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李媛  王国锋  郑江  刘奕  胡丽珍  万文盛 《江西科学》2021,39(5):810-815,833
为摸清某污染地块地下水重金属污染及风险,在开展地下水调查工作的基础上,采用数值模拟的方法,通过地下水条件背景分析、水文地质概念模型构建、地下水流模型构建、地下水水质模型构建等,评估了地下水中重金属的迁移风险.调查表明,污染地块内地下水污染物主要为氨氮、锌、铅、砷、镉、镍,其中镉污染超标最为严重,超标率为67.7%.本污染地块地下水不具有饮用水途径,地下水中有毒有害物质不存在暴露途径.经模拟预测,在不考虑吸附和化学反应时,地表污染物进入含水层的时间小于21 d.在仅考虑对流弥散作用,不考虑污染物在含水层中的吸附与化学反应时,现状条件下地下水中的污染物迁移速度约0.8 m/a.结合区域地下水功能需求和环境管理要求,确定本污染地块地下水修复/风险管控目标为《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2017)中IV类标准,其修复/管控范围为整个污染地块所在区域.  相似文献   

2.
从循环、更新和再生的基本定义出发,论述了地下水运动在全球水循环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及地下水更新能力和再生能力的含义,指出"地下水循环"这一说法存在一定不足;提出地下水更新能力和再生能力是含水层系统的自然属性,地下水在含水层系统中更新和再生同时发生.地下水从含水层系统的界面补给与排泄,通过界面与其他系统发生水量交换,地下水在含水层中更替的多寡不影响含水层系统的更新能力;地下水在含水层中更新的过程中,同时发生自然作用(物理、化学和生物作用等)和人为作用(地下水污染控制与修复),其结果反映出含水层系统的再生能力,该过程受水文地球化学条件影响较大,水位变动带内尤甚,含水层系统的地下水再生能力比更新能力的影响因素要复杂得多.  相似文献   

3.
事故状态下输油管线对地下水污染的模拟分析   总被引:1,自引:5,他引:1  
根据石油类污染物在地下水环境中的迁移机理,在分析研究区自然概况及水文地质条件的基础上建立了该地区包气带及大厚度砾卵石含水层介质中的二维迁移扩散模型.以三类生活饮用水标准(0.05 mg/L)为界,通过预测结果表明,穿孔泄露100天,沿水流方向上60 m处污染物达标,10年后扩展到440m.管线爆裂1年后超标范围可达210m,10年后整个区域均可达标.证明穿孔泄露对地下水污染的影响比管线爆裂大.  相似文献   

4.
傍河污染场地地下水修复技术筛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目前地下水修复技术方法众多,有着不同适用性和优缺点的情况,对不同的污染场地类型国内外尚未形成一套成熟的筛选机制.本文引入IOC(importance order of the criteria)筛选法,以地下水修复技术的修复成本、修复时长、技术有效性、技术可靠性、工人保护及人群保护为筛选指标,以吉林市某废弃工厂为研究区,在结合地下水污染调查和地下水人体健康风险评价的基础上确定了场地地下水的修复目标污染物,根据场地区域水文地质条件分析和目标污染物特性,结合抽出处理、曝气技术、渗透反应墙等地下水污染修复技术特点,筛选出合理的地下水污染修复方案.结果显示,场地地下水中苯并(a)芘的致癌风险超过单项污染物的可接受致癌风险限值,确定为修复目标污染物.经过IOC排序法分析确定,在有效性优先条件下,抽出-生物反应器法是理想的修复技术;在经济优先的条件下,地下水曝气技术适用于该场地的修复技术;综合有效性和经济优先2种条件,组合技术抽出-生物反应器法结合地下水曝气技术适宜于该场地的修复技术.  相似文献   

5.
利用已有地下水环境监测数据开展地下水典型污染组分识别工作,可以更深入地了解区域地下水环境状况,为社会经济发展和水质安全提供保障. 运用因子分析(FA)法对山东省地下水典型污染组分进行识别. 结果表明:山东省地下水环境质量主要受控于含水层天然地球化学特性. 典型污染组分有COD、F?、Se、Pb、Hg、Cr和As. 有机污染物对山东省地下水环境污染的影响最大,其次是F?和Se,影响最小的是重金属污染物. 有机污染物主要与化工企业,尤其是石油加工行业有关;F?和Se主要来自海水入侵和天然水文地球化学过程;重金属污染物主要来自城市污水、农业活动、采矿业和港航业. 建议进一步引进新技术,降低污染物排放,切实保护地下水环境.   相似文献   

6.
以宁夏吴忠市金积傍河地下水型水源地为研究对象,在分析水源地水文地质条件的基础上,在水源地保护区范围采集了16个水井地下水水样,重点分析了保护区范围内地下水水样的氨氮质量浓度值,结果表明:研究区地下水中氨氮质量浓度为0.025~0.447mg·L~(-1),是该区域主要潜在污染物,并分析出区域地下水氨氮污染物的空间分布特征.结合区域包气带和含水层属性,分析了研究区内pH、有机质和氧化还原电位等影响因素与地下水中氨氮污染物分布的相关性,为水源地氨氮污染物的防治提供了科学依据,有助于提高水源地管理的科学性和污染源管控的针对性.  相似文献   

