展目标,把北部湾作为连接"一带一路"陆海联动新通道的国际门户港打造。围绕西部陆海新通道总体规划要求,北部湾国际门户港将按照国际门户港高标准建设钦州港、北海铁山港、防城港2×10~5~3×10~5t级码头  相似文献   

15.
高速铁路作为一种快速便捷的交通方式,将会对沿线城市可达性水平、人民生活、经济联系与经济发展产生重大影响.本文以成渝高铁沿线城市为研究区,采用加权平均旅行时间、经济潜力、相互作用强度3个指标,探讨高铁对沿线城市可达性及城市间社会经济联系的影响.研究表明:高铁通车后各站点城市的旅行时间得到大幅度压缩,可达性都得到显著改善;沿线各站点城市可达性的改善率的空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表现为线路中段变化率较大,首尾两端变化率较小;各沿线城市间的相对可达性缩小,使整个沿线地区可达性变得更为均衡;地区经济中心的核心地位更加凸显,同时一些中型沿线城市对外社会经济联系强度提升明显,将成为成渝高铁沿线地区新的经济枢纽,高铁通车使地区经济朝多级化方向发展,推进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  相似文献   

16.
定量分析评价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平等程度并辨明其构成因素,对于科学合理地制定区域发展政策,缩小地区发展差距具有重要指导意义.以2010-2016年GDP作为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的度量指标,利用泰尔指数对比分析了人口数量、非农产值和城镇化水平3种权重下河南省县域经济发展的不平等程度,并将研究单元划分为贫困县、市辖区、县级市和非贫困县4种类型对造成总体不平等的地区间和地区内贡献程度进行了分解.研究发现,河南省县域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程度在不断缩小,而且地区间差距对总差异的贡献度也在逐渐降低.得益于脱贫攻坚和精准扶贫政策的大力推进,贫困地区内部经济发展水平差异的下降幅度较为明显.但是地区内差异对总体差异的贡献程度仍然逐年提高,这是由于市辖区和县级市地区内部差异对总差异贡献度的增幅超过了贫困县内部差异贡献度的减幅造成的.  相似文献   

17.
通过大量的实证分析与经济计量建模方法,就中国三大经济区域(即中国的东、中和西部地区)在进出口贸易、关税下调,以及各区域吸引外资的因素构成等问题上,进行计量分析和检验。结果表明,中国的东、中、西部三大经济区域在对外贸易乘数、国民收入构成和关税调整下,进出口规模的变化、FDI的影响因素有着各自明显的区域差异。因此,对待中国不同经济区域的发展战略应该有所差别。  相似文献   

18.
近几年来,我国西部的生态环境整体形势严峻,一方面是因为西部地区生态环境固有的脆弱性,另一方面是因为人为、经济和政治法律因素。因此,西部地区面临着保护环境和发展经济的双重任务。在这些双重任务面前,西部地区必须要选择互动开发模式,建立西部地区生态环境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实现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双赢,改善西部地区生态环境,实现西部地区生态环境和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9.
利用2005-2012年省级面板数据,采用熵权法计算环境污染综合指数,分析了西部地区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的关系,并从结构性影响因素的角度,选取了对外开放程度、投资结构、产业结构和城乡结构等因素对环境污染的综合影响。结果表明,西部地区人均GDP与环境污染综合指数之间满足EKC假定,且已超过拐点进入下降通道,即经济发展会逐步降低其环境代价;工业化进程对西部地区环境污染问题的解决有积极作用,对外开放程度、国有投资比重和城镇化进程则有消极影响。与全国相比较,产业结构、投资结构对于西部地区环境污染问题的影响更为突出。  相似文献   

20.
高铁的开通降低了时间成本,产生显著的"时空压缩"效应.以海南环岛高铁沿线12个市县为研究对象,基于加权平均旅行时间和经济潜力模型,从旅行成本、区位吸引力两方面分析海南环岛高铁开通前后沿线地区可达性的时空差异.研究结果表明:高铁开通缩短区域的时空距离,提升了区域间可达性,由开通前沿线地区总的加权平均旅行时间1 599.53 min缩短至768.15 min,可达性水平最优地区为北-东部,可达性水平最差地区为南-西部,可达性水平提升程度最大的是临高县、文昌市和三亚市;环岛高铁的开通使得海口、三亚和儋州3个地级市经济潜力得到明显提升,不同程度上增强地级市对周边地区辐射带动作用,促使沿线地区经济潜力变化差异较大.环岛高铁在海南现代经济建设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研究结果对"一环、两极、多点"的城镇空间结构的构建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