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印度尼西亚的爪哇省生长着一种名叫尊柏的树,此树可长到八九米高,当地人称它“吃人树”。它有许许多多柔软的树枝,随风摇晃飘动。如果人或动物碰到枝条,它会把人或动物紧紧地缠住,人越挣  相似文献   

2.
价值是一个含义丰富的概念。在政治经济学中,一物对于人有用,我们就说它有使用价值;一物能够为它的所有者换来另一个或另一些物,我们就说它有交换价值,而隐藏在交换价值背后的人的劳动的凝结或对象化,我们则说它是价值。在伦理学中,一种道德规范或准则能起到调整人与人的关系,稳定社会秩序的功能,我们就说它具有道德价值。在美学中,一事物能给人以美的享受,满足人的审美情感,我们就说它具有美学价值。不同学科对价值概念的用法虽有差别,但有一点却是一致的,即都是从主体与客体的相互关系中去阐明价值概念。所谓主体,显然是指的人。所谓客体,则是指与人的活动相联系的自然物,也可以是社会的事物或精神的现象。社会的事物如个人、社会集团、社会关系和社  相似文献   

3.
善待痛苦     
古往今来,人从降生到弥留之际,痛苦无不有之。上至“帝王贵胄”,下至黎民百姓,概莫能外。从立身做人的德行准则到处世创业的韬略谋划、从莘莘学子到学规学训到官史奉守的箴言、从人生哲理到家训家规……也都或直或曲涉及。成功、快乐、幸福时,它或前或后潜伏着,失败、伤心、凄惨时,它根本就在其中。每个人都有碰到它的时候。因此,我  相似文献   

4.
郝晶晶 《科技信息》2007,(3):143-143
每一个人都有一定的运动能力。人的一切随意运动,无论日常生活,还是生产劳动、军事训练或体育运动,都是在中枢神经系统参与下实现的肌肉活动。人的任何活动离不开肌肉的收缩力量,它维持着人  相似文献   

5.
随着信息技术的突飞猛进,信息素质在人的整体素质中的地位越来越受到社会的普遍重视。信息素质是人的一种基本生存能力,它渗透到人的社会活动的每一个领域,在人的生存活动中自觉或不自觉地发挥着作用。信息素质还是一种高级的认知技能,它与批判性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一起构成了知识创新和学习的基础。  相似文献   

6.
词语填空     
《少儿科技》2014,(12):46-46
不以为___:不认为是对的。表示不同意或否定。 不以为___:不把它放在心上。表示对人或事抱轻视态度。  相似文献   

7.
刘艳巍  张锋 《大自然》2011,(6):28-29
在重庆自然博物馆的31件蛇颈龟标本藏品中,每一件都有一个故事,或诠释着发掘工作的艰辛,或记录着生命演化的沧桑。其中有这么一件,它的发现是近年来房地产开发建设中的意外收获,它的保存状态并不完好,但它的故事却格外耐人回味。  相似文献   

8.
把青少年培养成为现代社会所需人才,是当前教育的主旋律。作为中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体育教学也同样存在着这样一个重要课题。社会学家曾证言,任何一种社会活动或现象,当它仅仅体现为技术层面时,它是低层次的,不成熟的。当它进入到人的精神的层面,人  相似文献   

9.
目前,国内有不少人跟从日本和台湾的叫法,把特许经营称作特许连锁或加盟连锁,认为特许经营是连锁的一种组织形式。笔者认为这种划分方法是不科学的,原因如下: 1.特许经营和连锁经营定义不同 特许经营是英文Franchising的汉译,它作为一个法律或营销概念并不是新近才出现的。它是一种营销产品和(或)服务和(或)技术的体系,基于在法律和财务上分离和独立的当事人——特许人和他单个受许人——之间紧密和持续的合作,依靠特许人授予其单个受许人权利,并附加义务,以便根据特许人的概念进行经营。此项权利——经由直接或间接财务上的交换——给予并迫使单个受许人商号和(或)商标,  相似文献   

10.
信仰就是人们对某种事物、思想或主义极度的尊崇和信服,并把它奉为自己的精神寄托和行为准则。信仰是人的最高需要的体现,是人的最高价值观念,对一个人一生的发展非常重要,它是人生的基本需要、是人生的精神支柱、是人生的终极价值。我们要选择崇高的人生信仰,用科学的信仰指引我们的人生。  相似文献   