7.
自然条件下,土壤表层污染物随降雨入渗是污染包气带及地下水的一个重要途径。以河北省廊坊市某化工园区为研究区域,通过现场取样及室内试验获取土壤参数,刻画包气带剖面概念模型,利用Hydrus-1D软件预测污染物在包气带中的迁移范围和迁移趋势,具有极强的便利性,为非饱和带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提供参考。研究结果表明,在污染物迁移过程中,受土壤自净作用影响,最大迁移距离为15.5 m,未穿过包气带污染含水层。  相似文献   

8.
 包气带是污染质进入地下水必须经过的介质,对地下水的污染源强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应用HYDRUS-1D模型模拟了污染物进入地下水前在包气带中的迁移转化过程,构建了基于过程的地下水污染评价方法。并以某尾矿库为例,进行了污染质在土壤-地下水系统运移模拟与污染评价的耦合研究。结果表明,使用基于过程的地下水污染评价方法与传统单一对地下水进行模拟预测评价的方法相比,能够较准确地反映地下水污染源强的时空变化过程。该理论完善了地下水污染预测评价的方法,为预防地下水污染提供了理论基础及实践指导。  相似文献   

9.
以某炼油厂地下水石油类污染系统为研究对象,分别采集土壤及地下水样品进行土柱淋滤实验,通过对其分析,得出该地下水系统的污染途径主要有沟渠及污水坑渗漏、跑冒滴漏事故造成渗漏、污染土层及垃圾坑面状淋滤;地下水系统石油烃污染物的存在形式有溶解油、乳化油和吸附油;三种污染机制分别是通过石灰岩直接入渗、双层介质入渗和地下水二次污染.  相似文献   

10.
敦煌盆地地下水数值模拟及可视化与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GIS与Visual ModFlow软件,对敦煌盆地地下水资源进行现状模拟与未来变化趋势预测.在此基础上结合GIS空间分析能力、地图学、计算机数值模拟等技术实现了区域地下水二维和三维的可视化,通过综合分析提出区域地下水资源管理措施.不仅可为敦煌盆地合理开采利用地下水资源提供依据,而且将丰富区域水文地质的系统研究工作及地下水资源的信息化和可视化.  相似文献   

11.
尾矿氰化物渗漏对地下水污染的动力学模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分析尾矿氰化物渗漏在土壤中迁移机制的基础上,建立了污染物运移过程的耦合动力学模型,模拟了不同时间内氰化物在包气带土层中浓度分布。数值模拟结果表明。氰化物渗漏对地下水污染将产生一定的影响,当降雨量增大时,污染物质可穿过包气带而污染地下水。同时,微生物降解作用对浓度在包气带土层分布也产生很大的影响,这对于定量化评价氰化物类污染物渗漏对地下水污染的潜在性影响提供了可靠的理论根据。  相似文献   

12.
13.
渭河咸阳段傍河水源地地下水环境状况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针对目前城市地下水处于过量开采、地下水严重污染的问题,通过对渭河阳段傍河水源地地地下水质的调查,了解了地下水污染的现状,分析了渭河水对傍河水源地地下水质的影响。从长远看,要对渭河水和潜水进行处理,以保证深层承压水质良好。  相似文献   

14.
未经规范处理进行简易填埋处置的污泥对周围环境存在较大的污染风险。基于某简易污泥填埋场项目,通过对场地地貌及地质条件分析,从污泥、渗沥液、周围土壤、地下水四个方面出发进行污染物调查;并建立污染物Mn的扩散迁移模型,分析不同时间段Mn的扩散迁移规律。调查及模拟结果表明,污泥填埋场存在渗透性较好的沙砾石层,地下水水力联系条件良好,污染物易发生迁移扩散现象;大部分污染物对周边环境影响较小,少部分污染物指标超标;Mn在填埋场周围的地层中迁移速度较为显著,其污染范围在25年后可以达到距离1号坑约400 m的距离,为了防止扩散迁移可在地下水流向方向设置相应污染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5.
孙立波 《山西科技》2007,(1):137-138
渗透性反应墙是一种建于地下的地下水处理系统,简称PRB技术。当被污染的地下水流过这一系统时,墙内有反应性的处理介质将污染物从地下水中消除或固化。这项技术已经成功地用来处理被多种化学物污染的地下水。  相似文献   

16.
我国存在大量的地下水污染场地,给地下水资源的使用带来了严重威胁。对我国地下水污染场地划分为4大类,15个亚类,为制定不同地下水污染场地的管理、控制和修复规定提供了依据;对地下水污染防治规划的内容、方法和技术进行了论述,提出了建立地下水污染的预警系统,为污染的预防奠定基础;最后介绍了地下水污染的控制与修复技术,并对我国地下水污染防控和治理的基本原则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7.
为明确三峡库区渗漏水对长江下游地区的影响,根据长江径流量的时空分布变化、三峡库区的地质构造、区域水量平衡等,分析长江下游地区地下水的污染源头。结果表明:三峡库区存在深部断裂和暗河系统,库区渗漏水可能通过深部循环通道向长江下游和流域外排泄;长江下游的地下水污染源头不仅包括源区污染、采矿业污染、农业污染、城市生活和工业固废污染,还包括通过深部循环通道的上游污水排泄;上游的水源保护对下游的地下水污染治理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