11.
在专业、集约化生产越来越发达的条件下,人的全面发展如何可能?马克思“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的深层旨趣不仅仅是指能力的发展,更是追求社会的和谐。针对资本主义早期发展阶段劳动异化的状况,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强调变革旧的生产关系,促进人的发展。在现代化向纵深发展的当今时代,人的和谐发展则成为“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的主题。  相似文献   

12.
渊源于古罗马的一事不再理原则,被近现代多数民主法治国家确立为刑事诉讼的基本原则。尤其是近代以来,人的价值和尊严倍受重视,两大法系主要国家将“禁止双重危险”作为一事不再理原则的理论基础,凸现一事不再理原则保障嫌疑人、被告人人权之功能,最大限度体现刑事诉讼过程之正当性。我国刑事诉讼过程贯彻一事不再理原则,实现过程正当,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从鲁迅思想最为核心的基点——“人学”思想出发,对鲁迅的戏曲批评进行了分析研究,认为至今为止,学界对于鲁迅戏曲批评的研究在取得一些成就的同时,也存在着将鲁迅简化、提纯化的倾向,指出以个体自由为原则的生命意识为主要内涵的“人学”思想,是理解鲁迅戏曲批评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4.
“以人为本”是马克思、恩格斯合著的《德意志意识形态》的核心内容,具体表现为:它无论哪方面的内容,都离不开人的问题,通篇都表现了“以人为本”的思想。《德意志意识形态》的“以人为本”思想是在对费尔巴哈、鲍威尔和施蒂纳在人的问题上的错误思想的批判中充分表现出来的;其对唯物史观的表述蕴含了丰富的“以人为本”思想,形成唯物史观的基础就是“以人为本”。  相似文献   

15.
在当代历史小说创作领域,随着时代主题的变迁和作家主体性的日益张扬,更具人性深度的创作面被开掘,阶级、革命、历史等宏大叙事逐渐为人性的抒写所取代,"人的回归"主题得到了愈益鲜明的体现,其经历了从隐性显现到狂欢表演,最终走向正常表达的三个阶段。本文结合当代文学发展进程中不同时期的历史文学作品,具体分析了当代历史小说的总体创作走向。  相似文献   

16.
戴震在提出他的思想学说时,将孟子的“一本说”扩大及于宇宙论与人性论的范围。他的心性、性情思想均建立在“一本论”的基础之上。在这一背景下,他对宋明理学中的“性”“理”给出了人伦日用化的理解。宋明儒的所谓“性情”关系问题,被转换为“情理”或“理欲”关系问题。戴震反对舍情求理,实际上认为理应从情出。戴震的理欲之辨,既包括了辨理欲之别,又拓展为辨“私”“欲”之剐。  相似文献   

17.
《经》顿教法门,为传统佛教教义范畴和宗教仪式及功课中注入了鲜活的世间内涵,将人们从传统宗教角色和使命之中解放出来。《坛经》将传统佛教通过戒、定、慧等修行程序,皈依外在的佛、法、僧,依据佛法经论,实现成佛之目标的历程转换成体认自性般若,“识自本心”、“即心成佛”的顿悟过程。将外在的宗教仪式、功课与自性联系起来,实现宗教仪式和功课的内在化,体现了高度主体性精神和自由品质,这是《坛经》所蕴涵的人间佛教品格。  相似文献   

18.
在解读马克思的(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和《德意志意识形态》的基础上,认为其中深刻阐释了人的生成性本质,从而创立了科学的历史唯物主义理论。  相似文献   

19.
尼采的向骆驼→狮子→孩子的精神境界变化、攀升的“精神三重境界”思想,无论是在个体自我教育还是在人类精神生长方面都富有深厚的教育学意蕴。就个体自我教育而言,其教育思想意蕴表现为实现个体生命向骆驼→狮子→孩子的精神境界不断攀升的自我教育过程;就人类精神生长而言,其教育思想意蕴表现为实现人类向骆驼→狮子→孩子的精神境界不断攀升的历史运动过程。  相似文献   

20.
“体教结合”是中国竞技体育发展和教育改革进程中的阶段性产物,是新时期在“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指导下,体育部门与教育部门为共同培养全面发展的高水平竞技体育人才而期望构建的和谐体系,是对中国竞技体育管理“举国体制”的一个有效的补充与完善.考察中国“体教结合”的发展历程,用“以人为本”、“科学发展”的理念为指导,以马克思“人的全面发展观”、体育与教育人才成长规律以及人才培养的宏观目标等为理论支撑,概括了中国“体教结合”层次及其模式,进一步探索了“体教结合”体制的基本理论问题以及渐进式完善其体制的理性诉求,以“适合自己的即是最好的”为标准,走适宜的“体教结合”之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